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毛澤東的6位女性:最愛楊開慧 江青成包袱-楊開慧 毛澤東與...

2021-01-17 東方網


  毛澤東和他的母親

  母親:舊中國善良女性的化身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無論是毛澤東、周恩來,還是朱德、鄧小平,他們對父母感情的天平總是偏向於母親。母親在他們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相反,父親倒顯得無足輕重。

  毛澤東的母親文七妹,是一位勤勞、善良、品德高尚的女性。1867年,她出生在距離韶山沖20多裡的湘鄉縣唐家坨一個貧農家庭。18歲的時候,文七妹嫁給了韶山沖貧苦農民毛順生為妻。1893年,她生下了毛澤東,後又生了毛澤民、毛澤覃,還收養了一個女兒毛澤健。

  對母親,毛澤東充滿了感情。母親去世不久,他寫信給同學鄒蘊真說:「世界上有三種人,損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損人的,可以損己利人的,自己的母親是屬於第三種人。」

  30年代他對斯諾說:「我母親是個心地善良的婦女,為人慷慨厚道,隨時願意接濟別人,也可憐窮人。」

  毛澤東很愛母親。1918年夏,他從長沙赴北京前夕,十分掛念在外婆家養病的母親,特地請人開一藥方寄給舅父。次年春返回長沙,他把母親接到長沙醫治,住在蔡和森家,「親侍湯藥,未嘗廢離,足紓廑念。」毛澤東和兩個弟弟還攙扶著老母親到照相館合影留念。這是文氏的第一次照相,也是最後一次照相。1919年10月,毛澤東在長沙忙於「驅張運動」時,得到母親病危的特急家信。他匆忙趕回韶山時,母親已經入棺兩天了。

  那幾天,對著暗淡的燈光,毛澤東一直守在靈前,並含淚寫了一篇情深義長的《祭母文》,追念自己的母親:

  吾母高風,首推博愛。遠近親疏,一皆覆載。愷惻慈祥,感動庶匯。愛力所及,原本真誠。不作誑言,不存欺心……

  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回到闊別32年的故鄉。他在父母照片前凝望,佇立了好長時間。次日凌晨,他默默地爬上故居對面一座叫楠竹坨的小崗,去瞻仰父母的墳墓。隨行人員毫無準備,只得趕緊折來一束松柏交給毛澤東獻上。毛澤東向合葬墓深深地鞠了一躬,隨後又佇立良久。回到住所,他仍深深地沉浸在對母親的懷念之中。


  楊開慧和兩個兒子岸英岸青

  楊開慧:毛澤東一生的最愛

  與王十姑和羅氏相比,楊開慧是幸福的。她與毛澤東的結合,是在五四運動新思潮的影響下知識青年的自由選擇和自由戀愛的結果。

  楊開慧,號霞,字雲錦,1901年11月6日生於長沙縣板倉。1920年冬,楊開慧與毛澤東結合。她一不坐花轎,二不要嫁妝,三不用媒妁之言,自由與毛澤東結合,以示「不作俗人之舉」。

  1922年,楊開慧生下第一個兒子毛岸英。1923年4月,湖南軍閥趙恆惕下令通緝毛澤東。毛澤東被迫離開長沙赴上海,把已懷上第二個孩子的妻子留在家中。翌年,楊開慧也到上海。不久,她隨毛澤東返湘,又隨同去廣州、武漢。

  1927年夏,武漢國民黨政府反共,楊開慧帶著孩子回長沙郊外老家。八七會議後,毛澤東潛回湖南,秘密趕到板倉看望在此隱蔽的妻子和三個孩子。8月16日,他又在開慧的陪伴下潛入長沙,日夜進行暴動準備。8月底,毛澤東去指揮秋收起義,行前囑咐開慧照顧好孩子,參加一些農民運動。楊開慧給丈夫帶上草鞋,要堂弟楊開明送一程,並叮囑毛澤東最好扮成郎中。這次話別,竟成了毛澤東與楊開慧的永別。

