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曹魏智勇雙全第一將

2021-02-07 葉之秋讀書

 

三國時期史家傅玄曾說:「曹大司馬之勇,賁、育弗加也。張遼其次焉。」在傅玄看來,三國時期,曹仁可稱勇悍第一人,率領八百壯士擊退孫權十萬大軍的張遼也要略輸一籌。在了解曹仁生平之後,我又發現,曹仁不僅勇武當世無雙,就算是智謀,和那些古今第一流的名將相比也毫不遜色。

 

先說曹仁之勇。

曹仁一生軍功頗多,早在董卓亂國,豪傑紛起的時候,曹仁就招攬了上千少年,在淮水、泗水之間稱雄。之後,曹操起兵,曹仁主動來投,掌管曹操騎兵,經常擔任先鋒,衝鋒陷陣。曹仁率領軍隊擊破陶謙大將呂由,和曹操會合之後大破徐州軍。呂布在兗州作亂,曹仁率軍回擊。曹仁單獨率領軍隊進攻多次大勝,抓獲呂布將領劉何。徵討張繡時,曹操計謀洩露,被張繡突襲,大軍潰敗,可曹仁率領軍隊攻佔張繡其他地盤,俘虜男女三千人,獲得了曹軍大敗時唯一的勝利。之後,張繡追擊曹軍,曹軍士氣低落,又是曹仁率領本部軍隊斷後,最終大破張繡。

之後的官渡之戰,平定河北之戰,曹仁都有不俗表現,而在曹仁一生當中,勇武事跡傳播最廣的,當屬駐守江陵和東吳周瑜一戰。

曹操赤壁戰敗之後,主力回撤,留下曹仁擔任南方主帥,帶著幾千人駐紮江陵。周瑜看準時機,率領數萬大軍圍攻。一開始,周瑜率領輕騎幾千人先趕到江陵城下,曹仁登上城樓看到兵馬並不是很多,就選出三百勇士,派遣部將牛金出城迎擊,希望能夠拖住周瑜部隊,等待援軍到來。周瑜部隊眾多,牛金只有三百人,自然被周瑜軍隊包圍。曹仁身邊的官員看到牛金三百人都快死光了,一個個都失魂落魄。曹仁卻鬥志昂揚,命令手下準備兵器戰馬,要出城營救牛金。長史陳矯連忙勸阻說,賊人人多勢眾,我們難以抵擋,放棄牛金等人確實不好,但作為主帥卻不能前去送死。一旦曹仁有失,江陵城必然失守。

多數時候,主帥都會以這樣的理由安慰自己,苟全性命。可曹仁沒有。曹仁推開眾人,率領親衛二三十人打開城門。出城之後,距離周瑜部隊還有兩三百米,中間有一條護城河。陳矯等人認為曹仁不過是在護城河這邊為牛金壯壯聲勢,沒想到曹仁竟然直接過吊橋衝入敵陣,把牛金等人救出包圍圈。第一次沒有救完,曹仁再次衝入包圍,把剩下的人都救了出來。在曹仁的強力衝殺下,周瑜部隊多人死傷,不得不稍稍撤退。曹仁帶著牛金等人回到江陵城。陳矯等人看到曹仁回到城樓都讚嘆:「將軍真是天神啊!」曹操聽說曹仁勇救牛金的事跡時,也誇讚曹仁英勇,封曹仁為亭侯。

之後,漢水暴漲,關羽乘勢率領荊州水軍進攻曹魏,于禁率領七路大軍戰敗,曹軍士氣低落。當時,只要樊城被攻下,關羽就可以一路突進,進逼洛陽。樊城的守將正是曹仁,城中只有數千人馬,寡不敵眾,且大水上漲,距離淹沒城牆,不過是幾塊石頭。可曹仁依然據守,一直等到徐晃援軍到來。在曹軍最危險最迷茫的時候,是曹仁多次激勵將士,將士們紛紛表現願意為曹仁赴死,於是堅持到了最後。

可以說,如果樊城不是有曹仁,三國的歷史就要改寫。

 

