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廢太子」內幕(上)

2021-01-10 一波說

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做到讓爸爸在天堂看到我說:「文祥你做得不錯,我對你很滿意。」——王永慶的次子、美國JM泉恩集團董事長王文祥

王文淵的難題:誰是下一個接班人?

時間過得很快,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離去已經9年了。對於今天的臺塑總裁,也是王永慶侄兒王文淵來說,接班這11年可謂一路風雨不斷,但有一點值得自豪:他和臺塑的接班團隊,已經穩住了王永慶身後的臺塑大局。

從越南煉鋼廠到美國乙烯廠擴建,這11年來,臺塑四寶市值已經大幅成長了7成,這是一張臺塑掌舵人很不錯的成績單!

(圖為王文淵與王永慶)

1947 年出生的王文淵,父親王永在乃王永慶的弟弟。在他60歲時,被王永慶欽點接任臺塑總裁。如今11年過去了,他經歷了金融海嘯、家族爭產、還有投資失利,但以他為首的經營團隊,還是受到了市場投資者的肯定。

古人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如今的王文淵,已經到了這個年齡,假如要問他有什麼最急迫的大事,那可能就是「尋找臺塑下一個接班人」了。

一個企業,人是第一位問題,接下來才是戰略。2010年臺灣雲林雲林六輕接連發生兩起工安意外,臺塑集團副總裁,也是創辦人王永慶的女兒王瑞華親自出面,三度向社會道歉。當時,電視鏡頭上眼睛布滿血絲的王瑞華一直對外強調:內部並沒有因為王永慶離開,而螺絲鬆動。

正是六輕工安事件,讓王文淵打破陳規,首開「王家人做不好也要下臺」先例,開啟臺塑集團任用外人的模式。臺灣中油前董事長陳寶郎、副總經理曹明,先後接任「臺塑化」董事長和總經理。

不得不說,今天台塑四寶公司的高管,頗有「老人治國」味道,一個個年紀偏高。去年,復興航空面臨解散時,外界點名臺塑集團接手,王文淵趕緊說:「我也管不住空姐美女!」

當很多人指責復興航空解散遭詬病,是「國產林家」傳子不傳賢,王文淵卻有自己的一番想法:傳子或傳賢各有利弊。傳賢是交棒給職業經理人,對整個企業系統會有所了解,規劃也較客觀,但恐有注重短期利益的缺點。若是家族經營,優點是能著眼長期投資,不會只看短期利益,但一般來說,以前老董事長(王永慶)常說「富不過三代」,越後來的子孫越沒有工作經驗,這就是缺點。

正如王文淵說的,今天台塑王家第三代,尚未完全參與集團事務,世代交替不明朗。誰是臺灣下一個接班人,已經是擺在掌舵人王文淵和臺塑王氏家族面前最大的考驗。

臺塑的改朝換代

對於臺塑王朝而言,2006年6月5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這天是「改朝換代」的新開端。

這一天,臺塑創辦人王永慶宣布,全面卸下臺塑集團40多家相關企業董事長,並把權杖交給他設定的「最高行政中心七人小組」。

此後,王永慶和弟弟王永在這兩位臺塑創辦人還分別實現交棒。王永慶欽定侄兒——擔任臺化董事長王文淵出任臺塑集團總裁,三房長女王瑞華任副總裁;另一家臺塑化,則由王永在次子王文潮(王文淵弟弟)掌舵。

在「七人小組」裡面,除經營老臣外,王永慶三房此女王瑞瑜入列名單。領導臺塑王國52年的「經營之神」王永慶,與胞弟王永在2011年正式「退位」,倆兄弟攜手打拼的臺灣王朝,終於宣告從大家長式領導的「王永慶時代」,進入了一個老臣與二代分權分治的「集體決策新時代」。

(臺塑接班團隊——七人小組)

而這當中,王永慶二房長子王文洋,還有他的弟弟王文祥,儘管還是王永慶遺產繼承者,但卻與臺灣王朝接班無緣。此外,被排拒在王永慶接班名單之列的還有王永慶的女兒王貴雲、王雪齡、王雪紅等子女。

自1954年王永慶與另外一位臺灣商人趙廷箴合作,創辦了生產PVC塑膠粉的臺灣島上第一家塑膠公司,臺塑至今已經走過了63載春秋。作為臺塑王朝創辦人,王永慶和他的胞弟王永在,當然希望他們辛辛苦苦創建的王朝能成就百年基業,因此,「永續經營、用不分家」,也成了這個著名華人家族企業傳承的最高信條。

被排斥在臺塑體系之外,王文祥後來的一個願望是在天堂的父親王永慶,能夠給自己一個肯定:「文祥你做得不錯,我對你很滿意。」而他的哥哥,同時也是王永慶長子的王文洋,曾是臺塑王朝接班理想的首要人選,王永慶也一直對他精心培育。他很早就在臺塑集團美國公司工作,後來又被父親調入臺塑本部。臺塑集團旗下的兩大企業南亞塑膠和南亞科技,還是王文洋負責籌建與生產的。

