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廢太子」內幕(下)

2021-01-08 一波說

易中天教授:「家族傳承是有命門和密碼的。家族傳承的密碼是『血脈遺產』,家族要傳承的是精神。」同樣「經營之神」王永慶留下的,也是王永慶家族要傳承的,也應該是「王永慶精神」,它是一份最厚重的遺產。

無論是自己的孩子,還是胞弟王永在的子女們,對王永慶來說,都一樣看待,哪房的孩子有出息,都是王家的至上榮耀。而對於王氏家族後代來說,不管他們未來是在臺塑企業體系內,還是自主創造一片江山,王永慶留給後代的「王永慶精神」,影響的絕不是二代人,甚至三代、五代乃至更遠。

(JM eagle、河北泉恩高科技管業董事長王文祥)

9歲時被母親帶著離開臺灣去了美國的王文祥,王永慶這個名字,離他很近也似乎很遠。自小不在父親身邊,接觸就不多,作為王永慶的次子,父親的影響無疑是間接的。

對父親,王文祥是如此評價:「爸爸賺錢的動力就是要把企業做好,要照顧別人。他做人的觀念就是要吃苦,賺的錢一定要再投回企業,把企業做大,養更多的人,造福社會。他自己根本就沒有什麼享受,一年365天都在做事情,從來沒有休息過。他的企業就是他的生命,他的人生就是這個樣子。」

第二因:「呂安妮事件」曝光王永慶怒廢太子

在臺灣念完小學後,即赴英國留學,取得大學文憑後,再安排到美國,然後進入臺塑在美企業「基層練兵」,最後回到臺灣進入集團工作。從兒子王文洋,到侄兒王文淵、王文潮等,他們都按照王永慶這樣的計劃循序漸進地安排訓練。

「望子成龍」心切

作為長子,王文洋從小天資聰穎,26歲就拿到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化工博士學位。學業成績不曾讓王永慶失望,也讓王永慶對他寄予厚望。「望子成龍」心切的父親,對兒子要求也就更加嚴格,其嚴苛程度,即便外人來看都覺得不近人情。

1975年,在美國PPG集團PVC工廠實習的王文洋,與新婚不久的妻子陳靜文,一同居住在紐奧良寓所。一天,王永慶和三太太李寶珠飛往休斯頓,與臺塑美國主管開會。為了與父親碰面,小夫妻倆開了六七個小時的車,趕到王永慶下榻的機場旅館。

一進門,作為父親的王永慶,沒有寒喧問候,也沒有一句關心兩人新婚生活怎麼樣,會不會習慣,而是劈頭就問:「生產一公噸的PVC要多少乙烯?用多少氯氣...」丟出了一連串成本問題考兒子王文洋。

雖然在英國拿到化學博士學位,作為工程師王文洋,關注的是生產過程,比如乙烯法是怎麼生產PVC的,成本觀念方面可就模糊了,也就無法回答父親一連串問題。在飯店咖啡廳內,王永慶當著新婚兒媳陳靜文的面,大聲斥責起來,坐在一旁的臺塑主管,聽得冷汗直冒,還驚動了鄰座顧客側頭過來,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大事,而兒子王文洋一旁聽訓,鐵青著臉。

再說一件事:1979年,王永慶安排返臺的王文洋到臺塑高雄工廠實習,還特別交代工廠主管,員工住哪兒,王文洋就住哪,而且還要一樣跟著「三班倒」。當時,主管考慮王大公子是博士,美國大廠的設計工程師,董事長也太過嚴苛啦,哪能與那些沒有經驗的新進員工一樣訓練呀!大家都知道,不分白天黑夜的三班制輪崗,一般人是吃不消,又累又困;於是,主管就安排王文洋去住招待所,想讓他好好休息。

沒料到這事被王永慶知道了,把工廠主管叫來,狠狠罵了一頓,還要求王文洋馬上搬到集體員工宿舍去住。

與接班寶座漸遠

今天的臺北長庚醫院,未建之前有一家王永慶創辦的「永馨牛排館」,做的就是後來非常有名的「臺塑牛排」。早年,每逢周日中午,經常不是王永慶,就是叔叔王永在,與王文洋一起吃飯。無論是王家親友,還是臺塑老臣,明眼人心裡都明白,董事長副董事長兩位老人家,如此不遺餘力、全心全力栽培「太子」,將來臺塑董座的位置,還不是王文洋的,因此,有什麼亂七八糟的事情,也就沒人敢跟王永慶講了。

王文洋進入公司歷練、培育接班,最後卻遭父親逐出家門,到底在哪裡出問題?

