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可樂被拋棄,國宴飲料與外商合資,國產飲料還能翻身嗎?

2020-12-27 網易

  

  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可樂翻滾的氣泡裡閃耀著屬於自己的青春和活力,紅色的外包裝表達著年輕人張揚的態度,獨特的口味更是讓可樂成為年輕人的專屬。但奇怪的是,現今我們很少在市場上看到中國人自己的碳酸飲料,那些曾經風靡一個時代的中國自己的可樂品牌為什麼突然銷聲匿跡呢?

  進村容易,進城難

  如果你可以穿越回九十年代農村的小賣部看看的話,你會發現,小店裡居然有整箱整箱的"盜版"可樂和可口可樂一模一樣的紅色包裝,但是卻叫"非常可樂"。

  一股贗品之氣撲面而來,讓人望而生厭。

  事實上,它卻是娃哈哈公司在九十年代推出的國產可樂。1998年,娃哈哈公司開始邁出自己探索中國碳酸飲料市場的第一步,推出"非常可樂"這個以"中國人自己的可樂"為口號的極具民族自豪感的可樂品牌。

  

  自非常可樂誕生之初,就高舉民族旗幟,在中國可樂市場長期被國外品牌佔據的情景下,打出一手感情牌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對於一個剛起步的非常可樂而言,它可以利用這樣的形式,迅速吸引大家的關注,為其帶來不少流量。

  此外,娃哈哈也將自己的市場定位放其他可樂品牌較少涉及的農村地區,並迅速佔領農村市場。可農村市場畢竟有限,當非常可樂決定從農村轉向城市時,卻遭到城市年輕消費群體的嫌棄與不滿。究其原因,還是與非常可樂的最初定位有關。

  並不是所有的產業都適合打出民族感情牌,人們很容易因為民族一詞瞬間熱情高漲,但是對於缺少技術含量的飲料行業來說,這種驕傲並不能持續很久。尤其是碳酸飲料,本身就不是特別健康的飲品,除了獨特的口味之外沒有更多值得大家驕傲的地方。

  

  長久的感情牌打出去,反而會給嚮往自由和活力的年輕城市消費者人群一種濫用情懷的狹隘民族主義感。可樂文化的內核本身就是時尚活力、開放包容。

  非常可樂長期的農村定位,讓它的品牌文化中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下裡巴人"的氣息,即使非常可樂的本意不是如此。在包裝上,非常可樂依舊沿襲可口可樂紅色包裝,很容易給消費者一種廉價和贗品的感覺。長此以往,失敗是必然的。

  外資侵佔下國宴飲料的敗落

  如果現在有人告訴你可樂可以配中藥,你一定會懷疑這個人是一個沉迷養生活動的專家。但是80年代,可樂裡面真的可以有中藥,它就是由重慶飲料廠和四川省中藥研究所共同研製推出的"天府可樂"。

  

  通過四川省中藥研究所的研究,重慶飲料廠在天府可樂獨特美妙的味覺體驗和中藥保健功能的加持,這些因素讓天府可樂迅速走紅並獲得一大批消費者的喜愛。

  1985年,當時的國家領導人在視察重慶市時,恰好喝到了這款配方獨特的可樂,也對它讚不絕口。領導人的讚譽讓天府可樂的身價愈發水漲船高。隨後,天府可樂甚至通過了嚴格審查,最終被確定為國宴飲料,獲得中國飲料的最高讚譽。

  爾後的天府可樂也沒有讓人失望,三年之內,天府可樂在中國所佔市場份額迅速擴張,佔據中國可樂75%的市場份額,產值達到3億元,甚至遠銷日本,打進可樂發源地——"美國"

  

  這是中國飲料從未達到的高度,讓無數中國人為之振奮。然而,天府可樂的榮光也為自己的滅亡埋下禍根。正值中國改革開放之際,國外企業紛紛瞄準了中國這個地大物博的誘人市場。

  為了更好地打開市場,為了應對中國當時較為嚴苛的外資準入資格,與中國企業合作成為它們的首要選擇。1994年,天府可樂對外界宣布與百事可樂合資。這是百事可樂正式進軍中國的號角,也是天府可樂寂滅的前奏。

  百事可樂表面上打出扶持天府可樂的口號,卻難掩背後的狼子野心。原本制定生產至少50%的天府可樂生產量,逐漸縮減,而百事可樂則利用天府可樂早年積累下來的銷售網絡和工廠趁機上位。

  

