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學 ︱作︱ 伴︱︱精︱神︱ 還︱ 鄉
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倒背如流,出口成章,這樣的人才真的有嗎?近讀《三國演義》,猛然發覺,在東漢末年,真有這樣的人才,他的名字叫張松。
張松字永年,其人生得額钁頭尖,鼻偃齒露,身短不滿五尺,按照某些老闆的招工條件,相貌這一關就過不了,就是這樣一個醜男子,卻身懷絕技,博聞強記,在益州牧劉璋手下當了個別駕的小官。
如果不是漢中張魯和劉璋交惡,率兵前來攻打西川,益州處於危險之地,張松也許就在蜀地吃點火鍋,搓搓麻將,過著安逸的日子終老了。但是蜀地受到了外來威脅,張松是個吃皇糧的人,知識分子,要為主分憂,不能袖手旁觀,置身事外,於是他就自告奮勇要去許昌那裡遊說曹操。請曹操出兵來解益州之圍。
在張松的眼裡,曹操無疑是個大英雄,掃蕩中原,呂布袁紹,袁術,皆為所滅,又破了馬超天下無敵,只有他才能幫助西川走出困境。他說,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前去遊說,定能請來曹操幫忙,但這一回有點麻煩,因為曹操有個特點,手下謀士如雲,猛將如雨,個個都是美男子,相貌平平的很少。這就有一個問題,相貌取人沒有大錯,對於婚姻中的男女無可厚非,但對於一個搞政治的大英雄來說,就有些不妥。把許多身懷絕技的人才拒之門外,僅僅因為顏值不好,就另眼相看,這樣就容易耽誤事。比如和孔明齊名的龐統,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因為相貌醜陋,前去投奔曹操時,就拒絕錄用,龐統只好恨恨而去,投了劉備。
張松千裡迢迢來到許昌時,心裡是揣著小九九的,他偷偷繪製了西川地形圖,這對於奪取西川的軍事行動是有大有幫助的,如果曹操禮賢下士,他就準備把地圖獻上,作為見面禮。誰知曹操堅持自己的用人標準不動搖,長得難看的不用。見了張松就心生厭惡,很不待見,愛搭不理,這讓張松大失所望,心生怨恨。覺得曹操算不上大英雄,眼裡只有靚男俊女,對於顏值較低的人不當回事,這太不厚道了。
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的心理很難猜,稍遇不遂自己心意的事,就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張松就是這樣的人。當他受到不公正待遇時,就立即展開了報復行動,最有力的武器就是自己的專業特長。
曹操出了一本新書叫《孟德新書》,這是曹操幾十年革命鬥爭生涯的心血結晶,其中不乏真知灼見和遠大思考。手下人當然一片叫好之聲。
曹營裡的謀士楊修是個美男子,他見張松恃才傲物,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中,於是取書一卷,以示張松。松視其題《孟德新書》,從頭至尾看了一遍,共十三篇,皆用兵之要法。松看畢道,公以此為何書也?修說,此是丞相酌古準今,仿《孫子》十三篇而作。公欺丞相無才,此堪以傳後世乎?張松大笑道,此書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誦,何為新書?此是戰國時無名氏所作,曹丞相盜竊以為己能。
楊修不信這話,便說,丞相秘藏之書,雖已成軼,未傳於世,公言蜀中三尺小兒暗誦如流,何相欺乎?張松說,公若不信,吾試誦之,遂將《孟德新書》從頭至尾朗誦一遍,並無一字差錯。修大驚道,公過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
當楊修原原本本把此事告知曹操時,這個天下奸雄頓時引起了高度重視,雖然曹操有句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在著書立說上,他仍有自己的道德準則,不肯做文抄公,怕被人恥笑了去,他情急之下,把張松的欺世大言當做了真話,他馬上令手下人扯碎其書燒之。這樣,傾注了他半生心血的結晶,有著重要學術價值和文獻價值的《孟德新書》頃刻間灰飛煙滅,從此銷聲匿跡,留下了無盡的遺憾。
張松無疑是個拔尖人才,可惜遇到了曹操這樣重顏值的人,結果是你傷害了我,我又傷害了你,倒黴的是那一部《孟德新書》。
做人不能太傲嬌,無論你有多大的權力,還是有多大的才能。讀三國故事,品張松其人其事,不由得發出一聲長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