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易拖累兒女的父母什麼樣?答案很現實,孩子怕的是三樣全佔

2021-01-10 母嬰參考

孝心是代代相傳的,想讓孩子盡孝,你得做好榜樣。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給父母養老是擺在多數年輕人面前的一座山,尤其是現在的生活壓力這麼大,普遍又是「421」家庭模式,這讓夾在中間的小夫妻倍感壓力山大,其實,父母的某些行為會無形中加重兒女的負擔。

案例

周先生上有老人要贍養,下有孩子要撫養,33歲的他頂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和家庭重任。妻子是一名家庭主婦,並無收入來源,母親前些年因病去世,父親孤身一人待在老家。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沒有了母親的約束,父親像是放飛了自我,生活不規律,抽菸喝酒無節制,關鍵還喜歡打牌,加上技術堪憂,經常輸錢,而上了年紀又沒有工作來源和退休金,只能時不時開口問孩子要錢。

妻子因為這事兒經常吵架,可是他作為兒子,又不能不管不顧,每個月的工資除去還房貸的錢,再加上一家人的生活支出、孩子的教育支出等等,一個月下來幾乎沒有什麼存款,甚至連自己身體不舒服都不敢去看醫生。面對父親花錢如流水的行為,他十分心寒,可又無可奈何。

其實,攤上這種父親,周先生內心的無奈可想而知,給父母養老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是碰上這種父親,完全不顧兒女,無疑是孩子的負擔,很多父母明明做得不對,卻還不自知,人到晚年,最拖累子女的父母什麼樣?逃不出以下幾種情況。

容易拖累子女的幾種父母

1、脾氣差易惹事

有的老人為老不尊,脾氣火爆,行為不正,在生活中蠻橫不講理,經常惹事,讓子女收拾爛攤子,反反覆覆說了不改正,讓子女怒其不爭,本身孩子自己的小家都尚未經營好,被生活和工作搞得一團糟,又得時刻操心不安分的父母,無形中徒增不少負擔和壓力。

2、花錢不節制

正如周先生的父親一樣,毫無積蓄,沒有規劃好養老適宜,又不肯吃苦,只想靠兒女供給生活,無疑會加重孩子們的負擔,不怕父母沒有錢,怕的是沒有積蓄還揮霍無度的,只顧剝削孩子的辛苦錢行樂,而全然不顧子女的難處。

3、不注重養生

有的老人不注意自己的身體,生了小病又覺得無關緊要,死活不去醫院,結果熬呀熬、拖呀拖成了大病,此時的醫藥費無疑是筆巨大的支出,可謂是一人生病,全家遭殃,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會使得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一夜返貧。

如今90後的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上有四個老人要贍養,經濟壓力非常大,而老人想要安度晚年,首先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在平時生活中不要瞎折騰、少惹事,多體諒孩子的不容易。年紀大了,凡事看開,不要斤斤計較,儘量活得輕鬆一點,子女輕鬆,家庭也和睦了。

什麼樣的父母最受兒女喜歡

養子防老似乎在當今社會越來越不靠譜,可是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如下幾種老人是子女的福氣,晚年可能會被兒女搶著養老。

1、孝順父母的老人

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當娃小時候看到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孝順有加,那麼他們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領悟到孝道,從小耳濡目染,長大後自然會尊老敬老,履行自身的責任和義務。相反,你對老人呵斥、埋怨、指手畫腳,很少回家探望,又怎能要求孩子孝順自己呢?

2、勤快開朗的老人

勤快的人走到哪都受人喜歡,這樣的老人能幫著兒女帶娃、打理家務、操持生活,能減輕年輕人不少負擔和壓力,而開朗的老人心態好,懂得溝通,脾氣溫和,不會為老不尊,很受孩子們的喜歡。

