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我們需要一場有儀式感的春節!

2021-02-27 食話

2018年的冬至是無數個寒來暑往裡普通而又平凡的一天,卻又是食話小夥伴和粉絲們隆重的「節日」。

12月22日下午1點,良渚文化藝術中心大屋頂劇場裡的「新年」氣息正在逐漸醞釀,由「中國食育倡導者行動」發起者食話及共創夥伴老闆電器共同舉辦,大屋頂文化聯合呈現的#廚房很有趣#系列收官之作「了不起的年」悄然登場。

本次分享大會是自食話創立以來的第23場分享大會

每位來參加分享大會的觀眾都需要在籤到處領取一張「新年紅包」,寫下自己的新年祝福。

△「新年紅包」

觀眾入場時紛紛填寫的「新年祝福」紅包被「金豬」回收並藏到了「口袋」裡,一場有趣的祝福評選活動正在悄悄醞釀。

△本次大會一大亮點:可愛的「金豬」登場

此次分享大會作為#廚房很有趣#三期系列的收官之作,以「年」為切入點,通過對中國年的講述,喚醒更多中國家庭對經過漫長歲月流傳,仍具備強悍生命力的傳統美食文化的關注和傳承

義大利未來食物研究所已與中國食育倡導者行動籤訂國際食育創新戰略夥伴合作協議,其創始人Sara發來視頻。

△戳此視頻觀看

Sara簡單講述了食物對於人類的重大影響,表達了未來將與食話共同開創基於可持續發展的食物創新和國家食育交流活動的期待,並用中文給現場所有嘉賓朋友傳遞了新年祝福。

中國食育倡導者行動發起人Cindy吳敏給在座的嘉賓回顧了前兩場廚房系列分享大會的內容,並總結了廚房對於家庭的意義,強調和解釋了「食育」的內涵並期待更多的人加入並行動起來。

△中國食育倡導者行動發起人Cindy

老闆電器作為「中國食育倡導者行動」共創夥伴,與食話共同致力推動中國食育發展。

△老闆電器電子商務總經理、蒸箱事業部總經理

蔣凌偉

老闆電器電子商務總經理、蒸箱事業部總經理蔣凌偉通過對家庭食育場景的描繪,分享了自身對於食育意義的切身體會,並追根溯源。

通過蒸具的演變講述了中國傳統烹飪文化典型代表「蒸文化」對於保持食物本味,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意義。

本場分享大會一共邀請了7位講者,上半場兩位講者圍繞「傳承」通過主題分享形式,帶領我們感受了不起的「年味」。

下半場五位講者圍繞「傳家」話題從不同角度啟發中國爸媽帶領孩子傳承年味,甚至,創造新的年味。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福桃雜誌《皇上吃什麼》首席顧問苑洪琪老師首先開場,帶領大家逐步揭秘清代皇帝的新年。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曾任故宮宮廷部副主任

苑洪琪教授

在紫禁城,過年是一個很大的儀式。皇帝過年的家宴如何吃、有哪些有「年」寓意的食物,有什麼講究等涉及皇家飲食的各方面有趣內容讓現場觀眾一飽「耳」福。

苑老師分享的最後,以搶答遊戲的形式送出了紅包牆上的第一份禮物,幸運觀眾喜出望外。

近日熱播紀錄片《風味人間》的導演鄧潔在拍攝紀錄片時,實地探訪了中國不同地區和民族度過新年的方式。她與我們分享了拍攝過程中的體驗與感悟。

「年味」除了每個族群、家庭千差萬別的食物風味外,還有歲時民俗帶來的年節氛圍,而這些食物、方言、風俗共同構成了我們多元的文化,讓我們明白自己的根在哪裡

最後,一位熱情觀眾成功搶答關於鄧老師分享的提問,特別收穫一枚手藝即將失傳的珍貴「龜粿印」,令眾人羨慕不已。

△著實羨慕這位小姐姐

專欄美食作家「神婆」再度登上食話分享舞臺,給大家帶來花樣年味。

神婆從漢朝年夜飯緣起的歷史講到筷子,從年和筷子的歷史故事中表現中國文化的儀式感,令人深受啟發。

出身餐飲世家的Jeff在茶歇時刻給大家展示了一道臺灣傳統年菜—烏魚子。

Jeff親自操刀製作「烏魚子」這道美食,將自家的「年味」與大家一起分享。

烏魚子的美味不光吸引了觀眾,還吸引了鄧潔老師和芒果哥哥前來觀看品嘗。

左:鄧潔老師👈👉右:芒果哥哥

(中間的漂亮小姐姐對烏魚子充滿了好奇,帶著謎一般的眼神觀看烏魚子。)

