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本學過的3個「假故事」,大部分是虛構,你學過幾篇?

2020-12-24 騰訊網

文/企鵝號

小學的時候,正是培養孩子獨立意識的階段,所以在小學的課本上,經常會有一些小故事,可能會影響著孩子意識的形成,也可能是訓練孩子的道德品質。

當孩子拿到語文課本的那一刻,家長就會坐下來將課本裡的小故事讀給孩子聽,雖然不理解其中的意思,但卻聽得津津有味。

小學語文課本學過的3個「假故事」

在小學的課本中有很多小故事,我們經常會被某一個故事感動的熱淚盈眶,但也會因為某一個小故事倍感疑惑,但是不知大家是否知道,在小學的課本中,並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有科學依據的。

也就是說當我們去細心觀察的時候,經常會發現一些小故事是「假」的,大部分內容都是杜撰虛構的,其中就有這3篇。

1、《愛迪生救媽媽》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的是在愛迪生7歲那年,媽媽得了急性闌尾炎,而這個病是需要立馬手術的,於是醫生便準備在家裡進行手術。

但是由於家裡的光線太暗,手術無法正常進行,最後愛迪生巧妙的用鏡子的反光作用做成了一束光,最後手術進行的很順利,愛迪生也獲得了醫生的誇讚。

但是反過來想想,愛迪生於1847年出生,在他7歲的時候是1854年,然而闌尾炎手術出現的時間是1886年,所以這個故事缺乏一定的真實性。

2、《地震中的父與子》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馬克漢林,主要講述的是1994年發生在洛杉磯的一次大地震,30萬人失去了生命,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自己的妻子後邊衝向廢墟尋找孩子。

明確孩子的教室方向後,便埋頭挖了起來,嘴裡還喊著「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即便是周圍人都勸他離開,他也難以控制自己。

到了第38個小時的時候,他發現了自己的兒子還活著,便找來救助人員一起就孩子們出去,面對這場災難之後,父子緊緊的抱在了一起。

但是根據文章中所描述的地震發生時間,和實際發生時間並不符合,實際上洛杉磯地震的時候是1998年,而當時死亡人數也並沒有那麼多,大概有60人左右。

所以這是一篇虛構的短篇故事,也曾受過多次整改,但是給人們的印象還是非常深刻的,相信大部分同學也都並沒有忘記。

3、《悲壯的兩小時》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的前蘇聯著名太空人一個人駕駛宇宙飛船,在經過太空的時候,他無論怎麼想打開降落傘卻怎麼樣都打不開,而蘇聯對這一事情也做了一個實時的直播,剩下兩個小時讓他與家人告別。

但是大家應該知道,太空人飛行是一件保密性的工作,不可能會允許直播的,更何況是兩個小時,而當時出現故障的時候,所有與外界的練習就已經切斷,這個時候是無法練習到外界的,只能進行緊急的救援工作。

寄語:

其實語文課本中的故事主要還是以教育孩子為主,能夠讓孩子健康的長大,所以在編輯的時候一定要採用真實的題材,不要讓孩子產生知識誤差。

以上這3篇「假故事」你學過幾篇呢?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故事?歡迎大家在下方交流分享