  1930年10月中旬,楊開慧被捕入獄,同時被捕的還有保姆陳玉英和8歲的毛岸英。審訊官提出,楊開慧只要宣布同毛澤東脫離關係即可獲得自由。她毅然回答:「死不足惜,但願潤之革命早日成功。」

  這時,楊母找到蔡元培等,請他們發電報保釋。軍閥何健接電後,馬上下令行刑,並回復蔡元培等詭稱接到電報前已經處決。11月14日,楊開慧在長沙城瀏陽門外識字嶺被害,時年29歲,留下遺言:「我死後,不作俗人之舉。」

  隨著和平生活的降臨,毛澤東對開慧的思念也越來越重。在接見他們當年的保姆陳玉英時,毛澤東詳細詢問了楊開慧的被捕經過和在獄中的情況,並沉重地說道:「革命勝利來之不易……」

  1957年,毛澤東在給故人柳直荀的遺孀李淑一回信時,寫下了《蝶戀花·答李淑一》,其中第一句就是「我失驕楊君失柳」。對女子的稱呼本應用「嬌」字,章士釗問「驕楊」當何解釋?毛澤東說:「女子為革命而喪其元(頭),焉得不驕?」又有一次,毛岸青、邵華夫婦請毛澤東寫這首詞的時候,他又把「驕楊」寫作「楊花」,並說:「稱『楊花』也很貼切。」


  毛澤東與賀子珍

  賀子珍:患難與共的革命戰友

  按《韶山毛氏族譜》所記,毛澤東的第三個妻子是賀子珍。賀子珍是毛澤東在井岡山鬥爭和江西蘇區時期的戰友,也是毛澤東多次受排斥、落難時期患難與共的伴侶。

  賀子珍能文能武,為了革命寧可犧牲自己。有一次,毛澤東、朱德等人在開會,賀子珍也在場。這時敵人來了,賀子珍英勇機智,騎上一隻光馬(沒有馬鞍),手上拿著兩枝槍,東西各放一槍。人家講她能打雙槍,就是這樣來的。她把敵人引開,敵人順著打槍的方向拼命追,她轉了一圈,把敵人甩掉就不見了。

  戰火中,毛澤東和賀子珍同生共死,度過了中國革命最艱難的十年。

  賀子珍以傷病之軀走過萬裡長徵。長徵中,在貴州盤縣遭遇敵機轟炸,賀子珍為了掩護傷病員鍾赤兵,渾身受傷17處,生命危在旦夕。為了減輕部隊的負擔,她要求毛澤民夫婦向領導反映,把她留在當地,並要求不要把她受傷的情況告訴正在前線指揮作戰的毛澤東,以免讓他擔心。

  當時正值紅軍搶渡赤水河,與「圍剿」的國民黨兵大規模迂迴周旋的關鍵時刻,毛澤東一刻都不能離開指揮位置,無法分身去看望賀子珍。得知她負傷後,毛澤東非常焦急和擔憂,他在指揮所回電話說:「不能把賀子珍留在老百姓家裡,一是無藥可醫,無法治療;二是安全沒有保證,就是死也要把她抬走。」他立即把醫生傅連璋派到休養連,協助連隊醫生進行搶救。同時,還把自己的擔架調了過來,幫助抬賀子珍。

  戰事稍歇,他飛馬去看望賀子珍。只見她的頭部、脖子和身上,纏滿了繃帶。毛澤東快步走到擔架前,彎下腰,細細察看她的傷勢。賀子珍臉色蒼白,她用微弱的聲音說:「我不能工作,還讓人抬著,心裡很不安。我跟連裡說了,不要抬我了,把我放在老鄉家裡,等傷養好了,我會找你們的。」毛澤東替她拉好被子,勸慰她說,不要想那麼多了,會治好的……然而,賀子珍是一個有強烈事業心的人,不願意當家屬,不滿足於在毛澤東身邊做秘書工作,她有自己的理想,希望得到更多的學習和鍛鍊。

