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光總是無比美好的,在咱們上小學摸得最多的便是語文書了,還記得小學語文課本上有許許多多美麗的插畫,這些插畫幫助同學們理解文章,現在回憶起來,很多時候大家把文章都忘記了,但還記得課本上的插畫,有一些插畫十分的經典,不知道大家現在還記得幾幅呢?一起來看看!
藺相如完璧歸趙,發生於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指藺相如將完美無瑕的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首都邯鄲,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司馬光砸光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體現了司馬光在出現危險狀況時候的智慧和勇敢。
《挑山工》這篇課文通過寫挑山工登山,雖然身擔重物,走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但速度不比遊人慢,揭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哲理:無論做什麼事,只要堅持不懈地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做下去,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杏兒熟了,講的是果子大家吃才香甜 或者把勞動和豐收的果實與大家分享是一種快樂,心裡的滋味遠遠超過果實本身的香甜
畫楊桃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或看問題應該實事求是,當別人的看法,做法與自己不同時,不要急於下結論,要從別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是用敘事詩寫成的童話故事。漁夫捕到一條會說話的金魚,金魚說,把它放生就能滿足願望。漁夫的妻子老太婆總是不滿足,向小金魚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的要求。老太婆無休止的追求變成了貪婪,從最初的清苦,繼而擁有輝煌與繁華,最終又回到從前的貧苦。故事告訴我們,追求好的生活處境沒有錯,但關鍵是要適度,過度貪婪的結果必定是一無所獲。
時光匆匆有時候真想從夢中驚醒,發現自己依舊在兒時班級的課桌上,現在的一切仿佛是一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