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初回到臺北國際會議中心(taipei.international.convention.center)TICC進行國內著名歌手-黃玠的演唱會調音工事,除了演出過程所有例行的作業外,不同的是在這場演出裡首次使用了音響圈裡有名的產品cadac混音平臺,以往這個高端的cadac字號就是給一般人只可遠觀的印象,很難有機會讓普羅大眾了解它。
cadac早在1966年就已經存在於唱片市場裡,高端專業構架以及獨特的音品是人們對於它的關注,隨著音響市場的起伏,造成公司經營問題,最終於2009年元月份cadac被中國寧波的音王集團給收購,有了充足的後盾在這段時間裡cadac革新布局研發新產品,音王集團先後集結中,英,德三個國家超過30多位的軟硬體研發工程師,歷經數年投入大量的心力開發出來新的調音平臺cadac.CDC數字調音臺系列有CDC-eigt32/16,CDC-six,CDC-four:m以及相關界面元素,也算是在目前圈內可以多點觸摸的混音平臺,透過這次黃玠在TICC所舉行的演唱會,我們使用了兩臺CDC-six系列來實際執行這次演出的初體驗…
cadac-CDC-six for Front of House
cadac-CDC-six for Stage monitor & IEM system
初登場
行前我們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用在認識這臺機器,在取得樂手相關需求與音樂製作協調細項之後,了解現場演出橋段等,最後才開始展開在調音臺上的規劃,漸漸地就來到剖析cadac.CDC-six這臺機器的內涵了。
剛來到前置作業處,第一印象盡入眼帘的就是它有超大的觸控板面,一面23.5寸16:9的超大工作屏幕設計,這對於中年調音師的老花眼睛來說,那是最受歡迎的亮點了,簡單的推子數,鍵,鈕,燈號與位置排序都是單純不複雜,這麼的直白,心中暗自默認自然的判定它是屬於現場應用的調音臺。
(關鍵報告:在前期作業裡都僅有觀看擦身而過,真正接觸CDC-six是在演出現場直接把玩,非常容易上手的)
在倉庫裡進行前期組合的兩臺cadac-six系列,小小的尺寸可以很容易掌握它(很多周邊元件)都未能到齊,算是克難。
例如數位的音分界面沒有到位,不能完整的表現它的實力…
這次演出採用Nuemann-KMS105。
行前觀排與了解樂隊技術需求以及演出橋段事項。
端量CDC-six…
信號輸入端採用高取樣96KHz的設計,至於聲音如何,晚一些系統調整正常了就知道的,由於行程也匆忙,很多其相關的周邊都來不急到達,原先兩臺CDC-six僅需要一個輸端來進行分配,現在就採用B計劃傳統的信號分配器,也因此在舞臺端的位置會看到兩臺CDC.I/O6448的信號輸入機櫃加上傳統的音分設備。
整臺CDC-six機器背板僅配置有8組模擬的輸入/出接口,8組AES3的輸入/出接口,然後還有一張WAVES插件的接口,臺子正面下方除了兩個帶音量轉子的耳機插孔以外連個所謂Monitor.out,Master,Center,TalkBack等周邊基本工作的接口全都不給,真的有夠簡化的個性。
(CDC-six平臺目前這個版本沒有提供信號產生器,請忍耐些)
現場可以安置聲音設備了。
來到這個場地壓根兒就不必要煩惱聲音條件的。
現場超低音設計了心形指向。
沒有多時間可以提供裝臺的(很貴).