(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 )

可後來,風雲突變,王永慶的接班布局被打亂了,王文洋的人生軌跡也因此發生了最大的變化,變成了一個「廢太子」。凡事有果必有因,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廢太子」內幕,我將在下一篇詳細分享。

王永慶主持的臺塑「改朝換代」,有兩大特點,一個是「傳侄不傳子」,另一個是「傳男不傳女」。

王永慶1917年生於臺灣日據時期臺北近郊的新店,祖籍福建安溪,「重男輕女」傳統觀念,在他頭腦裡佔據相當大的位置。當初,女兒王雪紅大二實習時,在父親王永慶的臺塑集團,僅待了兩周。被父親「整整罵了十年」,王雪紅還是離開臺塑,選擇自行創業,而不願意遵循父親為她的安排。

我在想,在人生關鍵的選擇中,面對非常強勢的父親,甘當「叛逆的女兒」,可能是王雪紅心裡很清楚,無論是家族安排,還是家族企業臺塑的接班布局,其實完全是在父親手中拍板定案的。作為女兒,很難有很大的一片天。

(王永慶與王雪紅父女早年的合影)

很多人奇怪,王永慶為何選擇「傳侄不傳子」。

王永慶曾公開宣稱「傳賢不傳子」,因為林林總總的原因,本來一心栽培長子接班卻出了問題,結果「無情」地廢掉太子,逐出臺塑系統。王永慶組建的接班團隊,除了以「老臣輔佐少主」外,讓侄兒王文淵出任掌舵,還有讓另一個侄兒王文潮管理來臺塑化,(2011年,王文潮為工廠發生的多起火災引咎辭職)我想可能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可能並非王永慶心目中很理想的人選。因為當時宣布決定時,王永慶有一句「背書」的話:「做不好,可以換」;言外之意,當時臺塑新階段的團體領導,不見得是王朝霸主王永慶最終肯定的接班人。如此看來,二個侄兒王文淵、王文潮能受到王永慶的青睞和器重,應該有能力之外的原因。

王永慶「傳侄」動機,與他和王永在兩人兄弟情深有著很大關係,或許是愛屋及烏吧!

2014年11月27日,臺塑集團創辦人之一、王永慶胞弟王永在辭世,享年93歲。臺塑員工當時回憶相繼離開的兩位創辦人時,都說王永慶個性嚴謹,比較強勢;而小王永慶5歲王永在則風趣幽默,人海派又非常慈祥。

(臺塑集團創辦人之一、王永慶胞弟王永在)

王永在有「六輕總工程師」的稱號,曾在1993年主持當年新臺幣5000億元的第六輕油裂解廠(六輕)工程。正因為有六輕廠的貢獻,後來的臺塑營收規模,才能突破至新臺幣一兆八千億元。

2002年王永慶退休,集團經營事務交由王永在負責,出任董事長。王永慶2008年辭世後,決策改由7人小組決議,直到2011年9人小組成立,王永在便正式退休。而此前,王永在一直作為胞兄的副手,擔任副董事長一職。

王永在的一生,除了在臺塑體系的貢獻,更為人稱頌的是他的「老二哲學」。 不居功、隱身幕後,與胞兄王永慶互信互諒、相互尊重,將所有榮耀歸給哥哥。王永在的「老二哲學」,與攜手打造臺塑王朝相比,更是部屬及外界佩服之處!

過去,王永慶的凱迪拉克座駕的車牌號是「0001」, 王永在的座車編號是「0002」, 不敢跨越兄長一步。一直以來,王永在對哥哥的尊崇、禮遇,可能世間少見。

王永慶之前有個大弟弟,但因肺結核病早早就病逝,作為唯一的弟弟王永在,從小就跟著兄長出外打拼。古人云:「兄弟同心、齊力斷金」。 王永在雖個性活潑海派,對兄長的話,卻是一向「言聽必從」。「不分家」是兄長的傳承理念,當王永慶去世後,王永在也一直在遵循著這條路。當後來王永慶家族遺產風暴擴大時,王永在和他的子女除了堅守中立外,也一直維護著「不分家」這一大局。

我想,作為兄長,王永慶是最了解他的胞弟的人,交棒侄子王文淵,應該與王永慶與王永在之間的情感和信任有關。相較其兄處事「無情」, 王永在則更願意給家族子孫更多照顧;長兄去世後,王永在也扮演家族長輩角色,也就潛在的家族紛爭展開了一系列行動。

