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青年」龐麥郎 樣範002

2021-02-22 樣範

近日,《人物》雜誌的一篇報導《驚惶龐麥郎》在網際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對於這篇關於歌手龐麥郎的專訪,讚賞者有之,稱作者以銳利的文筆還原了一個不願意幹農活卻妄想成為國際巨星的農民。反對這篇文章的人也不少,原因是作者在採訪之前預設觀點,對採訪的人物缺乏了解,行文之中刻意放大受訪者的缺點,意圖「以筆殺人」。

2014年夏天,一首名為《我的滑板鞋》的歌曲突然走紅網絡,從演唱方法而論,演唱者缺乏歌唱的專業素質,且明顯帶有地方口音。該歌曲的演唱者名字十分怪異,叫作「約瑟翰·龐麥郎」,關於演唱者,網上的信息甚少,所能找到的信息是該歌手生於1990年,故鄉臺灣基隆,目前生活在陝西。

也就是說,到了2015年初《人物》雜誌刊出關於「約瑟翰·龐麥郎」並非臺灣人,而是地道陝西農民出身時,迅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何況,這位網絡紅人還擅自把自己的年齡改小了十一歲,講話不著調,不信守承諾,為了凸顯國家化要求有外國女孩出鏡,可以說,在極大程度上滿足大眾獵奇欲望的同時,也得罪了不少喜歡這首歌的聽眾。


有些事我都已忘記

但我現在還記得

在一個晚上 我的母親問我

今天怎麼不開心

我說在我的想像中有一雙滑板鞋

與眾不同最時尚 跳舞肯定棒

整個城市找遍所有的街都沒有

她說將來會找到的

時間會給我答案

星期天我再次尋找依然沒有發現

一個月後我去了第二個城市

這裡的人們稱它為魅力之都

時間過的很快 夜幕就要降臨

我想我必須要離開

當我正要走時我看到了一家專賣店

那就是我要的滑板鞋

我的滑板鞋時尚時尚最時尚

回家的路上我情不自禁

摩擦 摩擦

在這光滑的地上摩擦

月光下我看到自己的身影

有時很遠 有時很近

感到一種力量驅使我的腳步

有了滑板鞋天黑都不怕

一步兩步一步兩步

一步一步似爪牙

似魔鬼的步伐

摩擦 摩擦

我給自己打著節拍

這是我生命中美好的時刻

我要完成我最喜歡的舞蹈

在這美麗的月光下在這美麗的街道上

我告訴自己這是真的這不是夢

一步兩步一步兩步

一步一步似爪牙

似魔鬼的步伐

摩擦 摩擦

——約瑟翰·龐麥郎《我的滑板鞋》

就歌曲本身而言,大多龐麥郎的擁護者同樣承認他們初聽這首歌時感覺太粗糙,細聽之後才會感到莫名的感動。反對者們則說,這根本不能算作音樂,如同《驚惶龐麥郎》一文所報導的那樣,它純粹是包裝炒作的結果。2013年,一家名為「華數」的唱片公司舉行了一場選秀,龐麥郎到場參加。華數公司看中了龐麥郎的草根氣質,決定賭一把:

投入「超過百萬」資金包裝《我的滑板鞋》。6名企宣,24小時3班倒,買「摩擦」、「時尚時尚最時尚」的關鍵詞搜索,把歌曲熱度頂上去;請大V段子手寫段子造勢;編曲、花3天時間錄歌,在數百個小樣中拼湊剪輯出最終版本。一切都為的是「製造出他是自己火的感覺,特別神秘,但又沒包裝的這種(效果)」。

《驚惶龐麥郎》試圖說明,龐麥郎的走紅並非出於其自身實力,而是背後公司精心炒作的結果。然而炒作能否有如此大的功效,則是值得商榷的。

可以參考的是另一個帶有強烈口音的搖滾歌手左小詛咒,與龐麥郎類似,他唱歌同樣不在調上,與此同時,他的歌卻擁有著一流的編曲。左小詛咒還為政治反對者艾未未打造過一張專輯《神曲》,其中共有六首歌曲,主要內容是艾未未一直以來表達的政治反抗內容。不可否認這張專輯有著極高的製作水平,艾未未的影響力也不算小,可是這張專輯始終也沒有哪首歌能流行開來,只因為艾未未唱得實在太差。可見,一首歌本身不好,再怎麼包裝炒作都無法使它流行起來。

