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星|《大明王朝1566》:架空歷史劇,主角的名字和結局是真的,情節大部分虛構

2021-03-03 左其盛經管新書點評

大明王朝1566 (2007)

導演: 張黎

編劇: 劉和平

主演: 陳寶國 / 黃志忠 / 倪大紅 / 王慶祥 / 郭東文 / 更多...

類型: 劇情 / 歷史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首播: 2007-01-08(中國大陸) / 2017-02-13(中國大陸重播)

集數: 46

單集片長: 42分鐘

又名: 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 / 嘉靖與海瑞

IMDb連結: tt6424870

大明王朝1566

作者:  劉和平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出版年: 2016-7

頁數: 835

定價: 88.00元

裝幀: 平裝

ISBN: 9787536079113

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在豆瓣評分極高,我也不時看到有人推薦。五一放假期間拿起小說看了看,看到一半看不下去了,然後快進看了幾集電視劇,上網看了後半部分的劇情。

隨後找《劍橋中國史》、《萬曆十五年》、熊召政《張居正》看相關史實,基本確定這是一部架空歷史劇,主要角色的名字和他們的結局真的,情節大部分是編的。作者/編劇對歷史做了虛構、簡化、臉譜化。

書的作者也是電視劇的編劇,書基本上就是給電視劇寫的劇本,畫面感比較強,電視也基本是按照書的情節來演的。

電視劇受到好評,說明作者/編劇是成功的,大眾喜歡這樣簡化、臉譜化的演繹,喜歡符合想像的青天大老爺的故事。

書和電視劇我都評3星,不太喜歡這種簡化、臉譜化的作品。

豆瓣上這部劇有一個副標題:嘉靖與海瑞。實際確實是以這兩個人為主線敘事。

劇中間接說嘉靖是支持海外貿易的,實際嘉靖一直堅持海禁,死後才開始有「隆慶開關」放開國際貿易。

劇中一大主線是嚴嵩嚴世藩父子的「改稻為桑」的主張,劇中說改稻為桑對各方都有利,更可以增加國庫收入,細想明顯不合理,否則民間早就改了。實際上這是編劇編出來的事,後面的毀堤淹田自然也是編出來的。

當時明朝確實面臨嚴重的財政赤字,一大重要開支確實是嘉靖的宮殿建設費用,但是嘉靖不願意縮減自己的宮殿建設開支。

嚴嵩實際上死於1565年年底。嚴世藩在1565年4月被處死。

劇中的翰林高翰文、絲綢商沈一石都是虛構的人物。這兩個人物同樣極大簡化了當時的民間商業貿易情況。

海瑞實際是1558年就升任淳安知縣了,1562年就調任江西興國知縣。1565年海瑞任戶部主事,年底給嘉靖上疏罵嘉靖。海瑞先後有過三個夫人兩個小妾,前兩個夫人都是因為婆媳不和被海瑞媽媽趕走。

胡宗憲、戚繼光、俞大猷抗倭,史實比較複雜曲折,劇中同樣做了簡化和臉譜化。

歷史上扳倒嚴嵩父子主要是徐階的功勞,張居正當時的官職是國子監司業而不是劇中的兵部高官。

劇中李時珍還有不少戲,全部是虛構。

劇中/書中主要情節:

1:嘉靖40年,大明財政赤字嚴重。內閣會議上,嚴嵩、嚴世藩父子提出了在江浙「改稻為桑」的主張,希望多種桑樹多產絲綢,絲綢賣給外商多了,財政收入就多,就能解決財政赤字。嘉靖同意了;

2:嚴黨分子毀堤淹田,胡宗憲和戚繼光被迫洩洪淹了淳安縣和半個建德縣,救了新安江沿江其他7個縣;

3:胡宗憲審案,殺了幾個嚴黨官員和織造局太監李玄;

4:裕王一派派出高翰文、海瑞、王用汲分別任杭州知府、淳安知縣、建德知縣;絲綢商沈一石用美人計拉攏高翰文,高翰文被抓住了把柄,不再反對改稻為桑,海瑞還是堅決反對;

