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給兒子取名的時候,都帶有「永」字,十五阿哥真的就沒有嗎?

2020-12-28 鮮花暢談歷史

誰說清仁宗嘉慶帝的名字裡沒有永字?自清聖祖康熙帝的兒子開始使用字輩開始,康熙帝一脈每一代都有一個共同的字輩——胤、弘、永、綿、奕、載、溥、毓、恆、啟……無一例外!清王朝沒有使用這一套字輩的宗室都是在康熙年間便已經淪為小宗旁支的宗室後裔。嘉慶帝是清世宗雍正帝的親孫子、康熙帝的親曾孫,名字裡怎麼可能沒有永字?很顯然,有些人是把嘉慶帝即位之後為方便他人避帝諱而改的名字——顒琰當成了他的原名。

何謂避帝諱

所謂避帝諱,簡單說就是皇帝名字裡出現的字,其他人就不能再用了。當然,姓氏除外。從來沒有聽說過避帝諱要避姓氏的,否則歷朝歷代的宗室豈不是連姓氏都要改了?如雍正帝,他即位之後,一眾胤字輩的兄弟為避帝諱、全部改為了允字輩。如果毅親王胤禮的名字就改為了允禮,這個看過《甄嬛傳》的想必都知道。同時,雍正帝名字中的第二個字禛也是要避諱的,如江蘇省揚州市代管的縣級市儀徵市,原為儀真縣,為避雍正帝的帝諱改為了儀徵縣。晚清時期,儀真縣為避宣統帝溥儀的帝諱,又改為了揚子縣,直到民國初年才重新改為了儀徵縣。

這裡有必要說一說,一般情況下,同音字只要不涉及帝諱中出現的字,理論上是不需要避諱的。如臻、珍就不需要避雍正帝的帝諱禛,但儀真縣中的真還是需要避諱的,因為他和禛字中出現了相同的字「真」。雍正元年就曾經有名字中出現禛字同音字的官員請示雍正帝是否需要避諱,雍正帝的回答很乾脆——同音不需要!不過,這個要看具體的皇帝,如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因為自己姓朱,居然不許百姓吃豬肉、豬也得避帝諱……但這只是特例,一般情況下,同音字是不需要避帝諱的。

為何清高宗乾隆帝的兄弟不用避帝諱

說到這裡,想必很多人會說,為什麼乾隆帝的兄弟不需要避帝諱?名字裡依然有一個弘字,無論親兄弟弘晝、弘曕,還是一眾叔伯兄弟、如弘晳、弘曉等等都沒有改名。準確說,乾隆帝的一眾兄弟也是要避帝諱的,只是他們避帝諱的方式與自己的叔叔大爺有所不同。雍正帝的兄弟是通過改名來避帝諱的,乾隆帝的兄弟則是通過缺筆來避帝諱。什麼意思呢?弘字少寫最後一個點,這同樣是一種避諱方式。雖然看似還是弘字,可如果按照現在電腦輸入法來理解,缺了一點的弘字它就是另外一個字,不是嗎?

皇帝自己改名

除了讓別人改名之外,一些皇帝的名字中出現了非常常見的字,讓所有人都改用其他字,顯然太麻煩了。所以,為了他人避帝諱方便,有時候皇帝自己會改一個生僻字組成的名字。如宋太宗趙光義,無論光還是義都是比較常見的字,於是趙光義即位之後把名字改為了趙炅。炅這個字比較生僻,眾人避諱要方便許多。

嘉慶帝的情況與宋太宗很相似,因為永字太常用,乾隆帝索性把嘉慶帝的名字中的永字改為了顒字,如此一來,眾人避帝諱就方便多了。嘉慶帝的兒子清宣宗道光帝也採取了跟他父親同樣的做法,即位之後把綿字改為了旻字。

最省事的做法

除了以上這些,避帝諱還有一種最為省事的做法,唐王朝的英國公李勣作出了最完美的詮釋。李勣原徐世勣,被唐高祖李淵賜國姓後改名李世勣。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對避帝諱要求比較寬鬆,只要不同時出現世民二字,分開使用時是不需要避諱的。可唐高宗李治不幹了:「不避我爹的帝諱哪成!」即位之後,唐高宗下令涉及世、民二字都必須避諱,於是民部成了戶部、民風成了人風,李世勣則更加省事:「世字我不用了,直接叫李勣好了!」於是,李世勣就這樣成了李勣……

綜上所述,並不是嘉慶帝的名字中沒有永字,而且嘉慶元年嘉慶帝即位之後,乾隆帝為了眾人避帝諱方便,把嘉慶帝的名字由永琰改為了顒琰。事實上,嘉慶帝的原名叫永琰,是有永字的。