他的父親作為臺菜大廚工作忙碌,但過年一定會回家給家人做年夜飯,而烏魚子正是三代人共同的年菜記憶。

△Jeff

Jeff將自己的家人比喻成烏魚,因為自古冬季烏魚會洄遊到臺灣,對漁民守信,從不失約,因此又被稱為信魚。每年春節,Jeff的家人必定如烏魚一般按時回家團聚,共享新年夜晚。

美食達人、新浪千萬美食名博主子瑜媽媽開場直言終於在食話找到了「組織」,就像遇到期待很久的「閨蜜」。

她通過「春卷」給大家講述了如何帶孩子度過一個有年味的春節,在這簡單平凡的食物裡傾注了真切而溫暖的情感,引人共鳴。

浙江電視臺小主持,中國藍小記者徐甄是一位南北混血的小學生,他認為最美的年味是外婆曬的醬鴨和家人包的餃子。

「年三十這一天,爸爸一定會在家,所以如果每天都是年三十的話,爸爸就可以天天在家吃飯,這是我覺得最棒的年味。」

在這質樸和充滿真情的話語裡,我們感受到了「團圓」以及「家庭」對於孩子的重要意義。

最後由大家熟悉的天貓首席試吃官永澄壓軸分享,通過講述「如何創造新年味」,倡導中國家庭帶領孩子走進廚房,設計自己家獨特而難忘的年味。

現場還有「包嵌糕比賽」、「畲鄉食物製作展示」、「了不起的祝福評選」等活動令人驚喜不斷,興致盎然。

「了不起的嵌糕」

現場隨機抽取八組家庭上臺體驗製作嵌糕,在親自動手的樂趣中與嵌糕「交朋友」。

隨著「最手巧」家庭的誕生,上半場活動圓滿落幕,趣味盎然的茶歇時刻到來,現場每位觀眾都切身感受了一番嵌糕的軟糯和美味。

△美味的溫嶺嵌糕From甘鹿

「畲鄉食物製作展示」

此外,杭州唯一的少數民族鄉——畲鄉,帶來了年節的傳統食物:五彩水餃、炸油豆腐、炸油雞、包粿

觀眾一邊欣賞它們的製作過程一邊品嘗,味蕾和視覺帶來的微妙碰撞令人回味無窮。

「了不起的年俗我來答」

下半場每位講者分享完各自的「年味」後,我們中途還進行了「了不起的年俗我來答」知識問答競猜活動。

小朋友們積極參與,答對者上臺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禮物。

「了不起的祝福」

七位講者分享完畢,互動禮物送達幸運觀眾,大家仍舊意猶未盡,沉浸在對於「年」的回味和期盼中。

此刻,金豬帶著藏滿新年祝福紅包的「口袋」上臺了,食話創始人Cindy和新華社浙江分社新媒體總監葉軍從中抽取了五個「最了不起的祝福」。

左一:新華社浙江分社新媒體總監葉軍

送出「中國食育倡導者行動2019年食育大禮包」,表達了我們對於粉絲們一路陪伴、共同走過的歲月的感恩以及對來年的美好祝願。

△中:五位幸運觀眾

「暖冬市集」

除了內場精彩紛呈的演講和活動,場外食話聯合大屋頂同時展開的「2018年大屋頂暖冬市集」熱鬧非凡。

高品質創意暖冬市集,讓我們和物品的關係更深一點,和他人的關係更近一些😘壹姐 Nico 小五 瑤瑤

小五:從未見過如此美好的市集,後悔沒去參加啊~~

九兒:雙擊666,給你一百分

嘉敏:太好看了吧!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