我是萌萌秀,我每天將更新更多的教育相關小文章,裡面有自己總結出來的經驗,如果你在我的文章中找到共鳴,或者學到了知識,請關注我,把我的文章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小學語文課本裡的4個「假故事」,都是虛構騙人的,你學過幾篇?
    文/miss李說教育小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這個時候正適合培養孩子道德意識,所以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上面,都是關於培養孩子道德品質的文章,不知道還記不記得我們在上小學的時候,第一時間拿到語文課本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裡面有意思的課文和故事讀完,而且還總是會被裡面的故事感動得熱烈盈眶。
  • 盤點小學課本中出現的「假故事」,都是編者杜撰的,你學過沒?
    我小時候拿到教材書時,總會纏著媽媽給我講上面的課文故事,而其中出現了很多英雄人物、名人事件都令我印象深刻。 但長大之後,再去看這些課文卻發現這些課文中發生的事情似乎並不是真實的。通過推敲分析,似乎這些事情也並不符合事實。那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在小學課本上出現過的假故事吧!其中你又學過幾篇呢?
  • 小學課本中的兩個「假故事」,其實都是虛構的,卻輕鬆騙過很多人
    相信不少人,對於小學課本上的文章依然是記憶猶新,我們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第一篇散文,經典名著的橋段……不知道有多少都是從語文課本上展開的,然而小學課本上,有兩個家喻戶曉的「假故事」,其實都是虛構的,卻輕鬆騙過很多人
  • 教科書中,那些「開局一張圖」的假故事,你讀過幾篇?
    當時學這首《木蘭辭》的時候,其中的教材內容翻譯就是把唧唧復唧唧解釋為木蘭的織布的聲音,到了後來才更改為是木蘭的嘆息聲。在語文課本中,文言文是必然會學到的,而當一些學者而後考證,其中也可能存在的某些爭議與錯誤,這被收入語文教科書內是無可避免的,可是這一些問題也僅僅是學術上的一些問題,稱不上是虛構捏造。
  • 用上語文新課本 小學一年級先認字再學拼音(圖)
    小學一年級語文先學漢字  28日上午,記者來到青島大學路小學,看到一年級學生已開始上課。與以往不同的是,他們今年使用的語文教材是教育部的統編教材,新教材外形上比老教材大了一圈,封面設計也比較活潑。「相比原來的蘇教版教材,統編教材在編排上更加合理實用。 」青島大學路小學一年級語文老師董文靜介紹。以往一年級新生入學後都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
  •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經典插圖」,第2個眾所周知,學霸:我都認識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3個「經典插圖」 小學時期,為了防止同學們學習的枯燥,一般情況下語文課本中會所學的知識旁邊配上一個插圖,這樣可以吸引同學們的好奇心,激發學習的興趣,那麼小學語文課本中的3個經典插圖,你還有印象嗎?
  • 小學語文教材被指失實:愛迪生救母親純屬虛構
    [提要] 民間研究團體會診小學語文教材,把幾個重要版本中涉及母親與母愛的文章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存在「四大缺失」,分別是經典的缺失、兒童視角的缺失、快樂的缺失甚至事實的缺失,比如《愛迪生救媽媽》一故事就純屬虛構。
  • 完美輔助語文課本學習,涵蓋部編版小學語文中生字、閱讀和寫作三大...
    不僅讓孩子有興趣地閱讀,掌握語文學習方法,而且經過我們與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對比後,發現這套《語文可以這樣學》完美匹配部編版教材,並且100%覆蓋全部語文知識類型。這套《語文可以這樣學》可以說是完美匹配部編版小學語文了,輔助語文課本學習,簡直讓孩子的成績飛速飆漲。
  • 《課本裡學不到的知識》語文數學化學生物 4大學科 97個漫畫故事...
    這套《課本裡學不到的知識》,是專門給孩子寫的百科啟蒙書,它涉及了語文、數學、化學和生物四大學科,知識點特別豐富,涵蓋範圍很廣,非常適合給孩子做科普入門,對積累知識、開闊眼界都是很有幫助的。整體共12冊,4大學科,97個漫畫故事,500餘個知識點,用漫畫形式演繹課本知識,強化、拓展學科內容。
  • 家長建議課本刪除《愛迪生救媽媽》,因為故事是假的,你同意嗎?
