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洛維茨 | 古典浪漫派鋼琴最後的巨人

2021-02-07 古典音樂

美籍俄羅斯人、鋼琴演奏巨匠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Vladimir Horowitz)1989年11月5日因心臟病發作逝世於紐約家中,享年86歲。霍洛維茨後被葬於米蘭的託斯卡尼尼家族墓地。

霍洛維茨生於烏克蘭基輔的別爾季切夫。他很早就顯露出音樂天才,先後師從俄羅斯和德國的演奏大師,集俄羅斯學派與德國學派之大成。霍洛維茨被認為是古典浪漫派鋼琴的最後一位巨人。

▲ 霍洛維茨維也納金色大廳音樂會(1987)

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表現了最堅毅的俄羅斯精神與最強大的生命力,被稱為「世界上最難演奏的作品之一」,至現在也是非常火爆熱門的曲目。在公認的版本中,連作曲家本人也承認,能把這首鋼琴協奏曲演繹好的只有霍洛維茨。

作為作曲家的拉赫瑪尼諾夫與作為演奏他作品「拉三」最好的霍洛維茨在德國受到的待遇又是如何的不同?在拉赫瑪尼諾夫有生之年,他沒有贏得多少德國的知音。在當時德國,人們對於音樂的理解側重在理智的層面,拉赫瑪尼洛夫的音樂,被認為無非是糾纏不清的痛苦與無盡的折磨,當然人們還不願意認同他的一如既往地固守他自己的創作風格:他只聽憑自己靈魂的召喚。他所做的便是把靈魂的聲音忠實地、不加任何矯飾地記錄下來。因此,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在這片土地上可謂寸步難行,時間是在1918年~1943年代。

到了20世紀80年代,在國際享有崇高地位的柏林愛樂樂團,有次竟然發生這樣的趣事,有個鋼琴家復出,由於年事已高機會難得,音樂會門票萬人空巷,一票難求,就算樂團的成員也有難買到票的。鑑於鋼琴家的威望,樂團跟他協議,希望合作協奏曲或者灌錄作品,時間、地點、曲目隨鋼琴家本人挑選,樂團全力以赴配合,這位鋼琴家就是霍洛維茨。拉赫瑪尼諾夫生前得不到的榮耀,霍洛維茨都得到了,並且空前絕後。

霍洛維茨的演奏技巧輝煌而瀟灑,音樂趨向深刻完美,表現手段豐富紛繁。有的樂評家認為,他的鋼琴音色如同七種基本顏色,可以調出各種不同的色調,從而表達各式各樣的思想感情。另外,他的演奏能充分地表現出樂曲的內容,但又不是盲目地尊重原作。他的演奏曲目相當廣泛,尤以彈奏蕭邦、斯卡拉蒂以及舒曼、李斯特、斯克裡亞賓等名家的作品見長。

身為一個鋼琴家,霍洛維茨首先是個淵博的音樂家。他曾公開宣稱最大的理想是成為一個作曲家。儘管除了《卡門主題變奏曲》以外,大師鮮有自己的作品問世。但是作為安東·魯賓斯坦的傳承者和偉大指揮家託斯卡尼尼的乘龍快婿,霍洛維茨有著難以比擬的綜合音樂素養。霍洛維茨和普羅科菲耶夫30年代在巴黎相識結為好友。後者曾問前者為什麼不多譜曲創作。霍洛維茨說自己動力不夠,不懂對位,寫不好賦格……普羅科菲耶夫便不耐煩地打斷說:「我也不會,那又有什麼關係。我相信你能夠作曲。你改編到鋼琴上的《卡門主題變奏曲》,我覺得很精彩。」

普羅科菲耶夫這種鼓勵、引導創作思想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浪漫主義時期很多作曲家都喜歡改編一些偉大作品,讓作品在不同的樂器上或思想內涵上更富表現力。比如李斯特的鋼琴曲《鍾》改編自帕格尼尼的b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的第三樂章;勃拉姆斯根據帕格尼尼的《24首隨想曲》最後一首的主題所作的《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在波格雷裡奇的現場音樂會上聽過,讓人情不自禁地走進一座富有變化而美麗的迷宮;拉赫瑪尼諾夫也有輝煌技巧並表現作曲家個人風格的a小調《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這些美麗的改編曲都是一部部感人肺腑,動人心弦,輕易地讓人靈魂出竅的美好作品。

