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電影:在時間的魔術裡,聚焦時代困境

2020-09-24 中國經濟網

來源:解放日報

從1998年首作《追隨》到時下熱映新片《信條》,「70」後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共推出11部電影,幾乎每部都在全球多地上映並獲得票房與口碑的雙贏。身兼編劇、導演、製片、剪輯等多職來掌控影片的藝術風格,並對某一主題保持長久的關注和熱情,這樣自我特徵鮮明的電影從業者,與好萊塢高度逐利且分工明確的電影大工業體系似乎格格不入。然而,事實證明諾蘭與好萊塢相互成就,他的電影難得地達成了商業與藝術的微妙平衡。

敘述迷宮與時間迷戀

諾蘭電影最大的迷人之處,來自對觀眾智性和審美的尊重。諾蘭從不墨守類型電影的成規,即便如「蝙蝠俠三部曲」這樣典型的漫畫改編商業電影,也要融入科幻、黑幫、黑色、成長等類型元素,賦予影片更複雜的感觀和更深長的人文思考。《追隨》《記憶碎片》《致命魔術》等更是帶領觀眾進入由精巧敘事和精確剪輯搭建的劇情迷宮,撲朔迷離的線索、出乎意料的真相,挑戰觀眾理解力的同時喚起人們對角色的共情。美國著名電影學者大衛·波德維爾稱讚《記憶碎片》為謎題電影,這一評價對諾蘭的諸多作品來說都恰如其分。

縱觀諾蘭迄今為止所有作品,故事固然有一般商業片欠缺的智性光芒、人文深度,但敘事本身也就是導演講述故事方式的精妙和細膩更為人稱道,倒敘、插敘、嵌套式敘事、碎片式敘事、多線程敘事、迴環敘事構成的劇情段落,如同一塊塊巧妙的拼圖,彼此呼應著帶給觀眾影片特有的「揭秘」樂趣。諾蘭對敘事的拆解、組合可謂創新不斷,故而影迷中流傳著「卡梅隆(《阿凡達》導演)負責革新電影技術,諾蘭負責革新電影結構」的說法。此種對於敘事的「把玩」,背後實為諾蘭對「時間」的迷戀。

敘述的核心本就是對時間的把控,敘述人所選取的時間起止點決定了敘述的方式。人們以日月星辰為參照,劃分出年月周日和不同的時區,這樣的「時間」永遠只能沿著過去、現在、未來單一的方向延續。而諾蘭電影最有想像力的構思即是對於時間的把控,如同孩童手中被揉搓的泥巴,時間在影片中可以被放大、縮小、扭曲、摺疊,甚至逆轉。實現這一設想,諾蘭主要採用了兩種方式:其一,藉助敘述,「人為」地打亂故事線。如早在成名作《記憶碎片》中,諾蘭就嘗試用黑白、彩色畫面區分現在(正敘)和回憶(倒敘),兩條敘述線穿插進行,只有它們在同一時間匯合後觀眾才真正明白男主角的悲慘境遇;其二,藉助科學,「合理」地將時間的視覺呈現「奇觀化」。如《盜夢空間》用心理學潛意識、情結等理論,賦予時間不同夢境層次的不同長度。又如《星際穿越》引入五維空間、黑洞、蟲洞、弦理論等物理學理論,討論時間的相對性以及如何被拉伸或壓縮。這兩種方式在新作《信條》中都得以體現,而且這一次諾蘭走得更遠,挑戰了時間的「逆轉」。

電影史上關於時間旅行的題材並不鮮見。最常見的例子是人物可以「穿越」到過去或未來,從而獲得機會彌補現在生命中的遺憾。至於穿越的方法,一種如《時光倒流七十年》《時光旅行者的妻子》等,歸結於某種神秘力量,一種如《回到未來》《穿越時光愛上你》《大話西遊》等,給出時光機器、月光寶盒等西方科技或東方秘術產物作為工具。而穿越結果則複雜許多,可能無論穿越幾次都無法改變已發生的一切,如《12猴子》《大話西遊》等,討論人在逆境中對命運的承擔;也可能每次穿越都會因為某些微小差異而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如《羅拉快跑》《蝴蝶效應》等,探討人生選擇的偶然性、能動性和存在的荒誕性以及意義感。

