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犧牲地的泥土,楊開慧犧牲前寫的家信……上海毛澤東舊居陳列...

2020-12-27 騰訊網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從毛岸英犧牲地取回的泥土,俄羅斯政府授予毛岸英的「二戰反法西斯勳章」,楊開慧犧牲前寫給毛澤東的家信……新增一批珍貴展陳,並對展陳功能和參觀路線進行優化和完善,上海毛澤東舊居陳列館近日全新亮相。

明天是毛澤東誕辰127周年紀念日,記者今天踏訪了全新亮相的毛澤東舊居陳列館。

珍貴史料 講述紅色故事

上海毛澤東舊居位於茂名北路120弄7號(原慕爾鳴路甲秀裡318號),是一幢石庫門房子,有天井、客堂、前樓和廂房等。1924年毛澤東來滬,除繼續擔任中共中央局秘書、協助陳獨秀處理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外,還參與領導國民黨上海執行部的工作,為維護國共合作作出了重要貢獻。當年的6月至12月,毛澤東同夫人楊開慧、兩個孩子毛岸英、毛岸青以及嶽母向振熙老人一家五口寓居於此。甲秀裡是毛澤東在上海居住時間最長的一處。

為了更全面地講述偉人一家舍家為國的革命情懷,陳列館在此次展陳提升前特意走訪了韶山毛澤東故居和湖南板倉楊開慧故居等相關展館,徵集了一批珍貴史料、實物,這也是此次展陳提升中增補最多的內容。

在9號樓一樓實物展示區內,許多觀眾駐足凝視著版面上這幾行字:「他是幸運的,能得到我的愛,我真是非常愛他的喲!……誰把我的信帶給他,把他的信帶給我,誰就是我的恩人。」這段話是楊開慧與毛澤東1927年分離後所寫,距離楊開慧犧牲只有10個月的時間,字裡行間無一不透露出她對毛澤東深深的愛戀及思念。然而當這份手稿在楊開慧故居被發現時毛澤東已經離開人世,他終究沒能收到愛妻沉甸甸的思念。

這段文摘的下方,還有一份泛黃的手稿,名為《給一弟的信》。1929年當楊開慧得知朱德夫人被國民黨殘忍殺害掛頭示眾後,就感覺死亡如影隨形,於是她寫信給堂弟楊開明,希望託孤。但這份「遺囑樣的信」最終也沒有寄出,直到1982年才重見天日。這些珍貴的文字,讓觀眾得以走進楊開慧生命最後三年的內心世界,窺見了她作為革命者、作為妻子、作為母親的心路歷程。

圖說:從毛岸英犧牲地取回的泥土及俄羅斯政府授予毛岸英的「二戰反法西斯勳章」

毛澤東一家先後為革命犧牲了六位親人,這毛家六烈士中還包括長子毛岸英。在實物展區,記者還看到一捧從毛岸英犧牲地取回的泥土以及俄羅斯政府授予毛岸英的二戰反法西斯勳章,這些珍貴實物都是由劉思齊捐贈。

「大家知道建國後毛澤東第一次來到上海是什麼時候嗎?」面對講解員的提問,許多觀眾都被難住。展示區內的兩張瑞金賓館的照片,向大家揭曉了答案——1953年12月27日,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首次來到上海,前往瑞金賓館,聽取陳毅等人的匯報。據有關人士回憶,會議至凌晨五點左右,當主席要休息時,才發現主席的行李還放在專列上,由於當時通訊不便,不知道專列停在哪個站,一時聯繫不上。毛主席從延安到北京一直是用自己簡單的行李休息睡覺的,從來不用招待所被子。他的被子兩面都是用白布做的,見到花面被子,他要提意見的。後來,主席一直在房間看文件辦公,沒有休息,直到下午四時離開瑞金賓館。毛主席生活簡樸,埋頭工作,使大家受到深刻教育。

圖說:趙南公日記

在「探尋真理」展區,講解員正指著一本舊式書籍向觀眾娓娓道來:「毛澤東來,小談即去。據云來已月餘,客博文女學,病多日矣。湘情如靖,將擴充文化書社於各縣。湘人真勇於運動。」據悉,這是泰東圖書局老闆趙南公的日記,日記中明確記載了中共一大後毛澤東8月11日尚在上海的行蹤。同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上海成立,不久,在北京、武漢、長沙、廣州、濟南設立分部,毛澤東任湖南分部主任。與靜安區的另一處紅色場館—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陳列館遙相呼應。