再說曹仁之智。

官渡之戰時,劉備投靠袁紹。袁紹自然要充分利用,讓劉備率領軍隊去攻打曹操地盤。當時的劉備雖然沒有諸葛亮的幫助,雖然帳下沒有關羽張飛,但依然是一位了不起的軍事大家。曹操率領主力在官渡和袁紹抗衡,剩下的州縣只有一些尋常將領駐守。在劉備的攻打之下,許多州縣投降。從許都以南的廣大地方人心惶惶。曹操很擔心,想是不是要撤軍攻打劉備。這時候曹仁獻策說,南方現在確實軍情緊急,可袁曹兩軍對陣,絕對不能撤軍。劉備現在率軍騷擾後方,一些地方無法抵擋而背叛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過,劉備是最近才帶領袁紹的軍隊,袁紹對劉備也並不放心,主帥將領之間不能完全信任。在這樣的情況下,根本不需要出動曹軍主力。曹仁請求,只要給他一支騎兵,就可以擊退劉備,收復失地。

曹操答應,讓曹仁率領本部幾千騎兵迎戰劉備。曹仁充分利用騎兵機動性強的優點,專攻劉備弱點,將劉備部隊分而擊之。不到一個月,劉備軍隊就大敗逃走,所有地盤又重新回到曹操手中。之後,袁紹又派遣部隊來援救劉備,曹仁得到消息,主動出戰,大破袁紹軍隊。從此之後,袁紹就再也不敢分兵和曹仁交戰了。之後,曹仁又獻策,率軍攔截袁紹糧草運輸車,將袁紹糧草燒毀。

官渡之戰結束,袁紹死去,但是袁紹幾個兒子還割據一方。曹操率軍進攻壺關,曹操下令:「一旦城池攻破,城內所有人全部活埋!」曹操想用殺一儆百的方式告訴袁紹的殘餘勢力,對抗只有死路一條。可是,連續幾個月都拿不下壺關。這時候曹仁勸說曹操:「自古以來凡是包圍城池,必定要讓對方覺得有活路,有希望。現在主公您告訴對方,無論如何都是死路一條,只能激發他們的鬥志。並且壺關之內糧草很多,城池又堅固,強行進攻我軍必然死傷慘重。如果延緩進攻就會拖延時日,對我軍也很不利。不如告訴壺關守軍,允許他們投降。這樣的話,城內必然混亂,壺關也就可以拿下了。」

曹操聽從了曹仁的計策,壺關守軍果然分成了兩派。最後,求生的一派戰勝了求死的一派。壺關守軍主動打開城門投降。用曹仁之計,曹軍袁軍無數人得以活命。

 

曹仁在曹魏位高權重,曹操在世時,曹仁已經被封為徵南將軍,曹丕即位之後,曹仁又被加封為車騎將軍,成為負責東吳、蜀漢軍事的最高長官。之後,因為奪取襄陽有功,智勇雙全的曹仁被加封為大將軍、大司馬,登上三國武將官爵的巔峰。