相關焦點

  • 乾隆眾多兒子,取名都帶有「永」字,為何只有令妃的小十五不一樣?
    乾隆眾多兒子,取名都帶有「永」字,為何只有令妃的小十五不一樣? 《延禧攻略》給我們一個幽默、調皮、搞笑的風格。還有就是給我們演繹了一個非常可愛的乾小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乾隆的兒子都是「永」字輩的,但是唯獨只有令妃的兒子不一樣!大家都知道在歷史上,乾隆對玉器非常痴迷。
  • 乾隆的兒子名字都帶「永」字,十五阿哥的名字卻不同
    乾隆的兒子名字都帶「永」字,十五阿哥的名字卻不同文/十三前些時間大火的《延熹攻略》和《如懿傳》我想大家都有關注吧,兩不部電視劇講述的都是同一個時期的事情,所以自然的有很多人將兩部劇進行了比較,就小編而言我更喜歡《延熹攻略》的。
  • 乾隆為兒子取名,名字中都有「永」字,為何只有嘉慶帝與眾不同?
    乾隆為兒子取名,名字中都有「永」字,為何只有嘉慶帝與眾不同? 在很多影視劇當中,都是圍繞著乾隆時期的故事,進行了改編和創作。為什麼會集中到乾隆時期呢?首先就是因為了乾隆時期距離現在比較近,而且乾隆帝也是個比較受女人歡迎的皇上。那麼,在乾隆的兒子們當中都有「永」字,為何十五阿哥名字不一樣?
  • 乾隆皇帝所有兒子名字都有「永」字,為何唯獨十五阿哥的不一樣?
    乾隆皇帝所有兒子名字都有「永」字,為何唯獨十五阿哥的不一樣?說起乾隆,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電視劇上經常能看到他的身影。暑期檔熱播的《延禧攻略》就是以乾隆時期的宮中生活為題材,雖然這是一部宮鬥劇,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乾隆是很有才能的。
  • 乾隆為皇子起名,個個都帶「永」字,為何只有令妃的小十五不同?
    一直以來,孩子的取名問題,一般都受到父母的重視,特別是古代帝王之家,給皇子們取名都非常有講究。清朝乾隆皇帝,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看過清宮劇的都知道乾隆有十多個兒子,他們的名字當中都帶著"永"字,可為何唯獨令妃所生的十五阿哥的名字不一樣呢?這就有的說道了。
  • 他不是乾隆最愛的兒子,卻撿漏當皇帝
    都說老子英雄兒好漢,清聖祖康熙皇帝文韜武略,開創了康乾盛世,他的兒子也個個都是精英,九子奪嫡事件中爾虞我詐,最終雍親王胤慎脫穎而出,成為清朝第五位君主,在清朝的歷史上,乾隆皇帝的兒子也很多,但是十五阿哥顒琰登基卻很順利,這是為什麼呢?
  • 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要選比嘉慶?難道就沒有中意的皇子了嗎?
    我們都知道乾隆是個風流的皇帝,所以風流的皇帝一輩子都不缺女人,因此,就肯定就有很多兒子,據統計,乾隆共有17個兒子,因此,乾隆兒子很多,作為繼承者大有人所在,本來乾隆的第一個繼承人是永璉,是乾隆和富察氏皇后生的次子,乾隆非常喜歡這個兒子,連雍正皇帝也認可,所以,乾隆二十六歲時,以永璉為接班人,可不幸的是,永璉8歲就去世了,永璉的死對乾隆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 乾隆有17個兒子,卻選擇了永琰當皇帝,其實也是無奈之舉
    可惜最後永琪二十多歲就英年早逝,給了乾隆沉重打擊,經歷過多次立儲君都早夭的情況之後,乾隆甚至覺得立儲君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情,所以停下了腳步,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再立儲君,一直到朝中大臣三番兩次催促,乾隆才終於在自己63歲的時候再次立儲君,這個儲君就是永琰。
  • 十一阿哥才華橫溢 乾隆帝為何放棄他 而選擇資質平庸的十五阿哥
    在乾隆帝選擇繼承人這件事上,想必很多人都心存疑惑,十五阿哥資質並不突出,可為什麼乾隆帝最終選擇了平庸的他,而不是其他皇子呢?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很關鍵的因素:乾隆帝的長壽。乾隆帝明面上看有十幾個兒子,不過乾隆帝太長壽,熬死了不少兒子。比如咱們很熟悉的五阿哥永琪,文武全才,孝順謙恭,深得乾隆帝喜愛,但乾隆三十一年時永琪英年早逝,這令乾隆帝十分痛心。待到乾隆帝準備立儲時,留給他的選擇並不多。
  • 乾隆皇帝的兒子們有的早逝,有的長活,真是各有千秋
