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2020-12-22 求是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這是新發展階段把握髮展主動權的先手棋,是奪取經濟發展新勝利的關鍵招。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在我國發展的這一關鍵時刻,黨中央創造性地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構想,系統回答了未來一段時期我國經濟怎麼看、怎麼辦、怎麼幹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刻領會和科學把握這一重大理論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任何思想都是一定時代的產物。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根據我國新的發展階段、環境、條件和優勢作出的戰略決策,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務必深刻領會、堅決貫徹。

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堅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大循環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堅實基礎。大國經濟的一個突出優勢就是內部可循環。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把發展的立足點放在自身基礎上,是我們毫不動搖的一貫方針。構建新發展格局,就是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必須牢牢記住,防範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衝擊挑戰,關鍵在於辦好自己的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遭遇過很多外部風險衝擊,最終都能化險為夷,靠的就是辦好自己的事、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在當前國際形勢充滿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充分發揮我國市場優勢,不斷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努力暢通國內大循環,這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把握髮展主動權的根本保障。

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堅持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有這麼一種疑問: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不是要關起門來封閉運行?回答是否定的!這絕不是要重新關門,而是為了更好處理開放和自主的關係,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國際市場是國內市場的延伸。推動形成宏大順暢的國內經濟循環,就能更好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既滿足國內需求,又提升我國產業技術發展水平,形成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在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通過繁榮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循環,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為世界經濟繁榮貢獻力量。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全國統一大市場基礎上的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環。黨中央作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安排,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針對全國而言的,不是要求各地都搞省內、市內、縣內的自我小循環。各地區要找準自己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位置和比較優勢,把構建新發展格局同實施區域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重大決策部署有機銜接起來,全力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著力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需要強調指出的是,各地區在落實黨中央有關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過程中,要堅持系統觀念,從戰略全局出發精心謀劃,決不能搞「小而全」,更不能以「內循環」的名義搞地區封鎖。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做好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久久為功在關鍵處落子,努力把黨中央的這一戰略構想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在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中贏得我國發展主動權。

來源:求是網

策劃:李民聖 侯亞景

製作:張芯蕊

審核:王兆斌

監製:于波

相關焦點

  •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 ...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如何理解?
    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有內無外,也不是有外無內,二者是辯證統一關係,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打造新發展格局,要牢牢把握國內大循環這個「主體」,以我為主,同時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培育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 如何理解「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
    近期,從企業家座談會到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國謀劃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引發廣泛關注。中央在此時提出「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有何深意?又該從哪裡下手開啟這場「循環之戰」?國內企業該如何應對?新發展格局將給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了相關人士,整理了核心要點,讓我們一起來理解一下這場由內而外的大循環。
  • 國內大循環是什麼意思?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意味著什麼
    新華社北京8月4日電題:立足國內大循環、促進「雙循環」,中國謀劃新發展格局有何深意?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韓潔、劉開雄  近段時間,從企業家座談會到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國謀劃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引發廣泛關注。海內外媒體爭相報導,各路智庫機構紛紛解讀,同時也引起了投資者和消費者的熱議。
  • 李揚:從積極參與國際、國內大循環,轉型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
    「從積極參與國際和國內大循環,轉型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絕難一蹴而就。」 「最近經濟重啟導致疫情反覆,經濟復甦可能從『V型』向某種形態的『W型』演化。」
  • 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出口轉內銷不僅是權宜之計
    出口轉內銷對推動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有何重要意義?企業在「轉」的同時有哪些實際問題?內銷產品又該如何「叩」開國內市場的大門,使其更好更快發展?人民網財經推出出口轉內銷系列文章,看外貿企業如何「轉」出新天地。當前,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國內市場逐步轉好,對於外貿企業來說,全面復工復產帶動整體產能恢復,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國際市場貿易收縮,企業出口訂單不足等問題。
  • 「雙循環」的現實意義:國內為主體與高水平開放高度統一配合
    近期,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雙循環」是為應對國內外形勢變化,保障經濟安全、謀劃增長空間的主動調整、主動謀劃的大戰略。首先,雙循環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利用國內雄厚的工業基礎、完整產業鏈條、超大市場規模等特點,暢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經濟運行的各個環節來推動實現內部自我循環,包括供需循環、產業循環、區域循環、城鄉循環與要素循環等。其次,繼續依靠和支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大循環。國內大循環,其本質上也是開放的,它與國際循環是相互促進、相互配合。
  • 形成「大循環」 構建「雙循環」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指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下一步,我們要加快釋放消費潛力,擴大有效投資,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有更大作為。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目前,消費已連續6年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2019年,零售市場規模超過40萬億元,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57.8%。
  • 國內大循環不是「閉門造車」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如何理解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多位專家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指出,國內大循環不是閉門造車,我國穩步推進「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融合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有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 加快構建以什麼為主體,()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青年大學習答案最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加快構建以_____為主體,____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青年大學習11月16日特輯課程第十二題,對於這道多選題相信還有很多玩家不知道該怎麼做。下面就讓 小編為大家呈上正確答案吧!
  • 對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格局的...
    ,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關口,展望「十四五」,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加快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格局應當成為我們謀劃中國經濟下一程的重點內容。
  • 劉鶴:國內大循環絕不是自我封閉、自給自足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劉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 構建雙循環新格局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內涵都十分豐富。 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有內無外,也不是有外無內,二者是辯證統一關係,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 「國內大循環」不是封閉「內循環」
    【俠客島按】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個重要判斷引發了廣泛討論。
  • 培育新興增長點 鏗鏘先行搶抓內需 對接國內大循環
    新發展格局催生新機遇,當前,我市部分行業、企業敏銳搶抓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發展熱點,開足馬力,鏗鏘先行,積極對接國內大循環市場新需求,培育新的增長點。為了進一步拓展國內市場,近年來,企業在線下經銷商和線上電商渠道持續加碼,內銷佔比逐步提升,此次首屆開倉日活動的舉辦也是企業創新銷售模式的一次積極嘗試。而在上個月底,中國羽絨工業協會與江蘇南通國際家紡產業園區牽手,在通共同主辦2020中國羽絨寢具產業大會。
  • 中國社科院院長謝伏瞻:「雙循環」絕不是也不可能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朱宛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從中國的現實看,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積極調整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發展向內需主導轉變,內需逐漸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國內大循環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從國際經驗看,大國經濟的基本特徵就是內需為主導,國內可循環。今天的中國。
  • 中國商務部召開2020年年底黨組擴大會議:在暢通國內大循環方面...
    >2020-12-22 19:00:05來源:FX168 中國商務部召開2020年年底黨組擴大會議:在暢通國內大循環方面
  • 經濟大家談 | 推動長江經濟帶全方位開放,構建開放型雙循環發展格局
    到2019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成為世界超大規模經濟體。在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的基礎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雙循環」旨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個新發展格局是根據中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中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 推動國內大循環,電子產業如何把握當下機遇?
    本次博覽會以「創新驅動 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秉承開放合作原則,打造國家級電子信息全產業鏈高端展示平臺。堅持創新引領,推動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2020年新冠疫情突發,造成全球知名展覽紛紛停擺,中國得益於高效的防控手段,讓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電子信息產業博覽會,肩負產業復甦的責任,積極安全開辦展會。
  • 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 周躍輝  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再次強調:「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