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瑪尼諾夫,最後的古典浪漫大師(一)

2021-02-08 知樂古典音樂

今日主播:葉帆


十九世紀的俄國風雲動蕩,沙皇政權走上了不歸路;恰逢此時,一批早年留學西歐的音樂人才紛紛回國,其中安東•魯賓斯坦於1862年開創了近現代俄國第一所音樂學院——聖彼得堡音樂學院。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在音樂教育領域可謂碩果纍纍——大名鼎鼎的柴可夫斯基就是從這裡走出來的。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在建院伊始就遭受到當時保守派,尤其是「強力五人團」的抨擊;不過它不涉足政治,自然成為愛樂人士的莫大福音。四年之後(1866年)魯賓斯坦的弟弟,尼古萊•魯賓斯坦創辦了莫斯科音樂學院,剛剛從哥哥學校畢業的柴可夫斯基被弟弟挖來,成為莫斯科音樂學院的第一批教師。此間,學院派與民族樂派的鬥爭一直持續到1870年;此間,被譽為浪漫時期最後一位大師的拉赫瑪尼諾夫橫空出世。

謝爾蓋•瓦西裡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於1873年4月1日出生在俄羅斯謝苗諾沃的奧尼加城一個富庶家庭。他有良好的音樂啟蒙環境:曾祖父曾經在聖彼得堡師從著名演奏家菲徳爾學習,母親安娜•奧娜斯卡雅就畢業於聖彼得堡音樂學院,母親就是自己的鋼琴啟蒙老師。

拉赫瑪尼諾夫很早就展現出過人的音樂才華。為了培養兒子,父親不惜重金聘請奧納茲卡婭教他彈琴;但好景不長,1881年底父親賣掉了這最後一處房產,全家搬到聖彼得堡的小公寓,莊園生活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翌年(1882年),拉赫瑪尼諾夫在母親安娜的老師推薦下得到了 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的獎學金,跟隨母親的老師格羅斯學琴。此時的家境更是每況愈下,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父親把四個子女都甩給母親就棄家而去…幸得外祖母家的資助,全家才轉危為安。

成長中少了父親的陪伴,拉赫瑪尼諾夫開始了自由散漫的生活,三年裡他不斷逃學嬉戲,也陪外祖母去教堂禮拜,教堂的鐘聲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樣的自由自在讓他無心求學,為了不再糟蹋兒子的音樂天賦,母親決定轉學:她求助於外甥西洛第,此時的西洛第剛從李斯特處學成歸國,開始在鋼琴上嶄露頭角。

最終拉赫瑪尼諾夫被推薦到西洛第的老師茲維列夫面前。面對這個已是放蕩不羈的天才,茲維列夫只有一個要求:告別胡鬧的歲月,隨自己去另一個城市:莫斯科。

在莫斯科茲維列夫的家中,拉赫瑪尼諾夫開始了「地獄」般的鋼琴訓練:他與兩個同學(馬克西莫夫與普列斯曼)同住一間大臥室。三人除了音樂學院的課程之外,在每天早上6點開始還要練琴三小時。茲維列夫是出了名的嚴師,自己外出時就安排妹妹監督孩子們練琴,稍有差錯,必然遭受更加嚴厲的「懲罰」;但老師也獎罰分明:只要孩子們學習出色,就會帶著他們去聽音樂會、歌劇,上高級餐館…最重要的是茲維列夫從不收窮人家孩子的學費。

 茲維列夫認為音樂與高雅的社交不可分。他的家庭晚宴上杜布克、魯賓斯坦兄弟、柴可夫斯基等這樣的音樂巨匠都常常是座上賓。拉赫瑪尼諾夫也時常有機會為這樣的人演奏,為他的琴技能「一日千裡」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不僅僅是鋼琴,拉赫瑪尼諾夫的作曲本能被喚醒:1886年夏,柴可夫斯基的《曼弗雷德交響曲》出版;他把這首曲子改編成了鋼琴二重奏,在同年年底他與米哈伊爾把這首改變曲共同彈給了柴可夫斯基,那一年拉赫瑪尼諾夫才13歲。

