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最不能相信的一句話:工資不重要,喜歡最重要

2020-12-24 品質中國

作者 l 重明 編輯 l 星裡浣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轉載請聯繫授權(微信ID:zzlloveutoo)

奇葩說曾經有一道辯題:「在高薪不喜歡和低薪很喜歡的工作之間,如何選擇?」

不知道你會如何選擇,但是我一定會選擇高薪,因為在我的概念裡,都已經低薪了怎麼可能喜歡?

其實很多時候,低薪本身就會讓我們懷疑自身所做工作的價值,作為普通人,很難不受世俗的套路,大多數人會用薪酬來衡量一件事的價值。

而且,所謂的喜歡和不喜歡,有興趣和沒興趣,其實並不是對立關係。隨著認知層次的轉變,兩種狀態之間,隨時可能發生轉化。

職場上最不能相信的一句話,就是「工資不重要,喜歡最重要」。

01

喜歡很美好

但「喜歡的東西」常常讓人很痛苦

你身邊一定有興趣廣泛的人。你問他喜歡什麼?

他說寫作、音樂、運動、攝影……

可是他今天學樂器,等過幾個天就放棄了,轉而去學遊泳。在學習遊泳的過程中發現原來並不是那麼容易,時刻會被水嗆到,更別說做到炫酷的泳姿勢了,更是難上加難,遇到這些問題後,又放棄了遊泳轉而去學習攝影。

其實,任何一種喜歡,如果你深入進去,就會面臨挫折、面臨困惑、面臨批評,你會質疑自己的能力,喜歡帶給你的行動會減弱。

你會發現,深入鑽研某個領域,是個充滿痛苦的過程。

隨著難度的增加,你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興趣......

很多人說,成年人已經成熟,不需要像小孩子一樣,在「皮鞭」下學習,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可是在「喜歡」的發動機下,我們為何經常遲遲不肯行動呢?

為什麼你說喜歡看書,享受閱讀的體驗感,卻在每天刷手機;

為什麼你說喜歡英語,享受語感的美妙,卻是兩天打魚三天曬網;

為什麼你說喜歡運動,想要堅持跑步,卻總是把跑鞋束之高閣;

為什麼你說喜歡寫作,想要堅持日更,結果連30天都做不到。

喜歡會讓你有想去做某件事的衝動,但不會提升你的行動力。

但如果你面對的是一項你不得不完成任務,你就會更容易越過這道坎。

比如你負責經營公司的公眾號,每天要輸出一篇文章,需要大量參閱資料,你買的書就不會束之高閣;

你要出國發展,有更好的升職機會,英語就不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你是健身房教練,你的身材就是你最有說服力的產品,那麼,你就能做到堅持跑步。

在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中,叫醒我們的「驅動力鬧鐘」不是喜歡,而是出於升職加薪的誘惑、迫於生活的壓力。

02

當你能把一件事做好

自然就會喜歡上它

有人問潤米諮詢董事長劉潤,「你的寫作能力是怎麼訓練出來的?《5分鐘商學院》寫了2季總共有600多節課,還出版了18本書,究竟怎麼做到的?」

劉潤說,這是因為「幸運」。

讀小學時,他對數學很感興趣,最討厭寫作文。但是需要交作業,在任務驅動下,不得不寫作文。

為了完成作業,他只好去查閱資料,有一次,劉潤在報紙上碰巧讀到一篇作文,叫《我的十歲生日》,於是心血來潮也寫了一篇,然後把這篇文章交給了語文老師。

沒想到語文老師做了一件讓他至今難忘的事:在課上朗讀了這篇文章,並當眾表揚文章寫的很好。

劉潤說當時的感受就像吃了5個雞腿、10個冰淇淋,從此找到了寫作的樂趣。

於是,他開始學習寫作,有意識的給自己設置任務,比如當初他定下在得到開專欄《5分鐘商學院》每天更新一節課。

然後他給自己設置任務,每節課投入的時間不得低於5~7小時,必須迭代三次以上,第一次基礎素材要達到從2萬字,第二次迭代從中提煉2000~3000字的精華,第三次的迭代再忍痛刪到1700~1800字,確保用戶能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密度的知識。