▲ 霍洛維茨莫斯科音樂會(1986)

霍洛維茨演奏《卡門主題變奏曲》的情景,你會被他在鍵盤上狂野神奇的演奏震撼。據說曲子難到極點,很少有鋼琴家敢去彈。當然此曲有炫技的成分,少了小提琴表現的女性嫵媚魅力。「吉普賽音樂聽起來帶點金屬聲響。聽到這奇妙的音樂,吉普賽姑娘會跳得更歡暢,小手鼓把雙手綁在狂野的吉他聲中.」這首《卡門主題變奏曲》,霍洛維茨改編自薩拉薩蒂《卡門幻想曲》Carmen Fantasy中的第四部分,是根據法國作曲家比才的著名歌劇《卡門》中第二幕開場時,卡門在酒店中所唱的一首吉普賽舞曲寫成。霍洛維茲的改編明顯脫胎於這首小提琴與樂隊的作品,可見其在鋼琴上的天賦非一般人所能及。這首改編曲多次在霍洛維茲的演奏會中出現,而且幾乎每次出現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變化。由於這首鋼琴曲,我個人把卡門的電影、歌劇等表現卡門形象的音樂都重溫了一遍,涉及哈巴涅拉舞曲、幻想曲、各種版本的卡門。當今如日中天的卡門首席,拉脫維亞美女、女中音嘉蘭查,現場聽她的演繹,深具卡門追求愛情、酷愛自由的神韻,愛屋及烏,也愛上她唱的一首西班牙薩蘇埃拉(Elina Garanca - Al pensar en el dueno)。

霍洛維茨晚年彈奏的舒曼《童年即景》是極受歡迎的演奏版本。他將這些分解和弦上的簡單旋律彈得極富濃鬱的懷舊氣息,這種懷舊的色彩,正是一個老者對童年美好時光的追憶。在聆聽的過程中,我們總會不由得忘形於音樂,讓思緒翱翔於時空之外。1987年5月大師在維也納演奏這部作品時,鋼琴弱音的處理真是美妙地不可思議,舒曼在樂譜中隱藏著千絲萬縷繁雜的復調線條,他表現得單純至簡,娓娓道來。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歷盡滄桑也歷盡榮耀的82歲老人在闊別祖國六十年之後回來了。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大禮堂裡,他彈奏舒曼的《童年即景》,當電視鏡頭從鍵盤上霍洛維茨的手指移到聽眾席,一位觀眾緊閉雙眼,頭略微後傾以便面部朝上……一滴淚珠從他的臉頰流下。透過特寫鏡頭,你能看到一個老人用音樂來溫馨地回顧自己一生,從中能聽到深入到人生的感悟。那種經歷過滄桑後的風淡雲輕,洞察世事。歷經濁世之後依舊純真,對美好事物一如既往不變的嚮往,拂去徵塵,內心依舊澄明純淨。正如許多俄羅斯藝術家一樣,祖國確定了他們的藝術氣質和處世態度。

▲ 舒曼《童年即景》


對於舒曼這套《童年即景》,如果不限定標題多好,不一定是指童年,對美好場景消逝,對愛情的不可挽留,對往事的回眸等等都可以無限想像。舒曼崇拜蕭邦,積極引薦,但蕭邦卻對舒曼不冷不熱,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蕭邦對標註標題看法不屑一顧。標註了標題,少了一半的想像空間。