相關焦點

  • 司馬懿:平定遼東,奪權曹魏,殺伐果斷,可謂後三國時代第一強人
    在後世的人們心中,大家都認為司馬懿是一真正的老狐狸,他將曹氏三代家主熬出了局,他的奪取規劃整整用了數十載,終於在魏明帝曹叡時期,成為了曹魏軍政界的主宰。他在後三國時期,與蜀漢的丞相諸葛亮相愛相殺,與諸葛亮生前一直鬥法鬥到了諸葛亮逝去,諸葛亮逝去之後,司馬懿就成為了後三國時期的首席軍政界的第一強人。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了解司馬懿是個什麼樣的人,筆者將結合歷史來闡述分析這個問題。
  • 還原三國真實歷史上的曹仁:一代名帥,或許他是真正的曹魏第一將!
    ID:shuosanguo還原三國真實歷史上的曹仁:一代名帥,或許他是真正的曹魏第一將!是的,勝過夏侯兄弟、五子良將。如果看這句評論覺得不過癮,再來看實戰表現:瑜將數萬眾來攻,前鋒數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將牛金逆與挑戰。賊多,金眾少,遂為所圍。長史陳矯俱在城上,望見金等垂沒,左右皆失色。仁意氣奮怒甚,謂左右取馬來,矯等共援持之。謂仁曰:「賊眾盛,不可當也。假使棄數百人何苦,而將軍以身赴之!」仁不應,遂被甲上馬,將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
  • 三國鼎立的不必要條件!魏蜀吳三國為何曹魏有絕對實力?
    就拿魏蜀吳三國來講,在當時的中國,主要的經濟政治中心都在北方曹魏勢力範圍之內,而且曹操在之後也打通了對西域的商業通路,如果加上西域的話,可以說曹操佔據了將近70%的經濟總體是不誇張的。曹操在政治上又有極大的自主權。
  • 魏蜀吳三國面積差不多,為什麼有人說曹魏佔天下十分之八?
    根據邊城玫女的《中國歷代疆域面積考》,在公元262年,魏滅蜀前夕,三國的疆域面積分別為曹魏291萬平方公裡,蜀漢106萬平方公裡,東吳145萬平方公裡。按照這個疆域對比,三國的總面積為542萬平方公裡,而曹魏獨佔53.6%,而蜀漢和東吳分別佔19.5%和26.7%。
  • 三國時期誰是正統王朝呢?曹魏、蜀漢還是孫吳呢?
    三國時期,說三國誰是正統王朝,有說是曹魏,有說是蜀漢,而東吳從來沒有人去提及,這也體現出正統位置之爭就在曹魏和蜀漢之間,那到底誰是正統呢? 公元220年,曹丕得漢獻帝禪位,成為曹魏的開國皇帝,從這時開始正式進入三國時期,次年劉備稱帝,而東吳的孫權最晚稱帝,在229年才稱帝,此時的華夏大地上有三位皇帝,人們對於誰是正統王朝也存在爭執。
  • 三國慘死的10大名將,關羽墊底,張飛第六,第一是呂布剋星
    8、呂布呂布是三國第一猛將,他曾一人大戰劉關張三兄弟,以及許褚、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6將,這展現了呂布不俗的戰鬥力,但是呂布英雄氣短,兒女情長,下邳之戰時,他聽從妻子之言,不願出城駐紮,導致自身被曹操生擒。呂布成階下囚後,為了活命,提出要歸降曹操,還讓劉備為他求情,但劉備為了避免呂布被曹操收歸帳下,故意提到了丁原、董卓。
  • 她是三國第一奇女子,預言了曹魏滅亡,一雙慧眼驚豔世人
    說起"不出門盡知天下事",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他未出廬時,便預知天下三分。
  • 三國那些事兒: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 程昱為何能配享曹魏太廟?
    三國那些事兒: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 程昱為何能配享曹魏太廟?時間:2020-12-02 16:26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國那些事兒: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 程昱為何能配享曹魏太廟?
  •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四百六十八期】智勇雙全強於典韋、趙雲的曹魏第一猛將:政治低調的勇猛忠將許褚(歷史系列第719講)
    三國小人物誌0057:政治低調的勇猛忠將——許褚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 三國有三個「李豐」:一個為曹魏效力,一個是李嚴之子!
    在漢末三國時期,共出現了三位比較著名的李豐,一個為曹魏效力,一個是袁術的部將,還有一個則是蜀漢大臣李嚴的兒子。李豐(曹魏)李豐(?-254年2月)字安國(一說字宣國),馮翊東縣(今陝西大荔一帶)人。三國時期曹魏大臣。衛尉李義之子。起初,曹叡是太子時,李豐還在研習學問。等曹叡登上了帝位,有一次接見一位吳國投降的人,問道:「你在江東時,聽到中原地區誰稱得上名士啊?」
  • 曹魏十大猛將排名,第一曾經單挑打退呂布