具體到時光「逆轉」,大多數影片都可被歸入以上談到的穿越電影題材,逆轉僅僅提供改變的契機,世界照原樣運行,只是人變老或少,由「身在其中」變為「外來者」。《班傑明·巴頓奇事》是一個例外,影片講述班傑明出生即老人越長越年輕直至成為嬰兒死亡的故事,時間的逆轉只是個人反常的生理現象,世界運行規律並不因此受到絲毫影響。《降臨》算另一個例外,一位語言學家在與外星人溝通中洞悉時間的非線性流轉,在預知自己悲傷命運的前提下坦然接受了一切,影片對時間逆轉本身的意義做出了思考。而《信條》則另闢蹊徑,主要為逆轉的原理提供科學依據,並將之賦予奇觀化的視覺表達。

聚焦時代困境的視覺探索

正如《盜夢空間》對「偷盜類型」的顛覆,諾蘭自言《信條》是對「特工類型」的開拓。《信條》主角在助手幫助下,依靠「信條」這唯一的線索,輾轉世界多地,開展特工活動以求解開「信條」之謎。最終藉助數次時光逆旅,挫敗未來人及其現世聯絡人的地球毀滅計劃,完成拯救世界的重任。就特工類型而言,單薄的人物設計、缺乏足夠理由的行動邏輯和並不充沛的情感表達,令《信條》的表現僅為合格。但筆者認為,全片的亮點其實在對時間逆轉的表現。《信條》的物理依據是1865年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提出的「熵」,這一概念用以表達能量或物質的狀態。宇宙萬物趨於失序,按時間的線性發展,世界處於「失序」即熵增的狀態,那麼理論上如果減熵回到之前的「有序」,則能實現時間的回溯。諾蘭邀請物理學家基普·索恩為顧問,設計出未來人通過旋轉門創造出的「順時」「逆時」兩個時空,它們各自成立且同時存在。

給出依據後,《信條》接著展示了其他穿越影片從未有過的景象,即與現存世界物理運行規則完全相反的「逆時世界」,水倒流、車倒開、擲出即收取,一切行為的果變成了因。時間依然是每分鐘60秒,但有人向前有人向後,且這逆行的世界只出現在逆向者眼中,世界其他正向者還在原樣前行。繼《盜夢空間》的摺疊城市和《星際穿越》的外星奇貌後,諾蘭再一次對日常生活司空見慣的景觀做出陌生化處理。這些景象如此令人驚異,又神奇地讓人感到信服,因為他並非停留在對物理概念給出合理推測後的圖像解析,而是再次運用強大的敘述能力,以多線敘述、迴環敘事的方式演繹與劇情推動緊密相關的關鍵橋段。

從《信條》的敘述邏輯看,主人公在令人倍感「燒腦」的正逆向時間裡多次往返,意味著在結果已知的前提下,讓過去的自己完成未來自己的使命從而成就今天的自己。然而,在劇中人多次提醒「已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不能改變」的原則下,諾蘭並不是「宿命論者」,他對線性時間的消解蘊含著以往多部影片延續的對於存在意義的追問。幾乎所有諾蘭影片中的主人公都是在有限信息裡找尋一個答案,最終恍悟浮生若夢,於是回歸當下、珍惜眼前。現代人看似擁有多重身份和網絡虛擬給予的多重空間,其實又被資本和科層制管理層層束縛,「自由與限定」的困境中,諾蘭對時間多元化的探索,意味著他對人自由意志的肯定。

