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地震預警「官民之爭」暫告段落:大陸地震預警網或被融入官方...

2020-12-19 騰訊網

持續數年之久的中國地震預警技術「官民之爭」或將告一段落。

11月23日,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了日前與中國地震局籤署合作備忘錄的情況——「雙方將共同建設中國地震預警網」,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這是中國地震局首次與我們合作,我相信這只是一個起點,未來雙方還將在更多細節方面有深入的交流與合作。」

中國地震局則稱,正在積極探索成都高新減災所主導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融入中國地震局預警網絡。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自2013年以來,持續對中國地震預警技術的「官民之爭」進行報導,其中「官」為中國地震局,「民」則為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四川省減災委員會專家會副主任顧林生認為,從各自發展,到首次合作,這既代表了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的預警技術獲得官方肯定,亦是中國地震局對中央關於「簡政放權、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部署的貫徹落實。

「官民之爭」持續數年

2008年汶川地震後發生後, 在奧地利科學院攻讀博士後的王暾回國,建立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開展地震預警技術研究,利用汶川地震後四川餘震多發的特點,不斷優化地震預警算法,並先於官方建立起龐大的地震預警網,成功對多起破壞性地震進行預警速報。

但中國作為地震多發地,地震預警工程也被中國地震局所重視,「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計劃投入20億元,自2010年立項、2015年獲國家發改委批覆後,開始實施,其目標是2020年底項目全面建成,2021年開始試運行。

與王暾「打法」較單一的預警系統相比,中國地震局的這套預警系統則相對更加複雜,且與王暾利用汶川餘震展開測試不同,中國地震局在早期主要依靠福建省地震局開展預警測試。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中國地震局相關人士稱,如在地震基站的功能設置方面,不僅涵蓋地震預警功能,也將具備對地球物理方面更複雜的監測功能。

不同的技術路線,成為了「官民之爭」的起點,隨著此後王暾所建立的「大陸地震預警網」覆蓋面積達到220萬平方公裡,覆蓋中國地震區人口90%,且多次成功對破壞性地震進行預警,「官民之爭」的焦點轉移至地震預警信息的發布權限上,這也令王暾一度有所擔憂,因為一旦「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竣工,且地震預警信息的發布權限被收歸至省級地震局,則王暾歷時多年建立起的「大陸地震預警網」,將無法繼續對公眾發布預警速報信息。

2019年10月下旬,王暾曾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企業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因為當時中國地震局發布了《地震監測預警管理辦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其中11條規定:「地震預警信息實行統一發布制度,經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授權,由有關部門或者機構向社會統一發布」。

而長期以來,王暾的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發布的地震預警信息,則是在市縣級政府或地震局的授權下發布,「若未來不能繼續發布信息,則多年心血將付之東流」,他為此多方奔走,以爭取獲得更多的支持。

預警技術是雙方合作的基礎

2020年,王暾的努力為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帶來轉機,其中的關鍵點,是中國地震局開始重視與該機構的合作。此外,四川省多位人大代表也表示支持地震預警事業的「官民融合發展」。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在此之前,中國地震局事實上已有下轄部門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開展合作。如2010年與中國地震局的地球物理研究所進行合作;2011年中國地震局在唐山進行烈度速報測試,也購買過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的設備。

另有分析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此次提出將大陸地震預警網融入中國地震局的預警網絡,也基於前者在實際覆蓋面、技術成熟度的優勢考慮。

舉例而言,在中國地震局網站上,有多篇針對「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的文章在近期刊發。其中一篇文章提到:「2019年6月17日,四川長寧發生6.0級地震,震後11.2秒即產出了第一報地震預警信息。2019年9月8日,四川威遠發生5.4級地震,震後7.9秒產出第一次地震預警結果。」

從預警信息產出時間觀察,中國地震局的預警系統對地震波的計算與信息發送速度在優化,但針對同一地震的預警信息生產速度,成都高新減災所的時效仍更強——上述兩場地震的第一報預警信息產出時間分別為6秒和5秒,皆快於中國地震局。