3、疼兒媳婦的老人

婆媳關係是家庭是否幸福的關鍵,更是將來養老模式的指標,如果老人在兒媳婦剛進家門時,對她視如己出、真情相待,那麼兒媳自然也會孝順老人,人心都是肉長的,真心換真心。

相關焦點

  • 人到晚年,啥樣的父母會拖累子女?孩子:不是不孝,是無能為力
    但人到老年,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但怕就怕拖累了子女,子女辛辛苦苦掙的錢,一轉眼就「奉獻」給了醫院,人生等於重新來過,身為父母也是於心不忍。但到了晚年,有2類父母很可能會成為孩子的「拖油瓶」,希望子女們能頂得住。
  • 什麼樣的父母最受歡迎?活得快樂幸福!兒女不嫌棄反而擁護?
    就是在還沒能力做好父母職責的時候,就胡亂的生下了孩子,讓無辜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吃苦。大多數父母自私自利只管生不管培養,讓兒女早早的輸在了起跑線上,落後別人家的孩子,造成兒女一出生就面對著不公平。更有的父母錯上加錯的不重視教育,讓自己的兒女早早的退學打工,冷言冷語地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有錢有勢父母的孩子做對比,摧毀孩子的自尊心,看不到孩子半點能力。
  • 為人父母,別讓這些壞習慣「毀」了你的晚年,不然兒女孝順又如何
    父母一定是對的嗎? 相比很多人心裡已經有了答案,父母當然也有不對的時候,只是我們小時候,他們說什麼是什麼,他們的話就是對的、 父母說什麼,做兒女的就應該聽什麼,哪怕他們說的沒道理,哪怕他們說的是錯的,我們也應該聽,照做。
  • 生了兩個孩子和只生一個孩子的父母,誰的晚年更好?答案很現實
    她不敢告訴媽媽事實,很怕媽媽一時間承受不了,難過擔憂,再病倒了。護士姑娘很懂事,熱愛工作,懂得大義,心中有大愛,群裡的大部分人都在說,她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但是,很快就有另外一種聲音,他們拋開大事大非不談,許多年長的人,都站在了女孩媽媽的角度,認為誰家有這樣的姑娘,不如早點再生兩個孩子了。那樣的話,老人的晚年生活,還能過得更好一些。至少有了現在這種處境,家裡還能有個人陪伴在身邊。
  • 兒女雙全的家庭父母財產該如何分配?聽聽三位老人的說辭,很現實
    而鄰居大姐表示父母除了給自己買這個房,前後給弟弟也買了好幾所房產,甚至弟弟婚後這幾年隔三差五就換車也都是找父母要的錢。所以對弟弟這樣的要求她是堅決不同意的。就這樣,姐弟倆現在有了矛盾。而今天我們要談論的話題就是那些兒女雙全的家庭,父母的財產該如何分配?或者說如何分配子女們才不會有怨言。我們先來聽聽三位老人的說辭,很現實。兒女雙全的家庭父母財產該如何分配?
  • 人到晚年,不想被兒女嫌棄,請記住這4種活法,才能避免晚年悽涼
    畢竟作為父母都希望能夠給孩子最好的,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孩子已經長大了,他們應該要承擔起自己的家庭和責任。如果,父母毫不保留的將積蓄都給了孩子,當自己年邁沒有收入的時候,一旦生病或者著急用錢的時候,還是要跟孩子伸手拿錢。如果孩子孝順,一切都是好的;可萬一遇到了不孝順的孩子,晚年生活只會過得悽涼,無法保證自己的晚年生活。
  • 哪些人易被家人拖累?
    被家人拖累是什麼樣的?我們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某歌唱家因兒子闖禍被拖累,聲譽被毀。某歌手被母親先後爆料,在其辛苦復出後仍繼續窮追猛打。影視作品《歡樂頌》中的樊勝美,被母親、哥哥所拖累,生活頗為艱辛。一、建祿格命局中的祿星,大多為比肩,是個和平中正之星,不像劫財那般,具有侵犯性。
  • 人老了以後,讓你晚年悽涼的,往往是這「三道坎」
    人老了,讓你晚年悽涼的往往是這「三道坎」,要警惕。身體出現大的毛病。身體,是人上了年紀之後,重中之重的存在。擁有健康的身體,才是這一生最靠譜的後路,到了晚年沒有健康做支撐,日子就會難過很多。有啥別有病,如果身體不好,既自己受罪,還會在無形中拖累兒女。為了讓自己在晚年能夠過得舒坦生活,不遭罪,也不被病魔折磨,那麼就要鍛鍊身體,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飲食。沒有守住養老錢。生活中多的是父母老了以後,被孩子嫌棄的例子。
  • 人到晚年,如果這三樣東西太早給子女,老了難免晚景悽涼
    原本,她以為辛辛苦苦養大三個孩子,他們再指望不上,也比人家一個人孩子強。畢竟,倆兒子結婚,他們都給出首付買了房。女兒結婚,他們也給了豐厚的陪嫁。可結果,她跟老伴現在都60多歲了,身體不太好,腿腳不靈便,想讓子女們多抽時間照顧他們,或者接他們到自己家裡養老,三個子女沒有一個願意的。而且,三個子女還都埋怨他們二老偏心,甚至還為了爭二人的養老金鬧得不可開交。
  • 「不想拖累子女」是中國父母的真實寫照
