國內大循環不是「閉門造車」

2021-01-07 中國經濟網

8月3日,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建設工地,中鐵十七局建築工人在高空中安裝塔吊。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不少企業不斷在提高供給質量上下功夫,進一步鞏固國內市場,降低外部衝擊帶來的壓力。 田如瑞攝(中經視覺)

專家們認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根據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新階段、新環境和新挑戰,圍繞我國經濟發展中長期目標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我國將更加重視國內產業價值鏈供應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要素市場開放基礎上繼續開放國內產品市場。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如何理解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多位專家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指出,國內大循環不是閉門造車,我國穩步推進「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融合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有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揮國內市場優勢

多位專家在接受採訪時指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立足於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的整體形勢,根據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新階段、新環境和新挑戰,圍繞我國經濟發展中長期目標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

「在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形勢下,我國主要以開放要素市場、大力發展外資外貿方式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取得了巨大成功。這種發展模式具有『大進大出』、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特點。」北京師範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魏浩指出,在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必須構建新發展模式,高度重視國內市場,把國內市場做大做強,使其成為中國經濟應對世界經濟不確定不穩定的根基。

「新發展格局主要考慮的是增強開放主動性、加大改革力度,以我為主應對國際形勢變化、國內經濟難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蘇慶義接受採訪時指出,「雙循環」是在不改變對國際循環重視的前提下,更加重視國內循環,實現國內國際循環相互促進。

商務部研究院外國投資研究所副主任張菲認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有前提的,要大力改革,破除國內經濟循環中的難點、痛點和梗阻點,充分挖掘本土市場的巨大潛力,同時要大幅提高城鄉居民收入。

「有人認為,該提法強調『自給自足』為主,這是片面的理解。其實,國內大循環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魏浩指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強調的是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大力提振內需,從而進一步提高中國經濟穩定性。

開放領域範圍擴大

專家指出,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政策下,我國對外開放領域範圍將日益擴大,市場準入門檻持續降低,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進入高水平開放新階段,開放與改革融合、開放倒逼改革的時代特徵十分突出。我國正在順勢而為,加快建立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的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這是我國依靠改革開放應對變局、開拓新局的重要動力,也是我國贏得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的關鍵。」

張菲認為,在外部摩擦、風險及不確定性持續加大的情況下,我國對外開放的路徑和方式可能會根據新情況有所調整。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要求進一步鞏固國內市場。」魏浩表示,我國將更加重視國內產業價值鏈供應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要素市場開放的基礎上繼續開放國內產品市場。

魏浩表示,隨之產生的變化會有很多,我國利用外資部分標準將會發生變化,考察外資部分標準重點將從出口創造能力轉變為服務國內產業價值鏈能力;我國外貿政策重點將從過度強調出口轉變為出口和進口並重,將積極擴大進口服務國內產業發展和國內市場發展;以服務國內大循環為主的新型外資外貿額有望增加,將會給我國各地區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新機遇。

鼓勵市場主體創新

有人認為,新發展格局是在外部壓力顯著增大的情況下提出的。專家表示,這種提法顯然站不住腳。「新發展格局是我國順勢而為的主動選擇。」魏浩分析認為,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實現聯通和融合,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確保經濟安全的有效手段。

魏浩表示,新發展格局不僅是對外開放,也是對內開放,對內開放將會著力打通國內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各個環節,對外開放將新增產品市場開放,對外開放將倒逼對內開放,對內開放將促進和提升對外開放的水平和層次。這必將為中國經濟、世界經濟都創造新發展機遇。

蘇慶義認為,外部環境變化具有幾方面顯著特徵。一是中國發展的國際環境發生了變化,中美大國博弈加劇。二是經濟全球化發展遭遇瓶頸。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形勢嚴峻。「上述因素使得我國對外開放面臨更大挑戰,需要更加重視國內大循環。」

「面對新形勢,進一步對內開放已經成為深化對外開放的基礎和前提。」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表示。

