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對女性影響有多大」,馬丁:職場是結果導向,不相信眼淚

2020-12-24 小玥職場

導語

最近北京衛視播出了一檔《職場是個技術活》的綜藝節目,其中一期綜藝節目的提到了:職場女性,生不生孩子對於自己職業發展的影響。朋友們,在你們看來「生不生孩子,對於職場女性的影響有多大呢?」

節目裡給出了一組數據,這組數據顯示:90%的媽媽認為如果不生孩子自己現在的職業發展會更好,7%的媽媽認為後悔生孩子,而85%的媽媽則認為自己對孩子是存有內疚感的

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媽媽都認為生孩子影響了自己的職業發展,但大部分的媽媽其實並不後悔生孩子,因為孩子給了他們不一樣的歡樂。只有85%的媽媽都會認為自己生了孩子後,把孩子扔給保姆或者老人重回職場,每天在職場拼搏,並沒有太多的時間照顧孩子,所以對孩子存有一定的內疚感。

當然也有7%的媽媽後悔生孩子。其實我能理解在這部分媽媽為什麼後悔。這7%的媽媽也許小夫妻家境本身並不富裕,突然意外懷孕,然後選擇生下孩子。本來家境就不富裕,孩子出身後家庭經濟狀況更加拮据,老公一人的工資入不敷出。沒辦法,這部分媽媽為了給孩子提供好的生活,不得不把孩子交給老人,自己重回職場。

而有了孩子後,媽媽總是會有牽掛,上班時間也許因為家裡孩子出了一些小狀況而分心。且因為生寶寶,短暫離開了職場一段時間,而職場競爭壓力大,技術更新換代快,媽媽們重回職場後, 工作上會吃力

工作不順利,工資自然不會在短時間內有增長,所以即使每天忙得像個陀螺,公司、寶寶2點一線連軸轉,每天都疲憊不堪,但並沒辦法改變自己的生活,讓孩子跟著自己一起吃苦受累。這部分媽媽們覺得自己在沒有能力給孩子富足生活的條件下生下孩子,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所以後悔了。

職場和家庭,無論哪個都沒有對錯,遵從內心才是最重要的

節目的點評嘉賓唐一菲認為:「我想要成為職場上的贏家,那麼你可以不結婚。當然如果我最想要的是家庭和孩子,我可能就會在發展不錯的時候退下來結婚生孩子」。

也就是說:事業和家庭兩者不可兼得。作為職場女性,你首先要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事業還是家庭。如果選擇了事業,那麼你可以不結婚,在職場一直拼搏,直到做到了自己滿意的職位,完成了自己的事業理想,再考慮組建家庭,結婚生孩子。

當然,如果你本身是一位沒有什麼事業理想的女性,且在你的價值觀裡:你認為繁衍下一代,守護好自己的家庭才是最重要的,你當然可以任性地在事業發展得很不錯的時候退下來,結婚生子,照顧家庭。

總而言之,無論你選擇了事業還是選擇了家庭,其實都沒有對與錯之分,主要是每個人的每個人的世界觀不同,想法不一樣,自然也會做不一樣的選擇。

不是所有企業都必須無條件照顧孕媽,「活著」才是重點

在節目裡,點評嘉賓趙鵬則認為:力所能及的企業應該提前有預案,給要哺乳小孩的媽媽一些適當的照顧。但不能要求所有的企業都應該有這個餘地,這個東西講正確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要生存。

哈哈,多麼犀利,也多么正確的想法呀!我個人其實是完全認同趙鵬老師這個看法的。首先,企業生存下來才是第1位的。如果企業周轉已經捉襟見肘,連生存下去都是困難,那麼就沒必要「為了面子,不要李子」,花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來考慮職場媽媽的哺乳問題。說句扎心的,也許今天考慮了職場媽媽的特殊照顧問問題,明天就會面臨破產了。

但是如果一個企業正在處於發展蓬勃的朝陽期、資金雄厚,而且老闆也比較有人性,當然有必要採取一些人性化的管理來「收買」員工的心,當然可以適當地對孕媽媽、哺乳期媽媽給予一些特殊照顧。

