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做到讓爸爸在天堂看到我說:「文祥你做得不錯,我對你很滿意。」——王永慶的次子、美國JM泉恩集團董事長王文祥
王文淵的難題:誰是下一個接班人?
時間過得很快,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離去已經9年了。對於今天的臺塑總裁,也是王永慶侄兒王文淵來說,接班這11年可謂一路風雨不斷,但有一點值得自豪:他和臺塑的接班團隊,已經穩住了王永慶身後的臺塑大局。
從越南煉鋼廠到美國乙烯廠擴建,這11年來,臺塑四寶市值已經大幅成長了7成,這是一張臺塑掌舵人很不錯的成績單!
(圖為王文淵與王永慶)
1947 年出生的王文淵,父親王永在乃王永慶的弟弟。在他60歲時,被王永慶欽點接任臺塑總裁。如今11年過去了,他經歷了金融海嘯、家族爭產、還有投資失利,但以他為首的經營團隊,還是受到了市場投資者的肯定。
古人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如今的王文淵,已經到了這個年齡,假如要問他有什麼最急迫的大事,那可能就是「尋找臺塑下一個接班人」了。
一個企業,人是第一位問題,接下來才是戰略。2010年臺灣雲林雲林六輕接連發生兩起工安意外,臺塑集團副總裁,也是創辦人王永慶的女兒王瑞華親自出面,三度向社會道歉。當時,電視鏡頭上眼睛布滿血絲的王瑞華一直對外強調:內部並沒有因為王永慶離開,而螺絲鬆動。
正是六輕工安事件,讓王文淵打破陳規,首開「王家人做不好也要下臺」先例,開啟臺塑集團任用外人的模式。臺灣中油前董事長陳寶郎、副總經理曹明,先後接任「臺塑化」董事長和總經理。
不得不說,今天台塑四寶公司的高管,頗有「老人治國」味道,一個個年紀偏高。去年,復興航空面臨解散時,外界點名臺塑集團接手,王文淵趕緊說:「我也管不住空姐美女!」
當很多人指責復興航空解散遭詬病,是「國產林家」傳子不傳賢,王文淵卻有自己的一番想法:傳子或傳賢各有利弊。傳賢是交棒給職業經理人,對整個企業系統會有所了解,規劃也較客觀,但恐有注重短期利益的缺點。若是家族經營,優點是能著眼長期投資,不會只看短期利益,但一般來說,以前老董事長(王永慶)常說「富不過三代」,越後來的子孫越沒有工作經驗,這就是缺點。
正如王文淵說的,今天台塑王家第三代,尚未完全參與集團事務,世代交替不明朗。誰是臺灣下一個接班人,已經是擺在掌舵人王文淵和臺塑王氏家族面前最大的考驗。
臺塑的改朝換代
對於臺塑王朝而言,2006年6月5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這天是「改朝換代」的新開端。
這一天,臺塑創辦人王永慶宣布,全面卸下臺塑集團40多家相關企業董事長,並把權杖交給他設定的「最高行政中心七人小組」。
此後,王永慶和弟弟王永在這兩位臺塑創辦人還分別實現交棒。王永慶欽定侄兒——擔任臺化董事長王文淵出任臺塑集團總裁,三房長女王瑞華任副總裁;另一家臺塑化,則由王永在次子王文潮(王文淵弟弟)掌舵。
在「七人小組」裡面,除經營老臣外,王永慶三房此女王瑞瑜入列名單。領導臺塑王國52年的「經營之神」王永慶,與胞弟王永在2011年正式「退位」,倆兄弟攜手打拼的臺灣王朝,終於宣告從大家長式領導的「王永慶時代」,進入了一個老臣與二代分權分治的「集體決策新時代」。
(臺塑接班團隊——七人小組)
而這當中,王永慶二房長子王文洋,還有他的弟弟王文祥,儘管還是王永慶遺產繼承者,但卻與臺灣王朝接班無緣。此外,被排拒在王永慶接班名單之列的還有王永慶的女兒王貴雲、王雪齡、王雪紅等子女。
自1954年王永慶與另外一位臺灣商人趙廷箴合作,創辦了生產PVC塑膠粉的臺灣島上第一家塑膠公司,臺塑至今已經走過了63載春秋。作為臺塑王朝創辦人,王永慶和他的胞弟王永在,當然希望他們辛辛苦苦創建的王朝能成就百年基業,因此,「永續經營、用不分家」,也成了這個著名華人家族企業傳承的最高信條。
被排斥在臺塑體系之外,王文祥後來的一個願望是在天堂的父親王永慶,能夠給自己一個肯定:「文祥你做得不錯,我對你很滿意。」而他的哥哥,同時也是王永慶長子的王文洋,曾是臺塑王朝接班理想的首要人選,王永慶也一直對他精心培育。他很早就在臺塑集團美國公司工作,後來又被父親調入臺塑本部。臺塑集團旗下的兩大企業南亞塑膠和南亞科技,還是王文洋負責籌建與生產的。