    其實當我們長大後有了自己的家庭與事業,與父母的聯繫越來越少,這時父母會覺得「打擾孩子」「拖累孩子」,也越來越害怕「麻煩孩子」。「最害怕生病,增加孩子的負擔」「最害怕拖累孩子,成為孩子的累贅」……這些擔憂並非個例,而是多數老年人的擔憂。對於他們而言,比起年老,他們更害怕生病;比起死亡,他們更怕給孩子添麻煩。對父母來說,老了不給孩子造成負擔,不拖累孩子,才是讓孩子生活幸福的最好途徑。
  • 「兒女雙全」不再吃香,這類家庭組合優勢大,父母晚年更幸福
    她和老伴本以為,接下來能好好享受晚年,可現實卻給了她重重一擊。 兒媳不願意跟老人一塊住,她為了不讓兒子為難,也就只好繼續住在縣城老家,想著等兒媳生了孩子,自然是要請他們二老去市裡照顧孩子的。
  • 關鍵看父母,這幾類父母兒女搶著養,原因很現實
    這幾類父母很幸福,老了之後兒女都「搶著養」,原因很現實1)有一定經濟實力的父母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養老更準確的說法是「花錢養老」。2)父母對兒女的態度有些父母天然就存在著「偏心心理」,總覺得讓一個孩子養老是理所應當的事,而另一個孩子無論多大,在他們心中都是孩子,都不應該負擔自己的老年生活。重男輕女就是其中最好的體現。
  • 人到中年,到底什麼樣的父母最拖累子女?孩子:就怕兩樣全有的
    在父母年青時,養育他們的孩子,花費時間和精力,把他們養大後,父母就老了。父母老了,就要孩子來養育他們,這是一個相互的過程,父母總有一天會老,對於孩子來說,等到他們老了,孩子就有能力養育他們了,近來經常看到眾籌給父母治病,很多人表示很困惑,因為印象中父母年老之後,孩子也都成家立業了,怎麼還付不起醫藥費呢?
  • 是什麼原因,讓父母不想拖累子女?請給老人更多一些的關愛
    可憐天下母心,父母對於子女的愛,那是只有做了父母的人才能體會到的。在以前,我也是知道我的父母非常愛我,但我是在做了父親之後,才真正體會到這種發自肺腑的愛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這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可以為之付出一切的愛,無怨無悔,毫無私心雜念,說得嚴重一點,如果有必要,就算是付出生命那也是心甘情願的。
  • 看了《父母愛情》才明白,人到晚年,最親的不是老伴和兒女
    好在,江德福和安傑年老了依舊跟江德華和老丁住得很近,自己想要去做別的事情的時候,可以把孩子給他們看。況且他們也只是幫忙帶一個孩子,這真的比現實生活中的很多老人好太多了。人到晚年,要不要幫忙帶孫子?作為父母,對於生活更為困難的那個孩子,多多少少也想要幫助和不忍,一家人嘛,總不希望哪個落下,所以對於有條件的家庭來說,父母能拉一把就拉一把,一家人都好,最是父母最大的欣慰。
  • 「人老了,千萬別跟兒女住一起」:步入晚年的父母,要懂得靠邊站
    在如今小家庭為主的時代,大多數家庭的組成都是父母兒女,鮮少再有爺爺奶奶一起居住,從前三代同堂的生活模式,在高壓的物質生活背景下變得脆弱不堪,大城市中拼命打拼的父母一輩甚至自己生病了都不敢請假
  • 讓孩子討厭,拖累孩子的這幾種媽媽,你中招了嗎?
    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健康康的長大,能夠成為社會中的精英,可是總有一些打著愛孩子, 為孩子好的名號,把自己的觀點強制加在孩子身上的父母,使得孩子不但沒能達到父母的期盼,還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造成孩子這些行為的原因都是因為父母教育方面的問題,千萬不要做讓孩子討厭 拖累孩子的父母,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媽媽在哪些方面對孩子不好 ,不對的行為。一、不注意形象的媽媽。有些沒上班的媽媽一整天待著家裡,也不化妝也不收拾,穿著睡衣去買菜 ,去幼兒園接孩子,給孩子 ,老師一種邋裡邋遢 ,不清楚的形象,讓孩子在同伴前面子受損。
  • 68歲老人哭訴:父母對兒女別厚此薄彼,傷了感情,晚年不好過
    但這樣做,極容易造成兒女間的矛盾,也會讓老人自己的晚年面臨困境。智慧的老人一般懂人性,他們明白子女也是人,他們身邊有另一半,也有自己的子女。不管在日常生活中還是老了分配遺產時,都儘量做到公平公正,不讓子女有怨懟的情緒。
  • 辛勞半生,父母為兒女「打工」:是愛,還是為尋找晚年的依靠?
    今天,想說一個沉重的話題,中老年父母與成年兒女的關係。在我生活周圍,中老年父母聚在一起聊天時,常聊的一個話題就是各自兒女的事情。如果說50多歲的父母在一起比較的,大多是誰家兒女有出息,兒女出息的父母臉上就有光彩。那麼六十歲以後的父母常比較的,卻是誰家兒女對父母好,誰更孝順。
  • 當代中國兒女為何這麼「不孝」?心理學家:全是父母當年「作」的
    這樣的父母實則是專制人格,希望通過道德綁架,對孩子進行影響和控制,並且由此產生了權力感。這種人格的人,往往沒有換位思考的能力,對待事物總有過激反應。 不過,現實卻很諷刺,靠謾罵和道德綁架控制孩子的父母,往往過得並不怎麼樣。 孝順父母到底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