更短的速報發布時間,意味著地震震中一定範圍外的居民,收到預警信息的時間更提前,亦將有更長的時間應對地震波的到來。

信息發布權仍存爭議

11月16日,2020年多災種預警科技及應用論壇在成都召開,與會代表所形成的一個初步共識,是推動包括地震、山火等在內的災害預警成為一項基本公共服務。

有與會者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若成為基本公共服務,意味著地震預警應該站在全局高度統籌考慮」。而統籌的兩方,正是官方與民間的地震預警技術與發布渠道的融合。

顧林生認為,通過雙方合作,首先將改變過去地震預警領域「兩個系統」的問題,第二利於我國地震預警技術的提升,也顯示了在應急管理工作中,政企合作推動我國防災減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決心。

顧林生認為,希望這次的合作,能夠在法律和技術方面制定規則和規範,「特別是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的統一管理方面,能基於共同認識制定統一標準」。

而根據11月20日中國地震局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籤署的協議,雙方宣布將共同打通預警「最後一公裡」,即地震預警的數據產生到用戶終端接收的過程。

在這「最後一公裡」的合作中,雙方將如何分工?從11月20日中國地震局的表態看,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的「技術」是最大的合作點,中國地震局稱:「未來將鼓勵和引導社會機構在地震預警規劃設計、技術交流、項目合作、重大項目立項和成果推廣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但這一表態並未解決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的問題,中國地震局仍強調,「地震預警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應統一發布信息,強化風險防範,最大限度降低技術局限性影響,為國民經濟發展大局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而具體的「統一發布信息」方式,並未有更多表述。有分析人士稱,如果實現統一發布信息,未來的一種結果,是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將不具備法律許可的預警信息發布權,而基於與中國地震局的合作,從臺前轉為幕後,提供技術支持,「大概率上,國內不可能有兩個預警信息發布的渠道。」

王暾則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這並非是統一由身為國家局的中國地震局發布,預警信息也可以是縣級以上地震局發布」。他也樂觀地認為,未來將和中國地震局有更多合作細節的探討開展,共同推動中國地震預警事業的進步。

顧林生強調,地震預警不是一個簡單的工程,不能基於一些簡單數據去判斷技術的孰高孰低,更不能否定中國地震局數年來的努力。

他認為,地震預警不僅是技術研發和信息傳遞問題,如包括日本等其他國家都在努力推動的另一個方面,是面對社會公眾和企業這一龐大的受眾群體,如何將更加安全和方便去使用這一「民生工程」。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相關焦點