圖說:毛澤東給周世釗的信

圖說:1938年版《西行漫記》

1919年至1920年,毛澤東三次來到上海,為赴法勤工儉學的湖南青年送行,而他本人卻留在了國內。至於他為什麼不出國,講解員這次也給出了答案,據一封毛澤東1920年3月寫給友人周世釗的信件,談到他暫不出國的原因:「吾人如果要在現今的世界稍為盡一點力,當然脫不開中國這個地盤」。1920年5月,毛澤東為領導驅張運動來到上海,寓居於哈同路民厚南裡。在與陳獨秀多次討論馬克思主義後,毛澤東最終堅定了自己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初心!陳列館的展示櫃內,一套1938年版紅色《西行漫記》定格在了第183頁,上面清晰地寫道:「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論上,而且在某種程度的行動上,我已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而且從此我也認為自己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

文創展示 拓展教育功能

記者留意到,此次陳列館在出口處增設了多功能文創展示區。在這30平方米左右的房間內,集合了多種功能,一邊是觀眾小憩區,享受一杯香濃咖啡,欣賞沿街風景,或列印一張專屬照片作為留念。另一邊集中展示了靜安歷史人文為主題的系列文創產品,如:融入移動網際網路元素的靜安文旅護照、包裝上飾有四行倉庫著名彈孔牆圖樣的「孤軍牌」肥皂、中共二大「明燈」主題文創、利用雷射雕刻工藝將靜安十大特色建築相融合的《閱讀靜安》立體紙雕便籤等。此外,還有蘊含石庫門元素的甲秀裡筆記本、杯墊、3D模型,寫著「勞動創造幸福生活」的搪瓷杯,以故居內毛澤東廂房掛落花樣作為設計元素的桑蠶絲方巾等。

其中最彈眼落睛的,是一枚設計精美的龍鳳盤扣書籤。工作人員介紹說,龍鳳旗袍手工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盤扣是龍鳳技藝中的一絕。這枚黑檀木「甲秀裡」書籤,由工匠精心手作而成,榮獲2020上海特色伴手禮產品(銀榜)。

上海毛澤東舊居陳列館是一棟具有百年歷史的石庫門老建築,陳列館建築本身就是珍貴的歷史文物。在此次展陳提升過程中,充分考慮舊居特色,對參觀路線進行優化,在9號樓一樓設立實物展廳,避免觀眾多次上下樓往復。在7號樓二樓特闢多功能臨時展廳,可用於開展臨時展覽和「情景黨課」等活動用途。

研學路線 探尋初心足跡

除了在陳列館重溫崢嶸歲月,一條名為「初心足跡:毛澤東在上海」的紅色研學線路也將於明天(26日)正式首發。該路線由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共上海市靜安區委員會主辦,中共錦江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委員會、上海瑞金賓館協辦,靜安區文化和旅遊局承辦。

由靜安區的全國和市級勞模代表、各界青年代表、上海大學博士碩士代表、黨員導遊代表等組成的研學首發團,將帶著研學任務單,開啟首批紅色研學之旅。這份定製的研學任務單,對應紅色之旅途徑各點的不同學習主題:在1920年毛澤東舊居學初心,固信仰;在錦江飯店小禮堂學務實,抓實幹;在上海瑞金賓館學作風,倡簡樸;在上海毛澤東舊居陳列館學家風,嚴律己;在中共三大後中央局機關歷史紀念館學規矩,正言行。

