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無親 常與善人

2021-02-13 生命的秘密 就是感恩與愛

👣人的心身雖終日處在繁紛的紅塵事務中,但不為物轉,以靜處俗,無心待物,以物付物。執契之喻,其事雖小,其理卻大。🍇來者處有為,我則處無為

一方處動,一方處靜;有為者是外來以物動求。

我以無為靜而應之,雖有執契之舉,但也只是遵循辦事程序應之而已,一切都是自然。

客者持右契付物,以合我之左契,此即是「我不求合而人自合」。執左契者,應於外而合於內,是一種人合於我的先天自然狀態。

💎聖人不動心、不動念,其德心無為而民自化,這與執左契其意相同💦

故曰「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由聖人推其義而知,🍒人最貴於有德,厚德在身,猶如人之執左契,☀️我不求於人,而人卻來合我🔥

這就是「司契」的真義。故言「有德司契」。「司」者,主也。

💎德的本質為「中和」、「柔弱」,有德之人能主合於無德者💦

🍓有德之人,能包容一切,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心身透發著祥和的氣息,故人皆喜歡主動接近,願受其德場之益✅

💎聖人在處世待物中,皆是隨緣而遇,隨遇而安,行不得已之事,不動主觀識心,一切感而遂通,這就是執左契之義。

「無德司轍」,凡是以有心有為去行德,受人回報,其德不廣,其善不真。

🥀🥀若是以私心去行德,那就是無德。世人不修道德,不知德之真意,不能以德感恪於人,只能以有心有為去行事,以得到外物的滿足為目的。凡是有為,必帶有後天痕跡,故曰「司轍」🥀。

「徹」與「轍」同。「轍」,即車行過後所留下的車輪痕跡。造車者打車時,其車輪的間距必須合於道路之轍,這是以我之有為,求合於彼之所需。無德者,不能以無為待人應物,只能用有為去應世,猶如車輪求合於路轍一樣。以此物求合於彼物,皆是有為之為。故曰「無德司轍」。前輩云:「執德者無德」。此乃至理真言也。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天道無親」,天道至公至平,無親無疏,對萬物眾生皆一視同仁,沒有偏私。天道規律的特性就是「常與善人」,「唯以德輔」。「與」者,即讚許、援助、給與、佑助等意。

🌴🌴「常與善人」,是說天道常在人們不知不覚中,默默地幫助、護佑有善德之人。天道富有同類相親的自然屬性,故有獎善罰惡、助弱抑強、損有餘而補不足的諸多特點。天道與一切德善類的人與事,具有極強的親合力,唯有善德之人,才能得到天道的助佑。故古有「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之說🌴🌴🌴。

天之道以無為運化萬物,毫無後天有為的轍跡。天道至善至公,善者得佑,惡者懲罰。天道自然,既不無故加福於人,也不會無故加罪於人。人既不能在無德的情況下去求福於天,有德之人也無須擔心天會無辜降罪。

🥀無德之人與天道不親,故不能得天道之助。

🌷有德之人,雖不求於天,卻可以常常獲助,庇(bì)爾不足,降爾遐福,護之佑之,歷歷可驗。

文中曰「天道無親」,看起來人好象與天相隔遙遠,很難親善,但實際上天道就在身邊,就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常與」善人相親相合。實際上天與人極易相合,其合是在自然無為中,我有善德,天道必悄然來親合;我有罪過,也必遭天道責罰。毫無親情可講,毫無面子可留。世人常對天道採取實用主義,平日裡不修善德,昧著良心做人行事。當災禍臨頭時,想發大財時,才臨時抱佛腳,才想起來燒香求菩薩保佑。此時求之亦枉然也。

世人以有心有為去「和大怨」,以有為之力強解其怨,雖也費心費力,但終難達到心合的目的。聖人能識透這其中的原故,所以執左。「左」者,先天無為也。惟求之於己,以先天德性去合人,何須在後天中亂動心、大費勞作呢?