同樣,唱片公司是商業公司,對於其投資自然要追求回報,龐麥郎所屬的公司當然也不例外。問題是,該公司是否具有點石成金的能力,隨便拿一首歌來,投入超過百萬,就可以包裝炒作成一首風靡網際網路的「神曲」?顯然它並沒有這種能力,據該公司網站顯示,其旗下藝人共有十二名,除約瑟翰·龐麥郎外無一為大眾所知,更沒有風靡一時的代表作。反過來說,該公司恰恰是察覺到了《我的滑板鞋》風靡的潛力,才會做出在這麼一個農村小夥子身上投入「超過百萬」的決定。

唱片公司聽到的《我的滑板鞋》是未經他們編曲的版本,並因此而決定在這首歌上「賭一把」,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也證明了他們的判斷是正確的。然而,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使得唱片公司對這樣一首粗糙的歌曲感興趣呢?這大概要從主流文化的亞文化說起。

十多年前,臺灣曾經流行一首名為《轉吧!七彩霓虹燈》的歌曲:

看那七彩的霓虹燈,

它的發明者是愛迪生,

一個兩個三個四個,

五個六個七個八個,

天花板總是有許多,

許多數不完的彩虹燈!

紅色紫色藍色灰色!

綠色白色黑色黃色!

頭頂上總是有許多,

許多顏色的彩虹燈!

轉吧!轉啊!七彩霓虹燈!

讓我看透這一個人生,

讓那沒有答案的疑問,

通通掉進雨後的水坑!

轉吧!轉吧!流汗的人們!

忘掉憂愁和煩悶,

隨著穿腦的歌聲,

證明這還是彩色的人生!

從歌曲風格上來說,這首歌是俗豔的,呱噪的,從它的歌詞而言,也基本上比較「非主流」。其演唱者是一個樂隊,名為「夾子電動大樂隊」。而這樣的一支樂隊能夠成功,在於它迎合了臺灣的臺客亞文化。

「臺客」一詞,原指不會說客家話,只會講閩南語的客家人。近年來則指那些穿著打扮俗氣,國語口音不清楚,土裡土氣的臺灣人。臺客的經典形象,就是穿拖鞋,嚼檳榔,開車大聲放音樂的臺灣人。這樣的人在臺灣並不少見,但他們很少在主流文化中出現,他們的喜好與審美,顯然同主流文化有一定的偏差。而這些,正是《轉吧!七彩霓虹燈》能夠流行的基礎。《轉吧!七彩霓虹燈》無論從歌詞或是歌曲的角度,都與主流文化流行不如,反倒是在盡力發出臺客的呼喊。

如果「夾子電動大樂隊」代表了臺客亞文化,龐麥郎則代表了大陸的小鎮青年文化。而類似龐麥郎這樣的青年不在少數,隨著中國經濟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小鎮青年走出家門,到城裡打工。生活的環境,接受的教育等等,決定了他們的品味將不同於主流文化的品味,甚至,他們有一種屬於此種亞文化的獨特審美。

原名龐明濤的龐麥郎無疑是小鎮青年的一個典型:從小生活在一個閉塞的環境裡,沒有受過太好的教育,無法承擔太累的農活,到城市裡打工。龐麥郎的審美,從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小鎮青年們的審美,比如說,在他的眼中,漢中這樣的城市是「魅力之都」,「約瑟翰·龐麥郎」這樣的名字更具有「國際氣息」,在自己歌曲的MV中,他則要求要有外國女孩出鏡,這樣才能襯託出他的國際巨星地位。