大朋友、小朋友們穿梭其間,體驗手作樂趣,品嘗美酒佳餚,盡享美好體驗。

另外,本次分享大會還有由雲澤別克&和澤凱迪拉克傾情贊助的「專車接泊活動」,接送來參加分享大會的幸運觀眾10名和本次分享大會的講者。

△哎喲~不錯喲~

本次分享大會網易線上直播觀看人數達到42萬人,在豆果直播上觀看人數達到156萬人,其中大多數是關注食育的家庭。

2018年三場食育系列Talk圓滿收官,但我們仍然期盼,這一場關於「年」的盛宴是一個新的起點,讓我們從當下開始反思自我並通過行動改變未來,引導下一代傳承年味、擁抱儀式感

來年,食話也將繼續以食為線索,承載食育教育第一線角色的期許,圍繞「感官食育」這一核心,不斷進行課程迭代和跨界合作,做出杭州特色,做出中國特色,向世界貢獻具有當代意義的中國食育觀:培養孩子學會自主選擇令人身心愉悅的食物的能力

同時,我們也期待來自更多家庭的反饋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助力,推動中國食育的健康發展!

(鳴謝:故宮出版社、老闆電器、火雞智能廚電、雲澤別克、和澤凱迪拉克、九口山、甘其食、平匠文化&洲際品牌顧問、來嗨科技為「了不起的年」線上線下活動提供豐富的禮品。)


「從以食啟智到以食育人,我們聯合發起中國食育倡導者行動,提出面向學校、社區、家庭等場景的食育配套解決方案,聯結更多的社會力量,倡導中國食育的健康發展,並最終推動中國食育立法。「

共創夥伴

「專注廚房電器行業39年,以創造人類對廚房生活的一切美好嚮往為使命。我們助力中國的食育發展,關注人們的廚房生活,倡導更多人回歸廚房,為家人做一頓有愛的飯。」

活動報名平臺

合作媒體

支持單位

聯合國項目事務署

「食話,引領孩子了解食物、親近自然、熱愛科學,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全球為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而做出的無數努力之一。」

義大利未來食物研究所已與中國食育倡導者行動籤訂國際食育創新戰略夥伴合作協議,將攜手推動中國與歐洲食物教育創新,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培育未來的食育創新人才。

文化出版物支持

飲食之道,於君,於民,都是大本大宗。「故宮博物院出版旗艦店」圍繞宮廷文化、文物藝術、明清歷史三大板塊,出版發行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故宮經典等好書,探究宮廷美食,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聯合出品

合作夥伴

支持媒體


往期回顧:

食話分享大會VOL21|廚房能有多有趣?這場分享大會告訴你!