5:沈一石打著織造局的名義去低價買稻田,實際動用自己的資金買糧賑災,把功勞歸給織造局,以為這樣能逃過一劫;

6:東南抗倭軍費短缺,嚴黨下令抄沈一石的家,希望能補上軍費短缺的窟窿,結果大失所望,沈一石家產有限;

7:嚴黨分子鄭泌昌、何茂才變賣沈一石的紡織廠給5個徽商,所得資金準備用於抗倭軍費;

8:鄭泌昌、何茂才被抓,海瑞單獨審問,問出了毀堤淹田、放出獄中倭寇栽贓給淳安村民的實情,寫入供狀,不顧上級與同僚反對,封漆後提交給北京;

9:嘉靖和司禮監掌印太監呂芳一起看了海瑞審案的供狀,又用漆封好假裝沒看,當著嚴嵩、徐階的面燒了;

10:嘉靖下令抓捕嚴世藩,暫時沒動嚴嵩;海瑞調任戶部主事;

11:海瑞上疏痛罵嘉靖;海瑞被捕入獄;

12:嘉靖駕崩,裕王即位,年號隆慶。隆慶釋放了海瑞。

全文完

相關連結:

《我是餘歡水》我評3星,原著《如果沒有明天》我評2星【嚴重劇透】

3.5星|《呼吸》:《降臨》原著小說作者,華裔科幻作家特德•姜的9個科幻短篇

《都挺好》原著小說大結局(嚴重劇透)

5星|《長安十二時辰》:大唐首都反恐24小時(嚴重劇透)

吃疫情人血饅頭的自媒體,電影《傳染病》中演的活靈活現

5年來讀了1174本書,挑出33本5星好書

2020左其盛好書榜,沒見過更好的榜單(截至4月30日)

2020左其盛差評榜,罕見的差書榜(截至4月30日)

2020年讀過評過的21本書(截至4月30日)

本號135個書單1181篇書評的索引(截至2020年4月30日)