偉人足跡尋初心,紅色文旅看靜安。近年來,靜安區凝練出「馬克思主義傳播地、革命領袖足跡地、早期中共中央機關聚集地、首部黨章誕生地、群眾運動策源地」的紅色資源主題,並通過對區域內革命遺址遺蹟進行比對、考證、研究,系統梳理出重要革命遺址百餘處,匯聚了豐富的黨史資源和眾多紅色題材。今年,為滿足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對「四史」現場教學的需求,靜安區已成功推出五條「秉初心、學四史、遊靜安」主題研學線路,獲得了市民良好口碑,盤活了紅色文旅資源,推動了旅遊市場復甦。此次「初心足跡:毛澤東在上海」紅色研學線路,是市、區紅色資源整合的強強聯手,也是助推社會經濟發展的創新嘗試。據悉,未來主辦方將進一步挖掘偉人足跡的特色資源,引導廣大黨員讓初心薪火相傳,把使命永擔在肩,用紅色文化的養分滋養文旅產業,以紅色文旅的「靜安樣本」共同迎接建黨百年。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潘高峰

相關焦點

  • 上海毛澤東舊居陳列館展陳提升 增補34件史料
    新華社上海12月26日電(郭敬丹、施鈺)上海毛澤東舊居陳列館近日增補了34件珍貴史料,更加全面地講述革命者舍家為國的忠貞信仰和家國情懷。上海毛澤東舊居陳列館位於上海靜安區。1924年,毛澤東第十次來到上海工作時曾在這裡居住半年,這是他在上海居住時間最長並和楊開慧一起開展革命工作的住所。靜安區文物史料館館長朱潤介紹,此次展陳增補的展品包括,楊開慧寫給堂弟楊開明希望託孤的信,由劉思齊捐贈的毛岸英犧牲地的一抔泥土等。「希望能通過這些史料,更全面地講述毛澤東同志一家舍家為國的革命情懷。」
  • 「我真是非常愛他的」,楊開慧寫給毛澤東的手稿展出,上海毛澤東...
    陳列館在此次展陳提升前特意走訪了韶山毛澤東故居和湖南板倉楊開慧故居等相關展館,徵集了一批珍貴史料、實物,這也是此次展陳提升中增補最多的內容。 這段話是楊開慧與毛澤東1927年分離後所寫,距離楊開慧犧牲只有10個月的時間,字裡行間無一不透露出她對毛澤東深深的愛戀及思念。然而當這份手稿在楊開慧故居被發現時毛澤東已經離開人世,他終究沒能收到愛妻沉甸甸的思念。
  • 楊開慧給毛澤東寫了一份充滿愛意的信,毛澤東最終卻沒有看到,讓人...
    12月26日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7周年。位於茂名北路120弄7號(原甲秀裡318號)的上海毛澤東舊居陳列館,最近又迎來了一批批參觀的市民。2018年1月,陳列館經再次修繕後重開,毛澤東在1924年在上海工作與生活的大量史料與藏品被挖掘出來進行展陳。重開後,市民參觀踴躍,當年參觀人數就達到了7.5萬人次,同比增長了21.7%。為進一步豐富展陳,提升參觀體驗,今年靜安區走訪了韶山毛澤東故居和湖南板倉楊開慧故居等相關展館,徵集到一批新的珍貴史料、實物。 為了中國的革命事業,毛澤東一家先後犧牲了六位親人。
  • 毛澤東舊居陳列館:珍貴史料、實物帶人們走進偉人及家人的世界
    從毛岸英犧牲地取回的泥土及俄羅斯政府授予毛岸英的「二戰反法西斯勳章」。楊開慧情意濃濃的書信引人關注。 陳靜 攝據悉,為了更全面地講述偉人一家舍家為國的革命情懷,陳列館在此次展陳提升前特意走訪了韶山毛澤東故居和湖南板倉楊開慧故居等相關展館,徵集了一批珍貴史料、實物。這也是此次展陳提升中增補最多的內容。展出的趙南公日記。
  • 毛澤東舊居陳列館全新亮相 增補34件珍貴史料
    茂名北路120弄7號(原慕爾鳴路甲秀裡318號),這幢石庫門房子,有天井、客堂、前樓和廂房,這裡就是1924年6月至12月,毛澤東來滬時的舊居。在這裡,毛澤東同夫人楊開慧、兩個孩子毛岸英、毛岸青以及嶽母向振熙老人一家五口寓居於此。這裡,是毛澤東在上海居住時間最長的一處。
  • 毛岸英14歲被張學良送往蘇聯,28歲犧牲朝鮮,毛澤東勸劉思齊改嫁