  天府可樂在經受接連的虧損和減產之後,消失在中國市場,百事和可口可樂兩家獨大。一時間中國碳酸飲料牌子黯然失色。

  養生背景下難以存繼的碳酸飲料

  前些年黑豹樂隊的趙明義保溫杯泡枸杞的照片讓全網都震驚不已。那略顯發福的身材似乎告訴著大家他對歲月的妥協,一瞬間擊中了許多90後的心,一邊不想向社會,向生活妥協,熬著最晚的夜;一邊擔憂著自己的身體健康,買著最貴的保養品。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這種健康恐慌不斷外延,不斷年輕化。不少的大學生朋友們也是愈發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拒絕油炸、拒絕膨化、拒絕碳酸似乎已是年輕人中不斷湧起的潮流。

  

  近幾年,無論是可口可樂還是百事可樂,在全球的銷量都在不斷下滑。數據顯示,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在2017年淨利潤同比下滑百分之二三十。具體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人們愈發健康的飲食習慣一定是其利潤下降的一大"助力"。

  凡是做飲料的都有一個想要打破百事和可口可樂兩家獨佔碳酸飲料的雄心,可是面對現今的消費習慣,飲料企業應該問的不是"碳酸飲料該如何做強做大"而是"當今還有沒有發展碳酸飲料的必要"。

  