食話分享大會VOL22 | 廚房從不只是做飯而已,還是教育啟蒙地。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們需要儀式感?
    著名作家村上春樹說過,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有儀式感的人生,才使我們切切實實的有了存在感,不是要你非要為他人留下什麼印象,而是讓我們自己的心能夠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滿熱忱的面對我們的生活。於是狐狸就告訴他,這也是經常被我們所遺忘的事情。儀式感,其實就是使某一天與你其他的日子有所不同,使某一時刻與你其他的時刻有些微的不一樣。我們所有人,大多數的時候,生活,的確就是匆匆忙忙而又平淡無奇的,時光總是被人們虛度,儀式感也常常被人們就那麼輕易地拋諸腦後。所以儀式感的作用,就是在日常的繁瑣中,能夠帶給我們真正的愉悅感。
  • 讓孩子感受有儀式感的春節,才算得上是過年
    有儀式感的春節,才算得上是過年因為在以前,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會按照傳統的過年儀式,一步一步地進行。當時還是孩子的我們,從臘八開始就能夠體驗到過年的儀式感了,就比如喝臘八粥、做新衣服、吃麻糖、舉家掃房子、做豆腐、準備很多很多的肉肉、發麵蒸饃饃、貼對聯門神、放鞭炮、大年三十兒熬夜迎新年等等。
  • 春節快到了,家長們一定要讓孩子,過個有儀式感的春節!這很重要
    這幾年有一個詞兒特別的人們,就是「儀式感」,大家總說儀式感特別的重要。儀式感到底是什麼呢?就是會讓生命中平凡的一天,變得非常的不一樣,讓人更加的記憶深刻,這就是儀式感。儀式感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畢竟人生也是漫長且平淡如水的,儀式感就像是平凡生活裡的裝飾品。
  • 春節的儀式感,為什麼會輸給感恩節、聖誕節等洋節日呢?
    事實上,中國年的味道正在變淡,一些儀式感也在新一代年輕人中逐步消失;相比之下,一些洋節日,如聖誕節、感恩節以及更早的愚人節、萬聖節等等,都在中國很有市場,洋節日期間標誌性的儀式感也從西方歐美國家漸漸在全球範圍內流行開來,如自11月開始,全球人民就是開始學著感恩:西方人感恩的是一些小事,如家庭,健康的體魄,朋友相會,夫妻耐心等等;中國人則更喜歡感恩國家,感恩時代和地方管理者,有網友調侃說:感恩小事兒,
  • 幸福的婚姻需要儀式感:鄭凱表白苗苗,我欠她一顆鑽戒一場婚禮
    《奇葩說》裡曾有一期議題是:婚姻儀式是否有必要?黃磊曾在節目裡談到:但是如果有一天,那個男的跟我女兒說,沒有婚禮。我就會跟我女兒說,不要嫁給他。連那樣的一個儀式感都沒有,我覺得是不對的。女孩們不要認為儀式感不重要,儀式感裡包含著愛、堅持和包容。真心愛你的人,從不會缺少儀式感。儀式感可以延後,但從不會缺席。
  • 年和節 | 生活是需要儀式感的
    去年過年前後我處在一個非常混沌和喪的階段,對所謂的年和春節提不起絲毫興趣,還寫了篇非常負能量的推送,現在看看實屬不該,本身負能量就算了,還想著傳遞給你們。今年過年那幾天也沒發生什麼特別開心的事情,但還是有兩個時刻讓我感觸頗深,至今難忘。
  • 生活需要儀式感|重讀《小王子》解析什麼是儀式感
    儀式感,這一術語在學術界至今都未能形成統一概念。目前能查到的資料大多是將儀式感與營銷相聯繫。2011年,學者 FangYingfeng在 《Study Oil Efects of Ritual in Marketing》「儀式感營銷」是營銷主體通過對人們特殊消費行為的儀式化設計賦予消費行為神聖意義或傳承性價值,從而達到創造、引導消費活動的營銷目的。
  • 生活需要一些儀式感
    我向來覺得生活是需要一些儀式感的,這跟矯情無關,而是關於你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的敏感,乃至有時候它是一種結束,也是一種開始。  我是一個需要儀式感生活的人。  一個人也要好好地喝茶。  我想,我們對於生活的付出與熱愛,值得我們這樣莊重地對待自己。   職場與愛情是生命的重要內容,多重要?不知道!我們好忙!跳槽已是家常便飯,散夥飯都可以省掉;失戀分手只要發個簡訊通知對方即可,痛哭流涕這種戲碼誰有時間來欣賞!
  • 生活,為什麼需要一些儀式感?
    儀式感,其實就是一種慢,一種把生活過得精緻的奢侈,一種悠閒的心情,一種不湊合的生活態度。張愛玲曾說過: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感能喚起我們對內心自我的尊重,也讓我們更好的更認真的去過屬於我們生命裡的每一天。