任務的驅動使他的寫作能力逐漸提高,他的文章被更多人認可,反過來又增強了寫作樂趣,這就是任務驅動帶來的增強迴路。

所以,成年人不要只想著追求興趣應該讓任務驅動開啟增強迴路,反過來帶動興趣。

我剛入職場時,領導讓我寫PPT,因為自己能力不足,每次寫PPT都被挨罵,這直接影響了我的績效。

於是我痛下決心,從網上報了PPT的課程開始學習,同時在不斷的學習中,發現在PPT匯報上出問題的主要是思維能力,在框架搭設上缺乏邏輯,發現問題後,我對此進行了針對性的學習。

在不斷的改進下,我的PPT得到了領導的認可,我越做越來勁,現在幾乎承包了公司所有大項會議PPT編制工作,這讓我整個工作變得亮眼,工資翻倍。讓原本討厭做PPT的我對PPT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任務驅動下,開啟了增強迴路,形成了良性循環。

正如心理學家皮亞傑說:「興趣,實際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現出對象與需要之間的關係,因為我們之所以對於一個對象發生興趣,是由於它能滿足我們的需要。」

成年人不要只想著追求興趣,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興趣並不是真正的興趣,甚至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感興趣。不如用任務驅動自己,更利於讓自己找到真正的興趣。

任務驅動能讓你的興趣得到保持和延伸,從而進入一個正向循環。當你得到越多的外部激勵時,你的興趣也就越濃厚。

03

成年人要放棄對「喜歡」的幻想

我在體制內工作,裡面很多老員工,隨著現在信息技術的發展,他們不懂操作電腦,不會使用辦公軟體。他們對新事物不感興趣,不願意學習,公司只好用末尾考核的方式,讓他們換崗,一批批重要崗位的幹部在因為「沒有興趣學習」被換掉。

我們應該都還記得這個新聞報導:36歲的高速路收費站女員工,在接到被裁員的通知時哭訴:「我已經36歲了,我的青春都獻給收費站了,現在要我學別的,我沒興趣,也學不會了」。

很多時候,我們不過是拿興趣當救命稻草安慰自己而已,其實,不過是想重回舒適區。

不感興趣,就不去學習,只會被後浪拍死在沙灘。

我們一生當中不可能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怎麼把自己不喜歡,卻必須要做的事給做了,才是我們需要解決的難題。