  消費者心中的天平逐漸向健康傾斜時,企業也該適時改變,及時放棄碳酸飲料這一吃力不討好的行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國宴飲料涼涼,國產可樂消失不見!中國碳酸飲料之路為何多坎坷?
    文,筆生金,總編:張平在飲料市場中,碳酸飲料無疑是寵兒,尤其是在盛夏時節,碳酸飲料幾乎就成了飲料消費者的首選。瓶蓋猛然開啟,寒氣瞬間瀰漫。冰涼沙口,勁道十足,一飲難盡。碳酸飲料俗稱汽水,汽水的味道一般,主要是飲料中的氣體給人一種刺激的感覺,在碳酸飲料中,可樂的名氣最大,而且一直在市場上有著非常好的口碑。而說到汽水和可樂,就不得不聊聊我們本土的汽水飲料。相比於外國品牌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我國其實也有本土汽水品牌,但遺憾的是,我國的碳酸飲料發展之路充滿坎坷!
  • 國產快樂水產業的困局與突圍
    國產汽水的春天要來了嗎?汽水誕生之初,很多消費者接觸到的就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它們幾乎成了品類的代名詞。可口可樂旗下雪碧、芬達,和百事及旗下美年達、七喜,佔據了國內碳酸飲料榜單前六名。以至於我們似乎忘記,在雙巨頭入侵之前,國產汽水同樣有自己的春天。
  • 中國人專屬的味道,百事和可口可樂都毫無辦法
    說起中國的汽水,估計現在00後已經是沒什麼印象了,80後還能記起一些,作為一個90後,國產飲料印象可能都會有些模糊了,當時的貨架可不止有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還有別的飲料,甚至可口可樂都得給國產飲料讓位,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現在要喝碳酸飲料大多只有那兩種了。
  • 它曾是國產飲料之王,年銷60億,80後:可口可樂在它面前就是弟弟
    它曾是國產飲料之王,年銷60億,80後:可口可樂在它面前就是弟弟!前幾天領著外甥去逛超市,猛然間看到了一款倍感親切的飲料,情不自禁地就拿起了一瓶,對身旁的外甥說:「這可是你舅舅小時候做夢都想喝的飲料啊,那時候喝上一瓶這個,能開心的一宿都在吧唧嘴」。
  • 國產老字號汽水「不爭氣」
    隨著國潮的興起,國產汽水正在掀起一波飲料界中國潮與新時代的碰撞,老牌汽水正試圖藉助資本的力量重回市場並佔有一席之地。但在新一輪廝殺中,面對風格各異的對手,這些區域性汽水品牌僅靠「情懷」遠不能幫助它們將昔日成功的模式複製。時遷事移,拋開情懷這一標籤,國產老字號即便是傍上了「資本的大腿」也不得不面對難翻身的現實。
  • 13種飲料做雞翅,櫻桃味可樂翻身了
    原創 飼養員 魔都吃貨小分隊本期實驗目的:到底哪種飲料做雞翅最好吃?解答問題:可樂雞翅的味道都是一樣的嗎?雪碧、美年達可以製作雞翅嗎?有沒有可樂雞翅的隱藏吃法?13種飲料,哪種最適合和雞翅組CP?櫻桃味可樂- 今日花絮 -還做過哪些吃貨實驗?1、快被炸雞毀滅的啤酒,還能這樣玩2、跟抖音學做飯,真的好吃嗎?
  • 又一國產飲料巨頭倒下,曾拒絕可口可樂收購,如今負債百億破產
    然而,隨著兩大可樂品牌在中國市場上站穩了腳跟,對這些老牌汽水品牌進行了一系列收購併購,也讓這些國產汽水,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紛紛停工停產。而如今,隨著國潮的興起,以北冰洋、漢口二廠為代表的老牌國產飲料品牌,已經宣布回歸,重回市場,並取得了不錯的反響。而曾經險些被可口可樂收購的匯源果汁,卻要和我們說了再見。
  • 一瓶國產飲料竟讓老外「到了天堂」?!吳江人卻說弱爆了!
    不得不說,咱們大中國的飲品種類實在是太多,恕小編直言,我們吳江人從小喝的那些飲料,就足夠秒殺你們的牛奶可樂果汁了!這兩款飲料雖不是國產,但也給阿拉童年帶來太多的美好記憶,這一點還是需要感謝歪果仁滴~說來你也許不信,阿華田已經在全球暢銷100多年了!
  • 又一國產飲料「黑馬」崛起!包裝成「日貨」,賣的竟比百事可樂好
    當然是回到家打開冰箱門,喝一大口冰鎮飲料然後打個嗝了!渾身的每個毛孔都會跟著舒張開來。夏天也是各大飲料廠商最高興的季節,意味著飲料的銷量要呈直線上漲了,新產品能否一炮而紅,也就看789三個月,之後就會逐漸進入寒冬期。目前市面上的飲料種類繁多,有的妥妥的是國貨,有的則來自海外,不同人有不同的喜好,每一款飲料都有各自的受眾群體。
  • 日本飲料巨頭,在中國每年撈金65億,卻一直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
    有一種飲料是日本人生產的,在中國每年賺取的利潤高達65億,他不僅被國人認為是國產品牌,還成為了日本飲料巨頭。 每個人在出去玩的時候會選擇買上一杯飲料,很多女孩子比較愛喝奶茶,男孩子比較愛喝可樂。每個人選擇的飲料不同,但是在吃早餐的時候,他們卻會選擇同樣的東西。
  • 一出手就打敗可樂,這款飲料還能火多久?
    但消費者沒有注意到的是,元氣森林(以及其他飲料中)標榜的「無糖」,只不過是個的「上癮陷阱」。所謂的的無糖飲料,是用卡路裡極低的「代糖」也就是甜味劑替代了蔗糖、白砂糖等傳統的糖類。無糖飲料這類東西,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早一波搗鼓「0糖」的不是可樂嘛?零度可樂、健怡可樂、可口可樂纖維+,默默待在便利店貨架上十幾年,有大牌撐腰也沒見它們大紅大火把多少消費者拉進甜味坑呀?元氣森林的怎麼就新手打死老師傅了?因為它「投機取巧」的方式太高明。