從開放受益主體看,對內開放主要是對民營經濟開放。劉志彪認為,要運用法律手段,破除針對民營企業的行政壁壘和政策歧視,創造各類企業公平競爭的條件,破除各種行政壟斷,實行自由進入和自由退出。重點鼓勵市場主體創新發展和兼併收購發展,迅速做精做強,使其具備馳騁全球市場的競爭能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馮其予)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國內大循環是什麼意思?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意味著什麼
    中央在此時提出「國內大循環」有何深意?新發展格局將給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  為探究個中內涵,「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相關權威人士和專家。  「國內大循環」是否是個孤立的概念?  多位權威人士表示:肯定不是!
  • 如何理解「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
    近期,從企業家座談會到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國謀劃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引發廣泛關注。中央在此時提出「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有何深意?又該從哪裡下手開啟這場「循環之戰」?國內企業該如何應對?新發展格局將給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了相關人士,整理了核心要點,讓我們一起來理解一下這場由內而外的大循環。
  • 【劉鶴:國內大循環絕不是自我封閉、自給自足】劉鶴在《人民日報...
    【劉鶴:國內大循環絕不是自我封閉、自給自足】劉鶴在《人民日報》撰文指出,從國內大循環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係看,國內循環是基礎,兩者是統一體。國內大循環絕不是自我封閉、自給自足,也不是各地區的小循環,更不可能什麼都自己做,放棄國際分工與合作。
  • 劉鶴:國內大循環絕不是自我封閉、自給自足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劉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 「國內大循環」不是封閉「內循環」
    但現在「兩頭在外」的思路顯然無法延續下去了,因此,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應時而生。我注意到一些人把「國內大循環」看作是「出口轉內銷」,甚至是「新型閉關鎖國」。這是嚴重誤讀,把「國內大循環」簡單化了。要看到,一方面,國內大循環指向「提振內需」,但並不等於把曾經的外需「搬回」國內。
  •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這是新發展階段把握髮展主動權的先手棋,是奪取經濟發展新勝利的關鍵招。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堅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大循環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堅實基礎。大國經濟的一個突出優勢就是內部可循環。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把發展的立足點放在自身基礎上,是我們毫不動搖的一貫方針。構建新發展格局,就是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
  • 李揚:從積極參與國際、國內大循環,轉型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
    「從積極參與國際和國內大循環,轉型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絕難一蹴而就。」 「最近經濟重啟導致疫情反覆,經濟復甦可能從『V型』向某種形態的『W型』演化。」
  • 劉世錦: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不是關起門搞自給自足
    他稱,提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意味著對外開放的後退,更不是關起門來搞自給自足。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前副主任劉世錦 主辦方供圖在劉世錦看來,中國歷來以內循環為主,理由有四點——其一,無論國內還是國際循環其出發點和歸屬點都在國內,都是以內需為基礎,都是為提高中國國內的收入水平。
  •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 「打通國內大循環」:中國經濟戰略將發生怎樣深刻變化
    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國內需求和國內製造業產能之間的脫節——國內有充分的產能,也有充分的需求,卻無法順暢對接,因而不得不藉助外部循環「出口轉內銷」。這不是正常的外部循環,而是經濟運作失調導致的效率損失,涉及出口補貼等政策導向、關鍵技術缺失、品牌積累不足以及供需信息不暢通等諸多因素。
  • 赫榮亮:國內大循環下我國汽車產業的三個任務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施虐,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全球物資、人員、資金流轉不暢,我國提出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要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升全國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
  • ...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如何理解?
    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有內無外,也不是有外無內,二者是辯證統一關係,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打造新發展格局,要牢牢把握國內大循環這個「主體」,以我為主,同時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培育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 國內大循環深度解析:為A股帶來哪些投資機會
    今年5月以來,面對國際疫情新變化和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大循環」開始成為新的熱點詞彙。中國新的發展大戰略正在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1.1. 「循環論」的提出(略)1.2.
  •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高培勇:以國內大循環的穩定性和確定性對衝外部...
    中證網訊(記者張凌之萬宇)12月19日,由中國證券報社主辦、華發集團承辦的「中國智造的未來——2020灣區發展大會暨金牛股權投資論壇」上,中國社科院副院長、學部委員高培勇表示,在「十四五」以及未來更長一段時間內,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支撐的新發展格局都將是我國經濟工作的主題和主線。
  • 培育新興增長點 鏗鏘先行搶抓內需 對接國內大循環
    新發展格局催生新機遇,當前,我市部分行業、企業敏銳搶抓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發展熱點,開足馬力,鏗鏘先行,積極對接國內大循環市場新需求,培育新的增長點。為了進一步拓展國內市場,近年來,企業在線下經銷商和線上電商渠道持續加碼,內銷佔比逐步提升,此次首屆開倉日活動的舉辦也是企業創新銷售模式的一次積極嘗試。而在上個月底,中國羽絨工業協會與江蘇南通國際家紡產業園區牽手,在通共同主辦2020中國羽絨寢具產業大會。
  • 擴大內需支持國內經濟大循環 優音通信助推中小企業轉型開拓國內市場
    在此背景下國家明確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我國的中小企業始終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在促進就業,拉動GDP增長上扮演著重要角色。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1.23億市場主體,其中99.6%的企業是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提供了80%的就業崗位,貢獻70%的技術創新,貢獻60%的GDP,貢獻50%的稅收。
  • 數字經濟促國內大循環 伊對開闢2.4億人戀愛社交市場
    疫情之下,數字經濟加速,藉助技術的進步和國家政策東風,科技企業逆勢而上,開闢新業態和新模式,擴寬市場空間,促進國內大循環。網際網路企業伊對將視頻和直播技術引入交友戀愛場景,創造了新的網際網路服務模式,開創了一個覆蓋兩億多人的戀愛社交新市場,實現了一個行業「0」到「1」的突破。一個叫做「戀愛社交」的網際網路品類正在迅速崛起。
  • 國聯水產西南區訂貨會盛大召開 渠道下沉暢通國內大循環
    公司重點推介了馳名國內的小龍蝦、水煮漢蝦、金粟芙蓉蝦等億元大單品和餐飲專供熟對蝦;蝦餃、蝦滑、微凍石斑魚和酒香海鱸魚等熱賣爆品;針對西南特色,特研發推出適合全國通用和結合川渝火鍋賽道的精深加工產品,主要包括小酥魚、小酥蝦、金鯧魚一夜埕、玉米芝士墨西哥餅等。同時,還搭配推出了蝴蝶蝦毛血旺、蝦滑小米粥和Q爽蝦餅等創意菜品。
  • 中國商務部召開2020年年底黨組擴大會議:在暢通國內大循環方面...
    >2020-12-22 19:00:05來源:FX168 中國商務部召開2020年年底黨組擴大會議:在暢通國內大循環方面
  • 形成「大循環」 構建「雙循環」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指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下一步,我們要加快釋放消費潛力,擴大有效投資,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有更大作為。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目前,消費已連續6年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2019年,零售市場規模超過40萬億元,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