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統》副總統:無力的控訴

2020-10-23 圓首的秘書

柏林電影節剛剛過去,奧斯卡馬上又要到來了。雖然今年奧斯卡提名影片的水準普遍差強人意,只有極個別贏得普遍好評的作品,但矬子裡拔將軍也是要拔一下的。《副總統》大概就可以算是這樣一個「將軍」,影片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八項提名,從數量上看僅次於《羅馬》和《寵兒》。

導演和編劇亞當·麥凱用130分鐘時間,來講述迪克·切尼(克裡斯蒂安·貝爾飾)的白宮上位史:他是怎樣當上了福特的幕僚長,緣何放棄了之後的競選總統,又是怎樣憑藉小布希當上了美國的副總統,並且按照編導的說法,成為了美國政治的實際舵手。不過說來有點可笑,130分鐘過去之後,我們對切尼的了解似乎仍然不多。觀眾基本只能在眼花繚亂的快速剪輯中浮光掠影地知道他大概幹了些什麼,大致感覺到他好像很喜歡「權力」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至於切尼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尋求權力的動機到底是什麼?他到底是怎麼從廢柴一根,搖身一變,就成了美國政壇的實際權力核心?……這些問題擺在面前,根本無從理清。

《副總統》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麥可·摩爾那部著名紀錄片《華氏911》的延伸,因為二者都比較關心布希政府到底是怎麼愚蠢地掀起了伊拉克戰爭。不過,兩部電影最大的不同在於,《華氏911》沒有給出任何答案,它只是在不斷質詢,並向觀眾展現愚蠢政治決策帶來的惡劣影響。相反,《副總統》很想給出一個答案——將美國政治的問題一股腦地拋給副總統切尼——結果卻不太盡如人意。雖然亞當·麥凱自稱花了大量時間進行調查研究,成片卻向我們表明,他既不了解美國政治的運作模式,找到美國政治的癥結所在,也不能完整地展現切尼個人的經歷,從中尋找出足以決定其人生走向的「原因」。事實上,將小布希等美國一眾從政者描繪成不學無術的弱智,然後把切尼定義成一個操盤手和陰謀家,根本無助於解釋到底發生了什麼;麥凱大概沒有意識到,諷刺和控訴是可以的,但人物形象的卡通化也必然會令電影的情節失去部分可信度,甚至顯得有點幼稚。

正如《紐約客》影評人理察·布羅迪所言,《副總統》「把意識形態史問題降格為一種『對無原則之人的批判』,把政治降格為一種『辦公室政治』」,這不僅對電影本身是一種妨害,更對觀眾理解現實政治構成了障礙。堪為對比的是史蒂芬·史匹柏執導的影片《林肯》,把這兩部電影放在一起就會發現,它們雖然都著重展現了所謂的「政治內幕」,但《林肯》顯然更有說服力:至少從人物上說,白宮幕僚長時期的切尼「最荒誕和偏激的想法」沒法說服觀眾,他也的確從沒展現過畫外音所說的「特別的超能力」(還僅僅是「之一」),哪怕是一絲一毫;而丹尼爾·戴·劉易斯飾演的林肯就不一樣了,他所提出的每一個要求,進行的每一次遊說,都是那麼堅實有力,讓人難以拒絕。

換言之,「政治」絕非某種兒戲或虛幻的概念,權力是一種手段而絕非目的,它理應體現在每一個細小的抉擇中,不僅要作用在每個角色之上,更要切實作用在觀眾之間。失掉決策過程而空餘操縱,政治人物也就化為一張皮囊和臉譜,從根本上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當然,我們也不妨說,選擇用陰謀論來講述故事,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缺乏了解和理解。

儘管如此,影片在諷刺切尼的時候仍然是頗具想像力的,比如把切尼聽到「統一執行權理論」之後的傻笑和獅子捕獵的片段剪接在一起,把行政權力直接呈現為一道菜譜,讓切尼夫婦以莎士比亞的口吻進行枕邊夜聊,在影片進行到一半處就放出了片尾字幕等等,如果沒有這些靈光乍現的、引人發笑的,同時也是真正屬於「電影」的時刻,兩個多小時的時間恐怕會顯得更加漫長。

《副總統》全片最值得探討的地方,還要屬亞當·麥凱在開頭就設置的一個足以吊起觀眾胃口的懸念,即講述故事的畫外音到底是誰?在影片進行了大約20分鐘左右時,麥凱第一次讓觀眾意識到,一個名叫庫爾特的男子充當了影片的畫外音,並表明男子和切尼「有些淵源」。片中還先後插入了庫爾特家庭生活、入伍服役的片段,至於他和切尼到底有何淵源,他在這群政客的故事裡充當了怎樣的角色,電影一直語焉不詳。直到最後,庫爾特突然被車撞死,觀眾才得知他是切尼心力衰竭、瀕臨死亡時捐獻心臟的那個人,是讓影片的故事得以繼續下去的那個人。