現在這樣的時代,已經無海外遊子的概念。時代的變遷,大環境為當今的藝術家們提供溫潤的文化學術與思想交流條件,國界的概念真的模糊了。探及俄羅斯音樂的發展歷程,需深入到文學、繪畫、建築、宗教等各個領域。只要還有苦難,俄羅斯詩人永恆的憂傷就揮之不去。曾被稱為「美麗的新世界」的美洲大陸,在二十世紀上葉迎來過眾多俄羅斯藝術家,它在上世紀註定成為俄羅斯受迫害藝術家的一塊心靈的自由棲息之地:詩人布羅茨基、小說家納博科夫、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斯特拉文斯基……而生他養他的俄羅斯家園則成為他們淚水歸去的方向,無休止思念而歸不得的家園,我甚至想用「漂泊的荷蘭人」的含意來形容他們。《日瓦戈醫生》作者鮑裡斯·帕斯捷爾納克獲得了195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由於政治原因都拒絕接受這項獎金;過於渴望生活的安娜·阿赫瑪託娃,曾被蘇聯官方誣衊為「半是修女,半是妓女」,如今這位俄羅斯的安娜,早已進入永恆的殿堂。霍洛維茨自然也是經歷不同尋常的滄桑,所以世人感嘆霍洛維茨在莫斯科,是喝彩與淚水交織一生的回顧。

霍洛維茨創作與改編的曲目只有《卡門主題變奏曲》,我仍然為之惋惜。關於作品創作的重要性論述,欣賞喬治·桑的觀點,天才是應該發揮其最重要的特質,去創作的。她對蕭邦說:「你的天賦是創造音樂,供那些能力不如你的人去演奏。利用你的天賦,否則你會迷失方向,並且失去一切。對你的天賦就是要自私,留在這兒,寫你的音樂!」藝術創作與存世是如此需要天賦如此需要人類的呵護可見一斑。同時也讚嘆一對姊妹花,與義大利美第奇家族齊名的收藏家族的德埃斯特姐妹,她們本身文採出眾,才華橫溢,妹妹貝阿特麗絲更被稱為文藝復興時期最美麗最富才華的公主,是失意的感情讓她們在庇護和贊助人文主義學者和藝術家方面煥發出別樣的激情。在用自己的財富和品味撐起藝術天空的同時,也在不斷追尋著自己的性靈與自由。

枯坐硯前,瑣事雜然紛呈於心,漫然而記之。縱使秋風蕭瑟,霜園一片凋零,枯黃落葉隨風飄蕩,然晴朗的日子洗衣曬被出遊,陰冷的日子圍爐讀書寫字彈琴也是極好!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根據蘋果公司規定,微信iOS版讚賞功能關閉,如您對本文表示支持,蘋果設備用戶請長按識別或掃描下方二維碼:

相關焦點

  • 霍洛維茨 古典浪漫派鋼琴最後的巨人
    霍洛維茨後被葬於米蘭的託斯卡尼尼家族墓地。   霍洛維茨1903年10月1日出生於烏克蘭基輔的別爾季切夫。他很早就顯露出音樂天才,先後師從俄羅斯和德國的演奏大師,集俄羅斯學派與德國學派之大成。霍洛維茨是古典浪漫派鋼琴的最後一位巨人。
  • 霍洛維茨鋼琴:95年打造完美音色的秘密
    因為當代人對傳統的古典音樂僅抱有欣賞的態度,並沒有深入理解,而浪漫主義音樂更符合當代人對音樂的理解。19世紀中後期的古典音樂,常被稱作是浪漫主義音樂。浪漫主義音樂大師在19世紀中後期層出不窮,而鋼琴音樂發展也達到新高峰,同時鋼琴製造業獲得飛躍的發展,鋼琴也登上「樂器之王」的寶座。
  • 鋼琴上的雄獅 霍洛維茨,不想和你分享的往事
    大鋼琴家霍洛維茨那年才8歲,白白胖胖,頑皮異常。他的老爸西蒙是城裡小名氣的電器商人,天天忙著做生意,很少著家。美麗賢惠的母親索菲亞,彈得一手好鋼琴,她讓霍洛維茨和他的姐姐熱妮婭一起跟她學鋼琴。小霍很有天賦,什麼曲子一彈就會。然而,媽媽也發現,這小傢伙彈著彈著,就開始亂彈琴,用一雙小肉手把琴鍵砸得砰砰響。霍洛維茨的表妹娜塔莎,經常來他家玩。
  • 西風狂詩曲 | 霍洛維茨,人不輕狂枉少年
    他預言,年青的霍洛維茨將前途無量。正是得益於《大眾音樂報》的推薦。很快,柏林最重要的頂尖樂團——柏林交響樂團主動遞來橄欖枝,邀請小霍合作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在這個可能最不適合浪漫派音樂的嚴謹國度,霍洛維茨用他精湛的技藝和熱情,徵服了可能是世界上最挑剔的聽眾與行家。
  • 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霍洛維茨演奏 561
    》第三樂章謝爾蓋·瓦西裡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1873-1943),俄羅斯作曲家,是二十世紀世界的古典音樂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 《d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以其艱深的難度,成為鋼琴演奏曲目中的難度最大的鋼琴曲。 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1903-1989),世界最負盛名的鋼琴家之一,美籍俄羅斯人。很早就顯露音樂天才,先後師從俄羅斯和德國的演奏大師,集俄羅斯學派與德國學派之大成。1924年到柏林、巴黎舉行旅行演出,獲很大成功。
  • 鋼琴大師霍洛維茨最全檔案:身高,愛好,習慣,名言...一切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CD223被霍洛維茨放置在他新密爾福德的夏季度假屋裡,它取代了CD186成為霍洛維茨在1972到1973年間最後為哥倫比亞公司錄音時所使用的鋼琴。CD75,1911年製造,被弗蘭茨·摩爾(Franz Mohr),霍洛維茨的調音師在Steinway的地下室裡發現,經他修復後,用於霍洛維茨1981-1983年之間的演奏。
  • 世界十大鋼琴演奏家的特點及風格
    一、霍洛維茨,當代最負盛名不同凡響的美籍烏克蘭鋼琴演奏家。在技巧方面對速度、力度和音色的控制出類拔萃,特別是在八度的彈奏方面有著驚人的能力。既有鏗鏘有力的金屬聲,又有夢幻般的柔美聲。他演奏的曲目甚廣,擅長演奏浪漫派的作品,他演奏的李斯特和拉赫瑪尼諾夫的協奏曲,可稱得上是無與倫比的。
  • 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霍洛維茨演奏 1091
    謝爾蓋·瓦西裡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1873-1943),俄羅斯作曲家,是二十世紀世界的古典音樂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 《d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以其艱深的難度,成為鋼琴演奏曲目中的難度最大的鋼琴曲。 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VladimirHorowitz,1903-1989),世界最負盛名的鋼琴家之一,美籍俄羅斯人。很早就顯露音樂天才,先後師從俄羅斯和德國的演奏大師,集俄羅斯學派與德國學派之大成。1924年到柏林、巴黎舉行旅行演出,獲很大成功。