職場是結果導向,不相信眼淚

點評嘉賓馬丁則認為:「職場是結果導向,不相信眼淚,生孩子這件事情可能會造成一定的困擾,再好的公司和團隊也不是保姆」當然這個說法也非常的正確。畢竟現在的企業都是「利益第一,情感倒數第一」的。

舉個例子,我剛畢業時進一家大型民企做銷售助理,我當時的小組長就是一位職2胎職場媽媽。我剛入職時,組長的2個寶寶,一個3歲,一個4個月,婆婆跟她一起帶。這位小組長每星期只會在周五的下午出現在公司半天,其餘時間都是在家辦公的。

我一開始不能理解為什麼有這麼好的待遇。可以居家辦公,拿著業務裡最高級別的底薪,帶薪假期,公費旅遊,差旅費,逢年過節禮物樣樣不落,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連業務經理都挺她的......後才同事告訴我:這位小組長可是我們公司的銷售冠軍,每個月她自己的銷售額,佔公司總銷售額的30%,誰不服她啊。

所以很明顯,其實職場就是結果導向。大家不管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再工作上,也不管你到底是怎麼拿下訂單,只要你業績好,大家就奉承你。

如果你月月業績第一,即使常年不在公司,相信沒有一個人會排斥你,也沒有一個人會議論你不來公司坐班。而相反地,如果你能力一般,業績倒數,即使1天18小時都窩在公司,大家也不會認為你厲害,不是嗎?如果你沒有能力,你流再多的眼淚,身邊的同事、領導也不會同情你,相反地,大家可能還會對你冷嘲熱諷。

所以說:不排除孕媽媽、哺乳期媽媽在職場肯定會受到一些不同的對待,但這是由於實際情況決定的,我們也不能干擾,也不能要求別人一定得「優待」我們。

寫在最後

綜上所述,在這期節目裡,3位點評嘉賓都沒有對「生孩子是否正確」給出明確的答案。他們的共同看法都是:你要想清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事業與家庭無論你選擇哪個其實都沒有對錯,只是看法不同罷了。

所以各位職場女性,當你糾結於事業與家庭哪個重最重要的時候,其實不必請教前輩,也不必向身邊的同事領導朋友去諮詢,最主要的是問問自己的心,在你的心裡你認為事業是最重要的,還是家庭重要?