  • 2019年的情人節,最有儀式感的星座
    2019年2月14日,一個讓戀愛中的人,抓耳撓腮的日子。話雖如此,很多人還是樂此不疲,晚餐即便沒有燭光也吃得很開心,禮物就算不是很貴重的,也很有意義,關鍵是,對方是誰!說到這,就要聊聊今天的主題人物——射手座。
  • 《寵愛》曝終極預告 一場100分鐘的儀式感告別2019
    「2019即將過去,願我們都有人陪伴」。昨日,由徐崢監製,劉瑞芳總製片人,楊子執導的電影《寵愛》曝光了終極預告。目前預售票房已超過1600萬,在貓眼和淘票票雙平臺上的想看人數,超過120萬,毫無疑問,現在已是元旦檔期最為火熱的跨年電影。首映看過片後,觀眾無一例外被電影的溫暖感動,「奔著寵來,沒想到被愛打動了」。
  • 卡貝:儀式感,讓我們享受生活
    人生苦短,為何不製造一些儀式感,讓我們平淡的生活變得精緻多彩。追求有儀式感的生活,把每一天都調教得如詩一般。所謂生活的「儀式感」就如《小王子》一書中,小狐狸的回答「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它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它時刻不同」
  • 生活需要浪漫,生活需要儀式感
    浪漫為什麼擁有這樣的效果,它需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每個人對於「驚」也就是「恐懼」的接受程度不一樣,如果「驚嚇」讓人嚇破了膽,那麼後面的好事也彌補不了這樣產生的憤怒,因為沒法修補恐懼,製造浪漫需要了解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在人們能夠承受的恐懼範圍內就得到了好,如一個人每天回家都知道漆黑一片,屋裡亂糟糟的,突然有一天打開門發現屋子裡點亮了蠟燭還有蛋糕,場景也被布置過
  • 向佐郭碧婷未領證,黃磊時隔20年辦婚禮:好的婚姻,需要儀式感
    每一個女孩都希望能有一段浪漫的婚禮,她們渴望鮮花、紅酒和掌聲,卻也同樣希望一句承諾、一份篤定,結婚證雖然是一個小小的冊子,但是它所代表的卻是安全感和穩定。愛情需要儀式感、需要表白、求婚和婚禮,而婚姻則需要承諾、堅守和穩定,每一個女孩都希望能夠得到一份獨有的安全感,而結婚證則是最好的憑證。
  • 冬日,小院的儀式感
    仔細想來,中國人對小院的執念,大抵是因著骨子裡的儀式感。這個冬天,想在小院,過有儀式感的生活。02最美好的儀式感一壺暖酒,一場交心這就是冬日小院,最溫暖的儀式感。所謂詩意,不過是花些心思,把簡單的日子過得有儀式感。冬日再冷,也莫忘給生活點儀式感。
  • 沒有儀式感的年會,有如菜市場裡一次斤斤計較的買賣.
    後來,莆仙生意人為紀念和效仿他,每年春節之前和元宵之後,都要舉行祭祀陳米牙的儀式,這個儀式就叫「做牙」。做牙時,人們一般會燒土地公金,在門前設長凳,供上五味碗,燒經衣、銀紙等,以示感謝並祈禱來年也順心順意。
  • 2018冬至 ▎生活需要儀式感,我們選擇這樣過
    生活需要儀式感。所謂儀式感,就是在日復一日循環的日子中,讓某一天、某一個時刻,變得和其他的日子不一樣。
  • 「不必要」卻很需要,生活中的儀式感
    關於這款電影男主最愛的甜品,Anderson還專門製作了一款教程,我們之前就有寫過——如何製作《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的招牌甜點,還是熟悉的強迫症構圖,熟悉的高級粉紅色調,熟悉的「不必要的儀式感」。儀式感的目的讓自己感覺是在生活。
  • 多少家庭,輸在了沒有儀式感
    黃磊曾經在《奇葩說》上面說:「如果有一天有個男人向他的女兒求婚,而對方說不辦婚禮,那麼他會跟女兒說:不要嫁給他!連那樣的儀式感都沒有,我認為是不對的。」在黃磊看來,婚禮,是夫妻最重要的「儀式」。儀式,是很多人經常忽略的一個詞。其實,在無聊的生活中,我們都需要一份恰如其分的儀式感,去度過平淡的日子。
  • 過年為什麼要講究儀式感?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而濃濃年味,恰恰就藏在這些極具儀式感的習俗裡。如今的孩子,過年收的壓歲錢越來越多,新衣服、新玩具隨手可得……可是相比這些,我更想讓現在的娃們也能感受下傳統的年味、了解老祖宗5000年傳承下來的春節文化,知道過年的意義究竟何在。拿到這本逼真、好玩、有趣的《歡樂中國年》立體書(2020夜光版,可點讀),我跟孩子眼睛都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