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大循環」 構建「雙循環」

2020-12-20 中國經濟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指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代表委員們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不僅對積極應對當前、全面謀劃未來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更對我國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交匯期科學確定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提供了方向和動力。下一步,我們要加快釋放消費潛力,擴大有效投資,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有更大作為。

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

目前,消費已連續6年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2019年,零售市場規模超過40萬億元,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57.8%。內需,特別是消費,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

「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釋放國內循環的市場潛力,要積極推動消費回升。」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秘書長王濟光表示,重點要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支持傳統生活服務業恢復發展,把教育、醫療、養老、體育、託幼等服務作為擴大消費的新領域,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英認為,加快釋放新興消費潛力,是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堅定落實「六保」任務,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必然要求。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信息消費作為新興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爆發出強勁的發展韌勁和增長潛力,為各領域打開了新的增長點、增長極,有力支撐了國家擴大內需的重要戰略。

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也要發揮好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我國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擁有1億多市場主體和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類專業技能的人才,還有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在內的14億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正處於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投資需求潛力巨大。

王濟光委員表示,擴大有效投資,要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後勁的「兩新一重」建設,主要是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強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等。同時,還要進一步健全市場化投融資機制,支持民營企業平等參與。此外,也要優選項目,不留後遺症,讓投資持續發揮效益。

打通堵點連接斷點

多年來,我國消費品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結構持續優化,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但受疫情衝擊,今年一季度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大幅下降。在疫情衝擊下,如何打通堵點連接斷點,發揮好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提振內需市場,關鍵是要解決群眾能消費、願消費和敢消費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東營市副市長馮藝東表示,保住了居民就業、基本民生和市場主體,就有收入,就會拉動消費、擴大市場需求,這是解決「能消費」的關鍵;通過建立健全誠信體系和完善的市場監管體系,使得各類市場主體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通過新技術、新模式提供更便捷的消費渠道,讓群眾「願消費」;解決「敢消費」問題關鍵是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醫療保險保障水平,全面推開大病保險,統籌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等,讓群眾的養老、子女教育、醫療、住房等問題得到有效保障,解決群眾的後顧之憂。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衛視首席主播席文認為,數字消費券可以讓消費「一鍵」回暖。以浙江杭州為例,杭州一邊通過政策補貼為企業注入動能,一邊通過消費券激活消費意願,提振消費信心,通過供需兩端同向發力,有效地推動了消費市場回暖。

「讓人們敢消費,就要給消費者創造敢消費的環境。」全國人大代表,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研發中心總經理姚鵑表示,應強化對線上新經濟、新業態的監管。比如,通過線上管線上,實現電商自律;加強線上交易行為誠信信用警示平臺建設;讓社會信用體系和市場監管無縫銜接;加強線上監管人員專業技能培訓等。

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對於「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論述,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工商聯副主席、威達高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桐宇認為,這正是「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的發力點所在。

周桐宇委員表示,在國際市場方面,雖然一些國家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對我國進出口業務構成了一定影響,但廣大發展中國家與我國的雙邊、多邊貿易關係依然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以及較大調整空間。因此,要在積極擴大內需的同時,進一步穩定外需,從整體上維繫國際市場穩定性。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就是要為我國經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找到相匹配的內源型動力和外向型動力,並有序提高兩種動力之間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靈活轉換機制。」王濟光委員表示,在國內市場和擴大內需層面,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由低到高逐步提升需求層次,不斷挖掘內需潛力。例如,進一步加大各類產業組織平臺和物流供應平臺的建設力度,根據不同領域的產業鏈、供應鏈功能導向,強化中央統一規劃和地方分類規劃,實施穩定重要產業鏈、供應鏈經濟功能的平臺網絡架構。