十八歲(1891年)時,拉赫瑪尼諾夫已經完成了眾多作品,其中有《夜曲》(三首)、歌劇《埃斯梅拉達》(未完成)、《G小調浪漫曲》、《D大調諧謔曲》,以及六聲部無伴奏經文歌《我的上主》;鋼琴二重奏《睡美人》(未完成);他的《第一鋼琴協奏曲》的第一樂章也已完成…此時他已經不再是天真爛漫的小男孩,1891年俄國發生饑荒,母親攜家搬到了聖彼得堡更小公寓裡,大環境的俄國已經是風雨飄搖了。 

 同年,拉赫瑪尼諾夫首度以指揮身份登臺,攜莫斯科音樂學院合唱團首演他的六聲部經文歌《我的上主》。之後他重拾鋼琴協奏曲,很快寫完了自己的《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他提前一年向沙弗諾夫提出鋼琴資格考試,並高分順利通過;之後完成了《第一鋼琴協奏曲》的最後一個樂章。

翌年(1982年),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首演。這部作品日後進行了多次修改,但華彩段卻始終一個音也沒動過,可見他的作曲功力當時已經相當成熟了。同年四月,拉赫瑪尼諾夫用15天的時間寫完了歌劇《阿列科》,此作品獲得學院的最高分畢業榮譽。老師茲維列夫贈送了他一隻金表以示祝賀,這隻金表拉赫瑪尼諾夫珍藏了一生。

畢業音樂會的成功令19歲的拉赫瑪尼諾夫獲得了學院頒發的大金質獎章,他的名字與塔那耶夫、柯雷伸科一起刻在了大理石碑上。從此拉赫瑪尼諾夫成為了一名真正的作曲家。

文/茶茶斑竹

背景音樂列表

1.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2.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


知樂古典音樂—知識文庫

www.zhiyue001.com

  有聲音的古典音樂鑑賞平臺


FOLLOW US|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

微信公眾帳號:知樂古典音樂(ID:zhiyue_music)