或許這就是千千萬萬個普通民眾的真實寫照吧?正是他們,在以自己的血肉之軀給瘋狂埋單,給衰竭的美國政治和國運埋單,即使挨過了戰爭,也難逃泵血的宿命。這確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只是亞當·麥凱的控訴,多少有些無力。

相關焦點

  • 《副總統》為副不仁的副總統,真的「隻手遮天」嗎?
    憑藉著《太空頭》而出「頭」的導演亞當·麥凱此次的新作《副總統》就講述了在小布希總統時期,擔任副總統的迪克·切尼對於這場戰爭的推動。》中的迪克·切尼儘管在美國政府中,副總統可謂是一個「無足輕重」的雞肋角色,但迪克·切尼硬是憑藉著自己與布希家族的親近關係(他曾在小布希父親老布希手下擔任國防部長,又幫助小布希當上總統),在精明的算計之下,使得自己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權力最大的副總統,正如電影所表現的那樣。
  • 政治娛樂化——《副總統》
    當大家都在死盯著總統的一舉一動時,副總統似乎並不那麼引人注目。因此有關副總統題材的影視劇一般也以喜劇為主。比如美劇《副總統》,這部《副總統》,都帶著喜劇標籤。儘管是個副職,迪克·切尼可是號稱美國史上最有權勢的副總統。在小布希執政的八年時間裡,切尼作為副總統主導了很多決定,攪得世界一片混亂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監獄虐囚事件、稜鏡門等,都是他的傑作。而在臺前的小布希則像個地主家的傻兒子一樣,整天忙著鬧笑話。
  • 《副總統》罪惡的老二
    本片的Vice語帶雙關,既有副總統之意,又有罪惡之意。切尼被廣泛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有實權的副總統之一。2000年美國總統選舉,小布希贏出共和黨黨內初選後,切尼在小布希邀請下出任副總統當時年屆59歲的切尼多次因心臟病而接受治療,但小布希多次力撐,他最終同意成為副總統候選人。小布希最終在選舉人票險勝戈爾當選美國總統。小布希上任後不久美國發生九一一事件,美國展開一系列的反恐活動,切尼亦是策劃人之一,作風跟小布希和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一樣為鷹派人物,強調奉行單邊主義和以強硬的軍事手段解決對外關係。
  • 《副總統》從一名電線工到副總統,他娶了個好老婆
    但是看他以往的視頻,會發現他是一位很溫和的副總統,總是默默地站在布希總統的身後,保持著淡然的表情,退休後,他談起自己青年時期在白宮工作的經歷,回憶起老布希總統,臉上帶著尊敬和祥和,談起小布希總統,很平靜。麥凱徹底入坑了,他意識到,這位副總統很可能擁有過至高無上的權利,比人們想像中的副總統獲得過更多的權力。
  • 《副總統》心的敘術
    一個身名浪藉、身無旁物的酒鬼,從散工如何逆襲成為副總統。電影的後半部分,是一部權謀片。那個本來形同虛設的職位,如何可以成為權利的重心,連總統都得禮讓三分。於是,在前部分,你可以看到男主是如何有主角光環。包括人性光環。在角逐總統與維護小女兒名聲之間,他選擇了後者。
  • 電影《副總統》:「為副」不仁
    但克裡斯蒂安·貝爾和其他幾位主演在《副總統》中的表演堪稱精彩、老辣,可以說是2018年好萊塢老戲骨們的巔峰之作,又一次集體在大銀幕上狠狠地耍了美國政治一把,為富不仁,「為副」也不仁。《副總統》港版海報進入耶魯卻因為翹課太多退學;回到家鄉懷俄明鎮上當個線路工人卻終日無所事事;好幾次酒駕被逮捕在案,直到妻子到警局把他撈出來。
  • 《副總統》相比綠皮書這種雞湯片,我更喜歡黑暗至死的副總統
    他把美國副總統這個擺設,玩成了陰影裡的上帝。聊片子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這部電影的作者。說實話要不是因為拉《副總統》,我都沒有注意到美劇《繼承之戰》(Succession)的導演和當年拍《非親兄弟》(Step Brothers)的是同一個人——亞當·麥凱。
  • 亞塞拜然副總統為何由第一夫人擔任?
    舉一個簡單例子,比如亞塞拜然副總統就是一位女性,而且還是第一夫人。 低調的副總統 剛才我們說這位第一夫人兼副總統是亞塞拜然現任總統伊利哈姆·阿利耶夫的夫人梅赫麗班·阿利耶娃。
  • 巴西副總統新冠檢測結果呈陽性 將在副總統官邸接受隔離
    巴西副總統新冠檢測結果呈陽性 將在副總統官邸接受隔離  Emma Chou • 2020-12-28 10:57:03 來源:前瞻網
  • 《副總統》:精緻的敘事
    奧斯卡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得主《副總統》這個片子,對得起這個獎,沒得到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創劇本也十分公平。該劇本敘事手法看起來很高明,實際上卻十分簡單。所有的倒敘、插敘的作用都是一個,說明切尼和共和黨非常操蛋,美國權力機關高尚的外表下是邪惡。並沒有很驚豔的感覺。故事也不算很有意思,只是工整地描述了切尼的生涯,勝在其生動性與現實感。人物塑造有點功力。
  • 《副總統》逼近「真實」的切尼