    大阿哥愛新覺羅·永璜(1728年-1750年),(劇照)他是乾隆帝的長子,生母是哲憫皇貴妃富察氏。因為在孝賢純皇后的祭禮上表現出的傷悲不夠,受到乾隆的責備,自此失寵。於乾隆十五年去世,年僅23歲。二阿哥愛新覺羅·永璉(1730年—1738年),(劇照)乾隆帝第二個兒子,生母是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他曾被乾隆秘密地立為太子,但不幸的是其在九歲時因病去世,諡號「端慧皇太子」。三阿哥愛新覺羅·永璋(1735年-1760年),(劇照)乾隆帝第三個兒子,生母為純惠皇貴妃蘇氏。和大皇子一樣,因表現不夠傷悲被乾隆呵責,被剝奪了繼承資格。於乾隆二十五年去世,年僅26歲。
  • 沒有過錯的乾隆嫡子永璂,卻飽嘗人間冷暖,過完悽慘而短暫的一生
    在清朝皇帝中,子孫眾多的要數康熙皇帝了,兒子女兒加起來要過百了,但是其他皇帝卻並不是像他那樣多子多孫了,而越往後的皇帝似乎子孫緣越是稀薄,多情又長壽的皇帝乾隆一生中也只有17個兒子,並不是民間相傳的百子千孫。在這些兒子中,比較出名的要數五阿哥永琪和十五阿哥永琰了,這兩人一個是下一任皇帝,另一個如果不是早夭,下一任皇帝就沒有嘉慶什麼事了。
  • 如懿傳乾隆和如懿有孩子嗎_如懿生了幾個孩子怎麼死的
    五公主和永璟夭折,永璂在如懿死後十年逝世,只有二十五歲。永璂生前沒有任何爵位,死後按宗室例治喪,之後被嘉慶追封為貝勒。  乾隆皇帝的兒子總體數量不多,乾隆長大成人的嫡子更是只有烏拉那拉氏所生的十二阿哥永璂。
  • 愛新覺羅永璂:乾隆皇帝唯一倖存的嫡子,為何最後沒有繼承皇位?
    乾隆的第二任皇后那拉氏,總共生育了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其中只有十二阿哥 永璂長大成年,因為是皇后所生,日後很有可能被立為太子、繼承皇位,所以永璂在宮裡的地位很高,妃嬪們對他也是寵愛有加。
  • 永璂,雖是乾隆唯一倖存的嫡子,但乾隆卻非常討厭他,至死沒封王
    看過電視的應該都知道,皇后之所以這麼針對主角團,除了看不慣他們的行事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她的兒子永璂。皇后雖然是後宮之主,但是她不得乾隆喜愛,她怕自己的兒子永璂不能繼承大統,所以把令妃和五阿哥都視為眼中釘。雖然皇后總是針對主角團,但是她的兒子永璂卻是心地純良,還非常的可愛,當初小燕子紫薇要被斬首,永璂還站出來為她們求情,就連皇后都震驚了。
  • 乾隆兒子的名字中,都有這個字
    本文來源於 觀觀雅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這些年大家古裝劇也看了不少了,不知道有沒有發現一個秘密:乾隆兒子的名字中,都用了同一個字。 一眼望去,很多人也許會認為,我們說的字,是「永」字。但「永」是乾隆子女的輩分字,有何討論的必要?
  • 歷史探秘:皇嫡子永璂為何會不受乾隆待見 死後也被尷尬下葬
    乾隆還有一個最尷尬的兒子,也   原標題:歷史探秘:皇嫡子永璂為何會不受乾隆待見 死後也被尷尬下葬   乾隆皇帝一生有17個兒子,但是比較出名的兒子只有兩個,一個十五阿哥永琰,也就是後來嘉慶皇帝;另一個是五阿哥永琪,不過五阿哥出名的方式不一樣,是通過電視劇出名的。
  • 乾隆最長壽的兒子,因一缺陷無緣皇位,卻專情一人,活了87歲!
    導讀:《後宮·如懿傳》是以乾隆後宮為歷史背景的一部宮廷劇作,通過這部劇我們可以對乾隆後宮以及乾隆子女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今天筆者要講的是乾隆比較特殊的一個兒子
  • 乾隆為何把皇位,傳給魏瓔珞的兒子永琰?其實還得感謝富察皇后
    戲中的令妃魏瓔珞和富察皇后給人印象很深,但很多人不知道,這兩人還一起幫十五阿哥永琰登基,即嘉慶皇帝。毫無疑問,富察皇后是乾隆皇帝所喜愛的女人,而令妃魏瓔珞則是乾隆晚年所喜愛的女人。魏瓔珞共生4子,即:皇十四子永璐、皇十五子永琰(嘉慶)、皇十六子(幼殤未封)、皇十七子慶僖親王永璘。
  • 清仁宗登基後被清高宗命令前去祭拜已去世多年的哥哥永璉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清高宗的第十五個皇子在京郊圓明園的行宮出生,他就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嘉慶帝。清高宗按照輩分給15皇子取名為永琰,他14歲被秘密立為儲君,37歲乾隆皇帝禪位,正式登上皇帝寶座。 永琰為魏佳氏所生,他並非嫡出皇子,本沒有資格登上皇位。
  • 因為乾隆晚年的這個不可告人的秘密
    古人結婚都很早,在乾隆還沒有繼承皇位,還是寶親王的時候,就已經有好幾個兒子了。等到乾隆晚年,他的大部分年長的兒子都去世了,當然還有一部分中途夭折的。從許多影視作品中,我們知道了乾隆除嘉慶之外,最有名的皇子就是永琪,也就是五阿哥了。在歷史上永琪的確是乾隆非常喜歡的一位兒子,雖然永琪的親母地位並不高,同熱播的電視劇裡瑜貴人的地位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