  賀子珍於1938年10月到達莫斯科,並堅持留在了蘇聯。然而,不幸遭遇卻是一樁連一樁,出生不久的幼子因染上急性肺炎夭折。毛澤東得知後,便送嬌嬌(李敏)到蘇聯陪她。女兒嬌嬌因重病,賀子珍為護理女兒之事和一蘇聯人爭吵,為此受到迫害,被送進了瘋人院。1947年。王稼祥和夫人朱仲麗去蘇聯,幾經周折,見到了賀子珍。他們向毛澤東打了報告,毛澤東同意她回國。

  毛澤東永遠忘不了賀子珍。他和身邊工作人員也曾談到他和賀子珍的關係,說自己有責任,賀子珍也有責任。他還說,感情方面的事情,有時候也是很無奈的,也很複雜。有時候莫名其妙就發生了,發生以後怎麼對待?要理智一些,忍耐一些。

  1959年,毛澤東登上廬山。他與賀子珍的老友曾志談話後,決定和已經分別22年的妻子見上一面。這次會面後,賀子珍對廬山格外眷戀,又先後三次上山休養。

  痴情如賀子珍,深情如毛澤東。這是怎樣一種純真的感情。1976年9月9日,毛澤東與世長辭。1976年是閏年,9月8日是農曆八月十五。八月中秋,正是賀子珍的生日。本是桂子飄香,花好月圓,卻不曾想,人世間,那麼多「半天殘月,悽情如許」……


  毛澤東與江青

  江青:一代偉人的政治包袱

  毛澤東與江青有近40年的婚姻,時間最長,關係也最為複雜。在戰爭年代,他們的關係是較為平靜、和諧,但也小有波瀾。建國後,毛澤東對江青有一種特殊的關注和期待。

  自江青登上政治舞臺後,毛澤東對江青忽而器重,忽而冷淡,忽而關注,忽而批評。到最後,他們基本上是有名分而無實際。

  江青原名李雲鶴,藝名藍蘋,1914年生,山東諸城人。1928年,江青入濟南一戲班學戲。1929年春進山東實驗藝術專科學校學習。1930年底在濟南同一黃姓商人之子結婚,幾個月後離婚。離婚後,江青又去青島大學圖書館謀了一份工作。在青島大學,她認識了進步青年俞啟威(建國後任天津市市長、市委書記、機械工業部部長等職)。1931年,她同俞啟威結婚,受他的影響,參加了左翼文化團體「海濱劇社」。1933年,俞啟威被捕,兩人婚姻關係隨之結束。同年,江青到上海,繼續參加左翼文化運動。1934年10月,江青被捕。出獄後,她躋身話劇和電影界,期間認識了評論家兼編劇唐納,於1936年和他結婚。最終,二人分道揚鑣。

  江青能吸引毛澤東的目光,一方面是由於她的主動追求,另一方面也因為在當時的延安,她的確比較出眾。頭髮烏黑,眼睛大而有神,京戲唱得很好,在當時文化生活相對貧乏的環境中很受歡迎。她喜歡打扮,也會打扮。她還會織毛衣、剪裁衣服,並做得漂亮而合體。因此,她的著裝很講究,總是顯出嬌好的身段。江青的字寫得也很好,特別是楷書更為出色。也許,江青的出現,讓毛澤東感到清新的同時,也讓他因賀子珍出走而受傷的心得到了慰藉。

  毛澤東對江青是講原則的。1948年黨內「三查三整」時,審查江青入黨時間。她說自己是1932年,但找到的證明是1935年。江青找到毛澤東讓他替她說幾句話,毛澤東不答應。兩人於是發生了爭吵。事後,毛澤東心事重重,皺著眉頭抽菸。良久,嘆了一口氣,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當初結婚沒搞好,草率了。唉,草率了。」毛澤東還說:「唉,我現在的情況,我的身份,離婚也不好。江青沒大過,沒大錯,現在要勝利了,跟她離婚,日後也要有人說。沒辦法,背了個政治包袱。」