成年人要放棄一種謬誤,就是學什麼東西都得有個興趣,我們應該用任務來驅動學習,沒有任務就自己來製造任務,這樣才能快速成長。

這是時代需求,我們別無選擇。與其逃避,不如正面迎接,在時代的浪潮中乘風破浪。

相關焦點

  • 職場新人最重要的往往不是能力,而是態度,新人要知道的入門忠告
    對於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他們普遍有一種驕傲的態度,他們什麼都不注意,他們經常在工作中犯一些低級的錯誤,這將會影響到他們的未來。職場新人最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態度。下面我們來看看職場新人的注意事項和必要的入職建議!
  • 選擇工作時,是興趣重要還是工資重要?肯定是工資重要。理由有四
    掙錢的目的,就是為了生活,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僅此而已。同時,從事一份工作,看一個人的能力大小,看一個人有沒有能耐,看一個人在職場上有沒有價值,看一個人是否取得了成功,衡量和檢驗的唯一標準,就是你的月薪是多少,你的年薪是多少,也就是你一年到底能掙多少錢。
  • 從《乘風破浪的姐姐》看職場,團隊合作,最重要的是這點
    但是發表意見不代表主導全場,作為一個員工,更重要的是聽從領導的安排。而伊能靜遭到批評更大的原因在於,她在唱歌和跳舞上,都沒有比其他兩人更優秀,所以她的長篇大論對於隊伍沒有助益,不過是自己的表現欲而已。這一組其實也不容易搞定,因為有寧靜,她在演戲上面的實力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唱跳上的實力很一般。
  • 「生孩子對女性影響有多大」,馬丁:職場是結果導向,不相信眼淚
    且因為生寶寶,短暫離開了職場一段時間,而職場競爭壓力大,技術更新換代快,媽媽們重回職場後, 工作上會吃力。工作不順利,工資自然不會在短時間內有增長,所以即使每天忙得像個陀螺,公司、寶寶2點一線連軸轉,每天都疲憊不堪,但並沒辦法改變自己的生活,讓孩子跟著自己一起吃苦受累。
  • 永遠先做最重要的事
    即把你認為最重要最有價值、對你實現目標最有貢獻的事情排在第一位,首先把這類事情做好,這才是最有效的工作原則。最重要的事情分為兩類:一類是重要且緊急的事情,一類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因此,在嚴格遵從「最重要的事情優先」的原則時,還需考慮做事情的緊急程度。就像消防員救火時,他們不但要救人,還要救火,救人是最重要的,但救火是非常緊急的,把這兩者兼顧好了,才是最成功的救援。
  • 職場百問:什麼能力很重要,但很多人卻沒有?
    其實有很多職場大咖都在重複強調這一點,如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唯有讚美這一條路,而且是最廉價、最有效的方式。而讚美的根本就是對他人產生認同,並由衷的說出,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便是如此,所以讚美絕不僅僅是自上而下的雞血行為,更是貫徹我們職場及生活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 職場如逆水行舟,位子比能力更重要
    我寫了那麼多職場文,甚至還出了本書,我真的理解不了為什麼直到今天粉絲還認為你到職場不是去創造效益、去撈錢的,而是去學習的!你們還把「有人帶」看得比給你位置、讓你試錯更重要,這到底是為什麼!3個月後能不能活著還不知道呢!想不了那麼遠!我們就計劃未來三個月的事情,然後靈活調整!那會我剛從銀行離職,雖然已經工作三年多了,但在相對封閉的結構裡,對網際網路公司什麼樣,理解得很淺薄。他的話讓我挺震撼的,因為我們最會做計劃了,裝模作樣也要搞個三年規劃五年目標,可實現度如何從不考慮,但是計劃一定要有,儘管都是廢話。
  • 美國人說的「工資」竟然是它?開言英語教你最地道的職場「salary...
    現在成年人學習英語已經逐漸成為剛需,一方面能夠滿足日常旅遊出行的需求,一方面也是為了職場。在外企公司需要與客戶、與上級的進行視頻會議以及工作報告時,流利的英語口語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那麼學習英語是為了職場,在職場是為了賺錢,你知道「工資」用英語怎麼表達嗎?
  • 對話李博:做剪輯,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 穀雨訪談
    李博:嗯,最開始是以依姐的故事為結尾的。但後來大家討論幾個回合,覺得畢竟是個環境議題的紀錄片,還是要回到這個議題。所以結尾部分用了Kun去北京的戲,實際是Kun和孩子說的那段話很重要,「你好好上學,將來在北京上大學,然後,在北京買房子、買車、吃好的、住好的,咱也過上有錢人的生活,好不好?」我們覺得,這是這個國家的大多數人們的心態縮影。
  • 有哪些大家不說,但十分重要的職場「潛規則」?
