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澳大利亞人,跨海越洋來到中國香港,為香港的電影事業做出貢獻,這是什麼精神?
要我看其實杜可風什麼精神都沒有,他就像一顆蒲公英的種子,被命運的風帶到了香港,然後在這塊適合他成長的土地上生活,最後成為一位著名的電影攝影師。
王家衛所獲得的成績,一半的功勞要算在攝影師杜可風和美術師張叔平身上。
杜可風和王家衛道揚飈之後,王家衛拍了一部《藍莓之夜》。
影評人給了這樣一個評價:沒了杜可風,王家衛就是一俗人。
(《藍莓之夜》劇照。)
杜可風被譽為「亞洲第一攝影師」,在各大電影節上獲獎無數。
一個澳大利亞人在異國他鄉憑藉什麼獲得如此大的成績?
跟我一起看澳大利亞人杜可風飄在中國的故事。
一,漂泊不定的青春。
1952年杜可風出生於澳大利亞雪梨,在郊區長大;18歲那年杜可風開始水手生涯,雲遊四方,曾至泰國、以色列、印度等地。
(1972年一群衝浪者在澳洲衝浪錦標賽的現場休息。)
杜可風走過萬裡路後,又讀萬卷書。
先後畢業於雪梨大學文學系,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美國馬裡蘭大學美術系。
1970年代後期,在香港學習中文期間,他的中文老師給他起了一個中文名字杜可風,之後他輾轉到了臺灣 ;來到中國後,杜可風決定在這裡生活。
二,未和王家衛合作的杜可風。
杜可風的攝影師生涯始於中國臺灣,1978年26歲的杜可風參與創立蘭桂劇坊。
1981年,杜可風成為楊德昌執導的劇情電影《海灘的一天》的攝影指導 ,憑藉該片獲得1983年亞太影展最佳攝影獎。
(《海灘的一天》劇照)
1986年,杜可風因舒淇執導的科幻電影《老娘夠騷》獲得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 。
(《老娘夠騷》張學友劇照。)
雖然杜可風獲獎,但在進入香港初期,行內評價一般,主要是因為他「手慢腳慢」及「工作時喝酒」。
三,杜可風和王家衛的合作。
杜可風和王家衛的合作始於1990年拍攝《阿飛正傳》,杜可風在配合王家衛的過程中樹立了自己的拍攝風格,一炮而紅,揚名立萬,成為圈內炙手可熱的大師級人馬。
(杜可風和王家衛。)
杜可風與王家衛合作過《阿飛正傳》《東邪西毒》《重慶森林》《墮落天使》《春光乍洩》《花樣年華》《2046》每片都獲得臺灣金馬或香港金像最佳攝影獎。
兩人可謂高山流水遇知音。
雖然兩人都隨性和自由,王家衛拍電影只有一個原始構想,劇本邊拍邊改;杜可風的攝影宗旨是:想想自己能做什麼,而不是想做什麼。他不會強行按照自己的風格來工作——與王家衛正好相反。
但兩人都是天才,對電影和攝影的理解都達到了很高的高度。
佛祖拈花,眾皆默然,唯有迦葉微笑;在同樣的高度上兩人很容易互相理解,所以總是一拍即合。
因此王家衛說,「很多人說這是我的風格,但其實只是一個解決方案。」
拍《重慶森林》的時候,因為預算少,沒有申請拍攝許可,杜可風扛著攝像機追著林青霞衝進重慶大廈拍,保安打的手都腫了。
「拍完我們就走了,就是這樣,每天都很開心啊。」
(《重慶森林》林青霞)
還有《重慶森林》的慢快門抽幀效果。因為沒預算置景,還是拍夜戲,現場光線完全不夠,王家衛就和杜可風就商量把快門從24幀/秒降到12來增加底片曝光。
(《重慶森林》金城武。)
在阿根廷拍《春光乍洩》的時候,拍最後一場戲沒膠捲了。世界的盡頭嘛也沒地方買膠捲。杜可風就提議,把全市的照片膠捲都賣了,把最後一場戲拍成照片,一秒一個鏡頭。他們這樣搞完之後很開心,覺得很有成就感。
(電影《春光乍洩》 用照片拼成的片段)
《墮落天使》最後一個鏡頭。李嘉欣沒有表演經驗,吃麵的戲的時候,整天都在抖。於是王家衛和杜可風說拿9.7的鏡頭出來,這是一個大廣角,一般行業內都說導演討厭哪個女演員,就用這個鏡頭,那臉就會變成一個香蕉了。
但拍完發現這個鏡頭特別契合李嘉欣當時的狀態,而且和金城武有一個疏離感。這個鏡頭語言就出來了。
(電影《墮落天使》 李嘉欣超廣角鏡頭)
佛祖拈花,迦葉微笑;他倆心心相映,因此解決問題的方案就變成了我們所看到的風格。
四,和王家衛分道揚鑣後的杜可風。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人世間總有離離合合,杜可風生命中許多時光是與王家衛一起度過的,杜可風曾經說過:「如果我不是真正地『愛』他,是不可能這麼做的,我便不會被他折磨4年,只是為了拍一部《2046》了。」以《2046》為例,全世界可能沒有任何人像王家衛這樣拍電影,這是一個很貴的電影實驗,只有一個星星之火般的主題,之後便是無限種可能性。「
(《2046劇照》)
1990年-2004年杜可風和王家衛14年的合作,兩人太過熟悉和了解,也沒有了火花,兩人該分手了。
五,沒有王家衛的杜可風。
1995年杜可風擔任陳凱歌執導首部好萊塢電影《風月》的攝影。
(陳凱歌和杜可風。)
2000年和張藝謀拍攝《英雄》,獲得多項攝影獎。
(張藝謀和杜可風。)
張藝謀的風格是明豔而靚麗的,也有人稱之為俗豔。
2002年,杜可風擔任《無間道》的攝影。
2014年9月,杜可風擔任翁子光導演的懸疑犯罪電影《踏血尋梅》的攝影師。
(《踏血尋梅》劇照。)
和王家衛分道揚鑣後,杜可風的事業走的是一條下行線。
或許杜可風最適合的是王家衛電影的風格,作為攝影師杜可風的魅力在於創造了一種其他中國攝影師所沒有辦法創造的影像特點:陌生感、疏離感、迷離感。
這種陌生感讓觀眾重新看待他們自己已經熟悉的東西,因此獨具魅力。
(杜可風和妻子黑文。)
雖然杜可風在中國已經呆了數十年,妻子黑文是一名山東籍孤兒,但文化的差異顯然還是存在的,他眼睛裡的中國和我們眼裡的中國還是有所差別,,他通過他的攝影機表達出來,這正是他的魅力和價值所在。
2020年世界移民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77億人口中有2.72億人為跨國移民,跨國移民只佔全球人口的3.5%。
這些生活在異國他鄉的人,在感受異國他鄉精彩文化的同時,也同時感受到孤獨,杜可風也是其中的一位,但若以一百年,兩百年來看,地球最終會走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