相關焦點

  • 女性職場/不敢生孩子,這屆網際網路人有多難?
    有的人背負創業加生育雙重壓力,生孩子計劃一拖再拖;有的人不願意為一份不滿意的工作將就,在跳槽和生孩子之間選擇了前者;也有人目睹了一年內5個女同事接連懷孕帶來的低氣壓職場環境,不敢當第6個;還有人非常渴望二胎,但是職場壓力已經讓他對一胎招架無力,不敢奢望二胎。職場女性生育難題的爭論一直都有,但快節奏、群體年輕化的網際網路行業放大了這一問題。
  • 職場解疑答惑15:只重結果的導向「造就」了職場中腹黑男和心機婊
    但你可曾深想一層,管理者這種只重結果、不看過程的工作導向,恰恰演變成為盛產不忠不義腹黑男和不擇手段心機婊的滋生土壤。下屬為了迎合上司期待的結果,往往處心積慮地討上級歡喜,甚至採取違法違規、見不得人的歪門邪道,不達目的不罷休,只要能夠促成上級預期的實現,讓上級高興滿意,就不怕被別人在背後議論紛紛、戳脊梁骨。
  • 80、90婚育年齡女性:不結婚、不生孩子,到底是因為什麼?
    #馬雲:結婚是為了生孩子#田蕾今年34歲,工作十年,終於拼到上位,成為律所的二級合伙人,能到十四樓開會,也成為會議上唯一的女性。努力如田蕾這般的精英,也逃不掉職場歧視的命運。公司二把手主持的會議上,一個行使表決權的機會,剛晉升的田蕾為了讓自己儘快投入團隊,硬著頭皮站隊到二把手的一邊。
  • 《三十而已》:不生孩子對婚姻有多大影響
    鍾曉芹不小心中彈懷孕了,很想把孩子生下來,而陳嶼堅決不同意,讓鍾曉芹做手術打掉孩子,明確表示自己無法確定想要孩子的時機。看到這裡有網友評論:「這不是害人嗎?和人家結婚三年,卻不讓生孩子,如果想要丁克家庭,當初結婚時就應該講清楚,白瞎了鍾曉芹這麼好的姑娘」。
  • 職場不相信眼淚,情商也是好牌,努力上進的藍盈瑩為何依舊不討喜
    職場不相信眼淚是的,職場就是這麼無情。沒有人關心你是怎麼輸的,只有人關心你的KPI最後完成沒有。本文對寶媽無歧視,對離婚女性更不歧視。但從老闆的角度來看。老闆最注重的是單位工作時間你的效率。如果招來的員工很佛系,喜歡搞小團體,專業能力不突出,生活重心是小孩,一遇到問題就情緒崩潰。這樣的員工你願意招麼?
  • 「女性的生育成本」引熱議: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人不想生孩子?
    這也導致一些男性把女性所承擔的當作是應該的,更無恥的是什麼?有的男人不僅不體諒妻子,還會嫌棄她因為生育身材走樣、變醜以及肚子上長了妊娠紋,更有的還會孕期出軌。是不是覺得很為之可笑?女人在生孩子,女人在承擔一切苦跟累,結果到頭來還可能會遭到嫌棄。我想告訴女人的是什麼?
  • 楊麗萍不生孩子上熱搜:女性不生孩子有錯嗎?
    ——馬薇薇 《奇葩說Ⅰ我不生孩子有錯嗎》前幾天,有網友在楊麗萍視頻下留言評論「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該評論卻獲得1.1萬點讚。看過一個節目《和陌生人說話》,裡面有一期關於丁克的主題。節目中有一位採訪者說到:「之前和女朋友的一位長輩吃飯,長輩催著他們要趕緊結婚生孩子,當時他女朋友就對長輩說,我們不打算生孩子。結果那個長輩直接向他們吼,還差點把手裡的筷子摔他臉上,說你們這是在犯罪,是反人類罪。」
  • 《三十而已》顧佳手撕李可:職場不相信眼淚
    很多女孩子初入職場時,總想以自己年輕貌美為資本,通過接近上司的方式,獲得想要的地位和財富,甚至不惜當「第三者」。 有調查數據顯示,女性白領的職業規劃目標中,「獲得生活與工作的平衡」和「獲得安全感和穩定感」分別佔64.5%、43.1%。
  • 不敢生孩子,這屆網際網路人有多難?
    加快生孩子的節奏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但不少人吐槽「我為國生育,誰為我養娃」。深燃和7位網際網路人聊了聊他們不敢生孩子的苦衷。有的人背負創業加生育雙重壓力,生孩子計劃一拖再拖;有的人不願意為一份不滿意的工作將就,在跳槽和生孩子之間選擇了前者;也有人目睹了一年內5個女同事接連懷孕帶來的低氣壓職場環境,不敢當第6個;還有人非常渴望二胎,但是職場壓力已經讓他對一胎招架無力,不敢奢望二胎。
  • 女性卵巢早衰做試管嬰兒的成功率有多大?
    有些女性不知從何時開始出現了月經稀少、閉經的現象,一去檢查竟然發現自己是卵巢早衰,這其中還有不少女性因發現得太晚而影響到了生育能力。這讓很多女性慾哭無淚,希望能藉助試管嬰兒的技術,再次重獲做母親的機會。那女性卵巢早衰做試管嬰兒的成功率有多大?看看試管專家怎麼說。