一個家族企業要基業長青,不斷開創事業新高峰,與家族內部能否合作無間有很大關係。臺灣太多家族企業,遺產紛爭太多,不少是官司一打很多年,民眾也抱著看熱鬧的心態。

臺塑王朝,接下來如何進行新一輪的「改朝換代」,自然備受關注。比如,是否引進職業經理人?王永慶「二房」子孫,是否有更多進入臺塑體系?在「不分家」傳承理念下,王永慶及王永在家族第三代,在未來臺塑體系的經營管理上,將發揮什麼作用等。

相關焦點

  • 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廢太子」內幕(下)
    同樣「經營之神」王永慶留下的,也是王永慶家族要傳承的,也應該是「王永慶精神」,它是一份最厚重的遺產。無論是自己的孩子,還是胞弟王永在的子女們,對王永慶來說,都一樣看待,哪房的孩子有出息,都是王家的至上榮耀。而對於王氏家族後代來說,不管他們未來是在臺塑企業體系內,還是自主創造一片江山,王永慶留給後代的「王永慶精神」,影響的絕不是二代人,甚至三代、五代乃至更遠。
  • 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廢太子」內幕(中)
    22年前,身為王永慶的長子,臺塑王朝的「準接班人」——王文洋,「不愛江山愛美人」,不顧一切與呂安妮師生戀;戀情曝光後,大動肝火的父親,將他逐出家門與臺塑集團,引出了一段足可載入臺灣企業史及家族傳承史的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廢太子」事件。佛經《瑜伽師地論》有句:「已作不失,未作不得」,什麼意思呢?簡單解釋就是我們常說的,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
  • 「經營之神」王永慶過世12年了,「太子」搶6000億遺產連吃敗仗
    有「經營之神」之稱的臺塑創辦人王永慶都過世12年了,身後的6000億海外遺產官司還在打。長子王文洋雖在臺灣、香港、美國三地提起訴訟,卻連吃敗仗。 這場高達6000億新臺幣的遺產官司會延續何年何月,備受關注。
  • 經營之神王永慶過世12年了,「太子」搶6000億遺產連吃敗仗
    有「經營之神」之稱的臺塑創辦人王永慶都過世12年了,身後的6000億海外遺產官司還在打。長子王文洋雖在臺灣、香港、美國三地提起訴訟,卻連吃敗仗。這場高達6000億新臺幣的遺產官司會延續何年何月,備受關注。
  • 王永慶:臺灣的「經營之神」
    王永慶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便抓住時機經營木材生意,結果獲利頗豐。這個普通農民的兒子,居然成了當地一個小有名氣的商人。這時,經營木材業的商家越來越多,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王永慶看到這一點,便毅然決定退出木材行業。    50年代初,臺灣急需發展的幾大行業,是紡織、水泥、塑膠等工業。
  • 被稱為臺灣經營之神的王永慶是這樣賺到第一桶金的
    我們總是聽到這麼一句話,現在的生意真的是越來越難做了,實體店不但要面對電商的衝擊,還要面對同行的惡意競爭,你這邊開一個店,只要生意好了,周邊立馬湧現出其它品牌或同品牌種類的店,往往這種競爭下,生意越來越難做,成為了每一個人最為之頭疼的事情。
  • 【領軍讀書會】經營之神——王永慶
    王永慶卻從這司空見慣中找到了切入點。他和兩個弟弟一起動手,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裡的秕糠、砂石之類的雜物撿出來,然後再賣。一時間,小鎮上的主婦們都說,王永慶賣的米質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煩。米的品質上去了,再要增加銷售量只有從別的方面入手了。王永慶畢竟是王永慶,一次偶然的機會改變了他的經營思路。
  • 「經營之神」王永慶:猝死美國前悄悄布下一個局,讓公司繁榮百年
    導讀:臺灣經營之神的王永慶,於92歲猝死美國,不過屍骨未寒就迎來了妻兒子女之間遺產紛爭。好容易塵埃落定,又發現2600億臺幣的資產被安排進了信託。原來,富一代王永慶,用最後10年布局保證自己死後,妻兒瓜分資遺產後不影響到企業的經營。並且是永續經營。下面就讓我們來領略一下王老的傳奇故事。
  • 「經營之神」王永慶賣鵝的故事
    今天,我先給你講一個臺灣首富王永慶賣鵝的故事,看看他是如何在寒冬中抓住機會,逆勢而動的。 撰稿 | 周方舟 剪輯 | 張柏赫 附:文中部分資料參考於公眾號伯凡時間「寒冬能帶給我們什麼」 王永慶是臺塑集團創始人。他從小生活在臺灣的農村。
  • 臺灣「經營之神」:猝死前千億布局,透漏讓企業繁榮百年的秘密