    期間有一期我印象十分深刻,是關於職場穿著問題:一位初入職場實習生,上班穿著西裝搭配休閒小白鞋,觸犯了導師的「大忌」。後來導師告訴他:因為我們的職業是律師,裝扮應該是正式的西裝+皮鞋,外表穿著這也是我們對於職業的尊重。對於很多剛畢業不久,初入職場的新人來說,很多關於職場的「規則」,都還尚不了解,所以很容易就會踩雷。
  • 權力重要,還是規則重要?明白這5個問題,你就打通了職場任督二脈
    而職場上,也有任督二脈,一旦打通,你的職場功力將會顯著提升。成為職場高手不在話下。01如何看待職場派系?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職場中存在派系,這是無法避免的。很多人面對派系,心裏面就會感覺到發憷。權力重要,還是規則重要?這個已經是爭論很多年的問題了。一個經典的職場問題就是:領導安排讓在考核的時候對某個員工進行照顧,在規則上這是不允許的,不符合公司規章制度,這個時候該怎麼辦?當然還有很多類似問題。但這些問題都有一個核心的本質:權力和規則衝突,到底是聽權力的,還是聽規則的。
  • 百裡奚:識人的能力最重要(好文)
    這不,蹇叔與王子頹談了之後,告訴百裡奚:弟弟,這個王子頹志大才疏,你看看他周圍的那些人都是喜歡拍馬屁的人,他們一起一定會做出不利於發展的事來,我斷定,他們一定會失敗。不如不去,我們趕緊走吧。百裡奚也是非常相信自己的這個大哥的眼光,於是,說:大哥,我看我還是回家吧。
  • 一家人,什麼最重要?一輩子,什麼最重要?一個人,什麼最重要?
    還有什麼比一家人和和睦睦更重要的呢?家可以不富裕,但不能有傷害,脫口而出的傷人話收一收,再親近的人都不是可以毫無尺度任意放肆的對象。家可以有爭吵,但不能不包容,牙齒還會和舌頭打架,待在一起久了有矛盾、有紛爭都是正常事,各退一步,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作家三毛曾說:家,對每一個人,都是歡樂的泉源啊!
  • 任正非:要捨得給員工工資,曹德旺:給員工工資不能打破行業規則
    一、任正非:要捨得給員工工資任老的這句話可不是「空話」,華為不僅僅只是在研發上投入的資金位列全球前三,在對員工的工資待遇上,華為一向也是「出手闊綽」。我舉個身邊最真實的例子吧,我表哥是施工員今年已經三十歲了,卻還想報名去學習編程,然後進入華為工作,為什麼呢?
  • 職場裡什麼人最容易被排擠?最不受待見?
    在職場裡,排擠也是分情況的,有些人,是領導和同事都不喜歡,有的人寧肯被同事排擠,也不能被領導討厭。一般而言,職場裡最容易被排擠的有這麼幾類人:被人排擠,肯定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就是利益因素,在職場裡面因為利益而產生衝突,這是最正常不過的情況了。
  • 職場上,期望值管理比高情商更重要
    不過我好說歹說,給你爭取到了另一個優惠……每每遇到這種情況,小李對小張都很不屑,什麼好說歹說,那個優惠明明就在他自己權責範圍內,根本不用向領導請示。那麼,小李到底做錯了什麼呢?對於經常得100分的某些孩子父母來說,期望值就是100分,即使結果只差一分,也是莫大的失望;而對於一直考55分的孩子父母來說,61分,也是歷史性的進步,畢竟及格了,還有可能變得更好,自然喜出望外。 在職場上也是一樣的道理。
  • 「學歷不重要」,是最荒謬的謊言
    一個月的工資,您去看一看,您就知道了!也就是說,在輟學之前,他們是能夠考上哈佛、裡德學院等這樣世界最頂級名校的,這跟考不上的學歷低是有本質上區別的,那些人只是單純地考不上好大學。」,是最荒謬的謊言。,只有擁有它的人才有資格說它不重要,一個是金錢,一個是學歷。
  • 音樂人梁歡:走出抑鬱症,最重要的是自救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文/老K「那時期我除了會對輕生和自毀有衝動,對其他一切事物都提不起興趣。」梁歡在自己的書中寫道。「微博上的十八線明星」,「不睡覺的多棲藝人」,「手撕五月天、TFboys、大張偉,遭千萬粉絲回擊卻從沒輸過的毒舌網紅」,這是大多數人對於梁歡的印象。
  • 職場面試穿著很重要,但不能千帆一律,什麼崗位就該搭配什麼服裝
    職場面試穿著很重要,還不能千篇一律,掌握一個要點:根據應聘崗位搭配不同的服裝。這樣準沒錯。1、傳統、正規的崗位。如果是應聘藝術類、個性化的職位,那麼在穿著上就更要花點心思了,古板的正裝顯然不合時宜,反而需要突出自己的特點。那麼,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審美,選擇一些在顏色、款式上能夠突出自己優勢的服裝。但也一定不要太過奇裝異服,基本上也是以大方、特色為主。
  • 《三十而已》顧佳手撕李可:職場不相信眼淚
    在聽到許幻山誇獎李可做的點心好吃後,顧佳當即帶了幾盒橘子去了公司,知道李可一個月才掙六千塊後,警告她說:「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工資才能漲得快。」 剛入職場的李可,為什麼工資才六千,就敢買25元一顆的橘子?她當然不是買來自己吃的,她是給上司許幻山獻殷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