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關鍵時刻,是疫情平息後的第一波市場大戰!

2020-12-23 全球電動車網

       新冠疫情掀翻了國內產業發展的既定路線,也完全作廢了企業提前制定的2020發展規劃。

       這一場突發事件,對各行各業的發展造成了巨大衝擊,也讓曾經在可預測範圍內的市場形勢,出現劇烈的變化。

       對於電動車產業而言,同樣如此。

       那麼疫情影響下的行業,2020年的存量市場與增量市場受到怎樣的影響和變化呢?

       我們先看存量市場。

       存量市場指的是現存的,已被看到的和發現的,確定的市場份額。

       例如依靠電動車出行的普通家庭、上班族,外來務工人員,學生群體等等,都屬於存量市場,即選擇電動車作為日常出行的人群。

       3億市場保有量的電動車行業,其實早已進入存量市場之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品牌集中度的迅速提升,規模增長乏力,市場品牌爭鬥加劇。

      03年非典疫情,是行業規模增長的爆發期,但在市場飽和,轉入存量市場的情況下,很明顯不可能出現如非典期間的爆發式增長。

      因此如何盤活受疫情影響的存量市場,才是當下企業與經銷商應該思考的問題。

      而顯然,各個企業已經針對復工後存量市場的盤活而努力,如愛瑪、雅迪通過京東、天貓的直播活動,新日的安全出行活動,立馬的關愛行動,綠佳的招商訂貨會,小刀的援助經銷商,比德文的直播特賣會等等,都是在為盤活存量市場做準備。

       在存量市場不復規模增長的情況下,當疫情徹底平息後,可以預見市場必然會迎來一波促銷活動的高峰,品牌之間對於產品定價,市場營銷和地推活動的競爭會加劇,或是藉助展會進行階段性的招商出貨。

       存量市場正是一個從有到優的過程,因此市場的品牌集中度才會越來越高。

       有人說往年幹的都是這麼些事,但在產能完全恢復後,今年將會出現更加嚴重的價格戰,這不僅是在爭奪存量市場的份額和話語權,更是在搶奪未來少數品牌集中度下的市場席位。

       我們再看增量市場。

       增量市場說的是可能會被激發的潛在的市場份額。

       而疫情下,電動車行業的增量市場就十分明顯,主要就集中在曾經並不依靠電動車出行,而在疫情後不願意選擇公共運輸工具,而開始選擇電動車出行的人群。

       這會是一個規模不小的市場增量,是市場整體規模的一次增加,是公交系統與電動出行的一次此消彼長。

       這是給予企業與經銷商在疫情後市場的一個新機遇。

       想要在這個增量市場下分一杯羹,品牌形象和規模就十分重要,曝光度更高、知名度更高的品牌有優勢,而一系列針對終端的促銷力度與促銷方式會起到重要作用。

        而還有一個就是二手車市場。很多人在疫情尚未完全平息,或是平息後的一段時間內會選擇電動車出行,對於這部分只用一陣子的人群,買個便宜的二手車就會是其中一個選擇。

       在這個機遇下,以及盤活存量市場的需求下,就是企業發揮品牌力,價格定位,差異化產品或是創意營銷的時候,而經銷商如何吃到這一波利潤,重點不僅是企業的扶持與定價,同樣還有對當地市場和消費方式的把控。

      歸根結底,存量市場份額有限,品牌競爭日益加劇,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2020年的競爭會更加直接和殘酷。