按一名臺塑老臣分析。早期王文洋進公司歷練時,的確很優秀,可到臺塑旗下南亞當經理後,可能因為一些代理商捧他,請他喝花酒,導致他越來越常出入聲色場所。一喝酒,行為就失控,熱情都放在燈紅酒綠的夜生活,工作起來怎麼能專注,到後來,甚至連生意場合的應酬都失控了。

(臺塑六輕工廠)

作為王永慶眼裡的臺塑集團「儲君」,他當然願意將集團最重要戰略計劃——六輕石化園區交付予王文洋。或許當時歷練不足,或許是王文洋「分心」,臺塑「重點工程」六輕許多重大決策,在王文洋手上老是懸而未決。後來,叔叔王永在發現後,自己跳到第一線,才讓工程順利推展,而王文洋自此再未涉及該工程項目,漸漸地偏離了父親規劃的接班道路。

揮淚廢太子

1995年,正當六輕工程如火如荼進行之際,王文洋與臺大碩士班學生呂安妮的婚外情事件,成了臺灣島內焦點新聞。

9月中,一則「王文洋為呂安妮鬧翻臺大」消息,從《商業周刊》爆出,立即引起媒體競相跟進。半個月後,兩人「沙龍照」流出,到了10月18日,呂安妮接受媒體採訪,她與王文洋的婚外情正式公開。

起初,王永慶要求兒子離開呂安妮,可王文洋不僅拒絕,還頂了一句:「你還不是三妻四妾!」。王永慶按下怒火,還是苦勸兒子「時代不同啦」,可王文洋仍是執迷不悟,回了一句「人心不變!」

正是這一句「人心不變」,讓怒火中燒的父親心灰意冷,下令王文洋「滾出去」,還親自下條子,革了王文洋的「職務」。

吳欽仁先生是臺塑集團西進大陸要角,被稱為「臺塑集團西徵大元帥」,當年,他還是王文洋接班歷練的「老師」。

(臺塑七人小組合影,右起第二位為吳欽仁)

氣憤不已的王永慶,掏出一張自己的名片,在後面寫了幾個字,交給吳欽仁。看著意思是讓王文洋走的董事長親筆字條,「太子太保」吳欽仁眼淚流下來了,這可是「廢太子」的驅逐令呀!

後來,老師吳欽仁把名片拿給學生王文洋看,說這就是你爸爸的意思。眼眶泛紅的王文洋才意識到,臺塑集團的接班布局已經風雲突變。

1995年11月7日,南亞主任吳嘉昭首次以發言人身份出現在媒體面前,針對鬧得沸沸揚揚的「呂安妮事件」向社會致歉。隔日,南亞宣布一則「懲處案」,處分王文洋停職一年。而王文洋本人,則一大早搭乘飛機前往美國。

據說,當時王永慶把「免職令」改為「停職一年」,與叔叔王永在和老師吳欽仁苦心爭取有關,就是希望王文洋能在一年內改善與父親的關係,讓人想不到的是,王文洋自此未再重返臺塑集團。

內部人士講,王文洋被停職一年,他在公司的辦公桌都沒有人敢動,大家都以為,也許一年後,董事長辛辛苦苦栽培的這位接班人,還會回來的。

第三因:撐不起的「半邊天」

與呂安妮的婚外戀,最新結局上一篇交代了。

對掌上明珠王思涵,身為宏仁集團總裁的父親王文洋,不但將父親王永慶大房王郭月蘭遺產市值150億元的臺塑三寶股票過戶給女兒,還陪女逛街,發現有人拍照時,趕緊幫女兒擋鏡頭,真是十足的「孝女」老爹呀!

王文洋寵愛女兒王思涵,卻不願幫女兒的媽媽呂安妮身份正名,「女友」呂安妮,至今也一直無法成為王家媳婦,甚至還被公開聲稱兩人已分居。過去「不愛江山愛美人」的王文洋,如今變為「不愛江山,也不愛美人」了。

(王文洋陪女兒王思涵逛街)

很多人奇怪,你似乎還少交代另一個女人吧。陳靜文,作為王文洋的妻子,如此轟動社會的婚外情事件,不會無動於衷吧!