《我的滑板鞋》這是這樣一種小鎮青年亞文化的產物,一方面,它所表達的欲望簡單到讓人覺得好笑,僅僅是一雙滑板鞋,就足以讓一個小鎮青年感到「這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而這樣一種情感,很有可能是《人物》雜誌的年輕記者所難以體會理解的。

龐麥郎生於1980年,《驚惶龐麥郎》一文的作者則生於94年,差不多是兩個年代的人。可以說,龐麥郎同記者的生活環境,經歷,學歷都完全不同,這更為相互理解增大了難度。如果一個人生長在新世紀的城市,那她大概很難理解一個八十年代小鎮青年渴望得到一雙滑板鞋的那種簡單的感動。而如果無法被這種簡單的感動觸動,就很難理解這樣一首歌何以大紅大紫,在發現了歌曲作者的一些缺點之後心生厭惡也是正常的。

《我的滑板鞋》所提供單純至極的追求,使得它感人至深。從網上的諸多支持者來看,它所打動的,遠遠不止小鎮青年們,它還順便感動了那些在匱乏的年代生活過的人們。

近兩三年,由於極具影響力的陳昇、伍佰等臺灣著名歌手提倡「臺客」文化,這個詞的貶義已經漸漸消除,成為人們追逐的一股風潮。而龐麥郎們的小鎮青年文化,是否也能有那麼一天,終將浮出海面,被年輕的女記者們理解呢?