      而抓住此次增量市場的機遇,既可為企業爭奪品牌集中度下的未來市場提供更多的砝碼。

相關焦點

  • 2019-2020賽季,利物浦十大關鍵時刻,關鍵時刻總有人挺身而出
    利物浦在英超積分榜上以25分的優勢領先著第二名曼城,利物浦苦盼30年的聯賽冠軍,基本上板上釘釘。然而利物浦在2019-2020並非一帆風順,他們也遭遇很多危機。但他們都能克服過去,關鍵時刻總有人挺身而出,化險為夷,利物浦才得以一騎絕塵,笑傲英超!
  • 第三波疫情加劇!韓國下調2020年經濟增長預期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2日電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企劃財政部第一次官金容範22日主持召開宏觀經濟金融會議表示,預計韓國今年經濟增長率將為-1%~-2%。報導稱,韓國企劃財政部17日發布經濟政策方向時曾表示,在第三波疫情得以控制的前提下,預測2020年經濟增長率將為-1.1%。但鑑於第三波疫情蔓延形勢加劇,財政部略微調整了增長預期。據報導,金容範表示,韓國政府將對市場流動性進行細化管理,進而促進經濟包容性增長和提升生產效益。
  • 2020年服貿會在關鍵時刻舉辦將促進全球貿易全球點讚
    2020年服貿會在關鍵時刻舉辦,將促進全球貿易。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對本屆服貿會充滿期待,舉辦這樣的展會可增強人們對經濟復甦的信心。希望中國以其創新浪潮及高科技公司來幫助世界,這次展會將展示中國具有這種潛力。
  • 從酷暑到嚴寒,三波疫情,大連都「趕」上了
    第一波疫情,武漢是主戰場,全國各省,無一倖免;第二波疫情,北京新發地、大連大連灣,是主要發生點;第三波,從10月開始,青島先行第一波不說了。看看第二波、第三波疫情發生地:大連有大窯灣港碼頭,青島、天津,都是港口城市,進口冷鏈食品的登陸地。北京的新發地批發市場,則是這些進口食品的批發與集散地。
  • 8年後,中國GDP或將超183萬億,第一,成百年來首次超過美國的經濟體
    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12月14日分析報導稱,中國在新冠危機最艱難的時刻起飛,而當前,全球近一半的國家正在抗擊新冠肺炎第二波疫情,歐元區等地區也因為第二波疫情再度陷入經濟萎縮
  • 後疫情市場能否爆發,觸底反彈的機遇多大?2021年投影業10大猜想
    如果說,疫情帶給投影產業2020年的主要是「跌宕起伏」、以及「市場危機」;那麼在2020年底,新冠疫苗紛紛問世的背景下,2021年的疫情,無論再怎麼發展,也都會成為「更可控」的外部因素。——2021年即便疫苗不能實現全民免疫、徹底消滅疫情,也渴望在關鍵部門、重點人士之中普及:新冠大流行必然結束,小流行或者局部流行的疫情,對生產生活的擾動將降低到最低點。
  • 張伯禮:在抗擊疫情關鍵時刻 傳統文化迸發出力量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在抗擊疫情關鍵時刻 傳統文化迸發出力量(醫聲)本報電 由清華大學和國家衛健委聯合發起的第十五屆中國健康傳播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但中華文化融在中國人民的骨子裡和血液中,到了關鍵時刻迸發出的力量,顯示出的威力排山倒海。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就體現出來了。健康宣傳和防疫要求大家可以聽進去,並且可以落地執行,比如當時有一句話『宅在家裡也是貢獻』,大家以實際行動來落實隔離的政策,保證了防控效果。」張伯禮說,「舉全國之力抗擊疫情,人民大於天,人民的生命高於一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救治每一個患者。
  • 2020年麥當勞第一波上新,在送金子!
    進入2020才兩周,掐指一算,只剩一個星期就要過年啦~隨著空氣裡越來越濃的年味兒,我幫你們挖到了麥當勞2020第一波上新,主題是「金」!不僅有從漢堡到薯條到甜品的一系列金門上新,而且還有送真金的活動。Let's 一起來see一see。
  • 疫情的影響有多大?淺談2020年手機市場及品牌現狀
    2020年對於任何行業來說都是一個特殊的年份,由於COVID-19疫情的影響,全球各地經濟基本都出現了不同程度萎縮,手機行業自然也受到影響。從商品本質來講,手機其實應該是耐用品,但在行業的快速迭代下,用戶換機的頻率之高讓它看起來似乎變成了快消品,這次疫情導致的經濟下滑,一定程度上將手機變回了耐用品。從數據上看,COVID-19對中國手機市場的衝擊也是顯而易見的。
  • ...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 《開學第一課》在關鍵時刻開講關鍵一課
    在2020年這個特殊又重大的時間節點,由中宣部、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的《開學第一課》,恰逢其時地成為了很多中國孩子永生難忘、意義非凡的人生一課。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在北京、武漢設置雙課堂,「武漢課堂」的所在地,是曾經作為武昌方艙醫院的洪山體育館。
  • 在抗擊疫情關鍵時刻 傳統文化迸發出力量(醫聲)