返送監聽系統位置建立。
到處可以看到它的^_^。
這次的主角已經登場就為。
打開面紗準備發光發亮。
信道排列過程一頁頁的了解它的設計原則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屬於自發性的操作設計,(有Yamaha/SoundCraft接觸的朋友)順著邏輯的圖形指引自動地就會操作CDC-six的,每一個頁面有16個信道可以觀察個別信息與操作,過程上試找有無使用者編輯頁面,結果他們的想法是操作者可以自行移改信道位置,舉例輸入接口第一路是軍鼓,理所當然的可以移到任一隻推桿信道,但是這是整個輸入排序全被更改的,無法指定某一頁層進行編輯,所以移動了信道位置,那麼最原先的排序也跟著亂套,這個操作設計不適用於現場,這後續是有必要討論與修改的。
系統調整…
另一方面在每個輸出端都配置有1/3音程的圖形等化器方便使用者修正音場,在此次案例裡左右聲道是透過Matrix輸出,(48個BUS輸出自行定義成Matrix,Group,Aux或是提供給Direct,Insert等使用)。
在系統針對每一聲道喇叭的軸心測量時,使用的就是CDC-six圖形等化器來個別調整喇叭的曲線(因此左右兩聲道的EQ的曲線兩邊因為地形地物會有些不一樣),在兩聲道曲線調整作業完成之後將Matrix-1/2由Mono設定成Stereo編組,(別擔心他們的GEQ內容不會被同步掉的),接著將測量麥克風置於現場中間進行左右兩喇叭串的疊加修正,此時可以利用Matrix接口的參數EQ來進行調整(它們已經是STEREO模式,所以左右兩聲道調整時就同時被更改了),在現場GEQ,PEQ的應用這一部份CDC-six是加分的。
圖一
圖二
圖一是現場只喇叭疊加之後的曲線(紫紅色),DOWN-Fill(藍色)以及前裙的補聲修整曲線(綠色),曲線的調整全都是使用cadac-CDC-six輸出接口的等化器調整的。
圖二是反置了超低音中間箱子之後,在其前後位置量取的能量與曲線,包含與主喇叭的時間對齊(綠色與黃色),另外在2.2,4.4,6.9ms的時間調整下,舞臺上低頻抵消的顯示。
(關於超低音調整,你是清楚箱子尺寸與數量的關係,其中還有竟地面鏡射能量的考慮等)…
空白的畫面隨著演出排序,接口信息越開越多了。
機器上的燈號可以調整到自己舒服的流明(很重要)。
背後的接口就這麼多,有些簡化得不夠現場使用。
這個接口是必須再花錢的,這次也沒有要用到它。
駑駕cadac-CDC-six
很正常的在大畫面之下能提供16個信道的信息,直觀邏輯的點擊任一畫面位置就會再進入調整頁層,只要將欲調整的位置例如EQ畫面手指一點,相關的調整圖資與參數就呈現出來,由於大屏幕,這些調整的圖面都非常貼近人意,真實清晰使用的滿足感點破100分,手指頭拉點物理旋鈕配合都很受用,就數位與模擬模擬的兩世代交替,cadac幫使用者在參數EQ的使用上提供了兩個模塊應用。
一個就是現行默認的傳統模擬排列方式,每一段EQ濾波段都在3to4個音程的範圍,保有模擬邊頻疊加上的過調特性與傳統音品,而另一個模塊則是cadac所謂的J-Type參數EQ,其實就是每個參數濾波段都能夠20~20KHz在這十個音程裡自由提取頻點,滿足不同的使用者選項。
動態處理功能的圖形理解也設計得很被操作者直觀的接受,噪聲門在調整上的變化對於Hold,Release使用圖形詮釋做得非常貼切,這也是加分處.壓限模塊方面提供了兩個模式,分別為經典classc,仿古Vintage,這兩個字義若就電路上的解釋應為峰值超調與峰值快速的兩種電路(你是清楚那各種不同的壓限電路對於聲音信號的處理結果),在這次的演出彩排裡,隨機拿了Bass信道進駐壓限聽判一下,Vintage的過調特性會讓信號稍加提升再回穩態壓縮期,在音品上有被壯大起來,算是不錯的選擇,光是這個小貼士就可以在演出混音裡把玩很久的。
這就是非常霸氣整畫面由左至右的EQ調整圖資。
左右位置代表Attack,上下則是閥值臨限,寬度代表Hold,斜率代表Release真是聰明。
處理器的頁面包括了噪聲門與壓限調整,簡捷快速。
Vitage的壓限曲線。
Classc的壓限曲線。
效果器
了解了CDC-six音品上的原則之後,來到效果器的環境,東摳西摸的召出了效果器一看就是清湯掛麵型!真的是沒負擔的預置默認值,cadac在效果器上的默認模塊單純化有類似於別的廠牌設備也是一樣簡單素材,這是因為廠商他們都將這方面的商業焦點安排給第三方了,而其所配合的商家就是WAVES插件,這就必須要再花錢的,端看個人的盤算了。