此外,面向國際市場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搭建開放式、協同化、網絡化平臺,形成基於創新鏈共享、供應鏈協同、數據鏈聯動、產業鏈協作的融合發展模式,從而帶動我國產業鏈的上下遊、產供銷、大中小各類企業和市場主體共同提升創新能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姚 進 陳果靜)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 如何理解「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徐蔚冰首先我們來梳理一下「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提出的時間脈絡。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提出,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構建雙循環新格局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內涵都十分豐富。 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有內無外,也不是有外無內,二者是辯證統一關係,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這是新發展階段把握髮展主動權的先手棋,是奪取經濟發展新勝利的關鍵招。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根據我國新的發展階段、環境、條件和優勢作出的戰略決策,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務必深刻領會、堅決貫徹。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堅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大循環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堅實基礎。大國經濟的一個突出優勢就是內部可循環。
  • 蔣安綽:雙循環下打通區域,實現鄉村大循環
    蔣安綽:雙循環下打通區域,實現鄉村大循環 2020年12月02日 15:41 來源:鳳凰網房產 鳳凰網房產訊:12月1日-4日,「錨定」2020第八屆鳳凰網全球華人不動產財經盛典開啟,300餘位國內外重量級嘉賓跨洋對話,解讀全球經濟與不動產變局
  • 對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格局的...
    ,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關口,展望「十四五」,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加快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格局應當成為我們謀劃中國經濟下一程的重點內容。
  • 經濟大家談 | 推動長江經濟帶全方位開放,構建開放型雙循環發展格局
    一、長江經濟帶在構建開放型新發展格局中責無旁貸改革開放以後相當時間內,我國人均收入水平較低,我國發揮勞動力等要素低成本優勢,抓住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機遇,充分利用國際分工機會,形成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發展模式,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推動了經濟高速增長,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小康。
  • ...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如何理解?
    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黨中央基於國內外形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 國內大循環是什麼意思?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意味著什麼
    新華社北京8月4日電題:立足國內大循環、促進「雙循環」,中國謀劃新發展格局有何深意?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韓潔、劉開雄  近段時間,從企業家座談會到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國謀劃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引發廣泛關注。海內外媒體爭相報導,各路智庫機構紛紛解讀,同時也引起了投資者和消費者的熱議。
  • 劉鶴:國內大循環絕不是自我封閉、自給自足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劉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 知與行|思想者: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從內外因結合的角度來講,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更好發揮我國經濟發展優勢的客觀需要。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生產力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快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當前我國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條件和基礎已經日趨完善。
  • 國內大循環不是「閉門造車」
    田如瑞攝(中經視覺)專家們認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根據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新階段、新環境和新挑戰,圍繞我國經濟發展中長期目標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我國將更加重視國內產業價值鏈供應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要素市場開放基礎上繼續開放國內產品市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享樂吧瀋陽網際網路產業園正式掛牌 構建新產業 驅動「雙循環」
    12 月 22 日,瀋陽享樂吧文化產業園正式在中國工業博物館掛牌成立,這也意味著東北首個以賦能工業文化為目標的「內需+雙循環」項目正式啟動運營。預示著一座承載了瀋陽百年工業發展史的博物館空間,將在一個新的十年開始的時候,啟幕全新的發展篇章。 據悉,鐵西區副區長單欣昌、鐵西區商務局局長孫鳳等多位嘉賓出席了本次開業典禮。
  • 全面理解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深刻內涵
    【新發展格局怎麼看·怎麼辦】  作者:石建勳(同濟大學國家創新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
  • 每經熱評|成渝要加快構建內陸開放新高地 助力雙循環新格局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發展的國內國際環境繼續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於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有利於拓展市場空間、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
  • 劉元春:當下要防止有人利用雙循環理論來宣揚一些偏激的思想
    劉元春:現在大家都在討論國內大循環,但重要的是大家一定要把它的基本概念梳理清楚,避免形成一些思想上的誤解。其實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系下,它也有內循環、也有國際大循環。但是,以市場經濟和市場配置資源為主體的這種國內大循環實際上在過去四十年改革開放的進程中逐步形成的。目前很多人就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要以國內經濟大循環為主體就是新形勢下的閉關鎖國,這種理解是嚴重錯誤的。總書記已經再三強調,國內大循環,在本質上也是開放的,它與國際循環是相互促進、相互配合。
  • 雙循環新格局下 天九共享在變局中開新局
    今年5月,中央首次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後「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在國家級重要會議中被屢次提及,成為一項重要的國家戰略。
  • 「財經翻譯官」「雙循環」這個密鑰你get到了嗎?
    「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個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習近平總書記在8月24日召開的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說。
  • 中國社科院院長謝伏瞻:「雙循環」絕不是也不可能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朱宛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謝伏瞻指出, 「雙循環「是以內為主、內外互動的循環。從中國的現實看,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積極調整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發展向內需主導轉變,內需逐漸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國內大循環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從國際經驗看,大國經濟的基本特徵就是內需為主導,國內可循環。今天的中國。
  • 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譜寫中國經濟奇蹟新篇章
    在這一重要歷史關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這是新發展階段把握髮展主動權的先手棋,是奪取經濟發展新勝利的關鍵招,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務必深刻領會、堅決貫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