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政商參閱微博
巨富家族,子女眾多,年老時,如何分配遺產就成了一個問題,比如香港的四大家族雖已經完成了傳承,依然風波未斷。
澳門賭王何鴻燊有4個妻子和17個孩子,多年來也一直受到這個問題的困擾。
李嘉誠家族的財富僅有2000億元,而背後的原因就是李嘉誠早就設立了家族基金,並將家族的主要資產都放在了家族信託基金中,而還有一位富豪可以跟李嘉誠相比,這個人就是臺灣的王永慶。
王永慶被譽為經營之神,他一生從來不做投機生意,靠著發展實業,開拓了一個龐大的臺塑帝國。2008年王永慶突然去世,關於他的遺產分配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經營之神」王永慶
1954年,王永慶成立了臺塑企業,但成立之初就碰上了市場低迷期。當時臺灣地區對此類產品需求量少,並且日本有更低廉的產品與之競爭。臺塑一度到了倒閉的邊緣。
但就在這種困境下,王永慶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繼續繼續擴大生產。他認為在困境中更需要去創造市場,通過增加生產來降低成本,吸引更多的顧客。終於臺塑通過更加低廉優質的產品,吸引了更多的海外客戶,順利的度過危機。
九州創聯集團董事長蘇學鋒曾說過:「每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都是冒險家。」
像這樣大膽的做法,王永慶不止做了一次。
2008年,越南的經濟遭遇寒冬,股市大幅下挫,外資紛紛逃離,王永慶卻選擇進入投資,在越南投資建設全東南亞最大的鋼鐵廠。
當美國傳統化工企業走向沒落時,他再次伸出大手,收購美國數家化工企業,並使其起死回生。
幾十年來,很多企業家除了把王永慶尊為「經營之神」之外,王永慶的管理經驗也被當作最為實用的教科書,「壓力管理」和「獎勵管理」兩件法寶廣為流傳。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曾表示:「王老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臺灣工業之父。」
及至年老時,王永慶又順利完成家族企業的交棒,臺塑集團從「二王時代」過渡到「行政中心集體領導時代」。他還透過慈善基金——長庚紀念醫院,將家族對臺塑的控股權集中於長庚醫院內,王永慶原本是要仿效洛克菲勒基金會模式,希望家族後代永不分家。
然而,在王永慶剛去世兩個月,因為沒有留下隻言片語,各房子女們就為巨額遺產繼承爭執不休,最終對簿公堂。
王永慶為什麼沒有立遺囑
所留遺產究竟有多少
王永慶先生去世以後,他在臺灣的資產分成了大概兩大部分:一大部分是臺塑集團的股權,另外一部分是價值越600億的各類上市公司的股票和金融資產投資。
在王永慶先生個人名下,大概有價值600億臺幣資產。主要表現為各類上市公司股票和其他的金融資產。對於這部分,王永慶先生確實沒有留遺囑。因為沒有留遺囑,這麼一筆巨額的財產在諸多的繼承人當中怎麼分配,就成了王氏家族幾房子女利益派系的爭奪目標。
對於資產如此龐大的王氏家族,作為掌門人的王永慶先生,已經把家族核心資產(臺塑集團股權)提前安排情況下,肯定也是知道遺囑等重要性的,但他老人家為什麼還是沒有立遺囑就離世了呢?我們猜測可能有三個原因:
第一,王永慶可能認為他最核心的資產是臺塑集團的股權。他生前就已經通過長庚醫療基金會安排好了。
第二,王永慶先生面臨一個困境:他持有600億的股票,這麼多繼承人怎麼分呢?分多了、分少了,好像都很難面對家人。他遲遲不分,可能是因為他不知道怎麼分才能平衡各個小家庭的利益,這是他為難的一個原因。
第三,王永慶先生特別注重鍛鍊身體,每天堅持長跑。他在去世之前可能對自己的身體還抱有很大的信心,認為自己不過就是生病了,治一治就可以了,很快就能回到臺塑集團,還有時間去安排這些事情。所以他沒把這件事當作一個特別緊急的事來安排。