    但中華文化融在中國人民的骨子裡和血液中,到了關鍵時刻迸發出的力量,顯示出的威力排山倒海。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就體現出來了。健康宣傳和防疫要求大家可以聽進去,並且可以落地執行,比如當時有一句話『宅在家裡也是貢獻』,大家以實際行動來落實隔離的政策,保證了防控效果。」張伯禮說,「舉全國之力抗擊疫情,人民大於天,人民的生命高於一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救治每一個患者。
  • ...顆粒無收」;鍾南山判斷國內不會有第二波疫情暴;今天,你退稅...
    【鍾南山判斷國內不會有第二波疫情暴發】4月1日,接受採訪時,鍾南山表示無症狀感染者不會引起大暴發。他表示,因為我們有強有力的監測系統,一旦發現(無症狀感染者)立即隔離,同時對相關接觸者也立即隔離觀察,第一時間切斷傳播鏈的話,不會出現像第一波那樣的疫情暴發。
  • 日本天皇·皇后兩陛下即位1年:祈禱疫情早日平息
    去年5月,天皇陛下在令和皇室之初舉行的「即位後朝見之儀」上,表達了這樣的抱負。2020年5月1日,令和天皇即位1周年。德仁天皇與雅姿子皇后陛下承襲了上皇陛下夫婦親近國民的姿態,所到之處都受到熱烈歡迎。但是,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擴大,一直以來非常重視與國民直接接觸的兩陛下的公共活動受到了影響。電視報導截屏照片現年60歲的日本德仁天皇,5月1日即位滿一年。
  • 2021年「後疫情」下的半導體市場將會如何?
    如今,疫情下的半導體市場動蕩不定,且充斥著各種令人難以招架的供應鏈短缺的場面,可謂「缺」字當頭。從ST的歐洲三大工會罷工,到晶圓短缺引發的價格上漲、全球缺貨、MCU五大廠漲價,到今天的晶片漲幅可以說是比深圳房價還誇張。並且,如今的歐美國家疫情仍然處於失控狀態。因此,疫情後的半導體市場又將何去何從呢?讓我們先從疫情下手,去分析疫情的走勢所帶來的市場走向。
  • 關鍵時刻抗得住
    如果要選一個2020年年度熱詞,我首選「抗」字。  今年,「抗」字出現的頻率不同往年。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關鍵時刻,彰顯硬核力量。此時此刻,我們之所以能在這個不同凡響的年份總結工作、盤點收穫,就在於中國軍民能在關鍵時刻上得去、抗得住、打得贏。  有時候,勝利看起來很容易,成功看起來很炫目。
  • 關鍵時刻,中國拿下四個第一!
    2020年,對中國科技企業來說,是充滿危機與機遇的一年。 在國際通訊領域,華為異軍突起,領銜5G時代,表面看風光無限。 但是在背後,卻暗藏諸多危機。一些國家的針對,打壓,給華為的發展製造了不小的麻煩,幾度讓華為陷入生死危機。
  • 觀影人次應該取代票房,成疫情後評價電影的「第一指標」
    文 | 躍幕,作者 | 龐宏波人的危機。疫情對於電影產業的衝擊雖然是全面性的,但實際上最大的衝擊在於「人」。流媒體消費習慣的培育和影院長期關門所形成的拉扯,對於非影迷的電影市場觀眾來說影響巨大。2016年,北美電影市場的觀影人次創下1995年以來的最低紀錄,但北美作為全球第一大票倉,好萊塢、超級英雄、迪士尼依然是其最光鮮的關鍵詞。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的觀影人次增幅降到了1%以下,然而持續突破600億大關的產業將目光放在了「票價不夠高,還有漲幅空間」上。
  • 還有十天,電影市場能完成2020年的KPI嗎?
    往年總是十分熱鬧的國內電影市場,在2020年陷入了從未有過的沉寂之中。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在疫情黑天鵝的影響下,不少院線出現了關閉甚至破產倒閉的情況,中國電影市場毫無預兆地迎來了一場巨大危機。此後,在疫情防控趨嚴的大背景下,電影市場進入冰封時刻。從2月份開始直到6月,國內院線全部停工。根據國家電影局統計數據顯示,在全國電影院暫停營業、製片和宣發基本停滯的情況下,2020年全年票房損失估計超過300億元。苦熬近半年後,疫情防控趨穩,電影市場終於迎來曙光。
  • 後疫情時代新風市場需求爆發 規模或達千億
    隨著政策推動、消費者認知的提升、品牌的成熟等多方面因素疊加的影響,未來零售市場、房地產精裝修、商業地產及公共建築等為新風市場持續注入新的活力,成為支撐其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的關鍵渠道。多渠道助力新風持續增長而此次疫情在給各行各業帶來衝擊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潛在抑鬱,一方面就極大的提升消費者的健康意識。隨著政策推動、消費者認知的提升、品牌的成熟等多方面因素疊加的影響,未來零售市場、房地產精裝修、商業地產及公共建築等為新風市場持續注入新的活力,成為支撐其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的關鍵渠道。
  • 美股市場瀕臨「明斯基時刻」?
    隨著充斥著泡沫的美國股市似乎無視所有邏輯,在大流行席捲全球經濟的背景下創出新高,有關「明斯基時刻」的討論再次浮出水面。RW Advisory創始人、市場策略師羅恩·威廉(Ron William)本月早些時候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市場可能正面臨著「明斯基時刻」。牛市狂奔後突然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