    在1982年,在楊開慧故居臥室的牆壁裡發現了她的書信手稿,信是寫給毛澤東等親人的,可惜,他們都沒有讀到,書信的字裡行間,都表現了楊開慧作為一個妻子對丈夫毛澤東深切的愛,可惜,毛澤東始終都沒有讀到這些書信。毛澤東在得知楊開慧遇難的消息,萬分愧疚和悲痛,寫下了「開慧之死,百身莫贖」八個字。
  • 楊開慧犧牲時,毛澤東與賀子珍已婚兩年,他給妻兄寫信:百身莫贖
    楊開慧犧牲一個月後,毛澤東率領紅一方面軍取得了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從繳獲敵人的報紙上,他驀然看到了楊開慧母子被捕的消息。開慧不是兩年前已經犧牲了嗎?這個消息讓他無比震驚,一方面為母女的安危擔憂,另一方面是此時他已經與賀子珍結婚兩年之久,這使他內心非常的內疚,頓感心如刀割。
  • 楊開慧犧牲前給毛澤東的情書:千字皆血淚,發現時主席已逝世6年
    楊開慧手稿那是毛澤東上井岡山之後,用暗語給楊開慧寫的信,信裡大意是說,我在這裡做買賣,賺了錢,生意興隆,信裡還提到自己的腳傷一直沒好……楊開慧看著毛澤東的信,不覺百感交集,她寫了一首懷念毛澤東的詩,題為《偶感》:天陰走朔風,濃寒入肌骨。念茲遠行人,平波突起伏。
  • 楊開慧把毛岸英託付李淑一,英勇就義,27年後毛澤東寫詩追念妻子
    後來,何健學聰明了,不再派人挨家挨戶的搜索,而是派出不少便衣,就輪流監視在板倉楊開慧的家附近。這招的確很聰明!幾個月後,楊開慧因為有要事,帶領著兒子毛岸英和保姆陳玉英返回了板倉,不幸被監視在她家附近的密探發現,不幸被捕了那天,天空烏雲密布,狂風怒吼,仿佛都在斥責、控訴反動派的醜惡行徑。
  • 楊開慧胞兄楊開智,建國後欲求廳長職位,毛岸英:我非常替他慚愧
    1949年,中共中央剛進駐北平,毛澤東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建中央人民政府,突然他接到了一封來之家鄉親友的信。儘管很忙,但他感到溫暖而興奮,22年未見鄉音了,這是第一封來之家鄉的聲音。毛澤東興匆匆的打開了信,這是楊開智寫的一封家書,信中表達了兩層意思,第一是告知了楊家人的近況;第二是想來北平謀一份比較理想的工作。
  • 楊開慧給毛澤東4000字情信,字字讓人落淚,牆縫中藏了60年
    ,她只好把滿腔的思念、牽掛和愛寫在紙上,藏在牆縫中。這樣的日子,楊開慧堅守了三年。1930年10月24日,楊開慧被國民黨反動派抓捕。由於楊開慧誓死不願按國民黨反動派的要求「悔過自新」,不願與毛澤東脫離關係,在被捕不到一個月的11月14日便遭殘忍殺害,年僅29歲。楊開慧走了。她走前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死不足惜,願潤之革命早日成功。」
  • 李慎明:毛澤東與賀子珍聯姻源於誤信楊開慧已犧牲
    李慎明:毛澤東與賀子珍聯姻源於誤信楊開慧已犧牲   在現在有的小報小刊上,特別是網際網路上經常看到有人甚至有組織地藉此詰難甚至攻擊毛主席他老人家。事實的真相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筆者就這一問題先後請教了中央文獻研究室的一些專家;又與《前奏:毛澤東1965年重上井岡山》一書的作者馬社香作過交流,她直接採訪過朱旦華和袁文才的嫡孫袁建芳、繼子肖常隆(袁文才被錯殺後,袁家建議袁文才的妻子謝梅香不改嫁,說袁家太慘烈了。
  • 毛岸英犧牲,毛澤東給劉思齊3粒安眠藥,76歲赴朝完成爸爸遺願
    毛澤東掐滅手中的香菸,緩緩地說道:「  思齊,岸英已經不在了……  」來之前,劉思齊在心裡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可他萬萬沒想到毛岸英犧牲了,更沒想到已經犧牲兩年多了。  劉思齊崩潰了,在毛澤東面前大哭起來。看著面前悲傷欲絕的兒媳,這個先後經歷6位親人犧牲以及無數次生死時刻的男人,突然間不知該如何安慰兒媳。
  • 毛澤東最感謝最愧疚的女人:一個是媽媽,一個是妻子楊開慧烈士!