  毛澤東與常人一樣,需要一個溫馨的家庭,需要一個志同道合的伴侶和戰友,他愈發想念崢嶸歲月中的楊開慧和賀子珍。

相關焦點

  • 《毛澤東》今日開播 劉叢丹詮釋最完整版楊開慧
    劉叢丹在《毛澤東》中飾楊開慧  搜狐娛樂訊 今晚大型史詩劇《毛澤東》將在中央一套和湖南衛視黃金檔同步上星熱播,該劇是由著名導演高希希執導,匯集了唐國強、劉勁、劉叢丹、侯京健等眾多實力演員的傾情加盟。劇中飾演楊開慧的青年演員劉叢丹受邀參加,在接受媒體時她也透露到,這將是目前影視作品中展現的最全面完整的楊開慧人物形象。  此次,電視劇《毛澤東》還原歷史真實記錄了毛澤東領袖一生偉大的歷程,從人物本身出發描寫歷史事件,從毛主席少年求學開始一直到新中國的成立。把毛主席拉回到普通人從生活的視角來描繪偉人的成長史十分的接地氣。
  • 《毛澤東》香港首播 劉叢丹:楊開慧愛得很純粹
    劉從丹在活動現場  搜狐娛樂訊 12月12日,大型史詩劇《毛澤東》在香港舉行了隆重的新聞發布會,即日也將登陸亞洲聯合衛視UNB在港獨播。該劇主創唐國強、劉叢丹、侯京健三位主要演員遠赴香港去為該劇宣傳造勢。
  • 毛澤東最感謝最愧疚的女人:一個是媽媽,一個是妻子楊開慧烈士!
    今天,是毛澤東主席誕生127周年紀念日。我學習了多篇紀念毛澤東的文章。深感作為偉人的毛澤東,也有平凡人的一面,直到晚年,他還一直在思念,深表感謝和深感愧疚的兩個女人:一個是他的媽媽文七妹,是媽媽的博愛鼓勵和支持他更好地走上了革命道路;一個是為了革命和因為他而犧牲的妻子楊開慧烈士。捧讀偉人與這兩位偉大女性的感人故事,讓我情不自禁地流下熱淚。
  • 楊開慧給毛澤東寫了一份充滿愛意的信,毛澤東最終卻沒有看到,讓人...
    不少此前來過陳列館的市民發現:陳列館重新進行了展陳提升,新增了一批與毛澤東一家相關的珍貴史料、實物。 當年6月至12月,毛澤東同夫人楊開慧、兩個孩子毛岸英與毛岸青以及嶽母向振熙老人一家五口寓居於甲秀裡。
  • 「我真是非常愛他的」,楊開慧寫給毛澤東的手稿展出,上海毛澤東...
    陳列館在此次展陳提升前特意走訪了韶山毛澤東故居和湖南板倉楊開慧故居等相關展館,徵集了一批珍貴史料、實物,這也是此次展陳提升中增補最多的內容。 在9號樓一樓實物展示區內,許多觀眾駐足凝視著版面上這幾行字:「他是幸運的,能得到我的愛,我真是非常愛他的喲……誰把我的信帶給他,把他的信帶給我,誰就是我的恩人。」
  • 楊開慧給毛澤東4000字情信,字字讓人落淚,牆縫中藏了60年
    ,她只好把滿腔的思念、牽掛和愛寫在紙上,藏在牆縫中。1982年對楊開慧故居再次進行修繕,這次修繕在楊開慧臥室後牆離地面約兩米高的泥磚縫裡,發現了一疊用蠟紙包裹著的、楊開慧寫給毛澤東的信件。此時,楊開慧已經離開我們52年,毛澤東已經離開我們6年。
  • 李慎明:毛澤東與賀子珍聯姻源於誤信楊開慧已犧牲
    (《毛澤東年譜(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247頁)同書此後又作如下記載:「一九三○年十一月十四日,楊開慧在長沙瀏陽門外識字嶺英勇就義。」(《毛澤東年譜(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第325頁)  在閱讀此史料和其他相關史料時,人們心頭有時會泛起這樣的疑團:楊開慧1930年在長沙才犧牲,毛澤東為什麼1928年在井岡山就與賀子珍結婚了呢?
  • 毛澤東與楊開慧是如何走到一起的?一個柔情似水,一個痴心絕對!