劉淼

《笑話方法論》作者

「劉淼來信」:http://www.tinyletter.com/liumiao

作者授權樣範發布,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本人

樣範

相關焦點

  • 小鎮待業青年約瑟翰.龐麥郎
    我們不該嘲諷一個有夢想並認真付出的人,我知道這是一個荒誕的時代,讓人難免忍俊不禁,但至少請別笑出聲來,對這個孤獨寂寞的小鎮青年約瑟翰•龐麥郎,他追求的他承擔後果,他渴望的他付出代價,而我們儘量保持一點善意,都是同一所精神病院的病友,把他慘不忍睹的病例講出來,並不能證明我們是正常人。可你不僅笑出聲了,講出來了,還把他印刷出來了,你是個人物,但不是個東西。
  • 龐麥郎、範雨素和殺馬特,「過氣網紅」的雙面人生
    值得欣慰的是,在這部以龐麥郎、範雨素和殺馬特為主角的紀錄片中,小鎮青年們終於能夠表達期待與需求。你知道該在什麼場合承認自己的渺小?紀錄片《夢與路:小鎮青年雙面人生》在開頭問道。來到大城市謀生的小鎮青年,多數默默無聞,雖然也有極少數「幸運兒」機緣巧合一夜之間變成「網紅」,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還是迅速消失在網際網路的洪流中。
  • 龐麥郎丟了滑板鞋
    雖然事情以華晨宇一方沒有侵權告終,龐麥郎也多少有些「碰瓷」嫌疑,但在情感上,仍然有不少網友站在了龐麥郎這一邊。對龐麥郎來說,一夜成名是個夢想。可美夢成真之後,留下的只是現實的一地雞毛。隨著歌曲一起走紅的,還有出生在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的小鎮青年——詹森·龐麥郎。
  • 曾憑「我的滑板鞋」火遍中國的龐麥郎去哪了?結局令人唏噓不已
    2014年一首《我的滑板鞋》突然爆火起來,無數的聚光燈和鏡頭對準了那位懷揣著夢想的小鎮青年——約瑟翰.龐麥郎,但是還沒有多久,《我的滑板鞋》便跌出大眾視野,龐麥郎也銷聲匿跡了,似乎在大熒幕上已經尋找不到他的身影。
  • 龐麥郎的平行世界
    當時無業的龐麥郎正在寧強縣的一家網吧打發時間。手機屏幕亮起,顯示的對方來電地是北京。那通電話是來自北京媒體的採訪邀約,龐麥郎打開了一家音樂網站,眼看著這首歌在排行榜上直線上升。接到電話後,龐麥郎啟程去了北京,開始了一段全新的生活。
  • 因一首《我的滑板鞋》而走紅的龐麥郎,如今怎樣了?
    導演賈樟柯評價這首歌有充滿了龐麥郎的孤獨感。6年前,龐麥郎因為這首歌一炮而紅,那一年街頭巷尾都在播放他的歌,他一年接下200多場商演,堪稱一夜爆紅的典範。不過後來他卻銷聲匿跡了。龐麥郎,原名龐明濤,1984年生於陝西漢中一戶農民家庭。
  • 龐麥郎在一號線
    2016年,正是在白曉白的陪同下,龐麥郎跑完了全國33個Livehouse的演出,也因此重新回到媒體和公眾的視線。 龐麥郎於2014年因為「神曲」《我的滑板鞋》在網絡爆紅。一起成為焦點的,還有一篇題為《驚惶龐麥郎》的報導——揭露龐麥郎的真實身份和成名始末。報導的稱頌者,認為它聰明地拆穿了一場鬧劇;反對者則認為,它不近人情,清高、尖刻。
  • 誰是約瑟翰•龐麥郎?
    約瑟翰 龐麥郎摩擦的是時尚,    約瑟翰 龐麥郎摩擦的是靈魂    約瑟翰 龐麥郎摩擦的是他那擋不住的鋒芒。此次,約瑟翰·龐麥郎第一次踏上了Live House的徵程,讓觀眾更近距離的聆聽自己的音樂,更直觀的感觸到他音樂所帶來的靈魂盛宴。
  • 一場演唱會7個觀眾14個保安:我的滑板鞋和約瑟翰龐麥郎
    雖然《我的滑板鞋》被約瑟翰龐麥郎定義為「民謠、朋克、電子、舞曲」。 實際上旋律非常簡單,很多詞都沒有對好節奏。 而龐麥郎更是連普通話都說不好,操著濃濃的地方口音 。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初聞約瑟翰龐麥郎這個名字,會以為是某個才華橫溢的外國人。
  • 2/28 | 約瑟翰·龐麥郎:我的老闆龐麥郎
    龐麥郎反問我:如果我說我是個農民,在農村餵豬,還會有人找我做演出嗎? 龐麥郎不在家,他的母親溫和樸素,接到兒子的電話,她呼喚丈夫,「老龐,明濤的電話」。龐明濤是龐麥郎的本名,他的父親轉開臉,似乎連兒子的名字也不願聽見。在農村,三十多歲,不成家,沒有穩定的工作,他的父親也覺得兒子是個怪物吧。