    今天,是毛澤東主席誕生127周年紀念日。我學習了多篇紀念毛澤東的文章。深感作為偉人的毛澤東,也有平凡人的一面,直到晚年,他還一直在思念,深表感謝和深感愧疚的兩個女人:一個是他的媽媽文七妹,是媽媽的博愛鼓勵和支持他更好地走上了革命道路;一個是為了革命和因為他而犧牲的妻子楊開慧烈士。捧讀偉人與這兩位偉大女性的感人故事,讓我情不自禁地流下熱淚。
  • 得知楊開慧犧牲後,毛主席致電楊家:「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楊開慧說完這句話之後,毛澤東猛然一愣,因為他清楚地記得這是他寫的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話,是他這麼多年來堅持的主張,他呆愣愣看著小師妹的臉,追問道:「你怎麼知道我說過這句話?」楊開慧十分坦蕩的回答:「我看過你的文章呢!」眼神之中是不加掩飾的仰慕和欽佩。
  • 影響毛澤東的6位女性:最愛楊開慧 江青成包袱-楊開慧 毛澤東與...
    1919年10月,毛澤東在長沙忙於「驅張運動」時,得到母親病危的特急家信。他匆忙趕回韶山時,母親已經入棺兩天了。  那幾天,對著暗淡的燈光,毛澤東一直守在靈前,並含淚寫了一篇情深義長的《祭母文》,追念自己的母親:  吾母高風,首推博愛。遠近親疏,一皆覆載。愷惻慈祥,感動庶匯。愛力所及,原本真誠。
  • 電視劇《毛岸英》:展現毛澤東父子故事
    10月15日,中央電視臺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電視劇《毛岸英》首播新聞發布會場,頭髮花白、年已古稀的劉思齊發表談話,動情地表達了她對毛岸英的無比懷念,對毛主席的深切憶念,並多次對主創人員表示感謝。  該劇以情為靈魂,以毛岸英壯美的人生經歷為主線,劉思齊的口述回憶貫穿其中,通過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展現了毛岸英從出生到英勇奮鬥到壯烈殉國的生命歷程,描述了他的學習、工作、愛情和戰鬥經歷,展示了毛澤東和毛岸英的父子深情以及毛岸英與母親楊開慧、與妻子劉思齊、與兄弟毛岸青的美好親情,著重表現了毛澤東、毛岸英父子對中國人民的深沉大愛,為革命、為理想所經歷的生離死別以及毛澤東一家人所體現出來的人倫美
  • 彭德懷寫的絕密電報公開,披露毛岸英犧牲...
    「你失去了一個兒子,我也失去了一個兒子,他們犧牲得光榮。」1953年4月,志願軍特級英雄黃繼光的母親鄧芳芝參加全國婦聯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毛澤東緊緊握著鄧芳芝的手,動情地說了這樣一番話。它見證了毛岸英作為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的最後時光。毛岸英犧牲當天,彭德懷專門向中央軍委作了匯報。這封短短的電報,彭德懷足足寫了一個多小時。「我們今日七時已進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個參謀在房子內,十一時,敵機四架經過時他們四人已出來,敵機過後他們四人返回房子內,忽又來敵機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燒彈,命中房子,當時有二名參謀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燒死,其他無損失。」
  • 陳玉英:毛主席的保姆,曾在楊開慧臨刑前大呼:「要殺就先殺我」
    警局接到了報警電話後,動員力量尋找的士司機,根據走訪調查和監控查詢,在第二日中午敲響了的哥家的門。的哥此時才知道,自己拿回家的幾張舊紙,就是"毛岸英寫給保姆陳玉英的家書"。"毛岸英寫給保姆陳玉英的家書"寫於1949年,為了感謝保姆陳玉英的多年照顧,毛岸英特地寫了這封信表達感恩之意。這封長達6頁的革命文物,一直保存在陳玉英的女兒孫燕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