    我是十分地愛他,自從聽到他許多事,看見他許多文章、日記,我就愛上了他。——楊開慧《我的回憶》1929年6月20日,楊開慧在《我的回憶》中曾經寫過這樣一段話,通過這幾句話我們完全能夠看出,楊開慧對毛澤東的愛是認真而且嚴肅的。1914年,楊開慧的父親楊昌濟在毛澤東所就讀的一師任教,在與學生們談天下政治形勢的時候,毛澤東的獨到見解讓楊昌濟對他喜愛有加。
  • 楊開慧犧牲時,毛澤東與賀子珍已婚兩年,他給妻兄寫信:百身莫贖
    任何時候,毛澤東都把革命工作放在第一位,然而他不曾想到這竟成了兩人的訣別之言。此時,小岸龍才四個多月大。9月9日,震驚中外的秋收起義爆發,但很快國民黨軍反撲而來,毛澤東被迫率部向井岡山挺進。……除此之外,上個世紀80年代在整修板倉楊開慧故居時,還發現了一些筆記,更真實詳細的反應她當時的心境。楊開慧手跡例如這一段:「你是幸運的,能得到我的愛,我真是非常愛你的喲!不至於丟棄我吧?
  • 毛澤東未收到楊開慧的情書,她藏在牆縫中50多年才被發現
    1982年和1990年,在兩次修繕楊開慧長沙縣板倉故居時,工作人員在故居牆縫中發現了楊開慧親筆的手稿:「……我要吻他一百遍,他的眼睛,他的嘴,他的臉頰,他的額,他的頭,他是我的人,他是屬於我的!……。」諸如此類的手稿,書寫了與丈夫分開後的思念、擔心、寂寞、恐懼……。遺憾的是毛澤東沒能看到她這些海沽石爛的手稿,因為當發現這些手稿時距離毛主席離世已經有6年之久。
  • 楊開慧犧牲前給毛澤東的情書:千字皆血淚,發現時主席已逝世6年
    楊開慧手稿那是毛澤東上井岡山之後,用暗語給楊開慧寫的信,信裡大意是說,我在這裡做買賣,賺了錢,生意興隆,信裡還提到自己的腳傷一直沒好……楊開慧看著毛澤東的信,不覺百感交集,她寫了一首懷念毛澤東的詩,題為《偶感》:天陰走朔風,濃寒入肌骨。念茲遠行人,平波突起伏。
  • 楊開慧把毛岸英託付李淑一,英勇就義,27年後毛澤東寫詩追念妻子
    他不再管南京國民政府發來的電報,也不顧社會輿論,開始對楊開慧施以嚴刑拷打,要求楊開慧交出地下黨組織的名單和毛澤東具體地址和聯繫方法。反動派氣急敗壞,動用種種刑具,想要逼迫楊開慧開口招供,反動派一邊對楊開慧動刑,一邊重複問:「毛澤東在哪裡?」楊開慧很憤怒,但以平靜的語調回答了敵人:「我不知道。」楊開慧平靜的回答,就如同又往敵人憤怒的火焰上添了一把柴。
  • 毛岸英犧牲地的泥土,楊開慧犧牲前寫的家信……上海毛澤東舊居陳列...
    1924年毛澤東來滬,除繼續擔任中共中央局秘書、協助陳獨秀處理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外,還參與領導國民黨上海執行部的工作,為維護國共合作作出了重要貢獻。當年的6月至12月,毛澤東同夫人楊開慧、兩個孩子毛岸英、毛岸青以及嶽母向振熙老人一家五口寓居於此。甲秀裡是毛澤東在上海居住時間最長的一處。
  • 重溫楊開慧的託孤信,淚奔…
    楊開慧 楊開慧 無愧於驕楊之稱 楊開慧(1901-1930),號霞,字雲錦,湖南長沙板倉人。 毛澤東的夫人,毛澤東恩師楊昌濟之女。
  • 鄭培欽口述:我在歌劇《紅船》中飾演楊開慧
    更重要的是,我所扮演的角色不是一個普通人,而是老百姓非常崇敬、非常喜歡的一位偉大女性。我希望自己塑造的歌劇舞臺上的楊開慧,是有血有肉有靈魂的。替她訴說愛與心願楊開慧出生在長沙的書香門第,是毛澤東的結髮妻子,也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女黨員之一。年僅29歲,她就為革命事業壯烈犧牲。為了走進楊開慧的內心世界,我看了很多她的小傳。