現階段就是要把玩cadac本機的內容了解一番,我們就忽略第三方的冷工具。
順勢隨興的召出CDC-six原配簡單到不行的效果插件進行演出使用,cadac隨附的Reverb調整內容應該是一般求快急用的朋友們最喜愛的模塊了,內容沒有繁瑣的建聲字義,就只有混響長短,效果音品調整的轉鈕,混響聲音自動就迎升而現,細聽其內容在反打的模擬建構上,牆面建材的默認值沒有辦法自己調整到最圓滑,因此都會帶有一絲點的彈跳聽感,(這是在單純的效果器聽判下),當混調在各樂器內容裡,這個小彈跳就會被忽略掉了。
桌球延時的營造也是,排列好輸出接口然後召出最單純的Stereo.Delay默認值自行去進行優化時間,畫面上有一個小開關控制著這組Delay是否要受節奏拍子影響,任何一位基礎聲音人員皆能快速到位。
這是調整Reverb的音品。
這是調整Reverb的混響時間與反打,沒了就這麼多。
這是Delay調整,就這麼簡單快速。
這個開關決定受TAP按鍵影響否(TAP紅灰閃爍)。
這是VCA編組頁面,綠色是遊走的表頭信號。
亮點是PAD.20dB不是按鍵,採用微調方式,很有特色。
右邊小屏幕提供使用者推桿定義的儲存、召回、編輯頁面。
這是CDC I/O6448的信號輸入機櫃。
現場應用的窘境
透過黃玠的演唱會,沒有隨身的工程師就大膽的嘗試啟用業界新的混音平臺,別的先不說,以它的聽品個性就足足深刻的留下印象在記憶裡,但是一件產品問世之後,總不能指講好的,我們來看看它的一些不足。
一,上述提及到大畫面之下提供16個信道的信息,雖說信息豐富,但是在目前這個版本之下沒有使用者的定義頁層,只能移動輸入信道是很不科學與不受用的,這是後期優先要改善的。
二,雖說這16隻推桿在沒有使用者定義之下,不過它提供一面VCA圖層,這意味著VCA有16組可以編排使用,熟悉的選擇任一VCA編組,其相關的推桿就會呈現出來,然後要調整的細節就會在召出來的集結處進行優化之後再退出,可惜的是VCA編組僅有屏幕上的總匯字義裡的表頭指示,其他的信息都沒有了。
三,所以平常就只能將多組的相關推桿編組在這個VCA頁層上使用,而使用者必須專注,因為沒有總表頭頁面,VCA編組表頭又是推桿之後,一切就沒有了眼睛要用聽的,留意節目單橋段或是勤翻頁層,這就是CDC-six現場操作觀察信息不足最大的罩門缺陷,讓操作者不安,這是務必要改善優化的功能。
四,能夠自行編寫的推桿還有平臺的右邊有四隻推桿,原預設是用於總線輸出,監聽輸出等操作,在演出過程這些推桿就沒利用到會很可惜CDC-six當然也把這四根推桿善用了,利用右邊這一面6.5寸小視窗找到了使用著定義頁面,這也讓我們清楚到CDC-six的使用者設定堆杆就僅有著四隻,而且食之無味,因為編組的定義頁面都僅有推桿與表頭信息可用,卻無法即行的隨手調整,必須再切回大畫面進行作業,這當下的時間都已經慢了。
期待未來升級能夠延伸到左邊這16隻推桿,那就能跟上操作者的思維了。
五,信號產生器,還有輸出接口複選功能必須優化的,現場有時候隨機就要派送一組或兩組成音訊號提供下一鏈,CDC-six沒有校正信號接口也沒有複選功能,這也是必需優化的。
六,@ # $ ^ >_<「^_^ ~不能寫入名稱,這也是需要優化。
因為沒有CDC-six隨側,不然再多些時間還能找出更多需要優化的環節…..
這有點說不過去…
演出時在VCA頁面,信息提供嚴重不足,如圖所示。
後續報告
雖說很多的設計都尚未成熟到位,但是對於cadac-CDC系列的創新我們都眼亮了,現行的市場裡還能讓使用者以經濟的消費卻擁有高端功能使用的的選擇,算上一個位置。
這臺機器還有一個主觀應用的亮點,它的表頭是沒有刻度的,經過越洋詢問之後,最高指示為21dB,最低為-80dB,第一顆橘燈亮起是-60dB,這表示cadac-CDC的表頭可以在交響樂或民樂弱音演奏提供長動態的指示。
(很多的機器指僅從-30dB開始)。
演出節目順利的結束,我們也得到駕御cadac-CDC-six的滿足感,怎麼說呢,故事尚未畫下句號,就靜等它的後續升級優化再度蛻變成強而有力的工作平臺。
PS:謝謝瑞揚廖老闆與現場作業的好朋友們,謝謝臺中斌斌貿易不計成本拆箱,謝了。
謝謝音王David Kan背後提點,謝謝王丹長官支持。
期待Cadac CDC系列的蛻變。
20160813_Ticc_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