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國平|讀《三國》說張松(說史)

2021-03-04 皖人春秋

文 ︱學 ︱作︱ 伴︱︱精︱神︱ 還︱ 鄉

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倒背如流,出口成章,這樣的人才真的有嗎?近讀《三國演義》,猛然發覺,在東漢末年,真有這樣的人才,他的名字叫張松。

張松字永年,其人生得額钁頭尖,鼻偃齒露,身短不滿五尺,按照某些老闆的招工條件,相貌這一關就過不了,就是這樣一個醜男子,卻身懷絕技,博聞強記,在益州牧劉璋手下當了個別駕的小官。

如果不是漢中張魯和劉璋交惡,率兵前來攻打西川,益州處於危險之地,張松也許就在蜀地吃點火鍋,搓搓麻將,過著安逸的日子終老了。但是蜀地受到了外來威脅,張松是個吃皇糧的人,知識分子,要為主分憂,不能袖手旁觀,置身事外,於是他就自告奮勇要去許昌那裡遊說曹操。請曹操出兵來解益州之圍。

在張松的眼裡,曹操無疑是個大英雄,掃蕩中原,呂布袁紹,袁術,皆為所滅,又破了馬超天下無敵,只有他才能幫助西川走出困境。他說,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前去遊說,定能請來曹操幫忙,但這一回有點麻煩,因為曹操有個特點,手下謀士如雲,猛將如雨,個個都是美男子,相貌平平的很少。這就有一個問題,相貌取人沒有大錯,對於婚姻中的男女無可厚非,但對於一個搞政治的大英雄來說,就有些不妥。把許多身懷絕技的人才拒之門外,僅僅因為顏值不好,就另眼相看,這樣就容易耽誤事。比如和孔明齊名的龐統,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因為相貌醜陋,前去投奔曹操時,就拒絕錄用,龐統只好恨恨而去,投了劉備。

張松千裡迢迢來到許昌時,心裡是揣著小九九的,他偷偷繪製了西川地形圖,這對於奪取西川的軍事行動是有大有幫助的,如果曹操禮賢下士,他就準備把地圖獻上,作為見面禮。誰知曹操堅持自己的用人標準不動搖,長得難看的不用。見了張松就心生厭惡,很不待見,愛搭不理,這讓張松大失所望,心生怨恨。覺得曹操算不上大英雄,眼裡只有靚男俊女,對於顏值較低的人不當回事,這太不厚道了。

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的心理很難猜,稍遇不遂自己心意的事,就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張松就是這樣的人。當他受到不公正待遇時,就立即展開了報復行動,最有力的武器就是自己的專業特長。

曹操出了一本新書叫《孟德新書》,這是曹操幾十年革命鬥爭生涯的心血結晶,其中不乏真知灼見和遠大思考。手下人當然一片叫好之聲。

曹營裡的謀士楊修是個美男子,他見張松恃才傲物,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中,於是取書一卷,以示張松。松視其題《孟德新書》,從頭至尾看了一遍,共十三篇,皆用兵之要法。松看畢道,公以此為何書也?修說,此是丞相酌古準今,仿《孫子》十三篇而作。公欺丞相無才,此堪以傳後世乎?張松大笑道,此書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誦,何為新書?此是戰國時無名氏所作,曹丞相盜竊以為己能。

楊修不信這話,便說,丞相秘藏之書,雖已成軼,未傳於世,公言蜀中三尺小兒暗誦如流,何相欺乎?張松說,公若不信,吾試誦之,遂將《孟德新書》從頭至尾朗誦一遍,並無一字差錯。修大驚道,公過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

當楊修原原本本把此事告知曹操時,這個天下奸雄頓時引起了高度重視,雖然曹操有句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在著書立說上,他仍有自己的道德準則,不肯做文抄公,怕被人恥笑了去,他情急之下,把張松的欺世大言當做了真話,他馬上令手下人扯碎其書燒之。這樣,傾注了他半生心血的結晶,有著重要學術價值和文獻價值的《孟德新書》頃刻間灰飛煙滅,從此銷聲匿跡,留下了無盡的遺憾。

張松無疑是個拔尖人才,可惜遇到了曹操這樣重顏值的人,結果是你傷害了我,我又傷害了你,倒黴的是那一部《孟德新書》。

做人不能太傲嬌,無論你有多大的權力,還是有多大的才能。讀三國故事,品張松其人其事,不由得發出一聲長嘆!