想跟小編討論請移步知識星球

搜索本號的最優方法

轉發和點「在看」是對本號最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1566》就是最好的國產歷史劇,沒有之一
    驀然回首才發現,在這部電視劇面前,近些年大部分國產歷史劇,連歷史的邊都沒有摸到,也僅僅是「古裝劇」而已。歷史劇,一種在國產劇中近乎消失的門類——當然,如果把歷史劇的範疇擴大到僅僅以歷史題材為背景,那它的香火一直未絕。 只不過,「歷史」這個古色古香的瓶子裡,裝著的大多是充滿現代意味的瑪麗蘇故事。
  • 《大明王朝1566》後,中國還有可堪入目的歷史劇嗎?
    而全劇中,又有四個人最受觀眾矚目,如果沒有他們四個人的精彩演技和深入人心的性格特徵,大明王朝即使劇情再華麗,服飾更加精美,也登不國產歷史劇的神壇。這四個人分別是誰呢?他們分別是海瑞,嘉靖,嚴嵩,楊金水。
  • 豆瓣9.4,直逼《大明王朝1566》,看得人越多分越高
    只要聊起國內歷史題材的劇集,有幾部大作就往往難以避免,比如《走向共和》、《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等等。這幾部歷史巨製常年霸佔評分榜,已經逐漸形成了歷史類題材的「高山」,後來者似乎只能仰望,而無法翻越。
  • 《大明王朝1566》十三年後何以還能這麼火?
    張黎和劉和平這二位「頂尖高手」的強強聯合,其實等於為《大明王朝1566》這部劇的質量,預先做好了保證。在演員陣容方面,《大明王朝1566》堪稱獨樹一幟的精到。這一點從兩大主角嘉靖和海瑞的選角就能夠看出來;嘉靖皇帝由「皇帝專家」陳寶國出演,而海瑞卻由當時還不甚出名的黃志忠扮演。這種雙主角的電視劇,用兩個名氣差距如此之大的演員,不得不說張黎導演選角真是大膽!
  • 我最喜歡的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
    刷到《大明王朝1566》,完全是個意外。那是幾年前我工作需要熬夜,刷視頻就成了那段時間打發無聊和排遣困意的一個辦法。評分高的且對我胃口的電影,基本刷得差不多了,就去翻翻電視劇,本來想去刷一下評分很高的《康熙王朝》,但覺得太長了,而且以前斷斷續續也看過一點,大概的劇情也知道些,就不太想看。    當我把點開的視頻關掉,繼續尋找時,系統給我推薦了幾部類似題材的劇。
  • 在今天,為什麼人們仍懷念《大明王朝1566》?
    01家國直到現在,很多人仍記得臘月的第一場雪,對於中國歷史劇作者而言,臘月的第一場雪,別有一層意味。就是在臘月的第一場雪中,伴隨著紫禁城的歡聲笑語,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的故事拉開帷幕。馮保、呂芳、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嘉靖、裕王、海瑞,他們漸次登場,一個個歷史人物,在虛構的世界中重演真實。那時很少有人想到,這樣一部「枯燥」「乏味」「冗長」的作品,會成為中國歷史劇的代表作,而它的出現與慘澹收場,標誌著一個歷史劇黃金時代的離去。大雪是《大明王朝1566》的隱喻。
  • 豆瓣9.4,緊追《大明王朝1566》,5年過去再難有此佳作
    只要聊起國內歷史題材的劇集,有幾部大作就往往難以避免,比如《走向共和》、《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等等。這幾部歷史巨製常年霸佔評分榜,已經逐漸形成了歷史類題材的「高山」,後來者似乎只能仰望,而無法翻越。
  • 在國產歷史劇裡,《大明王朝1566》前無古人,也可能後無來者
    然而事與願違,該劇最後的收視率「慘不忍睹」,待該年湖南臺出品的《恰同學少年》和《血色湘西》全部播出後,湘劇的黃金年代業已告終。但放眼湘劇乃至於整個國產歷史劇裡,劉和平和張黎合作的這部劇都可以算得上是前無古人,也許它還將後無來者。《大明王朝1566》。為什麼選擇嘉靖時期?除了上面安排的任務外,我們還能找到嘉靖朝的一些典型之處。
  • 《清平樂》是偽歷史劇?我們為什麼再也拍不出《大明王朝》
    中國的歷史劇為何越來越少呢?說到底就是我們為何再拍不出《大明王朝》呢?中國內地原本擅長的歷史劇,年代劇、商戰劇,農村劇和都市劇。也是一個影視從業者從體制導向,到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2001年左右,從清代的《三大王朝》,到《漢武大帝》《走向共和》,再到巔峰的《大明王朝1566》。這已經很清晰的勾勒出了歷史劇巔峰到衰落的過程。
  • 12年了,我們為何還掛念《大明王朝1566》?