人常言,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女人。可作為妻子,陳靜文把這個「半邊天」作用弄反了。

王永慶非常疼愛長媳,陳靜文因胃癌住院,他帶著三房李寶珠前往醫院探視,對外鐵漢形象的「經營之神」,老淚縱橫哭紅了雙眼。對於公公的照顧,陳靜文也是非常感動,她說王文洋與呂安妮事件發生時,幸好是公公和婆婆支持她,才想開度過當時的痛苦。

帶著「太子」絢爛形象,多少女孩子主動送上門,王文洋的「博愛」,太太陳靜文不是不知道,而是看在眼裡,不僅不吵鬧,甚至還幫著瞞著王永慶。

一位親友說,早在王呂婚外情還沒曝光前,兩人在臺大的師生戀已發展三年多,陳靜文卻還會幫忙隱瞞,每晚都假裝王文洋有回家睡覺。要不是隨扈申報加班費,暴露兒子行蹤,王永慶才知道,自己的兒子在外面都玩到那麼晚。

一個家族企業傳承計劃的制定與實施,與自己的親戚或者家屬成員支持有很大關係。作為妻子陳靜文,扮演著撐不起的「半邊天」,間接上讓丈夫在「婚外情」 糾紛的漩渦裡越陷越深,難以自拔;一旦家庭的危機演化成一個重大的企業危機(臺灣企業的社會形象),也就迫使家族企業掌門人必須重新考慮和規劃新的交班計劃。

第四因:王永在一脈頂起半邊天

停職後兩年內,王文洋這位曾經的臺灣集團「王儲」,角色開始變了,變成了宏仁集團的創辦人。正是這兩年時間裡,由王永慶胞弟王永在督軍的六輕工程順利完工,王永在家族撐起了臺塑的半邊天。

規劃一輩子的「子承父業」夢碎後,龐大的臺塑王國該如何傳承下去,成了王永慶必須重新著手去做的事情,他的視野也從自己的子女移向與自己一起開疆拓土、屢立戰功的弟弟王永在一脈。

其實,臺塑於王永慶、王永在晚年,已將決策中樞轉至最高行政九人小組,並由王家成員和老臣共治,近年也淡化了王家家族色彩,有走向專業經理人管理新時代的意味。

王文洋雖為王永慶二房長子,但王永慶從小對王文淵、王文潮兩位侄子視如己出,不論是教育上的安排,或進入臺塑基層培養,王永慶都一視同仁。因此,在臺塑企業深蹲二三十年的王文淵,接班能力已讓王永慶沒有什麼疑慮。

本來臺塑大樓內,王文洋只要還有辦公室這一席之地,總有重返臺塑一線希望,但2000年發生了一起王文洋辦公室遭偷竊事件,引爆了家族內鬥的陰謀論;王永慶震怒之下,下令拆除王文洋辦公室;至此,王文洋的「回家之路」斷絕了,也就宣告其已被從繼承者名單中出局。

(2008年10月15日,視察美國臺塑企業的王永慶,因突發心肺衰竭在新澤西一家醫院過世,享壽92歲。)

從小學徒做起,白手起家,篳路藍縷,到分支機構遍布全球的臺塑王朝,「經營之神」王永慶的過人膽略、遠見、睿智、前瞻自不必說,可在臺塑的決策層、治理層、高階管理層方面,企業管理的規範化、法治化,還是有一定欠缺。在王永慶身上,有著濃烈的「家天下」味道,而「廢太子」事件,不過是管理問題的顯露而已。

香港的李嘉誠,被譽為「李超人」,臺灣的王永慶,也被稱為「王超人」;從企業治理、管理角度來說,都是企業的絕對權威,可一個企業真正的權威應該是什麼?應該是規範的、法治的、與現代企業治理接軌的管理。

靠「超人」來樹立企業競爭力,如此權威只能存於一時,無法長久。你看,李嘉誠該脫身時無法脫身,學該放手時也不能完全放手。同樣,耄耋之年的王永慶,為了解困金融危機下的臺塑企業,92歲高齡還要遠涉重洋視察旗下的美國生產線和廠房,「戰死沙場」精神誠然可嘉,但做法未必妥當呀! 