  • 雲南巧家發生5級地震 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
    昆明市視用戶收到的電視地震預警。(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供圖)中新網成都5月19日電 (楊予頔)5月18日21時47分,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發生5.0級地震,由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以下簡稱減災所)與市縣應急部門聯合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此次地震,給昆明市提前69秒預警,給昭通市提前10秒預警。
  • 又又又地震了!2020年,天津人就能收到實時地震預警了!
    今天早上起來手機推送凌晨2點天津地震了小編看著手機一臉懵逼一點兒都沒感覺到根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2月23日2時44分在天津薊州區發生了3.3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於北緯39.85度東經117.33度還有不少小夥伴和小編一樣
  • 探訪中國地震臺網中心:2022年將建立覆蓋全國的地震預警系統
    :四川宜賓市長寧縣(北緯28.39度,東經104.95度)發生3.4級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7月27日下午4點16分,中國地震臺網官方微博發布了最新的地震速報信息。 每一天,中國地震臺網都會發送若干條類似的速報。只要震級超過3級,網民就可以在幾分鐘之內通過臺網的官方微博獲悉。地震速報制度發展至今,我國已經實現了全國2分鐘內、全球10分鐘內有影響地震的自動速報,速報能力居世界前列。同時還將於2022年建立覆蓋全國的地震預警系統。
  • 河南出臺地震預警管理辦法
    辦法共7章31條,包括地震預警系統規劃與建設、地震預警信息發布與處置、宣傳教育與應急演練、地震預警設施與地震觀測環境保護等內容。辦法規定,地震基本烈度7度以上地區的學校、醫院、車站、機場等人員密集場所,應當安裝地震預警信息自動接收和播發裝置。
  • 地震監測預報預警實現快速發展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借力信息化提升防震減災水平  地震監測預報預警實現快速發展  實時接收全國臺站數據和全球多個臺站共享數據,實現全國2分鐘內、全球10分鐘內有影響地震的自動速報。臺網中心主任王海濤告訴《法制日報》記者,作為我國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業務樞紐和地震監測預報預警的國家級業務中心,臺網中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圍繞全國地震監測臺網數據的匯集、傳輸、處理、分析和服務等全流程業務鏈,初步構建起感知系統、信息資源、核心應用和智慧服務的新一代業務體系,帶動地震業務轉型實現快速發展。
  • 雲南江川區又添置二套地震預警「神器」
    在玉溪市江川一中看到,懸掛在教學樓外牆的「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終端」格外醒目,LED屏幕上滾動播放著地震信息、天氣預報以及地震知識宣傳短視頻。據介紹,一旦地震預警終端周邊發生地震,屏幕上就會閃爍相應顏色的預警信號,發布地震預警信息,同時倒數讀秒,通過喇叭提醒地震波抵達的時間,為人們逃生預留出寶貴時間。
  • 《河南省地震預警管理辦法》公布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運海記者12月8日獲悉,《河南省地震預警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已由省政府正式公布,並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管理辦法》共7章31條,包括總則、地震預警系統規劃與建設、地震預警信息發布與處置、宣傳教育與應急演練、地震預警設施與地震觀測環境保護、法律責任、附則等內容。《管理辦法》明確,地震發生後,通過地震預警系統向可能遭受地震破壞或者影響的區域提前發出警報信息。地震預警系統包括地震監測系統、通信傳輸系統、信息處理系統、信息服務系統。
  • 地震預警咋回事?看完你就懂了
    預警靠電磁波和地震波賽跑 地震預警是近年來人們非常關注的技術,它是怎樣實現的? 在湖北省地震預警模擬與測試實驗室,湖北省地震局高級工程師魏貴春介紹,地震預警主要利用的是兩個時間差,一個是橫波比縱波速度慢,縱波速度約為7km/s,而橫波速度約為4km/s,且破壞性地震波主要為橫波;二是電磁波比地震波快,電磁波速度約為300000km/s。
  • 唐山5年最大地震:人民淡定、預警先進、房屋抗震,知識仍需牢記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卞英豪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今日(7月12日)6時38分,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該研究所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2008年汶川地震後,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致力研發地震預警技術。目前,該項技術已有多次成功的先例。2019年6月,四川長寧6.0級地震就成功通過電視預警,也讓電視預警「一戰成名」。據介紹,電視地震預警系統在沒有影響或者影響很小的地震發生時,會以滾動字幕的方式在電視屏幕的下方播放。
