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記·滑稽列傳》淳于髡(kūn)諷諫
這個故事很好地闡述了樂極生悲這個成語,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在戰國時代,齊威王剛登基那會兒喜歡飲酒作樂,整日不理朝政,朝中大臣對此都非常擔心。
終於有一次,楚國派兵攻打齊國,慌亂應敵的齊威王派遣淳于髡到趙國借兵,淳于髡不辱使命,從趙國借來了兵,齊威王非常高興,便擺酒宴為其慶功,完全將戰事拋到了腦後。
在宴會上,齊威王問淳于髡能喝多少酒,淳于髡回答道:「臣喝一鬥也醉,喝一石也醉。」
齊威王感到非常奇怪,便問他為什麼,淳于髡回答道:「我的酒量是根據不同場合而變化的,因為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
淳于髡這是想通過飲酒的故事告訴齊威王樂極則悲的道理。果然,齊威王領悟之後,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成為一名賢明的君王。
二、安史之亂的故事
「安史之亂」是大唐王朝由盛入衰的轉折點,在安史之亂之前,大唐王朝正值開元盛世,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均達到巔峰,而安史之亂之後,大唐王朝一蹶不振,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再也不能重塑輝煌。
安祿山未造反之前,曾極力討好唐玄宗和楊貴妃,甚至還認楊貴妃為乾娘,安祿山體型肥胖,但是卻能翩翩起舞,引得唐玄宗龍心大悅,唐玄宗調侃道:「你的大肚子裡面裝的是什麼呀?」
安祿山回答:「唯赤心爾!」
唐玄宗聽後甚是滿意,哈哈大笑,並且賞賜安祿山高官厚祿。
安祿山雖然表面上對唐玄宗忠心耿耿,但其實早有反心,他所做的一切只不過是蒙蔽唐玄宗罷了。安祿山回到回到範陽之後,大肆招兵買馬,培植自己的勢力,終於「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唐玄宗被迫放棄長安向西南轉移,貴妃身死,玄宗退位,大唐王朝也由此由盛轉衰,不可謂不是樂極生悲。
三、闖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城
明朝末年,天下大亂,因為明朝宦官專政,貪官汙吏橫行,闖王李自成順應民意,創立了一支屬於自己的農民軍隊,從陝西一路勢如破竹攻入北京城,逼得崇禎皇帝煤山上上吊自盡。
如果闖王能夠勵精圖治,與民更始未必不能成就一番偉業,但遺憾的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之後,縱容部下燒殺搶掠,好好的一個北京城讓李自成搞得烏煙瘴氣,雖然建立了大順王朝,但是卻不能很好的治理,李自成本人也有了志得意滿之心,整日沉迷享樂,不思進取,最終使得吳三桂反叛,引清兵入關,一舉斷送了大好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