如何對抗世界一往無前的線性發展,尤其是全球化時代資本的擴張和主流文化對技術的迷戀,《信條》的製作拍攝和文本內容的相互映襯提供了饒有意味的案例。諾蘭熱衷技術革新,依靠團隊創造性地重建攝影機重要部件以實現正向和逆向的同時拍攝,另一方面他又堅持膠片攝影拒絕數字拍攝,並在成片中儘可能減少電腦視覺特效鏡頭,以便進一步提高觀眾的沉浸感。諾蘭認為影片涉及的文明危機是世界共通性的,所以輾轉七國進行實景拍攝,可惜成片對於世界局勢的想像依然不脫「冷戰」格局。《信條》推崇人的自主意志,故事的展開卻全然依賴男主角的視角,尋找信息、獲取技能、最終通關的主線,難免不帶有對「虛擬時代」遊戲玩家觀眾的迎合。

據悉,《信條》耗資2億多美元,是諾蘭迄今投資最高的影片,但從影片諸多反饋來看,這並不是他最好的作品。種種矛盾、不足和成就的印證中,毋庸置疑的是,諾蘭的電影是真正屬於這個時代的,只有電影這種視覺媒介和當今世界的電影工業水平才能實現諾蘭充滿想像力的構思;諾蘭也只有站在當下的科技發展節點,才能作出對人類文明如此五味雜陳又深情的回顧。