  • 想在職場生孩子的女人,難
    未婚育的女性,常常會因為未來的「生育風險」而不被重用,或者是放置在容易被替代的崗位(一旦去生孩子,能保證有人快速接替你的工作);而已經生育的女性,則在認知中被貼上「重心會放在孩子和家庭上」的標籤,因此失去一些發展和晉升機會。所以,女性為了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保住工作,除了承擔懷孕生子的壓力,在職場上的努力也一刻不能落下。
  • 「在職場,心態決定結果」
    在職場,心態竟然決定了結果。不信?大家接著往下看。在我們公司,宋工和黃工同為技術員,兩人學歷資質相當,並且入職公司的時間也差不多。最近,宋工想從公司離職,換個新工作。而黃工在公司則越發自信,從容和堅定。為什麼在同一個環境下,兩個人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呢?答案是:職場心態!宋工,技術一流。
  • 《成為媽媽後》她們組成「復出者聯盟」,家庭主婦和職場女性都可以是全新的起 點
    實際上,「母嬰類」節目的受眾雖算不上特別廣泛。但事實上《成為媽媽後》這個節目找到了更為創新的定位和表達方式,狠狠的戳中當代女性對於結婚生子的各種「痛點」,比如原生家庭的影響,生孩子前後的一些選擇,成為媽媽後所要承擔的壓力,以及產後復出的艱難等社會向問題,不僅引發了觀眾們的深刻討論,更為觀眾們提供了獨特的思考與「選擇」。四期節目,四位嘉賓,四種觀點。
  • 25歲和35歲生孩子,差距到底有多大?產科醫生說出了真相
    每一個30歲還未結婚的女生,都一定會在逢年過節時被親戚念叨: 「還不找對象?」 「趁年輕趕緊生,年紀大了就不好生了!」 「年輕人要先成家,再立業,有了孩子才有打拼的動力。」
  • 月經不調對女性的身體影響有多大?真的會導致不孕嗎?
    月經不調對女性的身體影響有多大?真的會導致不孕嗎?老人常說:「女人月經不調,不容易懷孕。」其實,這種說法真假參半。能不能懷孕主要看引起月經不調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是生活不規律或者精神壓力大引起的暫時性月經不調,一般情況下對懷孕影響不大。如果引起月經失調的原因是卵巢的排卵障礙,那對於懷孕的影響就比較大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連著好幾個月都不來月經,不排卵或者極少排卵,沒有種子自然會不孕。
  • 何炅回懟刺痛無數女性:生孩子又不犯錯
    藍盈瑩看到,有許多女性生完孩子再回到職場,會發現她的位置可能就不見了。試問屏幕前的職場女性,誰能不為快樂家族的真情動容,誰又能不羨慕她能擁有這樣一個獨一無二的位置呢」,是職場女性繞不開的痛點話題。道理我們都懂,可是改變不了的是,職場女性確實因為這樣的大環境工作受限。
  • 一邊不相信眼淚,一邊依然相信愛情,當年《闖關東》的朱亞文咋了
    他是《闖關東》裡的高大霸氣的朱傳武,他是《情系北大荒》裡尖刀營營長郝豹,他是《高粱紅了》裡的鋼鐵連指導員林玉生,他是《正陽門下》的敢打敢闖的韓春明,他是《北上廣不相信眼淚》裡的職場霸道帥哥趙小亮朱亞文 馬伊琍2015年一部叫做《北上廣不相信眼淚
  • 史詩級直男癌1億招妾生孩子?相信你就天真了
    這位博主還曾經沾沾自喜地說:我根本不給女人錢,只是管吃管住,管日常開銷。日常開銷有多大呢?他說:那位後宮第一人「二妞媽」,跟他兩年孩子都生了,零花錢一共才花了十來萬。八八按了按計算器:平攤下來,每個月幾千。
  • 趙薇直言所有女演員都很難出頭,現代職場給女人的壓力有多大?
    所以,很多公司在面試女員工的時候,都會在第一輪時就問清楚相關問題,把可能要生孩子的,或者是有生二胎可能的女員工刷下去,選擇更加穩定和合適的人員。因為不管什麼公司,都會有這樣一個認知:女性在結婚生子後,就會因為照顧家庭和孩子,而沒辦法全心全意的工作。 所以,公司會下意識的避開女性來任職一些比較重要的部門或者是重要的領導角色。因為在他們看來,女性對於工作的熱情和奉獻度是不可控的,誰也不知道她們會在什麼時候掉鏈子。
  • 《產後調理院》首播,嚴志媛尹博主演,職場女強人爆笑生孩子
    該劇由嚴志媛、尹博等人主演,講的則是一位職場女強人如何生產孩子的過程。這其中,又包括了這位女強人的勵志人生,及其在生產過程當中及其月子期間的爆笑內容。《產後調理院》可謂是細節真實,作為一部女性生產劇來看,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