  • 龐麥郎前傳
    北京華數唱片公司經紀人李希向《博客天下》回想起第一次見到龐麥郎的情景,表情有些複雜。華數唱片位於北京東四環邊的一處高檔小區中,公司員工不多。2013年9月,一場為尋找新人進行的內部選拔像以往一樣進行,近百個科班出身、唱功標準的歌手試唱之後,龐麥郎上場,清唱了自己創作的3首歌曲。「冷不丁來這麼一個,對我們來說其實第一反應是,啊?」李希笑了。
  • 唱滑板鞋的龐麥郎消失許久後又回來了,雖然假唱但沒有那麼不堪
    之後,各大媒體紛紛採訪了龐麥郎,他發聲說「我不是精神病人」,但人們依然將信將疑。被質疑的除了龐麥郎的精神狀況,還有他的創作才華。給他拍滑板鞋MV的90後男孩李達說龐麥郎除了滑板鞋以外的他歌都亂七八糟,無法升華,「一聽就是他那種尿性該有的風格」。知乎上對滑板鞋獲贊最多的定位也僅僅是「有趣」但「粗糙」,抵不過時間的考驗。
  • 當年唱滑板鞋的龐麥郎,成名後不認農村父母,如今過得怎樣了
    這個人就是龐麥郎,他同樣靠著神曲《我的滑板鞋》一舉成名。可如今,開場演唱會偌大的現場卻只有7個觀眾。龐麥郎成了名副其實的草根巨星。那一年,出現在大眾視野的龐麥郎是「國際範」十足的約瑟翰·龐麥郎,他來自寶島臺灣。然而大數據時代,沒有隱私可言。
  • 龐麥郎和他的國
    在以《我的滑板鞋》為代表的系列作品中,龐麥郎似乎講述了一些「古拉格」式的隱喻,但他從來不負責解讀。人們想像龐麥郎,龐麥郎也在想像人們,兩者間始終隔著一些東西。2019年12月初,微博上傳出龐麥郎準備開網店賣滑板鞋的消息,這引發了我的好奇心——這麼些年過去了,他都在做什麼。
  • 我的老闆龐麥郎
    朋友建議說,可以去Live House(小型現場演出,多針對一些地下樂隊),全國巡演,龐麥郎也同意。同事一再提醒我,龐麥郎很土,唱歌嚴重跑調。我還是決定和龐麥郎搭夥。音樂巡演可以全國各地走,我剛好有人脈可以敲定場地,龐麥郎熱度尚存,專心負責唱歌,票房收入不至於太差。我就這樣成了龐麥郎的經紀人。
  • 小吳,龐麥郎……那些一夜爆紅的草根後來怎樣了?
    作為回鄉創業的農村青年,華農兄弟抓住了短視頻創業風口,如今在西瓜視頻和B站分別拿下數百萬粉絲,已然是當下炙手可熱的「網紅」。雖然他們更認可自己竹鼠養殖戶的身份。紀錄片《夢與路——小鎮青年·雙面人生》裡,記錄了龐麥郎、範雨素等人經歷了網紅「鬧劇」之後的人生,或許能給他們和作為觀者的我們更多答案。2014年,龐麥郎的歌曲《我的滑板鞋》,憑著白不呲咧的音色和心懷欲望的躁動,不脛而走,成為神曲。隨之而來的,還有全網絡空間的惡搞和嘲笑。那之後,面對各種質疑以及跟公司的合約糾紛,龐麥郎失蹤了。
  • 還記得《滑板鞋》龐麥郎嗎?曾經紅極一時,如今過得怎麼樣
    「一步兩步,一步兩步,一步兩步是爪牙,是魔鬼的步伐,摩擦摩擦」看到這句歌詞有沒有感到很熟悉,在2014年龐麥郎通過這首《滑板鞋》一夜爆紅。歌曲成功後,歌手就會受到關注,畢竟也是有作品的人了,龐麥郎在這首歌之後粉絲漲了上百萬,還被不少權威媒體採訪過
  • 被群嘲的約瑟翰.龐麥郎
    所有的人都在嘲笑龐麥郎,仿佛這這種嘲笑就是一種政治正確,如果你不去嘲笑他,那麼你的品味就肯定存在著某種問題,甚至當有人站出來維護龐麥郎的時候,這些人又轉而嘲笑這些支持者,然後支持者就只能慢慢的低下頭,從此再也不敢說自己曾經或者依然喜歡約瑟翰.龐麥郎。
  • 《我的滑板鞋》演唱者龐麥郎成名之後的瘋狂?連親生父母都不認
    約瑟翰.龐麥郎約瑟翰.龐麥郎約瑟翰龐麥郎,當年憑藉一首《我的滑板鞋》而紅便大江南北,因為這首歌,讓許多人認識到了這個出身於農村,卻熱愛唱歌的一個樸實青年。其實《我的滑板鞋》這首歌說實話只是因為他的魔性洗腦,才會讓大家紛紛模仿,然而約瑟翰龐麥郎卻並不這麼認為,約瑟翰龐麥郎認為是因為自己的音樂實力被大家所認可了,而一些毫無良心的經紀公司在見到約瑟翰龐麥郎的名氣之後,也是想藉機撈一筆,於是便選擇與約瑟翰龐麥郎籤約,然而事實並不理想,經紀公司並沒有那個實力去運作,成功的利用約瑟翰龐麥郎的名氣來搞事情,最終雙方也是鬧得不歡而散。
  • 這是一場龐麥郎的「演唱會」測評
    2014年,一首洗腦神曲《我的滑板鞋》刷爆網絡,龐麥郎也迅速走紅。你參加過龐麥郎的演唱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