    ,但是數量上,可以說曹魏碾壓蜀漢和東吳;現在來看看曹魏手下十大猛將都有誰:TOP、10鄧艾鄧艾是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本為楊奉帳下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擊敗後轉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勳,參與官渡、赤壁、關中徵伐、漢中徵伐等幾次重大戰役。樊城之戰中徐晃作為曹仁的援軍擊敗關羽,因於此役中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
  • 在混亂的三國時期,曹魏為何還能治理西域?
    三國時代在我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著名亂世,英主賢臣、名士驍將輩出。像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這樣的主角光環人物,更是為人們所津津樂道。這多虧了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將這一段歷史描寫地精彩紛呈,回味無窮。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這是一個悲劇的時代。
  • 三國時期最大規模北伐:出兵二十萬,卻被曹魏三千人擊敗
    三國時期,蜀漢、東吳結成聯盟,不斷攻打北方的曹魏政權。比如說蜀漢丞相諸葛亮先後五次北伐,之後姜維也多次領兵北伐。不過,蜀漢國力有限,全國只有十幾萬軍隊,不可能全部投入北伐戰爭。因此,三國時期這場最大規模的北伐是由東吳發起,然而結果讓人驚訝,二十萬大軍居然被三千人擊敗,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魏國沙場點兵,張郃死後,除了鄧艾,曹魏大將還有誰?
    《三國演義》講的是三國紛爭,英雄出世,謀略之外,虎將也有不少。只是到了三國後期,好像能殺貫戰的武士越來越少了,尤其是在張郃死後,蜀漢的魏延也沒活多久。這些蓋世英雄戰死沙場後,三國演義好像就失去了靈魂。巧度陰平的鄧艾他是難得的帥才,堪稱智勇雙全,依靠幾次戰功,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名將,曾經巧度陰平,奇襲成都,力了滅蜀的第一功。但最終卻被鍾會害死,實為可惜。
  • 曹魏這員頂尖大將被冤殺,使三國統一推遲十六年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如果曹魏一個名將不早早冤死,三國分立的局面,可能提前十六年結束。這個名將是誰呢?為什麼要這麼說呢?此人不是別人,正是被司馬懿一手提拔起來了的名將鄧艾。鄧艾,字士載,是荊州義陽人,他年幼時家貧,曾經僅是一個放牛娃,長大之後雖然進入了官場,卻僅是擔任典民都尉學士、看守稻草的小吏等不入流的職位。
  • 後三國時期曹魏的最大連續叛亂:淮南三叛
    高平陵之變後,司馬家已經獨掌曹魏政權。其態勢已經與當年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不相上下。但從當時的曹魏軍政勢力之中,仍有著許多對司馬氏不滿之人,而其中對司馬氏挑戰最大,也是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著名的「淮南三叛」。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說說這後三國中十分重要的三起叛亂。
  • 三國二十四名將中,猛將雖多,但文武雙全的大將,只有8人
    三國名將雖多,但是最出眾的還是三國二十四名將。這24人是袁紹帳下的顏良、文丑,蜀漢陣營的五虎上將,以及魏延、姜維,曹魏陣營的張遼、張郃、許褚、典韋、龐德、鄧艾、夏侯惇、夏侯淵、張繡和徐晃,江東陣營的孫策、太史慈、甘寧和周泰,以及三國第一名將呂布。
  • 赤壁之戰後,最有可能統一三國的不是曹魏,也不是東吳,而是蜀漢
    成王敗寇,原沒什麼好講的,三國歸晉,這是歷史事實,但不是必然。必然的只有統一是必然的,誰統不好說。赤壁之戰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攜官渡之戰餘威,可以說一路勢如破竹,佛擋殺佛,神擋殺神,大有天下已盡入吾囊中的牛掰派頭。但赤壁一戰把他打回姥姥家,知道自己原來姓夏侯,不姓曹。
  • 三國官制曹魏篇,與東漢相比,曹操等人做了哪些改變?
    說到三國的官制,魏國最為完善。不過曹魏的政權體制建設和東漢、吳蜀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曹魏曾長期控制東漢朝廷,以朝廷的名義號令四方。曹操在東漢朝廷之外,還有一個屬於自己獨立控制的政權機構,一般稱為霸府。所謂霸府,是名義上從屬於中央政府,但又實際控制中央政府,並代替中央政府行使權力的政治軍事集團。
  • 三國真正的萬人敵都有哪些人?前五都是誰?
    在魏延擔任漢中太守的八年期間,曹魏未敢來犯,漢中太平無事。王平早先寂寂無名,因街亭之戰頂住曹魏名將張郃的進攻,從而受到諸葛亮的讚賞,並破格提拔。公元244年,曹魏十餘萬大軍進攻漢中,當時負責鎮守漢中的王平,以不滿三萬之眾,從容應對,設計趕走曹軍,解除了漢中之危。此戰,也是諸葛亮死後,蜀漢對曹魏的唯一的一次大勝。王平的「萬人敵」,由此可見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