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遵義市正安縣「無中生有」培育特色產業—吉他奏響「致富曲」

2021-01-09 網易

2020-12-30 22:09:53 來源: 中國經濟網

舉報

  走進黔北正安,各式各樣融入吉他元素的雕塑映入記者眼帘,隨風飄來的吉他音符美妙動聽。

  在正安縣吉他文化產業園,經過工人的精心打磨,一把把吉他走出大山,漂洋過海。如今,這裡每年可生產600餘萬把吉他,其中不少被銷往30多個國家和地區,佔據20%的亞洲市場、30%的美國市場和40%的巴西市場。

  受群山阻隔、交通不便影響,正安縣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是貴州14個深度貧困縣之一。2014年,該縣仍有17個貧困鄉鎮、90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超過12.8萬,貧困發生率達21.33%。

  正安與吉他的緣分最早可追溯到1987年。當年,原正安縣勞動服務公司與當時的廣東省番禺縣籤訂了300名女青年到該縣企業務工的合同,開創了貴州向經濟發達地區輸出富餘勞動力的先河。

  在正安的勞務大軍中,不少人進入了當地吉他製造企業,最多時約有5萬正安人在相關行業就業。長年耳濡目染,他們掌握了吉他製造技術和管理經驗,部分人的腰包也率先鼓了起來。

  正安縣安場鎮解放村村民鄭傳玖便是其中的佼佼者。1997年,19歲的鄭傳玖跟著鄉親們到廣州闖蕩,從吉他廠的普通工人做起,後來成為車間主管,並最終在2007年與幾位老鄉一起創建了廣州神曲樂器製造有限責任公司,圓了老闆夢。

  在扶貧過程中,如何走出一條既能突出特色,又可發揮優勢的「差異化」產業發展之路?幾經研究比較,正安縣最終把目光瞄向了在外務工的「吉他人」,決定集中力量發展吉他產業,引導和鼓勵從事吉他製造的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

  一直在等機遇返鄉發展的鄭傳玖決定回家試一試。2013年8月,鄭傳玖將公司的兩條木吉他生產線從廣州搬至正安。

  之所以沒有全搬,是因為鄭傳玖心裡並不踏實,「我們『兩頭在外』,原材料全部進口,成品全部出口,而正安並沒有原料、配套產業,交通條件也不算突出。」這時,政府的貼心服務讓鄭傳玖倍感安心,「我只負責管好工廠,其他事情縣裡幹部都會幫我辦好」。

  據了解,正安縣向入駐吉他園區的企業承諾「牆內的事情企業管,牆外的事情政府包」,每一家企業都明確專門的掛幫單位,解決融資、招工等難題,對處理企業反映問題實行限時制,讓企業享受到「保姆般」的優質服務。

  吃下「定心丸」的鄭傳玖將公司全部搬回正安,如今,貴州神曲樂器製造有限公司的員工已達500餘人,年產值達4億元。鄭傳玖的創業經歷還被改編成了電視劇。

  同時,正安縣大力開展「以商招商」,通過神曲樂器製造有限公司引來了「金鳳凰」,「孵」出一個特色產業基地——正安吉他文化產業園。目前,該產業園已入駐吉他生產及配套企業89家,擁有吉他自主品牌20多個,基本形成閉合產業鏈,吉他產銷額約佔全國的五分之一、全球的七分之一。

  吉他產業的「無中生有」有力助推了當地扶貧工作。吉他文化產業園向馬路對面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戶敞開招工大門,為搬遷群眾提供就近就業機會,吸納貧困群眾就業。

  據正安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吉他文化產業園目前共解決就業1.42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74人,人均月收入近4000元,帶動6726人穩步脫貧。

  今年3月,貴州省政府批准正安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正安縣委書記鄧兆桃表示,未來將持續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深挖吉他產業的帶動價值,做足「文化+」文章,加快打造吉他工業、吉他文化、吉他旅遊「三位一體」融合發展新格局,讓「正安吉他」彈得更響、走得更遠。(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吳秉澤 王新偉)