    作為幾乎是全國都在使用的人教版語文書,本應該是極富權威的才是,但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語文書,竟然有一篇課文被家長們嚴重批評,甚至要求小學課本要刪除這篇文章,原因是故事是假的,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三年級學生語文成績差,老師說:你學了「假拼音」,只能在學一遍
    從還沒入學開始,孩子們就開始進行拼音學習了,幼小銜接班裡各種培優噱頭:2個月學會拼音、完全按小學語文的進度教學……這些授課內容,全部按照家長的焦慮進行設置。所謂市場需求,其實就是家長不想承擔自己的那部分輔導責任。對於拼音學習,家長不必太過焦急,孩子到了一定階段,理解能力和拼讀能力就會加強。也就是我們說的,學習開竅了,不用你反覆教,他看了一兩遍就能理解了。
  • 顧之川:為什麼要學語文、學語文有什麼用、怎樣學好語文?
    這是我今天要跟大家交流的幾個話題。 01 為什麼要學語文 北大的陸儉明教授曾經告訴我,有一次北京一個中學請他去做講座,一個校長告訴他:我們發動全校的老師來討論一個話題。
  • 小學語文教材修訂"脫胎換骨":收錄周杰倫歌曲
    《我愛學語文》裡有3幅圖片:第一幅圖是兩個小朋友在寫字,一個對另一個說,我會寫自己的名字;第二幅圖畫的是兩個小朋友在圖書館裡讀書,一個說:「我愛看故事書」,另一個捧著科普書說:「我要上火星玩兒」;第三幅圖畫的是兩個學生在交流識字,一個說:「耳朵的耳字像耳朵一樣,真有趣!」另外一個小朋友說:「我愛背誦故事。」一名小學生很感興趣,認真地讀了起來。
  • 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變化1先學識字再學拼音打開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首先看到的是「我上學了」的欄目,在「我上學了」之後先編排了一個識字單元,之後才是拼音教學。這是統編《語文》教材的重要變化,即編排順序是先識字再學拼音。這麼多年都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為什麼統編《語文》教材要改變慣例?
  • 語文書中的2個「假故事」,都是虛構的,很多人至今以為是真實的
    教材作為課程的載體,是老師實施教育一個重要的依據,但是很多小學語文課本上的教材內容,卻都是憑空捏造的,甚至是以誇張的姓氏憑空捏造的。比如今天說的這兩個例子,都是虛構的,但至今還有很多人深信不疑。 長城磚眾所周知,長城是中國古代第一軍事工程。
  • 學生惡搞語文課本火了,歷史名人被「喬裝打扮」,網友:大開眼界
    而且在小學階段的語文科目中,是有許多有趣的小故事的,還有很多的古詩配圖幾乎也都是學生們比較喜歡的,甚至會有的學生在上課覺得無聊的時候,在語文課本上的插畫上邊亂塗亂畫,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打發時光。
  • 那些年的奇葩文言文翻譯,語文老師深呼吸,文言文翻譯給我這樣學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文言文翻譯是語文考試中的難點,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有部分是從課文中選取,同學們學過,基本出錯率是很低的。老師吐槽:你這根朽木,這麼想睡覺,回家去睡個夠!看到這些翻譯,語文老師需要反思,如何教給學生們把文言文學好?不光要求同學們會背,在背的基礎上做好理解和積累,才是學好文言文的正確方法。尤其是在考試中,我們常見的文言文內容都不是出自於課本,那麼該怎樣進行文言文內容擴充呢?在文學常識積累過程中,我們還應該怎麼學呢?
  • 一年級小學生語文教材裡有個東西,可能你都沒學過!
    這兩天發現小孩在學一個東西,是一年級部編版語文教材裡的一部分內容。這個東西上海小囡大概都沒學過,群裡的爸媽議論紛紛,有的媽媽疑惑這是啥東西,拼音非拼音,英語非英語,有媽媽認為這是鍛鍊小朋友記憶力的東西,還有猜是德語、俄語的。那這究竟是個啥玩意呢?
  • 鄭州市內全面採用"部編本" 小學語文教材充滿"中國風"
    最大變化是「先學字再學拼音」打開新的一年級語文課本,第一印象不是拼音字母「aoe」,而是六個大字「天地人你我他」。較之以前的人教版,「部編本」小學一年級教材在結構上要求學生先識字再學拼音,成為一大亮點。「對於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而言,最大的變化是把漢字提前了。」
  • 天狗又來吃月亮,還記得小學語文課本裡的《看月食》嗎?
    看到「超級藍色月全食」新聞時,和平君的腦中想到「天狗吃月亮」,想起小學語文課本裡的那篇《看月食》,滿滿的都是回憶。親愛的小夥伴們,你可能會感到奇怪,為什麼既是紅月亮,又是藍月亮,那月亮到底是什麼顏色?我們都知道,當太陽、地球、月亮三者在一條直線時,地球擋住了太陽照射到月球的光,形成月全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