相關焦點

  • 諾蘭電影:在時間的魔術裡,聚焦時代困境
    諾蘭從不墨守類型電影的成規,即便如「蝙蝠俠三部曲」這樣典型的漫畫改編商業電影,也要融入科幻、黑幫、黑色、成長等類型元素,賦予影片更複雜的感觀和更深長的人文思考。《追隨》《記憶碎片》《致命魔術》等更是帶領觀眾進入由精巧敘事和精確剪輯搭建的劇情迷宮,撲朔迷離的線索、出乎意料的真相,挑戰觀眾理解力的同時喚起人們對角色的共情。
  • 為什麼諾蘭的魔術失效了?
    許多評論認為諾蘭就此「跌下神壇」,但這句話有個前提,那就是他曾呆在神壇上:《致命魔術》《蝙蝠俠:黑暗騎士》《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這15年來,諾蘭每部電影的評分都在8分之上。通過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不管喜歡與否,都不得不承認,諾蘭是玩弄「時間」的電影大師。
  • 諾蘭如何在《致命魔術》中完成敘事手法的升級?
    無論如何,《致命魔術》似乎都不會是那個第一時間想起的選擇。《致命魔術》評分雖高,在諾蘭的電影序列中卻處在一個略顯尷尬的位置:前有神作《記憶碎片》,後有巨作黑暗騎士三部曲。它被夾在中間,雖優秀卻被蓋住了光芒。
  • 諾蘭的《致命魔術》8.9分,對於時間和空間的運用精彩絕倫
    諾蘭最近有一部新電影上映,那就是《信條》,有人說《信條》燒腦,其實這是諾蘭的一貫風格,把時間線打亂,但是亂中有序,多個時空穿插,把平凡的故事變得精妙,把故事的主題曝光到極限。如果你喜歡《信條》,那麼一定不能錯過另外一部諾蘭14年前的作品《致命魔術》。
  • 為什麼諾蘭的「魔術」失效了?-虎嗅網
    許多評論認為諾蘭就此「跌下神壇」,但這句話有個前提,那就是他曾呆在神壇上:《致命魔術》《蝙蝠俠:黑暗騎士》《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這15年來,諾蘭每部電影的評分都在8分之上。通過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不管喜歡與否,都不得不承認,諾蘭是玩弄「時間」的電影大師。
  • 經典電影《致命魔術》:諾蘭的不朽之作,蝙蝠俠大戰金剛狼
    #《致命魔術》諾蘭執導的《致命魔術》,通過講述了一個維多利亞時代魔術世界的兩個天才魔術師的故事來探討人性的黑暗。安吉爾出身貴族,魔術手段比較華麗豐富,是富人圈子裡的表演常客。而伯登即使出身平平,爭強好勝的心智和充滿創造力的魔術技巧,卻也令他小有名氣,這兩人自小就是很要好的合作夥伴。《致命魔術》劇情簡:伯登因為魔術發生意外害死了安吉爾的妻子,於是二人反目成仇,互相報復。魔術界二人各有領地,並且都有野心想成為世界上的頂級魔術師,一番明爭暗鬥如箭在弦上。
  • 諾蘭,救電影
    諾蘭的時代意義便是如此,雖然他的電影一直是關於超級英雄、心理罪案、科幻和懸疑題材。但依靠一種記憶術和拓撲學的聯合,諾蘭實現了對電影創作中最俗套商業議題的全面革新,將它們拔高到一種近乎前所未有的程度——這是他的位置所在,也是他成為這個時代好萊塢獨一無二之Icon的根本所在。
  • 《信條》裡時間鉗形運動是什麼 諾蘭的時間鉗形運動
    《信條》裡時間鉗形運動是什麼諾蘭導演的鏡頭,把時間、空間、夢境、過去、未來這些抽象的概念,轉化成故事元素。《盜夢空間》裡把潛意識的層次用七重空間搭建起來,萊奧那多敏感豐富的表演,成就了那部心理學大作。《信條》則是把時間拆開,像解開一段兩股繩索,一個未來,一個過去。
  • 諾蘭是窮盡了電影「時間」,還是耗盡了觀眾耐心?
    事實上沒有時間去思考《信條》裡錯綜複雜的映射邏輯,因為在新任剪輯師詹妮弗·拉梅(Jennifer Lame)麻利靈巧的剪輯下,快速的節奏推動著觀眾度過151分鐘。諷刺的是,對於一部渴望觀眾在大銀幕上看到的電影來說,它延續了諾蘭對IMAX的迷戀,但對於諾蘭鐵桿粉絲來說,等藍光出來後,有了暫停、倒退然而思考的時間之後,他們一定會慢慢分析劇情。
  • 諾蘭新作或關注二戰題材 將聚焦敦刻爾克大撤退
    諾蘭新作或關注二戰題材 將聚焦敦刻爾克大撤退 時間:2015.12.2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
  • 一個玩弄時間線的電影——《信條》,諾蘭的電影時間學