相關焦點

  • 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廢太子」內幕(上)
    ——王永慶的次子、美國JM泉恩集團董事長王文祥王文淵的難題:誰是下一個接班人?時間過得很快,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離去已經9年了。對於今天的臺塑總裁,也是王永慶侄兒王文淵來說,接班這11年可謂一路風雨不斷,但有一點值得自豪:他和臺塑的接班團隊,已經穩住了王永慶身後的臺塑大局。
  • 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廢太子」內幕(中)
    22年前,身為王永慶的長子,臺塑王朝的「準接班人」——王文洋,「不愛江山愛美人」,不顧一切與呂安妮師生戀;戀情曝光後,大動肝火的父親,將他逐出家門與臺塑集團,引出了一段足可載入臺灣企業史及家族傳承史的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廢太子」事件。佛經《瑜伽師地論》有句:「已作不失,未作不得」,什麼意思呢?簡單解釋就是我們常說的,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
  • 「經營之神」王永慶過世12年了,「太子」搶6000億遺產連吃敗仗
    有「經營之神」之稱的臺塑創辦人王永慶都過世12年了,身後的6000億海外遺產官司還在打。長子王文洋雖在臺灣、香港、美國三地提起訴訟,卻連吃敗仗。 這場高達6000億新臺幣的遺產官司會延續何年何月,備受關注。
  • 經營之神王永慶過世12年了,「太子」搶6000億遺產連吃敗仗
    有「經營之神」之稱的臺塑創辦人王永慶都過世12年了,身後的6000億海外遺產官司還在打。長子王文洋雖在臺灣、香港、美國三地提起訴訟,卻連吃敗仗。這場高達6000億新臺幣的遺產官司會延續何年何月,備受關注。
  • 王永慶:臺灣的「經營之神」
    王永慶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便抓住時機經營木材生意,結果獲利頗豐。這個普通農民的兒子,居然成了當地一個小有名氣的商人。這時,經營木材業的商家越來越多,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王永慶看到這一點,便毅然決定退出木材行業。    50年代初,臺灣急需發展的幾大行業,是紡織、水泥、塑膠等工業。
  • 被稱為臺灣經營之神的王永慶是這樣賺到第一桶金的
    我們總是聽到這麼一句話,現在的生意真的是越來越難做了,實體店不但要面對電商的衝擊,還要面對同行的惡意競爭,你這邊開一個店,只要生意好了,周邊立馬湧現出其它品牌或同品牌種類的店,往往這種競爭下,生意越來越難做,成為了每一個人最為之頭疼的事情。
  • 【領軍讀書會】經營之神——王永慶
    王永慶卻從這司空見慣中找到了切入點。他和兩個弟弟一起動手,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裡的秕糠、砂石之類的雜物撿出來,然後再賣。一時間,小鎮上的主婦們都說,王永慶賣的米質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煩。米的品質上去了,再要增加銷售量只有從別的方面入手了。王永慶畢竟是王永慶,一次偶然的機會改變了他的經營思路。
  • 「經營之神」王永慶:猝死美國前悄悄布下一個局,讓公司繁榮百年
    導讀:臺灣經營之神的王永慶,於92歲猝死美國,不過屍骨未寒就迎來了妻兒子女之間遺產紛爭。好容易塵埃落定,又發現2600億臺幣的資產被安排進了信託。原來,富一代王永慶,用最後10年布局保證自己死後,妻兒瓜分資遺產後不影響到企業的經營。並且是永續經營。下面就讓我們來領略一下王老的傳奇故事。
  • 「經營之神」王永慶賣鵝的故事
    今天,我先給你講一個臺灣首富王永慶賣鵝的故事,看看他是如何在寒冬中抓住機會,逆勢而動的。 撰稿 | 周方舟 剪輯 | 張柏赫 附:文中部分資料參考於公眾號伯凡時間「寒冬能帶給我們什麼」 王永慶是臺塑集團創始人。他從小生活在臺灣的農村。
  • 臺灣「經營之神」:猝死前千億布局,透漏讓企業繁榮百年的秘密
    李嘉誠家族的財富僅有2000億元,而背後的原因就是李嘉誠早就設立了家族基金,並將家族的主要資產都放在了家族信託基金中,而還有一位富豪可以跟李嘉誠相比,這個人就是臺灣的王永慶。王永慶被譽為經營之神,他一生從來不做投機生意,靠著發展實業,開拓了一個龐大的臺塑帝國。2008年王永慶突然去世,關於他的遺產分配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 王永慶:被譽為臺灣經營之父,連郭臺銘都要向他行跪叩大禮