以我之識心去求合人與物,就好比「司徹」之無德,損精耗神,勞而無益。

執「左契」者,不求人而人自來合,這好比天道常與有德之人相親相合一樣,自然而然,不求自得。

!此二者驗之於自然規律,即可知天道儘是無為,而毫無有為之弊端。學道之人,千日修煉,在於一日大徹大悟。到此境界,則世間萬事萬物都透透徹徹,簡潔明了。宇宙萬物皆是道所生所化,道包容一切,得道即可掌握萬物之實質,陰陽之分合,萬物之變遷,皆在眼底。天之道即人之道,萬事萬物皆是道之體現。得道則陰陽在乎手,變化由乎心,何須去有心有為呢?眾生所以不能得道,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執著於物,即生貪求,即是煩惱,憂苦身心,即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身心即處於無為先天之中,萬事皆合於自然。德化其中,不德而德,無需執德,這才是真德上德,才能與天合其德。

道在無為,道法自然。由此可見聖人眼明手快之妙用。用人心有為去求合於人者,人之道也;我不以有為去求合於人,而人與物自來合者,天道之自然也。以我之有心去合於人,雖大費心思,大費氣力,以有為強合人事物,終難得其合。故太上以「和大怨」來比喻,以明示「有為」處處難之理。


🌹🌹物自來合我者,我自順其自然,無心無欲,若無其物,自修在己,不求合而無不合,這就是天道自然與德善無為的微妙。知此理者,則可知聖人「執左契」之義,以聖人為楷模,安於無為,常處於自然之妙🌹。
本章是承上章「受垢」、「受不祥」,而重申要做到「無我」、「不爭」之難。「柔弱」在平時無事時容易做到,但要臨事時真能做到卻不易。每當受到些微小怨還容易把握,但當遇到橫逆大怨時,能做到心平如水,無驚無憂,一心不動,應對自如,不生怨心,則確實比較難了。學道者若遇大怨,雖能勉強自和之,而心中卻藏怒宿怨,即使暫不發作,而纖芥之怨未除,終有暴發之時,豈可言「上善若水」之道。
所謂德善,即「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這便是聖人「執左契「的真意。契約有二,我執其左,只待執右契者來應,兩契相合,驗證無誤時,以物付物,並不責求於人。

🌻聖人對於萬物,順逆皆無心,既來即受,受而無心;既去不留,不求不怨。來者不見其有怨,給者不自以為有德,德怨兩忘,物我渾化,這才是真正體現了「物我不爭」之德。若修德未達至備至純,心中仍有物的痕跡,物我之情不化,吃了虧便生怨心,這無疑是再結新怨,再造新業。


🍒善人雖常受虧於人,而天不會虧他。《圖書·蔡仲之命》曰:「皇天無親,唯德是輔。」俗話常言:「蒼天不負有心人。」自然之道從來都是扶弱抑強,全力佑助有善德之人。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其理易知易明,但非有定慧不能知,非有定力不能守,故曰「無以易之。」⭕️

感恩感恩🙏🙏🙏除了感恩生命一無所有

感恩我親愛的愛人🙏

餘生來到我生命中🌕

先生他慷慨解囊花費數百萬💎💎💎;

讓我學習體證生命成長與蛻變🍓🍓🍓;

這是常人無法享受到的生命待遇☀️☀️☀️;

用有形財富換得無形財富💎輕鬆富足💎健康💦喜樂💦

㊙️當一個人一旦掌握了宇宙真相,人生真理;任何人在他(她)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相關焦點