  • 世界十大鋼琴演奏家都有誰?特點是什麼?
    一、霍洛維茨,當代最負盛名不同凡響的美籍烏克蘭鋼琴演奏家。在技巧方面對速度、力度和音色的控制出類拔萃,特別是在八度的彈奏方面有著驚人的能力。既有鏗鏘有力的金屬聲,又有夢幻般的柔美聲。他演奏的曲目甚廣,擅長演奏浪漫派的作品,他演奏的李斯特和拉赫瑪尼諾夫的協奏曲,可稱得上是無與倫比的。
  • 浪漫鋼琴演奏傳統的最後一人丨鋼琴家切爾卡斯基
    △舒拉·切爾卡斯基鋼琴精選    舒拉·切爾卡斯基曾師從約瑟夫·霍夫曼。據說他在練習鋼琴時經常用「半速」去演奏,力求精準的控制鍵盤和彈出絕妙的音色。這也是他的演奏一直很慢的緣故。切爾卡斯基後來在英國逝世。他的經歷和另一位同樣出生於烏克蘭的超級大師霍洛維茨驚人的類似。這不能不讓我們發出一些感嘆。東歐,只有東歐,才能誕生這樣偉大的鋼琴家,尤其是演奏同樣來自東歐的鋼琴作品時。
  • 沒有霍洛維茨的演奏,這些動人作品不知道還要在樂譜架上沉睡多久.
    霍洛維茨1968年鋼琴獨奏音樂會    身為一個鋼琴家,霍洛維茨首先是個淵博的音樂家。他曾公開宣稱最大的理想是成為一個作曲家。
  • 聽鋼琴音樂,要注意把握巴洛克、古典、浪漫時期的風格差異.
    例如巴洛克時期的代表巴赫,他的管風琴音樂將科學與詩歌、技術與情感、精湛技巧和高貴的思想融為一體,使過去的復調音樂充滿活力,他是巴洛克音樂的巔峰人物、是藝術史上的巨人。由此可見,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作品是把高超嫻熟的技巧與深入感受本質的洞察力結合起來,僅僅是一些小的裝飾音就能表現出這一時代的音樂風格。
  • 【古典雜談】為什么女鋼琴家特別少
  • 拉赫瑪尼諾夫,最後的古典浪漫大師(一)
    此間,學院派與民族樂派的鬥爭一直持續到1870年;此間,被譽為浪漫時期最後一位大師的拉赫瑪尼諾夫橫空出世。謝爾蓋•瓦西裡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於1873年4月1日出生在俄羅斯謝苗諾沃的奧尼加城一個富庶家庭。他有良好的音樂啟蒙環境:曾祖父曾經在聖彼得堡師從著名演奏家菲徳爾學習,母親安娜•奧娜斯卡雅就畢業於聖彼得堡音樂學院,母親就是自己的鋼琴啟蒙老師。
  • 古典音樂唱片廠牌大全
    華納古典是華納音樂集團的古典音樂部門。RCA旗下擁有曾紅極一時的NBC交響樂團(現已解散)、波士頓交響樂團、波士頓Pops通俗管弦樂團等世界級的一流樂團;指揮大師託斯卡尼尼、萊納、馬澤爾、奧曼第、萊文、斯託科夫斯基等;鋼琴大師霍洛維茨、魯賓斯坦、範·克萊本等;小提琴家海菲茨、西蓋提、米爾斯坦等;歌唱家普萊斯等。
  • 魯賓斯坦的鋼琴藝術
    其纏綿婉轉的美妙琴聲,更能將人帶到「鋼琴詩人」那充滿詩情的田園意境中去。在他之前,人們眼中的蕭邦仿佛只是個柔情纏綿、脆弱、顧影自憐的沙龍鋼琴家形象,但在魯賓斯坦的手指下,所勾畫出的卻是這位浪漫派鋼琴大師充滿朝氣、生機盎然的真實魂魄。
  • 古典鋼琴、流行鋼琴、爵士鋼琴,傻傻分不清?
    「你學鋼琴,可以晚上去後海找個兼職呀,跟樂隊一起玩玩!」「爵士是什麼鬼?感覺就是在亂彈啊!」必須要認真地說一下,雖然我們是學鋼琴的,但是我們不是鋼琴界的哆啦A夢,不是大家想要聽什麼,我們就能做到的!在鋼琴風格上,基本上分為古典、流行、爵士三大派別。現在請認真閱讀以下文字,幫助大家在最短時間內區分這三大派別!
  • 鋼琴驕子世紀天才葉甫蓋尼•基辛
    關於基辛演出所選擇的浪漫派曲目,基辛說:「因為這是我彈得最好的。但我也經常彈其他的,如莫扎特早期的A大調協奏曲(K.414)(12歲起)、D小調(K.466)(10歲起),還有巴赫和普羅科菲耶夫。」雖然他還希望擴展曲目,「但我不想放棄已有的好曲目。
  • 世界十大鋼琴家,古典音樂的傳奇
    2,肯普夫( Wilhelm Kempff,1895-1995)生於德國的特博格,1916年,21歲的肯普夫便已初享鋼琴大師聲望,他是20世紀最重要的貝多芬和舒伯特鋼琴音樂的演奏者之一3,霍洛維茨( Vladimir Horowitz,1904-1989) 生於烏克蘭基輔,40年代霍洛維茨與託斯卡尼尼合作錄製的協奏曲唱片(RCA),迄今仍為愛樂者珍視。
  • 8部鋼琴勵志電影,對學鋼琴的你很有幫助!
    對於主人公Vitus而言,鋼琴仍然是他最為鍾愛的東西,可是他只願在自己有情緒的時候發揮出來;他生命中最為渴望的東西就是飛翔,影片最後的飛翔,已經不再簡單的是一種解脫了,而更多的包含有小主人公實現自我飛躍的含義在內。閃亮的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