    王永慶是臺灣家喻戶曉的企業家,被譽為「臺灣經營之神」,他出身寒門,15歲獨闖天下,兢兢業業地幹了77年,到他去世時,臺塑集團的全球總產值已佔臺灣GNP(國民生產總值,非GDP/國內生產總值)的11.8%。
  • 臺塑董事長王永慶:臺灣和大陸是家內人
    儘管已是86歲高齡,但被譽為「臺灣經營之神」的王永慶依然精神矍鑠,思維敏捷。在臺塑大樓接受本社記者採訪時,他說,臺灣要走出眼前百業蕭條的困境,就要「找到病源,對症下藥。」但他同時表示:「可惜,現在的『政府』沒有人才,也不曉得經濟的問題在哪裡。」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成長起來的這位世界級企業家,一生信奉「做人不能講假話」。
  • 他是臺灣經營之神身價千億,豪娶「舞女」做三太 女兒是HTC創始人
    他就是臺塑創始人王永慶,被稱作「臺灣經營之神」。米店小學徒出身,成為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是臺北人,幼時家貧,父親臥病,他15歲便被父親送到了米店做學徒。但王永慶覺得,一直在米店給人幫工就只能一直窮下去,他想改變一家人的生活。因此他請求父親借來了200元,開始籌劃著自己開一家米店。
  • 被譽為「經營之神」,身價百億,卻過著我行我素的節儉生活!
    現在大家說到臺灣富豪的時候,一般都想到誰呢?是富士康的老闆郭臺銘?還是康師傅背後的魏氏兄弟?或者是旺旺的老闆「米果大王」蔡衍明?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臺灣被稱為「經營之神」的王永慶。在臺灣,當地有一個人歷年來都被稱為是「經營之神」,他就是通過微不足道的小本生意,持續不斷的發展、創新、提高自己的品牌,最後成為了整個臺灣當時的首富。
  • 從米店學徒到臺灣首富,被譽為華人經營之神,身家高達3300億
    不過王永慶跟別的學徒不一樣,他這一年中留意了店裡的一切,一年後他一家熟悉了米店經營的一切流傳。一年後16歲的他決定自己做老闆。他的父親幫他跟親朋好友借到了200元給王永慶作為啟動資金。當時別人都是坐在店裡等著生意上門,只有他是主動上門推銷,他還免費客戶掏陳米、洗米缸。慢慢他的生意越來越好。當時許多米商都會摻一下小沙石進入,而且買主都習以為常。
  • 臺灣「經營之神」:從賣米小販到塑料大王,創下4000億的商界神話
    ——王永慶現如今在眾人口中最有名的創業成功者非馬雲莫屬。他從一名普通的大學教師開創了網際網路購物時代,多年均上榜國內首富的寶座。不僅僅是他,還有眾多國內的首富,每一個在創業過程中都經歷了各種辛酸苦楚,最終創造出了巨額財富之後卻又要擔心另一個問題,如何讓財富繼續增值。我國臺灣首富王永慶從一個賣米的小販變成塑料大王,創下4000億商界神話。
  • 臺灣臺塑企業王永慶:做了朋友再做事,最終在塑膠行業站立起來
    然而,就是憑藉超人的膽量和鍥而不捨的精神,他持續地奮鬥,歷經艱險、勇渡難關,在朋友的支持下,最終在塑膠行業站立起來。 王永慶在剛進軍塑膠行業的時候,經濟發展環境好似一片荒蕪的廢耕地。在那時,他需要面對資金睏乏、原料短缺、市場極其狹窄且封閉等各種棘手的客觀條件。在這種困境下從事PVC塑料粉的生產,他就仿佛是一個手中缺少工具的人,要在極為貧瘠的土地上耕耘。
  • 華人富豪王永慶,給大陸捐建1萬所小學,回應:臺灣人就是中國人
    ▲大米 雖然這麼做王永慶並不能佔到便宜,反而還會吃虧,但他的熱情和細心俘獲了眾多消費者的心,很快就積攢下了良好的口碑。1950年代初期,臺灣輕工業方面極其落後,有著敏銳眼光的王永慶又果斷地轉向了新興的塑膠業,在1954年辦起了全臺灣第一家塑膠公司,也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臺塑集團。
  • 王永慶:從賣米的到塑料大王
    ,被譽為臺灣的「經營之神」。王永慶出名不僅因為他擁有巨額財富,還因為他在商業經營乃至日常生活中所展現出來的獨特人格魅力。  「塑膠大王」原來是個賣米的  根據臺灣《天下雜誌》對島內2000家大企業實力狀況的調查,擁有近7萬員工、近3800億元新臺幣營業收入的臺塑集團已經躍居臺灣各企業集團的龍頭老大。臺塑集團六輕廠完工投產後,乙烯產量將超過日本、韓國,居亞洲第一,躋身全球十大廠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