  (責任編輯:馮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正安縣:小吉他彈出「致富曲」
    記者 楊婧地處黔北大山深處的正安縣,是「尹珍故裡」「白茶之鄉」,現如今有了一張新名片——「中國吉他製造之鄉」。9月24日,「西部開發新脈動」採訪團來到正安吉他產業園,了解正安人民如何依靠吉他產業「彈出」一首激蕩人心的「致富曲」。走進產業園區,一把水泥澆築的巨型吉他矗立在操場中央,琴頭直指雲霄,甚是壯觀。而這把吉他,在2018年曾出現在「世界第一屏」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的廣告屏幕上。
  • 千人演奏吉他!貴州電視劇《吉他兄弟》熱拍中
    近日,電視劇《吉他兄弟》(暫定名)拍攝暨正安千人吉他演奏活動在正安縣吉他文化廣場舉行。拍攝現場電視劇《吉他兄弟》以貴州正安縣300娘子軍打起背包走出大山,開創貴州乃至全國勞務輸出先河,鼓勵扶持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在黔山大地「無中生有」打造吉他世界工廠為背景,講述了「吉他兄弟」方清明、方清華從貴州省遵義市一個不起眼的貧困鄉村前往廣州吉他工廠打拼謀生,經歷了從打工仔到吉他生產廠老闆的轉變後,決心回鄉創業,打造民族吉他品牌的傳奇故事。
  • 傾聽貴州遵義吉他弦聲在世界迴響
    貴州正安縣吉他產業園。張春雷 攝這是真正令人振奮的新時代,正安縣每年生產的幾十萬把吉他由廣東出海,遠銷全世界。」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的神曲公司奮鬥者鄭傳玖說。作為貴州省唯一的吉他產業園,正安縣生產的吉他規模大、層級高、產量多,銷路廣,是最具影響力的吉他經濟,因此,貴州吉他受到世界矚目。
  • 《吉他兄弟》「國貨」出圈 聚焦手藝人商海沉浮
    素有「黔北門戶」之稱的正安縣,曾經是貴州省遵義市所轄的唯一一個深度貧困縣。然而,你一定無法想像,全球銷售的吉他中有近一半產自這裡。正安縣也因此被稱為「吉他製造之鄉」,這座藏在大山深處的吉他「世界工廠」,正逐漸成為全國最大的吉他生產基地。而正安縣與吉他的結緣,便是電視劇《吉他兄弟》誕生的契機。改革開放初期,遠在貴州省貧困山區的正安縣組織了三百個婦女南下廣州務工,號稱「三百娘子軍」,從此拉開了貴州農民工外出打工的熱潮。
  • 「西部開發新脈動」把小吉他做成大產業,正安縣脫貧攻堅顯成效
    9月24日,記者跟隨「西部開發新脈動」網絡主題的一行採訪團,來到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的正安國際吉他產業園內,看到擺列有序的一把把吉他,通過打磨、拋光、噴漆等一系列工序,由此「整裝待發」,從這裡銷往世界。現園區入駐吉他及配套企業達54 家,其中:吉他生產企業37 家、配套企業17 家。研發並註冊了「格拉蘇蒂」、「百斯卡」、「塞維尼亞」、「貝加爾」、「威伯」、「天緣」等20 餘個吉他自主品牌。產品出口美國、巴西等全球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總額2108 萬美元,是佔領吉他產銷市場份額最多的地區,也是貴州省最具特色的產業園區之一。
  • 央視紀錄片聚焦貴州這群人
    其中,第一集《民依百業》播出黎平縣銅關村村幹部指導村民開展網絡扶貧銷售侗族特色產品。第二集《此心安處是我家》播出安順大壩村黨支部書記帶領村民推進住房安全保障、開展產業扶貧的事跡。第三集《保健康奔小康》,其中大篇幅播出貴州基層醫生李春燕、鍾晶的事跡。第四集《對望青山》,開篇報導思南縣退伍軍人王明禮帶領村民十多年來轉戰荒山,復墾復綠開闢茶園,進行生態建設、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
  • 電視劇《吉他兄弟》拍攝取景地是哪裡 故事背景介紹
    電視劇講述了吉他兄弟方清明、方清華從貴州省遵義市真安縣石竹村老家跑到廣州吉他廠打工謀生活,從白手起家的打工仔變成吉他廠老闆,又回鄉創業打造民族吉他品牌的傳奇故事。  ­  電視劇《吉他兄弟》自開機以來便受到各方媒體的關注,而李舒導演的加盟更是增加了觀眾們對劇集品質的信心。據悉,李舒導演被稱作「主旋律導演」,曾前後三次獲得「全國最佳導演獎」。
  • 貴州正安:用吉他甩掉貧困縣帽子
    在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吉他跟「浪漫」幾乎無關。「正安吉他」意味著600萬把的年產量、60億元年產值、佔全國吉他出口總量一半的份額,意味著幾十家上下遊企業、上萬個就業崗位。逆著生產線一道道工序走來,箱體光亮、聲音悅耳的吉他逐漸分解成一個個不算美觀的零件。
  • 讓世界聆聽貴州「神曲」——訪貴州神曲樂器有限公司總經理 鄭傳玖
    讓世界聆聽貴州「神曲」——訪貴州神曲樂器有限公司總經理 鄭傳玖 2018-12-04 10:40:00來源:央廣網   位於貴州省遵義市東北部的正安縣
  • 看《吉他兄弟》這樣演繹青年勵志故事
    日前,由範冰心擔任總製片人,李舒執導、呂品品任總編劇,應昊茗、高梓淇、王汀、楊菲洋等領銜主演的當代青年勵志創業劇《吉他兄弟》收官,憑藉出色的劇情實現口碑收視雙豐收。該劇以貴州省遵義市國家級扶貧縣正安縣為背景,傳承尹珍精神,講述了「吉他兄弟」方清明、方清華從外出務工,到返鄉艱苦創業,打造民族吉他品牌的勵志故事。
  • 吉他聲聲喚雁歸
    奮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 12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工作現場會在正安縣召開。貴州、河南等15個省(區、市)發展改革委,貴州省正安縣、山西省曲沃縣等13個試點地區,以及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阿里巴巴集團、京東集團等相關人員齊聚正安,為返鄉創業工作出對策,謀新篇。 作為此次會議的召開地,正安再一次「熱」了起來。