新浪微博:知樂古典音樂

喜馬拉雅、蝦米、蜻蜓的認證帳號:知樂古典音樂


長按 識別二維碼 

入駐 知樂社區


JOIN US

招賢納士|商務合作|添加進群

QQ群:498605894


相關焦點

  • 保利雲劇院 | 在聖彼得堡愛樂樂團的演奏中,聆聽拉赫瑪尼諾夫最後的浪漫
    聖彼得堡愛樂樂團 拉赫瑪尼諾夫:最後的浪漫
  • 【音樂】莫斯科最後的浪漫:賞析著名的俄羅斯音樂巨匠——拉赫瑪尼諾夫的傳奇人生及作品
    >謝爾蓋·瓦西裡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是二十世紀世界上重要的古典音樂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1885年,他跟隨著名的鋼琴演奏大師茲維列夫學習鋼琴。1889年,考入了莫斯科音樂學院,從此開始接受更為嚴格、正規、系統的教育和訓練。他在校期間就寫出第一批作品,受到音樂界很高的評價。
  • 霍洛維茨 | 古典浪漫派鋼琴最後的巨人
    霍洛維茨後被葬於米蘭的託斯卡尼尼家族墓地。霍洛維茨生於烏克蘭基輔的別爾季切夫。他很早就顯露出音樂天才,先後師從俄羅斯和德國的演奏大師,集俄羅斯學派與德國學派之大成。霍洛維茨被認為是古典浪漫派鋼琴的最後一位巨人。
  • 霍洛維茨 古典浪漫派鋼琴最後的巨人
    霍洛維茨1903年10月1日出生於烏克蘭基輔的別爾季切夫。他很早就顯露出音樂天才,先後師從俄羅斯和德國的演奏大師,集俄羅斯學派與德國學派之大成。霍洛維茨是古典浪漫派鋼琴的最後一位巨人。▲ 霍洛維茨維也納金色大廳音樂會(1987)   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3 in d minor,Op.30),表現了最堅毅的俄羅斯精神與最強大的生命力,被稱為「世界上最難演奏的作品之一」,至現在也是非常火爆熱門的曲目。在公認的版本中,連作曲家本人也承認,能把這首鋼琴協奏曲演繹好的只有霍洛維茨。
  • 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的創新之處
    最為重要的是,作品中呈現出強烈的藝術創新: 魏森伯格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一、優美如歌的旋律 拉赫瑪尼諾夫情感豐富,特別注重旋律的創作,優美如歌的旋律是繼承了19世紀浪漫派的傳統。這裡要提到對他產生重大影響的兩位浪漫派作曲家。首先要說的是柴科夫斯基。
  • 挑戰力度極限的作曲家丨拉赫瑪尼諾夫與他的《小丑》
    初看照片上的拉赫瑪尼諾夫顯得特別的高大帥氣,而他的身材高大可能與一種名為「馬凡氏綜合症」的遺傳病有關,而這個症狀的表現比正常人的四肢跟手指要長的多,就好比一位好的廚師想擁有好的餐具一個道理,一雙修長寬大的手是所有學習鋼琴的人夢寐以求的,因為那樣可以完成很多小手完成不了的技巧展示,而他的這一雙大手好像正是為演奏鋼琴而準備的,左手能輕易地跨十二度琴鍵,對於一般人來說這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啊,而對他來說最簡單不過
  • ...100 首|古典樂|裡姆斯基-科薩柯夫|理查施特勞斯|拉赫瑪尼諾夫...
    初次接觸古典音樂的朋友,不是覺得古典音樂太高冷了,就是覺得不怎麼好聽,有時甚至連記住曲目名字,都頗費一番功夫。然而,古典樂又總是有那麼一些瞬間和片段,打動你、吸引你。今天,給您分享的是,國家大劇院推薦的「古典音樂入門曲目 100 首」,涵蓋了交響曲、獨奏曲、藝術歌曲等 10 個類別。
  • ——拉赫瑪尼諾夫 致上
    作為備受矚目的小神童,十幾歲的拉赫瑪尼諾夫就認識了魯賓斯坦,柴可夫斯基這樣圈子裡的大師。那時候誰也不會料到十年後這位年少成名的天才會遭受如此大的失敗。1897年,拉赫瑪尼諾夫創作了《第一交響樂》,信心滿滿卻在首演時遭遇滑鐵盧,一時間劣評如潮。
  • 吉娜首張古典EP預熱單曲上線,《妻子的浪漫旅行》給予靈感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8月14日,新銳鋼琴家吉娜·愛麗絲首張古典EP《旅行日記》的首支預熱單曲《蕭邦:夜曲Op.9 No.1》正式上線。吉娜此張EP源起參加真人秀《妻子的浪漫旅行》的感受,在遊歷廣州、西雙版納、西北中衛沙漠等地之後,觸景生情,用三首動人的鋼琴曲來表達對湖光山色的熱愛。整張古典EP《旅行日記》也將於8月28日,在環球音樂集團旗下古典廠牌德意志留聲機(DG)全球發行。
  • 拉赫瑪尼諾夫:第二、三鋼琴協奏曲
    一開頭鋼琴單獨奏出如鐘聲的和弦八小節。第九小節起出現分解和弦,於是樂隊開始演奏主部主題。主部主題富於斯拉夫色彩而充滿浪漫氣息的主部主題優美動人。在連接部之後,主要由鋼琴在降E大調上呈示副部主題。副部主題其旋律充滿拉赫瑪尼諾夫式的抒情性和憂鬱感。在展開部中,兩個主題大顯身手,同時在其間湧現出新的節奏主題唱主角,形成本樂章的高潮。
  • 名團大師齊聚古典音樂盛會 頂級鋼琴大師演奏黑白鍵魅力