    在2017的電影《大空頭》大獲成功以後,編劇兼導演亞當·麥凱再接再厲,全身心投入了關於迪克·切尼(最有權力的副總統之一)的電影項目中,《副總統》。他沒有想過要把本片打造成一部完全刻板地符合事實的影片,甚至完全符合事實從理論上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導演翻遍了他在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關於切尼的書籍,也找到一些記者拿到些並非記錄在案的資料。導演用他獨到的方式詮釋切尼,只為了能更加逼近事實的真相。
  • 堂堂前副總統彭斯淪為「沙發客」…
    來源:灣區爸媽群 相比於美國總統,副總統一直都是一個「不起眼的配角」。可沒曾想,剛剛離任的前副總統彭斯被爆出最近的生活有點「可憐」。據美媒《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1月26日報導,彭斯夫婦回到家鄉後居無定所,目前處於「無家可歸」的狀態,甚至還有兩人寄居在他人家中充當「沙發客」的傳聞。
  • 睡不著|電影《副總統》:「為副」不仁
    電影《副總統》(Vice)和《一個明星的誕生》一樣得到8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然而最終只捧回了一座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獎,錯失最佳影片、最佳男主、最佳男女配角等重要獎項。但克裡斯蒂安·貝爾和其他幾位主演在《副總統》中的表演堪稱精彩、老辣,可以說是2018年好萊塢老戲骨們的巔峰之作,又一次集體在大銀幕上狠狠地耍了美國政治一把,為富不仁,「為副」也不仁。
  • 副總統:矛盾且虛幻的政治傳記片
    《副總統》是一部講述美國前副總統迪克·切尼的傳記電影,在生動刻畫人物形象的同時,展映了迪克·切尼政治歷程中一幕幕令人瞠目結舌的畫面。他橫跨政商兩界,號稱是美國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副總統,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當今美國的國際地位。
  • 《副總統》一組政治諷刺小品的集萃
    電影《副總統》(Vice, 2018)的主角切尼號稱美國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副總統。但即使獲得奧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8項提名,我仍然認為這部電影只能算一組政治諷刺小品的集萃,而非構思完整的政治諷刺劇。擁有兩次酒駕紀錄的共和黨人切尼自1970年代初進入尼克森政府以後,由行政助理一步步成為福特白宮辦公廳主任、國會議員、國防部長和副總統。
  • 《副總統》訪談:亞當·麥凱【譯】
    他已經不記得那本書是誰寫的傳記了——或許是巴頓·格爾曼寫的《垂釣者》——不過麥凱讀得越多,他就越意識到,這位前副總統對現代政治產生的影響,可能要遠遠超乎他的想像。當麥凱發現這一點的時候,他便開始了更深入的調查,儘可能多地閱讀與切尼有關的一手(或二手)文獻,詳細閱讀切尼的採訪,並尋找這位副總統的口誤。「我沒有發現口誤,」他說道,「我繼續思考,他會不會在某些地方犯了錯,說出了比他預料中更多的話。
  • 《副總統》:貝爾的完美表演應該拿個小金人
    相對於國內有些翻譯將《Vice》翻譯成《為副不仁》,我還是覺得應該還是翻譯成《副總統》會比較好一點,否則一看片名就會有一種故事主人公就是「不仁 」的代入感 。同樣《副總統》這部電影也是提名為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但是據我所知,可能是評分最低的一部了(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我覺得克裡斯蒂安·貝爾可以競爭一下最佳男主角,但是最佳影片就不太可能了。《副總統》以詼諧和不敬的方式接近美國歷史的黑暗時期 - 以及一個政治黑馬的傳奇故事。
  • 《副總統》還是只能看貝爾
    但《副總統》裡,他真的向觀眾奉獻了一個幾可亂真的切尼,讓人幾乎忘了貝爾。影片用花哨的蒙太奇揭示切尼這一人們並不了解的副總統的前世今生。年輕時的切尼,有種粗魯和諂媚的氣質,有時還會讓你意識到:這是一個把自己迅速增肥的貝爾。但當切尼步入他的老年,成為美國政壇舉足輕重的影子控制者時,他身上貝爾的影子完全消失了。貝爾的表演,此時進入化境。
  • 美國副總統上位之路:七分天註定,三分靠打拼
    今天,龍馬君就和大家聊聊美國副總統上位的故事。最尷尬的職位在美國,副總統這個職位其實更多是為選舉服務的。公元1800年選舉危機之後,總統候選人通常與同一陣營的副總統候選人搭檔參加競選。作為競選的夥伴,副總統候選人可以彌補總統候選人存在的某些劣勢,以爭取更多的選票。
  • 《副總統》的權威
    《副總統》的權威 Vice這是美國前任副總統迪克·切尼傳記。當然編劇少不了用春秋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