  •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道是怎樣的,有什麼不可說的秘密?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道自有它遵循的道理,這個道理被稱為「天機」,因此才有「天機不可洩露」這句話。為什麼蒼天不把他的道理公布於眾呢?「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道是極其嚴厲的,沒有任何通融餘地,所有生命都一視同仁。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所有生命都無法逃脫。
  • 劉餘莉:「善人常得謗」是真的嗎?
    的確,即使歷史上曾以撰寫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篇家訓而著稱的袁了凡先生,也未免發出「善人常得謗,善事常易敗」的感慨。那麼「善人常得謗」的印象來自於哪裡呢?首先是「先入為主」的心理。
  • 道德經精義: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所以立己立人,人無遺類;成己成物,物無棄材。其濟人利物之善為何如者!是皆自明明德,又推之以理民及物,不謂之重襲其明哉?
  • 一分天道,二分人情,三分歡喜,四分閒情!
    一顆簡單的心,承載著赤子注視世界的溫柔目光,包含著一分天道,二分人情,三分歡喜,四分閒情。 1 天意從來高難問,人生由命非由他。唐朝李淳風是歷史上著名的預言家,他告訴唐太宗將來要有個姓武的人來奪他天下,而且人已經在宮中。
  • 天道酬勤,地道厚德,人道是什麼?
    即:三橫一豎,就是一個「王」字,三橫分別代表天道、地道、人道。真正的「王」,能夠同時貫通天道、地道、人道,能夠讓人與天地自然和諧發展。一個人,能夠悟透天道、地道、人道,則可內聖外王!那麼,何為天道?何為地道?何為人道呢?第一:天道酬勤《易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善惡自有天作證: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惡人怕天不怕!
    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善良的人心胸坦蕩,沒有私心雜念,不會欺天瞞地,也不會耍陰謀詭計,面對被人欺負時經常一笑了之,不會掛記在心,身心清淨心情愉快,因此也就生活在幸福之中。有一句話叫:是非日日有,不聽自然無。當我們的心時刻能保持一份清靜自然,縱然別人在你面前講是非,你也當成是沒聽到一樣,這樣,你的人生自然不會有那麼多的是是非非,因為你見若不見,聽若不聽。
  • 人善人欺天不欺!
    有一句話叫:是非日日有,不聽自然無。當我們的心時刻能保持一份清靜自然,縱然別人在你面前講是非,你也當成是沒聽到一樣,這樣,你的人生自然不會有那麼多的是是非非,因為你見若不見,聽若不聽。小時候曾經去過一個城隍廟,在那裡我看到了廟簷下掛著一個大算盤,意思是說神靈總有一天要與人算他的善惡之帳。
  • 人善人欺天不欺 (深度好文)
    兩柱有一副對聯是:「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讀過之後,當時我就感到心靈深處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善良的人會受惡人的欺侮,但從因果規律看,他不會永遠被人欺侮。惡人得到「好處」也是暫時的。因果規律是客觀存在。不能看到善人被欺,就認為不能做善人。我們要少一些指責,多一份寬容,自己過得很自在,他人也會感到舒服。
  • 每日一法|無語問蒼天
    所謂「天道無親」,天是一個大公無私的真理,他不屬於哪一個人,人不能支使天,儘管你呼天搶地,天自有他的原則。有一句話說:「人從巧計誇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有時候我們求告無門的時候,呼叫「天啊!」「天啊!」有時候又感到「無語問蒼天」。天不是能被聲音打動的,所謂「天理」「良心」,你要合乎天理、良心,才能獲得天的反應。說到「無語問蒼天」,要問什麼呢?
  • 為什麼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
    或許很多人都會問,難道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其實不然,《太上感應篇》告訴我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凡事有起因,必有結果,毫無差錯。善若被人欺,老天會護你。1善人多磨難?因果有玄機自古以來,就流傳這樣一句話「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世上多見惡人欺負善人,很少有惡人欺負惡人。
  • 天道:世界在巨變,不想被淘汰,就要有思維,有想法,有布局
    電視劇《天道》中,丁元英布局扶貧神話,被稱作思維顛倒,說鬼話,辦鬼事,倒行逆施。在第一次股東擴大會議上就一再強調,公司致力於王廟村的脫貧致富,但是這一條不允許寫進公司章程,不允許把扶貧用做商業目的。你看明白了嗎?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到: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 詩城青島丨善人匾
    很多難民在苟家的幫助下得以生存,他們對苟家的樂善好施感動不已,聘請秀才寫了一紙感謝書,呈報到即墨縣衙,縣官閱後,深為感動,提筆寫下了「善人」兩個大字,並命人在即墨城上好的木匠鋪製成牌匾
  • 天道:真正的「貴人」,多半是身邊這2種人,悄無聲息卻常伴左右
    《天道》這部電視劇最初上映距今已經有十幾年了。其實很小的時候就跟著家人一起看過一遍,但是當時關注的就只是故事情節,裡面的很多道理並不明白,知道前一段時間有時間再看,才真正理解了作者想要傳達給我們的道理。
  • 祝福中國發布天道收元救劫難之​觀音菩薩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無壽四相無. 自我空,自心空,自性法身四空名.
    你一心向佛,冤親債主皆需求救拔;你心生忿恚(hui),冤親債主救拔不脫,自己反遭苦海沉淪。欲脫此境,必要發願行善做大功德。「如何發願?『願十方菩薩助我,幫助我累生累世受苦冤親脫離苦海,親近佛道,聽聞佛法,消除業障,我亦消除自身業障。』「如何行善?世間萬物,皆俱靈性。心系弱小,常懷慈悲,眾生平等,推己及人,無分別心,亦無分別想。「如何做大功德?
  • 達照法師 | 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得以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為什麼要往生?因為到極樂世界去,他跟什麼人在一起呢?是諸上善人。善人就是好人,針對的是惡人,也就是說世間的善人、惡人是相對的,你只要講這個人是善,那背後一定有個惡跟他對立。比如說:手心白的是善,那肯定手背黑的是惡;你覺得大聲講話是惡,那就小聲講話是善。每個比較都有一個標準在那裡,它是有對立的世間的善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