除了這已知的600億各類上市公司的股票和金融資產投資資產外,後來在子女訴訟過程中,還查明王永慶先生在海外還有大量資產。
另外,王永慶先生還在中國大陸有大量投資,只是這些巨額海外資產及在中國投資的部分資產,在王氏家族兩年多遺產糾紛(600億已知遺產的分配)和解後,官司還在不停進行中,但後續很少有明確報導。
子女們簿公堂
王永慶一共有三房太太,大房妻子郭月蘭,膝下沒有子女。二房妻子楊嬌,膝下有四名子女。三房妻子李寶珠,膝下有五名子女。
太太們、子女們經過了近兩年的官司訴訟,最終扣除遺產稅與公益捐贈,「大房」郭月蘭拿到161億新臺幣,「二房」楊嬌與「三房」李寶珠各拿86.84億新臺幣,而9名子女,各拿12.4億新臺幣。
但就在大家以為這場臺灣史上最大的遺產爭奪案要塵埃落定的時候,突然又冒出了一個「四房太太」林明珠。原來王永慶在外面還有一個秘密情人,並且和她生下了兩女一子,在王永慶去世之後,這兩女一子聯名要求做DNA鑑定,認祖歸宗,並有權繼承一部分遺產。
這樁「私生子」緋聞令本來就陷入爭奪財產風波的王家更加狼狽。
股權、基金布局十年
成為中國臺灣的「洛克菲勒」
對於臺塑集團的股權,王永慶先生提前做了安排,他把股權作為捐贈,放到了臺灣長庚醫院的一個慈善基金會裡面。而在臺灣長庚醫院慈善基金會中,擁有控制權的17位理事裡,有一部分是社會賢德,還有一部分都是王永慶的家族成員,包括二房、三房的孩子。所以,臺塑集團的股權已經通過這個法律架構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另外最為高瞻遠矚的是,王永慶在死前的十年內還陸續將至少2600億新臺幣的資產轉移到了國外。
王永慶所委託的海外基金,是在百慕達註冊的信託機構。和英美國家的信託機構不同的是,百慕達的信託機構允許永久信託,而且不需要明確受益人,只需要根據委託人的意願來管理資金。
王永慶在委託這筆信託的時候,他的意願是要用在他一手創辦的「臺塑集團」的永續經營上,而不是要把這筆錢留給某個子女。
他特意成立了一個成員都是王永清的子女和侄子7人小組,專門管理這些資產。
但是,王永慶的子女卻只有管理權,沒有繼承權。
這種經營權、所有權分離的制度,是效仿美國傳奇大亨洛克菲勒。在洛克菲勒退休的時候,他並沒有將價值200億美元的資產交給獨生兒子,而是設立了家族辦公室,由團隊管理,避免了子孫後代直接繼承導致的接班人不肖問題。
2600億資產孤懸海外,王永慶的長子王文洋也因此起訴這個國外基金,認為父親是被他們「騙了」,他要為王家把這些錢拿回來。
但是王永慶的女兒卻表示,父親已經早有打算把這些資產用在慈善事業上,並且已經有其他兒女打算放棄海外資產繼承權,來支持父親的慈善事業。這一場遺產爭奪的官司,一打就是十幾年,直到今天還沒有結束。
王永慶為了不讓一生心血敗在子女手裡,布下了這個經營權、所有權分離的局,足以見得他對人性貪婪那深刻的洞察力和遠見。
所以在王永慶死後,儘管子女們將600億臺幣的遺產瓜分了,但因為有龐大的信託基金支持,臺塑集團的經營並沒有遇到太大問題,更沒有因此分崩離析,反而是在小組的共同管理下,業務發展越來越壯大,員工達到了11萬餘人,2018年一年的稅前盈利達到了3694億新臺幣。
這也是「經營之神」王永慶為他的臺塑集團做的最後一件事。
此舉的意義其實不亞於再造一個臺塑了。
也正是這樣的「布局」,即使子女們遺產風波未斷,卻足以讓臺塑集團能夠持續繁榮百年。
王永慶先生作為一位充滿智慧和傳奇色彩的大神,身後的財富傳承糾紛不免令人感到遺憾,但是,我們可以從中吸取一些教訓,為我們所用。
資料參考:
華人志《臺灣「經營之神」:猝死美國前布下一個局,讓企業繁榮百年》
《豪門遺產恩怨錄——王永慶遺產糾紛案》、縱橫情報社、新知材料、網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