  • 《紅船:開天闢地》將開機,侯京健演青年毛澤東,陳都靈演楊開慧
    侯京健在片中飾演青年毛澤東,陳都靈在片中飾演楊開慧,王志飛飾演陳獨秀,張桐、餘少群分別出演李大釗和李達。侯京健、陳都靈。圖片來自藝人微博該片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紅船精神」為綱,結合黨史權威及最新考證研究資料,以毛澤東的思想成長為敘事主線,採取「以人帶史」的寫作方式,從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批中國共產黨人的視角全方位呈現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過程,回答「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初心的正確性,彰顯「紅船精神」的強大生命力,表明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 ​葉永烈:毛澤東為什麼會愛上江青?
    我回答說,江青當時是一位左翼文化工作者。江青先後嫁過的四位丈夫,即黃敬(俞啟威)、唐納、章泯、毛澤東,都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其中唐納是後來加入中國共產黨)。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江青的左翼情結。她在上海演出的話劇、電影,也都是左翼的。她參加魯迅先生的葬禮,還發表文章紀念魯迅。都表明她思想「左傾」、激進。所以她才會從上海去投奔延安。應當說。
  • 讀毛主席懷念夫人楊開慧的三首詞
    天才而偉大的詩人毛澤東主席一生中寫有大量的浪漫主義詩詞,其中有三首是懷念夫人楊開慧的。  楊開慧,1901年生,湖南長沙人,1920年冬同毛澤東在長沙結婚。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中共湖南省委負責機要兼交通聯絡工作。1930年11月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
  • 得知楊開慧犧牲後,毛主席致電楊家:「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毛澤東的身邊自然也是有許多追求者的,湘江才女陶毅甚至差一點成為了走進偉人身邊的女子。李一純看不得自家妹妹相思成疾,便主動決定充當這個月老,幫兩人牽一根紅線,於是直接找到了毛澤東,並向毛澤東說明了楊開慧的心思,毛澤東得知楊開慧的心思之後,自然是欣喜萬分,直接提筆寫下了一首《虞美人》讓李一純帶給楊開慧。
  • 毛主席與楊開慧,舉辦一場不同於世俗的婚禮,楊開慧始終不敢相信
    幾十年後,在一次接待美國記者時,他說:「那時候的國文教員對我的影響很大,他很願意接近我,也很願意幫助我,我很感謝他。」圖丨毛主席後來由於學校所開設的課程,已經完全無法滿足主席的求知慾,他在學校住了6個月後,便選擇了退學,到湖南圖書館自學去了。1914年,以第一名考入省立第一師範的主席,認識了影響他一生的恩師楊昌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