相關焦點

  • 三國第一醜人——張松:一個才華橫溢的叛徒
    觀點張松背叛劉璋,是因劉璋確實無能,成不了大事,在他手下幹事發揮不了他的才能,總的來說是沒有前途。有人說他比三姓家奴呂布更可恥,但也人說他選擇明主是一種明智的選擇。要我說,無論怎麼樣,背叛總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史學家司馬光說:「才勝過德的人就是小人」,張松也就是個有才華的小人吧!
  • 差點沒把曹操氣死的張松——臨武人讀《三國》之滑稽篇
    打定這樣的如意算盤,懷著這般心腹事,張松終於到達許都見到了曹操。然而,世事難料,事情並沒有像他想像的那麼順利。曹操一看到他,見他身材矮小,面目醜陋,就很不高興。加上他與曹操話不投機,對曹操言語衝撞,使曹操非常惱火。例如曹操誇耀他已經把中原地區蕩平掃清,再沒有強盜土匪了。張松就說中原的南、北、西幾個方面,強盜土匪多的是。
  • 最強大腦張松:《三國》裡的猥瑣小人,記憶力超群比諸葛亮還牛,背主求榮差點被曹操殺掉
    所以張松能夠讓讀者一下子記住的還是他特別的才能。        他的才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口才,二是記憶力。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其實殺了也便殺了,曹操殺人如麻,也不在乎這一個,留著也是個禍害,可惜他眼裡根本就瞧不起這個猥瑣的「小人」,根本想不到他有卓絕之處,這不,他剛剛寫好的《孟德新書》就那麼白白地毀於一旦。因為張松還有一絕,那就是記憶力超群,難有其匹,當楊修將曹操的孟德新書給他看的時候,他竟然一目十行過目成誦,最後讓曹操以為自己的新作與古人暗合而將之燒毀。
  • 「春雪讀三國」曹操的「無效社交」
    先前,益州全權州長劉璋,聽到曹操取得荊州消息,十分震撼,派行政官(別駕)張松,晉見曹操祝賀致敬。張松短小精幹,為人行為放蕩,可是,他的真知灼見超過常人。曹操當時輕易獲得勝利,劉備也狼狽逃走,對其貌不揚的張松,認為並不是重要角色,不再像往日那樣,對人親切接納。
  • 張松究竟有何本事?能將禮賢下士的曹操噴破防
    在三國歷史中,曹操可以說是一個相當複雜的人物,他生性多疑、好忌,同時曹操對於人才一向畢恭畢敬
  • 為什麼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金聖歎曾經說過,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為什麼呢?雖然也有偉人說過「天下大亂,形勢大好」,可那前提是「亂了別人,好了自己」,如果亂的就是自己、好的又是別人,那還是不亂的為好——此所謂「少不讀水滸」。對於「老不讀《三國》」,有三種說法較有意味:原因一「老讀《三國》是為賊」,「賊」,奸詐之義。
  • 「老潘閒說三國」——英雄曹操
    曹操先和劉備青梅煮酒時說:「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後來又在兩軍陣前第一次見到少年豪傑孫權時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劉備與孫權後來都是稱了帝的人,而曹操則瀟灑地說:天下英雄,何須以帝位自累!兵敗赤壁,受人攻訐時,曹操坦誠卻又極自信地說:天下如沒他曹孟德,不知道有幾人稱王,幾人稱帝。而且曹操說到做到,終其一生未稱帝!哥幾個,誰也別蠢蠢欲動啊,誰動滅誰,袁術就是個例子。
  • 著名畫家張松作品欣賞
    張松先後在中國北京、上海、南京、合肥、蕪湖、法國巴黎、芬蘭赫爾辛基、韓國首爾、日本京都等地舉辦個人畫展,作品曾參加全國、全軍美展及中外交流展並被國內外有關藝術機構、團體、博物館、美術館、拍賣行、畫廊、企業家展示、拍賣、收藏。先後出版《張松畫集》等六種畫冊,另外,還有數百件作品刊登於國內外的藝術報刊和雜誌上。
  • 聽張大春講三國,忍不住要說「原來如此」
    後來,張大春成了用口「說」知識的說書人,在電臺侃侃而談《聊齋》、《水滸傳》、《儒林外史》等一系列古代文學經典,一說就是九年。用他自己的話說,除了「寫故事給人看」以外,更重要的是,「幫助我這一代人,撿回被集體糟蹋掉的訓練及教養」——通過對歷史、時事以及故事的講述。
  • 為何曹操看不起張松?
    可是在張松出使曹魏過程中,曹操壓根兒看不起張松,結果張松的地圖也沒送出去,最後益州才被劉備搶漏。為何曹操看不起前來送地圖的張松呢?主要原因在於曹操以貌取人,張松狂懟曹操,曹操想拒絕劉璋。曹操佔據了古代核心中原之地,各種人才眾多,而曹操遇見到的人才自然也非常多,便對外貌有要求開始以貌取人,自然看不起醜陋外表的張松。2.張松狂懟曹操張松性格有點狂傲,與曹操一見面就狂懟曹操,為此曹操心裡非常窩火,不可能正眼看張松。
  • 數說三國