  • 貴州大戲《吉他兄弟》央視強檔播出
    10月18日,由貴州省委宣傳部出品,李舒執導,呂品品擔任總編劇的電視劇《吉他兄弟》在CCTV-8黃金強檔播出。 《吉他兄弟》講述了吉他兄弟方清明、方清華,從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鳳竹村老家跑到廣州吉他廠打工謀生活,從白手起家變成吉他廠老闆,又回鄉創業建設美麗家鄉,打造民族吉他品牌的傳奇故事。
  • 貴州遵義:《吉他兄弟》正式在CCTV-8開播
    《吉他兄弟》。陳開豔 製作主演紛紛錄製視頻,邀請遵義以及全國的觀眾朋友們,收看電視劇《吉他兄弟》。據了解,《吉他兄弟》由貴州省委宣傳部出品,遵義市委宣傳部、遵義市廣播電視臺、正安縣委宣傳部、允升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等聯合拍攝。
  • 第五屆全國119消防先進集體——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京東營業部
    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京東營業部成立於2015年9月,是貴州京邦達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駐正安的事業部。目前營業部共有員工12名,平均年齡不到30歲。他們當中有共產黨員、有退伍軍人。2020年6月21日,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一居民樓發生火災,火勢猛烈,前去滅火的小區保安、群眾均被逼退出,消防仍在出警途中。千鈞一髮之際,附近的京東快遞公司遵義正安營業部11名快遞小哥卻冒險逆行科學撲救,迅速控制火勢,避免重大損失,作出重要貢獻。
  • 「吉他兄弟」這樣評價《吉他兄弟》
    正安人任世凱動容地說道:「這部電視劇真實地展現了我們正安吉他的發展故事,為回鄉創業的實際行動所感動!」從事吉他製作的韋會勤深有感觸:「這部劇太真實了,看到劇裡的人和物,特別親切,這是我們正安的吉他啊!」同樣從事吉他製作的王飛分享道:「這就跟我們當時在外面打工的情景是一樣的。
  • 小吉他撬動大產業,「兄弟」齊心創新主旋律表達
    10月18日,由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出品、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遵義市廣播電視臺、北京金雄獅影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泛華允升影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即小棕熊影視傳媒)等多家單位聯合出品的《吉他兄弟》,在CCTV-8黃金強檔播出。該劇由範冰心擔任總製片人,李舒執導、呂品品任總編劇,應昊茗、高梓淇、王汀、楊菲洋領銜主演。
  • ...我們的女娃娃都當書記了」丨正安縣桴焉鎮四聯村第一書記王靜
    正安縣是遵義市唯一一個深度貧困縣,省市縣三級下派到正安縣貧困村的第一書記總共96人,而全縣女性第一書記包含我在內僅兩人。我叫王靜,於2017年10月選派到正安縣桴焉鎮四聯村任第一書記。在產業發展方面,我一直認為是「產業強村、產業富民」,要不斷培育壯大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駐村後,立足實際以村獨特優勢為基點,爭取相關部門的支持,大力扶持產業發展,2018年來,落實烤菸種植面積2815畝,新造方竹林2049畝,萬壽菊種植309畝,「一戶一產業」養豬、養牛及中藥材種植涉及貧困戶55戶197人。
  • 聚焦青年勵志創業故事,《吉他兄弟》開啟主旋律劇集新航道
    今晚在央視電視劇頻道首播的《吉他兄弟》,便是以扶貧為故事內核的當代青年勵志創業劇,將給螢屏帶來一陣新風。該劇以貴州省遵義市國家級扶貧縣正安縣為背景,以尹珍文化傳承的鄉愁為底色,講述吉他兄弟方清明、方清華外出務工,又返鄉創業,歷經磨難最終打造出民族吉他品牌的故事。
  • 《吉他兄弟》收官 良心製作完美詮釋「小正大」
    《吉他兄弟》主要講述了吉他兄弟方清明、方清華從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鳳竹村老家跑到廣州吉他廠打工謀生,在經歷了從白手起家的打工仔到吉他廠老闆的成長轉變後,最終決心回鄉創業,打造民族吉他品牌的傳奇故事以正安縣真人真事為創作原型,折射出當代創業者勇於創新,鍥而不捨的創業精神。作為一部主旋律電視劇,《吉他兄弟》由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出品,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遵義市廣播電視臺、北京金雄獅影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允升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貴州遠博百年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泛華新興體育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泛華允升影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等公司聯合出品。
  • 中國製造擁抱直播電商—中國吉他之鄉正安向世界發聲
    6月18日,由「中國吉他製造之鄉」正安縣聯合京東打造的百大縣長直播團直播帶貨活動當日銷售額突破46萬 。憑藉著「本土資源+直播」的優勢推動了正安吉他產業帶經濟騰飛,為吉他銷售打開銷路,也為扶貧攻堅打開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