    ­  9月13日至11月28日,享譽世界的超一流交響樂團,國際古典樂壇最炙手可熱的頂級指揮名家大師,都將先後登陸國家大劇院「醇·萃古典」系列。屆時,國家大劇院音樂廳將成為由世界頂級樂團與音樂家集結的「明星舞臺」,為北京奉獻一次令人矚目的年度古典音樂盛會。
  • 拉赫瑪尼諾夫《悲歌》(《幻想小品集》)
    年輕的拉赫瑪尼諾夫在這首悲歌中,用浪漫的旋律、鋼琴化的織體和豐富的音響色彩,表達他憂鬱的心情。樂曲採用三部曲式。左手跨越兩個八度的分解和弦幾乎佔據了鋼琴鍵盤的一半,而右手則採用下行音階式悠長而富有表現力的旋律和飽滿的音響。這些是拉赫瑪尼諾夫鋼琴音樂風格最顯著的特點。中段轉為piu vivo(富有生機的、充滿活力的)。
  • 【今日名曲】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
    那時,他的表兄西洛蒂(Alexander Siloti,1863-1945師從尼古拉·魯賓斯坦、尼古拉·茨維列夫,也是李斯特晚年的弟子)已經在美國開創天地,音樂會中也演奏過他的曲目,並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
  • 裡赫特版《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堪稱名版中的名版
    指揮,聞名世界、脾氣怪異的前蘇聯鋼琴大師裡赫特演奏,被眾多樂評稱為無出其右。Allegro con fuoco 7:06 專輯同時收錄由這一黃金組合演繹的柴可夫斯基代表作《第一鋼琴協奏曲》,俄國近代最具傳奇性的鋼琴家彈奏俄國古典雙傑的名作,那是再合適不過。
  • 拉赫瑪尼諾夫的神秘職業
    一位倫敦評論家曾這樣寫道:「他的表演在帝國的任何地方都實屬罕見。」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二交響樂》以及《第二鋼琴協奏曲》是兩部豪情壯闊的浪漫主義作品。很難想像寫下了照亮整個20世紀樂壇的鴻篇巨製的這位藝術家竟也曾經歷一段自信心崩塌的艱難時期。拉赫瑪尼諾夫確實如此。完整的檔案記錄了這位作曲家這一時期的經歷,在他《第一交響樂》首演失敗後,很少進行音樂表演,音樂創作則是少之又少。
  • 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你聽過哪些?
    組曲唱詞由俄羅斯正教會徹夜祈禱儀式的一系列文本組成。它被譽為拉赫瑪尼諾夫的最傑出成就。拉赫瑪尼諾夫最滿意的兩部作品就是它和《鍾》。 本作受柴可夫斯基所創作的徹夜祈禱曲影響較大,但拉赫瑪尼諾夫的版本具有更複雜的和聲、文本多樣性和復調。
  • 【樂人】拉赫瑪尼諾夫的《紫丁香》花語
    謝爾蓋·瓦西裡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是一位出生於俄羅斯的作曲家、指揮家及鋼琴演奏家,1943年臨終前入美國籍;他的作品甚富有俄國色彩,充滿激情,且旋律優美,其鋼琴作品更是以難度見稱,納入於不少鋼琴演奏家的表演曲目中;被譽為20世紀最著名的俄羅斯作曲家、鋼琴家兼指揮,俄羅斯浪漫主義傳統的最後一位偉大倡導者
  • 致敬帕格尼尼丨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鋼琴演奏分析
    」這一形象主題貫穿始終。     拉赫瑪尼諾夫在既保持原有風味又突出新特點的基礎上,從和聲的角度,對句子的結構進行調整,呈現出一種全新 的變奏曲形式。例如,變奏 3—7、9、19—21 都是採用的這 種形式。變奏16和17鋼琴優美的旋律將浪漫氣質烘託出來, 帕格尼尼主題與鋼琴翩翩起舞,柔情中充滿幻想,變奏17雖然表面平靜但是使人的內心波濤洶湧,有種真情呼之欲出的 流露欲望。
  • 碟鑑 | 此版《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堪稱名版中的名版
    這張DG大禾花的《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曲》,由指揮帝王卡拉揚指揮,聞名世界、脾氣怪異的前蘇聯鋼琴大師裡赫特演奏,被眾多樂評稱為無出其右。Allegro con fuoco 7:06專輯同時收錄由這一黃金組合演繹的柴可夫斯基代表作《第一鋼琴協奏曲》,俄國近代最具傳奇性的鋼琴家彈奏俄國古典雙傑的名作,那是再合適不過。鬼斧神工的琴技還原了名曲的藝術成就,同為俄羅斯古典音樂家的特質又賦予了這兩曲應有的,更貼合原作的風格,是極其權威的演繹。
  • 【樂壇奇聞】28位世界著名鋼琴家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
    和李斯特一樣,拉赫瑪尼諾夫也是一位非常熟悉交響樂寫作的鋼琴家和作曲家,其鋼琴獨奏作品具有強烈的交響性色彩,而其鋼琴協奏曲也猶如樂隊協奏曲一樣,鋼琴是樂隊中一個特殊的聲部,而不是游離於樂隊之外由樂隊陪襯的早期古典傳統協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