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成語都有典故或者是故事背景,今天來看看前倨後恭的一個典故!
下筆如有神
(原文〕 裴佶常(通「嘗」)話少時姑父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會其朝退,深嘆曰:「崔昭何人?眾口稱美,此必行賄者也。如此安得不亂?」言未竟,閽(hun:看門,門)者報:「壽州崔使君侯謁。」姑父怒呵閽者,將鞭之。良久,束帶強出。須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饌(讀zhuan四聲,意指飯食),又令秣馬飯僕。姑曰:「前何倨而後何恭也?」及入門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學院中。」佶未下階,出懷中一紙,乃昭贈官絁千匹。
——選自李肇《國史補》
註:絁shi:一種粗綢。絹的別稱。官絁可當貨幣使用。
朝官
〔譯文) 唐人裴佶曾經談起少年時,他姑父為朝官,享有崇高聲望。一次,裴佶到姑父家中探望姑母,正趕上站父退朝回家,見他深深地嘆息說:"崔昭是什麼人?值得大家如此稱讚,想必崔昭是一個行賄之徒。像這樣,國事怎麼會不亂?」他的話還沒說完,看門人進來報告:「壽州的崔使君在門外候見。」站父聽罷,憤怒地斥責看門人,並要舉鞭打他。過了一些時候,站父整頓衣冠,勉強出來接見崔使君。一會兒,姑父急忙讓家人給崔使君上茶,接著又端上精美的酒飯招待,還吩咐家僕給崔使君餵馬和招待他的僕人用酒飯。姑媽看到這種情況,深感奇怪,詰問姑父說:「你對崔使君為什麼起先傲慢而後又如此恭敬?"等到姑父進門來,臉上露出得意的神色。向裴佶作揖,並且對他說:「請你暫且到書院休息。」裴佶還沒有走下臺階,姑父即從懷中取出一紙。原來禮單上面寫的是崔昭饋贈一千匹粗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