    李嘉誠家族的財富僅有2000億元,而背後的原因就是李嘉誠早就設立了家族基金,並將家族的主要資產都放在了家族信託基金中,而還有一位富豪可以跟李嘉誠相比,這個人就是臺灣的王永慶。王永慶被譽為經營之神,他一生從來不做投機生意,靠著發展實業,開拓了一個龐大的臺塑帝國。2008年王永慶突然去世,關於他的遺產分配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 王永慶:被譽為臺灣經營之父,連郭臺銘都要向他行跪叩大禮
    王永慶是臺灣家喻戶曉的企業家,被譽為「臺灣經營之神」,他出身寒門,15歲獨闖天下,兢兢業業地幹了77年,到他去世時,臺塑集團的全球總產值已佔臺灣GNP(國民生產總值,非GDP/國內生產總值)的11.8%。
  • 臺塑董事長王永慶:臺灣和大陸是家內人
    儘管已是86歲高齡,但被譽為「臺灣經營之神」的王永慶依然精神矍鑠,思維敏捷。在臺塑大樓接受本社記者採訪時,他說,臺灣要走出眼前百業蕭條的困境,就要「找到病源,對症下藥。」但他同時表示:「可惜,現在的『政府』沒有人才,也不曉得經濟的問題在哪裡。」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成長起來的這位世界級企業家,一生信奉「做人不能講假話」。
  • 他是臺灣經營之神身價千億,豪娶「舞女」做三太 女兒是HTC創始人
    提起臺灣首富,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大概是為人高調又經常口出狂言的郭臺銘。不僅華為遇難時郭臺銘的落井下石引來無數爭議,光是那一句是他給了大陸吃飯的機會就夠給他拉仇恨的了。但是,在郭臺銘之前,還有一位臺灣首富。他一生愛國,為大陸捐款近百億元,還在內地建設了三十多家工廠大陸經濟發展。在他的葬禮上,連狂妄的郭臺銘也下跪致哀,口稱他為臺灣工業之父。
  • 從米店學徒到臺灣首富,被譽為華人經營之神,身家高達3300億
    不過王永慶跟別的學徒不一樣,他這一年中留意了店裡的一切,一年後他一家熟悉了米店經營的一切流傳。一年後16歲的他決定自己做老闆。他的父親幫他跟親朋好友借到了200元給王永慶作為啟動資金。當時別人都是坐在店裡等著生意上門,只有他是主動上門推銷,他還免費客戶掏陳米、洗米缸。慢慢他的生意越來越好。當時許多米商都會摻一下小沙石進入,而且買主都習以為常。
  • 被譽為「經營之神」,身價百億,卻過著我行我素的節儉生活!
    目前不但是經營艱難,創業也艱難,很多人哪怕是下海創業,也沒用頭緒到底要幹什麼去。現在大家說到臺灣富豪的時候,一般都想到誰呢?是富士康的老闆郭臺銘?還是康師傅背後的魏氏兄弟?或者是旺旺的老闆「米果大王」蔡衍明?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臺灣被稱為「經營之神」的王永慶。
  • 臺灣「經營之神」:從賣米小販到塑料大王,創下4000億的商界神話
    出身貧苦1917年,王永慶出生於臺灣市臺北縣的一戶普通人家中。他們一家原本是福建泉州的一戶專門種茶賣茶的茶農。後來為了躲避戰亂,才來到臺灣定居生活,繼續以種茶為生。所以在王永慶出生的時候,他的父親還只是一名茶農。
  • 華人富豪王永慶,給大陸捐建1萬所小學,回應:臺灣人就是中國人
    引言 正如《浪淘沙》中的「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所言,人要想在事業上獲得成功,就一定要經歷比別人更多的磨鍊,不斷地在這些磨練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才能獲得成功。堅忍不拔、吃苦耐勞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成功企業家不可或缺的品質,一手創造了臺塑王國的王永慶就深諳這個道理。
  • 臺灣臺塑企業王永慶:做了朋友再做事,最終在塑膠行業站立起來
    王永慶在剛進軍塑膠行業的時候,經濟發展環境好似一片荒蕪的廢耕地。在那時,他需要面對資金睏乏、原料短缺、市場極其狹窄且封閉等各種棘手的客觀條件。在這種困境下從事PVC塑料粉的生產,他就仿佛是一個手中缺少工具的人,要在極為貧瘠的土地上耕耘。
  • 王永慶:從賣米的到塑料大王
    ,被譽為臺灣的「經營之神」。王永慶出名不僅因為他擁有巨額財富,還因為他在商業經營乃至日常生活中所展現出來的獨特人格魅力。  「塑膠大王」原來是個賣米的  根據臺灣《天下雜誌》對島內2000家大企業實力狀況的調查,擁有近7萬員工、近3800億元新臺幣營業收入的臺塑集團已經躍居臺灣各企業集團的龍頭老大。臺塑集團六輕廠完工投產後,乙烯產量將超過日本、韓國,居亞洲第一,躋身全球十大廠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