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成「大循環」 構建「雙循環」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指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打通堵點連接斷點多年來,我國消費品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結構持續優化,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但受疫情衝擊,今年一季度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大幅下降。在疫情衝擊下,如何打通堵點連接斷點,發揮好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如何理解「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
由此衍生出「雙循環×雙演進」的四條主脈,共同構建起中國經濟在新發展格局下的動態運行體系。程實表示,基於這一體系,中國「雙循環」不僅是全球百年變局下修復經濟均衡的應對之策,更有望長遠驅動內外經濟均衡水平的躍升,賦予中國經濟金融以富含稀缺性的全球配置價值。
-
國內大循環是什麼意思?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意味著什麼
」;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信號。 因此,中國是在開放環境下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絕對不能把國內、國際「雙循環」割裂開。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不是要閉關鎖國、主動脫鉤,而是要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特別是要從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走向制度型開放,打開國門搞建設。」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說。
-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這是新發展階段把握髮展主動權的先手棋,是奪取經濟發展新勝利的關鍵招。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堅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大循環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堅實基礎。大國經濟的一個突出優勢就是內部可循環。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把發展的立足點放在自身基礎上,是我們毫不動搖的一貫方針。構建新發展格局,就是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
-
對話綠城小鎮蔣安綽:「去地產化」與綠城的「造鎮思維」
畢竟,按照「十年百鎮萬億」的發展計劃,綠城每年要落地10-12個小鎮,300-400個項目列在考察清單上,部分權重高的,蔣安綽一定要親身去調研。在小鎮這片準入門檻較高的領域,綠城小鎮已經是其中的佼佼者,但蔣安綽依舊在尋找這個行業發展方向並總結出一套運行邏輯,希望在全國種下更多「飄落的人間天堂」。
-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雙循環」格局下的貴州高質量發展
根據對我國發展階段、環境和條件變化的判斷,總書記強調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並指出新發展格局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推動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既是我國宏觀領域面臨的重要時代課題,也是貴州省在國內國際客觀變化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交接的歷史背景下必須探討的議題。
-
雙循環新格局下 天九共享在變局中開新局
打通堵點痛點 加速國內大循環在國內大循環方面,天九共享打造了領先的獨角獸企業加速器,通過連結創新創業和傳統企業家資源,打通了創新鏈在市場擴張上的堵點,解決了傳統企業轉型升級難的痛點,促進了創新鏈和產業鏈的結合。
-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
...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如何理解?
在這一背景下,中國「雙循環」戰略格局的提出受到各方密切關注。「我們要認識到,『雙循環』戰略並不是疫情之下的權宜之計。」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意味著著力打通國內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各個環節,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強調以國內經濟循環為主不意味著關門封閉,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地聯通、促進。
-
劉鶴:國內大循環絕不是自我封閉、自給自足
面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必須順勢而為調整經濟發展路徑,在努力打通國際循環的同時,進一步暢通國內大循環,提升經濟發展的自主性、可持續性,增強韌性,保持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第三,這是發揮我國超大規模經濟體優勢的內在要求。大國經濟的重要特徵,就是必須實現內部可循環,並且提供巨大國內市場和供給能力,支撐並帶動外循環。
-
「雙循環」的現實意義:國內為主體與高水平開放高度統一配合
首先,雙循環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利用國內雄厚的工業基礎、完整產業鏈條、超大市場規模等特點,暢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經濟運行的各個環節來推動實現內部自我循環,包括供需循環、產業循環、區域循環、城鄉循環與要素循環等。其次,繼續依靠和支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大循環。國內大循環,其本質上也是開放的,它與國際循環是相互促進、相互配合。
-
「打通國內大循環」:中國經濟戰略將發生怎樣深刻變化
▲圖片來源:pexels文 | 關不羽「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這些金句讓內需成為兩會的焦點議題。
-
構建雙循環新格局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國內大循環 主編:張佔斌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國內大循環》分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發展環境新變化」「新形勢下內需戰略」三大部分,由36
-
國內大循環不是「閉門造車」
田如瑞攝(中經視覺)專家們認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根據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新階段、新環境和新挑戰,圍繞我國經濟發展中長期目標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我國將更加重視國內產業價值鏈供應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要素市場開放基礎上繼續開放國內產品市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重磅】馬光遠:雙循環戰略下,下一個10年中國財富的八大趨勢
,下一個10年中國財富的八大趨勢 文 |馬光遠 「雙循環」戰略是中國下一個10年,乃至20年中國經濟和中國財富的主線。筆者一直強調「雙循環」戰略是一個大戰略,是攸關中國經濟下一個20年發展新格局的戰略,是統領「十四五」、「十五五」甚至「十六五」的大戰略,是解決過去40年中國經濟的痛點和短板,打通中國經濟的「任督二脈」。
-
赫榮亮:國內大循環下我國汽車產業的三個任務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施虐,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全球物資、人員、資金流轉不暢,我國提出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要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升全國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
-
暢談雙循環下產業鏈 建言「十四五」布好局
」為主題,研討雙循環新格局下產業鏈供應鏈的融通與賦能,為「十四五」布好局起好步建言獻策。暢通國內大循環的著力點主要有六個方面:創新,新基建,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增加收入、促進消費,提升企業投資積極性,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 在暢通國內大循環的同時,還要通過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內循環雙循環可以促進國內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通過強鏈、補鏈、擴鏈可以讓國內經濟創造新的需求,產生巨大的增長空間。
-
正解年度熱詞「雙循環」:別把好經給念歪了
外部需求萎縮後,城鄉二元結構下的強制儲蓄機制又讓內部需求增長緩慢,想要解決發展問題,國內經濟大循環為主成為解決方案。這也是我認為,從國際大循環到國內大循環是一條主線的原因。 長期的城鄉二元結構,造成當年我們用國際大循環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問題,但是其中缺了一環,沒有解決農民轉化為市民的問題,農村城市化問題只完成了一半,勞動者的身份轉化了,消費者的身份沒有轉化。
-
劉元春:當下要防止有人利用雙循環理論來宣揚一些偏激的思想
劉元春教授提醒,當下要防止一些人利用雙循環這個新理論,在沒有很好鑑定它的內涵的基礎上,來宣揚他們的一些偏激的、落後的思想。問:如何理解現在提出的大循環?為何現在提出?其實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系下,它也有內循環、也有國際大循環。但是,以市場經濟和市場配置資源為主體的這種國內大循環實際上在過去四十年改革開放的進程中逐步形成的。目前很多人就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要以國內經濟大循環為主體就是新形勢下的閉關鎖國,這種理解是嚴重錯誤的。總書記已經再三強調,國內大循環,在本質上也是開放的,它與國際循環是相互促進、相互配合。
-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國內大循環是必由之路 擴內需要從...
近日,知名經濟學家、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執行會長鄭新立就如何通過擴大內需實現經濟復甦接受了本報全媒體記者專訪。他表示,今年中國經濟復甦必須靠擴大內需,要靠自身硬,而擴大內需必須從農村挖潛;通過擴大內需,形成以國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發展格局,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