  • 電視預警!提前通知唐山5.1級地震——記唐山大地震44周年
    今日6時38分,河北唐山市古冶區(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約10千米。河北、北京、天津有震感。這是繼唐山大地震後44周年以來,一次影響較大的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續約23秒。
  • 刷爆全網的地震預警是什麼黑科技?8年沒漏報過!全球最快!
    王暾:「地震預警」是指在震中正發生地震、但還沒有對其周邊目標區域造成破壞前,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給目標區域提供幾秒到幾十秒的預警時間。地震預警就是藉助電波每秒30萬公裡的速度,與地震波競速賽跑,通常,預警提前的時間,與距離震源的遠近位置有關。這也是為什麼這次地震,成都的預警時間比宜賓要提前。記者:總共發布了幾次預警?
  • 四川綿陽4.6級地震,成都電視彈出地震預警,網友:太及時了!
    據@中國地震臺網 正式測定:10月21日12時04分在四川綿陽市北川縣(北緯31.84度,東經104.17度)發生4.6級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有成都網友表示看電視時有預警突然彈出。2.人多先找藏身處學校,商店,影劇院等人群聚集的場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亂,應立即躲在課桌,椅子或堅固物品下面,待地震過後再有序地撤離。教師等現場工作人員必須冷靜地指揮人們就地避震,決不可帶頭亂跑。3.遠離危險區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應用手護住頭部,迅速遠離樓房,到街心一帶。
  • 中國18億建最強地震預報系統:秒級預警
    目前,地震預報至今仍是世界性的難題,我國大陸是世界上地震活動最強烈和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因此,更需要投入更多研發資源來探索和建設地震預警系統。中國地震局發布消息,我國「十三五」期間的重大工程——國家地震烈度速報和預警工程目前已進入初步設計階段,預計在2017年年底前「上馬」。
  • 墨西哥發生7.4級地震 墨西哥已發出海嘯預警
    墨西哥發生7.4級地震 墨西哥已發出海嘯預警時間:2020-06-24 13: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墨西哥發生7.4級地震 墨西哥已發出海嘯預警 6月23日深夜,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6月23日23時29分在墨西哥(北緯16.14度,西經95.75度)發生7.4級地震,
  • 震後首個臺站即可發出地震預警
    震後最短可實現5秒預警 「地震預警不同於地震預報,現在人類還無法像天氣預報一樣預測並播報還未發生的地震,目前這依然是世界上未能完全解決的科學難題。」楊江首先糾正了我們對地震預警的誤解。
  • 華為Mate 40系列新增地震預警功能:為生命爭分奪秒!
    9月初,華為發布的EMUI 11中特別加入了110暢連視頻報警、地震預警功能,現在地震預警終於開始落地了。  據數碼博主@鵬鵬君駕到 ,Mate 40系列升級最新的EMUI 11版本後,可以在系統設置-安全部分找到「應急預警通知」,進入即可開啟地震預警,當檢測到地震時,就會及時發送地震預警通知。
  • 雅安「地震預警+村村響」項目領跑全川
    近日,全省首個與廣電「村村響」系統完美「共生」的地震預警系統在蘆山縣啟用,該系統的啟用意味著當地村民能通過「村村響」快速、準確的接收地震預警信息。作為全省首個「地震預警+村村響」項目,雅安地震預警服務開始領跑全川。
  • 日本發出預警,將發生兩場9級以上大地震,專家:想活命只能撤離
    如今,日本政府還在全力抗擊疫情,關鍵時刻又傳來一個噩耗,有媒體報導,日本政府已經發出預警,可能會發生兩場9級以上的特大地震。這樣的消息聽了都覺得害怕。根據日本官方的預測,位於千島群島以及日本北海道東側的千島海溝可能會發生9.3級大地震,位於太平洋沿岸的日本海溝附近將會發生9.1級地震。那麼,在地震來臨之前,日本的民眾應該怎麼做呢?
  • 臺灣發生5.8級地震引全網關注 福州學生回憶地震:有人跑掉鞋
    臺灣發生5.8級地震引全網關注 福州學生回憶地震:有人跑掉鞋時間:2020-12-11 13:46   來源:千龍財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灣發生5.8級地震引全網關注 福州學生回憶地震:有人跑掉鞋 @中國地震臺網速報,21:33分發布消息: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2月10日21時
  • 北京市地震局到市廣播電視臺商談地震預警信息播發工作
    12月3日,北京市地震局到市廣播電視臺商談地震預警信息播發工作。市地震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谷永新,市廣播電視臺黨組成員、副總編輯艾冬雲出席會議,市地震局震害防禦處(公共服務處)、地震監測與信息中心,市廣播電視臺總編室、新聞節目中心、北京交通廣播、北京新聞廣播負責同志及相關技術人員參加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