    三國這個大IP伴隨了各個時代的人成長,從史記到小說、到書評、到民間劇集、到影視作品,特別對於Y世代之後的人來說,三國類遊戲也是層出不窮。還記得另我印象深刻的有紅白機上的《三國志2:霸王的大陸》,《吞食天地2》,街機上的《吞食天地2:赤壁之戰》等,當然其中最長久的應該是光榮的《三國志》系列,目前應該到了《三國志13》。  有人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
  • 對兩位三國著名醜男,曹操為何待龐統為上賓,拒張松於千裡之外?
    面對龐統和張松二人,曹操對他們的態度為何不同?很簡單,前者是為曹操解決難題來的,後者是為曹操添堵來的。曹操是一個「身長七尺,細眼長髯」的梟雄。而與曹操相比,龐統卻是生得「濃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與和其齊名的諸葛亮那般宛如神仙飄然的姿態完全是兩個極端。
  • 曹操為何看不起前來送地圖的張松?
    這時候劉璋手下的別駕張松挺身而出,所謂的別駕就是刺史巡視的時候和刺史一同乘車,所以說白了張松就是劉璋的一個副手。張松就獻出了一個計策,說保證張魯不敢直視西川。劉璋就趕緊問什麼計策啊?張松就說,我去說曹操來攻打張魯,這樣張魯就不敢來打我們西川了。劉璋一聽大喜,就備下了金銀珠寶去許昌見曹操。
  • 張松被拘留
    15時40分許,市公安局接到撫順社區工作人員報警:在道裏區安吉街附近發現一名未戴口罩男子,社區防疫工作人員提示其應佩戴口罩,該人拒不聽從規勸,大聲辱罵和恐嚇工作人員,並自稱是「市公安局」的張松。接警後,市公安局立即指派道裡分局撫順街派出所進行調查,於當晚20時20分許,依法將涉事男子傳喚至派出所。經查,該男子為張松,31歲,無業。
  • 三國:曹操為何不願意接納來賣益州的張松?有內應幫忙不香嗎?
    但曹操卻拒絕了張松的賣身,在張松來出使的過程中百般羞辱,最後氣走了他,張松在曹操不接納自己的情況下,不得已重新找了個買主,也就是赤壁大戰後剛剛在荊州站穩腳跟的劉備。劉備本就有意圖謀益州,張松的到來可謂是瞌睡遇上枕頭,劉備當然是喜上心頭,對張松一再籠絡,雙方一拍即合,結成了倒劉璋奪益州的同盟。
  • 當代中國山水畫名家張松
    他後來從軍了,而且在部隊的熔爐中摸爬滾打了近30年,身上的硝煙味和炮火味多了起來,形成說話高門大嗓和辦事風風火火的做派,常常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以至於魯公彥周說他的豪爽開朗「很像是一條關東漢子」。張松的這種人生經歷造就了他的江南山水畫圖,秀麗和靈動自不必說,又融入了北方山水的蒼勁和厚實,從而別具特色自成一格。山水畫在隋唐獨立成科,至五代迅猛發展,開始出現北方山水和江南山水的分野。
  •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水滸傳》是《古惑仔》系列電影?
    古語云:「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古人之所以有這樣的結論,是有一定道理的。先說《水滸傳》這本小說,其實這本書對於封建社會而言,就像是現代的《古惑仔》系列電影。那麼,「老不讀三國」又是為何?小說《三國演義》是以正史《三國志》為基礎改編而成,從東漢末年,張角發起黃巾軍起義為起始,而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再到三分歸晉為終止。在這段波瀾壯闊的戰亂史中,湧現出了很多深入人心的歷史人物。
  • 三國殺:輔助能頂半邊天!這幾個神輔武將一定不能錯過!
    #三國殺移動版#作為一款經典手遊,《三國殺移動版》從推出以來就廣受玩家們喜愛,這除了得力於其中豐富的細節,更與形形色色個性鮮明的武將們息息相關。在《三國殺移動版》中,哪幾個武將才稱得上神級輔助呢?咱們今天就一起來一一盤點吧!
  • 為什麼人們常說「少不看水滸,老不讀三國」?
    三國和水滸都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所以在我國有很多的人喜歡看這兩本書,但是為什麼會有」少不看水滸,老不讀三國」這種說法呢?老不看三國,是因為三國主要講了各種的謀劃策略,各種的陰謀詭計,還有各種龐大的戰爭場景,所以可能會讓老年人們想起自己平生的經歷,讓我感覺到非常的苦悶,對於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其實這兩本書,之所以能被稱為四大名著,是因為他們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對於我國的影響是非常深遠,是非常值得閱讀的兩本書籍。
  • 不讀三國枉少年!讀透這套《少年讀三國》,孩子一生受益
    千百年來,人們說三國、評三國、演三國……在文學和歷史的雙重價值上,能與之媲美的作品寥寥無幾。金庸先生曾讚許說:「《三國演義》的社會影響,遠遠超過了它的文學價值」。再加上,這幾年傳統文化的比重在語文考試中不斷增加,名著已經成為中小學語文的必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