  • 《只有四川人才懂的飲料(大全)》
    是可樂 or 雪碧?還是奶茶 or 咖啡?01天府可樂天府可樂1980年配方在重慶誕生原料全部由天然中藥成分構成經科學實驗證實這一配方可以有效抵抗黃麴黴素天府可樂的中藥成分1985年被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定為「國宴飲料」整個八十年代風靡全國1988年在中國可樂市場佔有率達75%創產值3
  • 美國飲料有可口可樂,泰國有紅牛,中國有什麼品牌呢?
    眼看著又要進入今年的盛夏季節,各大品牌的飲料又開啟了新一輪霸佔超市貨架的行動。儘管現在飲料包裝五花八門,讓很多消費者會覺得新鮮有趣,但實際盤點下來,大多數飲料只是品牌商換了不同包裝上架而已。今天小編想跟大家聊到的話題就是關於飲料品牌,美國飲料有可口可樂,泰國有紅牛,日本有養樂多,那麼中國都有什麼品牌呢?帶著你的好奇心和小編一起了解吧!誕生於美國的可口可樂,應該是最有影響力的碳酸飲料品牌之一。在國內不管是一線城市的大型超市,還是小縣城的小商店,都能找到可口可樂的身影。除了備受中國民眾的喜愛之外,可口可樂幾乎暢銷全世界各個角落,每天都有超過17億人次消費可口可樂。
  • 北冰洋:國產汽水之王 1毛1瓶年賣1億 被百事屈辱雪藏15年-新聞頻道...
    武漢二廠、北冰洋、嶗山可樂……,國產汽水復興之前,是一部被外資坑害收割的慘烈歷史。但這樣的錯誤,中國不會再犯第二次!說起北冰洋汽水,絕對是北京人最深刻的回憶之一,但在回憶背後,北冰洋從「國產汽水之王」到被巨頭雪藏,再到復出,其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也成為了國產汽水產業的一道縮影。
  • 可口可樂公司探秘,上班飲料自由
    原創 豬頭肉 魔都吃貨小分隊今天,我們「秘密潛入」了可口可樂公司在這裡,可口可樂旗下飲料免費暢飲早、午、晚飯都全部自助還能先人一步嘗到未上市新品!公司食堂系列第十四期「可口可樂篇」可口可樂公司探秘所有飲料隨便拿去可口可樂公司探秘,可樂肯定是第一目標!既然整家公司的飲料全部可以免費喝到爽,我們進大樓後第一件事就從衝向食堂變成了——尋找飲料櫃。
  • 曾是「中國碳酸飲料之王」,今重出江湖,欲挑戰兩大可樂地位?
    文:阿慧可樂,不知何故,已經成為最受歡迎的飲料之一。也許在炎熱的夏天喝一瓶冰可樂是令人神清氣爽的,或者在吃火鍋的時候喝上一口可樂,或者在朋友的聚會上喝一瓶可樂是很歡樂的。總之,總會有理由愛上可樂。然而,市場上只有兩個品牌的可口可樂: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當然,在中國曾經有一批可樂品牌試圖挑戰外國可樂的主導地位,原來的非常可樂、天府可樂、幸福可樂、汾煌可樂等。但在這些國產可樂中,也就非常可樂發展的比較好。去年6月,關於非常可樂捲土重來的消息引起了熱烈的討論。事實上,娃哈哈的負責人說,非常可樂從未停止生產,但沒有開始投資。
  • 國產汽水之王欲上市回春?
    1994年,在政府的牽頭下,北京汽水「老大哥」北冰洋決定與外來強勢「新人」百事可樂合資。就是這次合作,將北冰洋推入了深淵。本想著老大哥可以借新朋友的錢來擴大規模,將品牌從地方走到全國。然而誰曾想,新朋友一心只想借著老大哥鋪開自己的產品,並將其顛覆。
  • 可樂憑什麼是飲料中心的C位?|NO Talk
    (股神巴菲特與櫻桃味可口可樂)可樂作為一種含有咖啡因但不含酒精的飲料,不但被股神所認可,在軟飲料市場也一直常居首位並佔有大部分市場份額。2019年7月,一家名為「品牌金融」(Brand Finance)的英國品牌評估機構評選出了「2019全球最有價值的25大軟飲料品牌」,榜單前兩位赫然就是兩大可樂巨頭——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2019全球最有價值的25大軟飲料品牌)作為一款逃避禁酒令而發明的糖漿,可樂究竟如何經受住134年的考驗發展至今而常居C位呢?
  • 國產飲料巨頭倒下,曾向汶川捐款1個億,今虧損上百億無奈關廠
    而在飲料市場之中,市面上的飲料品牌也是琳琅滿目,諸如百事可樂、可口可樂、娃哈哈、冰糖雪梨等品牌皆為不少人所熟知,其中,可口可樂以及百事可樂兩家企業更是作為飲料領域的兩大巨頭,在我國飲料市場中佔據了半壁江山。饒是很多國產品牌不斷發力,試圖趕超他們,卻依舊難以撼動其地位。
  • 明明是國產飲料 卻「偽裝」成日貨 4年銷量超10億瓶 估值超100億
    文:蔣南每到夏天,便是各種飲料汽水銷量飆升的旺季。目前,市面上的飲料品類繁多,長期佔據超市貨架的品牌有娃哈哈、統一、康師傅、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等。同時也有一些老牌飲料重新逆襲,比如此前北冰洋被雪藏了15年,如今仍舊成功逆襲,還有二廠汽水這一品牌也已捲土重來。可以說,它們都是中國飲料行業的驕傲。不過,這些飲料品牌畢竟已經年代久遠,除了一些年齡較長的人對其比較懷舊之外,似乎很難吸引到年輕人的眼球。為了迎合年輕消費者的口味,市場上也出現了不少「包裝新穎、口味獨特」的網紅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