(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 )
可後來,風雲突變,王永慶的接班布局被打亂了,王文洋的人生軌跡也因此發生了最大的變化,變成了一個「廢太子」。凡事有果必有因,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廢太子」內幕,我將在下一篇詳細分享。
王永慶主持的臺塑「改朝換代」,有兩大特點,一個是「傳侄不傳子」,另一個是「傳男不傳女」。
王永慶1917年生於臺灣日據時期臺北近郊的新店,祖籍福建安溪,「重男輕女」傳統觀念,在他頭腦裡佔據相當大的位置。當初,女兒王雪紅大二實習時,在父親王永慶的臺塑集團,僅待了兩周。被父親「整整罵了十年」,王雪紅還是離開臺塑,選擇自行創業,而不願意遵循父親為她的安排。
我在想,在人生關鍵的選擇中,面對非常強勢的父親,甘當「叛逆的女兒」,可能是王雪紅心裡很清楚,無論是家族安排,還是家族企業臺塑的接班布局,其實完全是在父親手中拍板定案的。作為女兒,很難有很大的一片天。
(王永慶與王雪紅父女早年的合影)
很多人奇怪,王永慶為何選擇「傳侄不傳子」。
王永慶曾公開宣稱「傳賢不傳子」,因為林林總總的原因,本來一心栽培長子接班卻出了問題,結果「無情」地廢掉太子,逐出臺塑系統。王永慶組建的接班團隊,除了以「老臣輔佐少主」外,讓侄兒王文淵出任掌舵,還有讓另一個侄兒王文潮管理來臺塑化,(2011年,王文潮為工廠發生的多起火災引咎辭職)我想可能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可能並非王永慶心目中很理想的人選。因為當時宣布決定時,王永慶有一句「背書」的話:「做不好,可以換」;言外之意,當時臺塑新階段的團體領導,不見得是王朝霸主王永慶最終肯定的接班人。如此看來,二個侄兒王文淵、王文潮能受到王永慶的青睞和器重,應該有能力之外的原因。
王永慶「傳侄」動機,與他和王永在兩人兄弟情深有著很大關係,或許是愛屋及烏吧!
2014年11月27日,臺塑集團創辦人之一、王永慶胞弟王永在辭世,享年93歲。臺塑員工當時回憶相繼離開的兩位創辦人時,都說王永慶個性嚴謹,比較強勢;而小王永慶5歲王永在則風趣幽默,人海派又非常慈祥。
(臺塑集團創辦人之一、王永慶胞弟王永在)
王永在有「六輕總工程師」的稱號,曾在1993年主持當年新臺幣5000億元的第六輕油裂解廠(六輕)工程。正因為有六輕廠的貢獻,後來的臺塑營收規模,才能突破至新臺幣一兆八千億元。
2002年王永慶退休,集團經營事務交由王永在負責,出任董事長。王永慶2008年辭世後,決策改由7人小組決議,直到2011年9人小組成立,王永在便正式退休。而此前,王永在一直作為胞兄的副手,擔任副董事長一職。
王永在的一生,除了在臺塑體系的貢獻,更為人稱頌的是他的「老二哲學」。 不居功、隱身幕後,與胞兄王永慶互信互諒、相互尊重,將所有榮耀歸給哥哥。王永在的「老二哲學」,與攜手打造臺塑王朝相比,更是部屬及外界佩服之處!
過去,王永慶的凱迪拉克座駕的車牌號是「0001」, 王永在的座車編號是「0002」, 不敢跨越兄長一步。一直以來,王永在對哥哥的尊崇、禮遇,可能世間少見。
王永慶之前有個大弟弟,但因肺結核病早早就病逝,作為唯一的弟弟王永在,從小就跟著兄長出外打拼。古人云:「兄弟同心、齊力斷金」。 王永在雖個性活潑海派,對兄長的話,卻是一向「言聽必從」。「不分家」是兄長的傳承理念,當王永慶去世後,王永在也一直在遵循著這條路。當後來王永慶家族遺產風暴擴大時,王永在和他的子女除了堅守中立外,也一直維護著「不分家」這一大局。
我想,作為兄長,王永慶是最了解他的胞弟的人,交棒侄子王文淵,應該與王永慶與王永在之間的情感和信任有關。相較其兄處事「無情」, 王永在則更願意給家族子孫更多照顧;長兄去世後,王永在也扮演家族長輩角色,也就潛在的家族紛爭展開了一系列行動。
一個家族企業要基業長青,不斷開創事業新高峰,與家族內部能否合作無間有很大關係。臺灣太多家族企業,遺產紛爭太多,不少是官司一打很多年,民眾也抱著看熱鬧的心態。
臺塑王朝,接下來如何進行新一輪的「改朝換代」,自然備受關注。比如,是否引進職業經理人?王永慶「二房」子孫,是否有更多進入臺塑體系?在「不分家」傳承理念下,王永慶及王永在家族第三代,在未來臺塑體系的經營管理上,將發揮什麼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