    這明顯不是大家熟悉的「時間穿越」、「時間旅行」,而是這部電影裡獨有的「時空逆轉諾蘭電影如何玩轉時間線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信條》和之前的謎題電影也沒有本質區別,只不過是諾蘭在敘事時間技巧上的又一次實驗。
  • 諾蘭是這個時代的喬治梅裡愛嗎?
    在我看來這和《盜夢空間》對於有明確層級概念,高度理性化的夢境展現如出一轍,《盜夢空間》中的夢不是夢,而《信條》裡的時間也不是時間。諾蘭就是這樣一個對於他所追求的東西非常偏執,同樣也注重整個電影行業發展的人,無論是他一直堅持的膠片攝影還是不計成本的實拍,亦或者對於其主題的不斷探索,都是如此。他一方面用在這個時代早已處在邊緣位置的介質,執導一個看似陳舊的類型片故事,但另一方面他也在推動新的剪輯語法的革新,推動整個行業對於全新可能的探索。
  • 諾蘭是窮盡了電影「時間」,還是耗盡了觀眾耐心?_文藝_澎湃新聞...
    事實上沒有時間去思考《信條》裡錯綜複雜的映射邏輯,因為在新任剪輯師詹妮弗·拉梅(Jennifer Lame)麻利靈巧的剪輯下,快速的節奏推動著觀眾度過151分鐘。諷刺的是,對於一部渴望觀眾在大銀幕上看到的電影來說,它延續了諾蘭對IMAX的迷戀,但對於諾蘭鐵桿粉絲來說,等藍光出來後,有了暫停、倒退然而思考的時間之後,他們一定會慢慢分析劇情。
  • 電影《致命魔術》影評
    諾蘭的改編直接簡單,但卻加重了「致命」的部分,讓它變成直接的死亡,這個機器的功能成為了直接的複製,成堆的帽子、成對的黑貓、以及每天晚上都會面臨新生的安吉爾,帽子和貓無關大礙,但世界上不能有成堆複製的安吉爾,於是每天晚上都會有一個安吉爾掉到水箱裡窒息而死,然後被送走,電影中,直到伯頓來到水箱前看著安吉爾對他呼救命之前,一切都做得無聲無息,沒有人知道這是第幾個,也沒有人知道這是哪一個。
  • 把諾蘭的《致命魔術》變成一家酒店,還是設計酒店成員!
    9年前《盜夢空間》在中國上映,那時還在讀書的我第一次看諾蘭的電影,看完之後我迷起了「夢與潛意識」,便開始閱讀與此話題相關的書籍,試圖解讀這部電影。《致命魔術》我就看了三遍,越看越後知後覺,原來一開始許多臺詞就為揭秘魔術埋下伏筆,十分佩服諾蘭大導的腦洞!
  • 諾蘭——經典電影10部
    這是諾蘭對自己的評價。諾蘭新片《信條》將在今年上映,讓我們回顧一下諾蘭的經典電影!主演: 傑裡米·西奧伯德、亞歷克斯·霍影片講述了喜歡跟蹤陌生人打發時間的比爾,在一次跟蹤叫克布的男子時被對方發現,克布自認是一名竊賊,並邀請他加入合夥入室盜竊,他欣然同意,卻使自己捲入了一個精心設計的陰謀的故事。
  • 今日電影 | 《致命魔術》:當今最性感的肉體,都集中在這部燒腦片裡
    《致命魔術》是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克裡斯蒂安·貝爾、休·傑克曼、麥可·凱恩、斯嘉麗·詹森、麗貝卡·豪爾等主演的懸疑驚悚片。該片於2006年10月20日上映。影片講述的是在魔術產生盛行的維多利亞時期,出現了兩位極有天賦的年輕魔術師、兩個好朋友,羅伯特·安吉爾和阿爾弗雷德·伯登。
  • 故事篇|《致命魔術》:金剛狼大戰蝙蝠俠
    律師威脅波登如果不交出魔術的秘密,會把她的女兒賣到工廠去。可憐天下父母心,身處囹圄的波登要跟女兒生死離別,困境下人物自然會引起觀眾的同情。那麼接下來,諾蘭就要給觀眾解釋這個故事,但是他不走尋常路,而是三條線索齊頭並進,穿插敘事。趙山河按照時間給大家捋一捋時間線。首先是A階段的故事,英國魔術師波登和安傑生活在維多利亞時代,兩人同為魔術戲院的託兒。在一次魔術表演中,波登的魯莽害死了安傑的妻子。
  • 諾蘭電影裡10個最有故事的角色 小丑排第一 貝爾數次上榜
    熟悉諾蘭作品的粉絲不難發現,諾蘭在《信條》裡找到好幾位熟悉的演員演出新作品,正因為和這些演員的默契以下根據IMDB、豆瓣、爛番茄等排名、盤點出了諾蘭導演的10部最佳電影作品中的最佳角色。10.諾蘭對這位影壇大前輩演技讚賞不已,他表示自己在剪輯室裡反覆觀看威廉斯在《失眠症》中的演出
  • 諾蘭電影裡10個最有故事的角色 小丑排第一 貝爾數次上榜
    萬眾期待的《TENET信條》自國內上映以來,引發眾多諾蘭粉的討論,目前國內票房已接近4億人民幣,而全球票房也已經突破2億大關。熟悉諾蘭作品的粉絲不難發現,諾蘭在《信條》裡找到好幾位熟悉的演員演出新作品,正因為和這些演員的默契,為電影帶來了不少令人難忘的角色。以下根據IMDB、豆瓣、爛番茄等排名、盤點出了諾蘭導演的10部最佳電影作品中的最佳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