    12月25日黃金檔,寧夏衛視播完《闖關東》大結局之後,如約播出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以下簡稱《大明王朝》)第1集,有觀眾掩飾不住心中的喜悅,在微博上如此評論道。「報祥瑞(下雪)」是《大明王朝》開場的重頭戲,而劇中群臣在風雪中朝見嘉靖帝時,披著紅白相間的外袍,在視頻網站的彈幕中,被不少年輕觀眾萌化為「一群聖誕老人」。
  • 《大明王朝1566》背後的歷史|嚴黨為什麼招惹身為儲君的裕王
    導語《大明王朝1566》是國產劇的巔峰之作,在前大部分描繪了清流和嚴黨的鬥爭,但是很多觀眾會感到有些莫名其妙,裕王是大明朝事實上的皇儲,嚴黨就算是再厲害,怎麼就那麼不知死活的和以裕王為核心的清流死磕,其實劇中隱去了一個歷史上很重要的人物。
  • 中國歷史劇排行榜,《大明王朝》《雍正王朝》,還有哪些劇能上榜
    中國歷史劇排行榜,《大明王朝》《雍正王朝》,還有哪些劇能上榜中國歷史劇排行榜前十名,如果要讓普通觀眾列舉,肯定能夠列舉很多。因為中國幾千年歷史,朝代太多,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歷史典故無數。這也導致中國近代化過後,在影視劇產生後非常熱衷於拍攝歷史劇。尤其在中國加入市場化前的古典歷史劇時期,可以說經典歷史劇無數。
  • 為何《大明王朝1566》是中國最好的國產歷史劇?| 循跡曉講
    在劉和平與張黎的創作史上,《大明王朝1566》也稱得上是一部奇劇。劉和平曾經改編過二月河的小說《雍正皇帝》,創作了電視劇《雍正王朝》。他站在了雍正本人的角度開展一元化創作,將雍正塑造成了一代明君,對雍正的繼位迷局,與兄弟的殘酷鬥爭,都進行了相當程度的美化。
  • 破局與生態——詳解《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一直是我最喜歡的歷史劇沒有之一。其無與倫比的地位源於多個層面——厚重而層次分明的背景人物關係設定,史詩級的群像刻畫,殿堂級的表演盛宴,大膽創新的視聽語言等等。單論某一條都足以在電視劇領域大方異彩,然而《大明王朝》做到了以上的全部。最為重要的是,以上所有的設定都完美融合在編劇劉和平大膽架空歷史借古喻今的框架之內,真正做到了闡釋歷史而非複述歷史的至高境界。
  • 回顧經典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誰才是最狠的角色?
    《大明王朝1566》是2007年上映的一部絕佳的歷史劇,喜歡明朝歷史的朋友們著實過了一把癮。這部劇是國家一級編劇劉和平的作品,《雍正王朝》和《北平無戰事》這兩部優秀的電視劇也都是他的著作。這部劇的豆瓣評分高達9.7分,絕對是一部歷史良心劇。
  • 歷史劇創作十思​
    一部歷史劇可以虛構重要情節,但不能改變歷史的重大關節。戲好就能遮住很多枝節上的不好,戲不好就會漏船載酒,處處不是滋味。 《大明風華》IP出發,原創收場。大女主起步,無主角收場。野心勃勃出發,播出為大收場。前30集好看,後30集庸常。朱棣超越帝位之爭,有反省心。朱高熾看穿帝爭之弊,有包容心。朱高煦、朱祁鎮、朱祁鈺又活回去了。
  • 《走向共和》17年,只有它,敢與《大明王朝1566》叫板
    不過,《大明王朝1566》已閱數遍,今天姑且不提。今天著重給推薦另外一部劇,這部劇目前豆瓣評分9.7分,同《大明王朝1566》不相上下。如果《大明王朝1566》敢說自己是第二,那這部劇就敢說自己是第一,這就是王冰、呂中、馬少驊主演的電視劇《走向共和》。
  • 《大明王朝1566》有哪些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節?
    1566》最震撼人心之處,不止是環環相扣的情節與精細刻骨的演技,更是其背後深藏的直面歷史的勇氣。比如下面三句,《大明王朝1566》裡的重要臺詞,都以精彩的方式,帶出真實的明朝歷史思考。臺詞1:海瑞罵藩王海瑞:一個親王一年就要供祿米五萬石,鈔兩萬五千貫,錦緞四十匹,紵絲三百匹,絹五百匹,紗羅一千匹,冬布一千匹,夏布還要一千匹,其它各種開支更是不勝繁舉。
  • 雲在青天水在瓶‖《大明王朝1566》,好懷念這部用情至深的好劇!
    我敢這麼說,自然是有底氣的,這底氣不是說我能拍一部比《琅琊榜》更「悅目」的(或許將來我可以。悅目,又賞心),而是說我看過不少比它更好的。今天要談的這部「比它更好的」的便是:《大明王朝1566》二、《大明王朝1566》一共46集。
  • 《大明王朝1566》高清全集 | 豆瓣評分最高的國產神劇巔峰之作
    長期以來,豆瓣電視劇最高分為《大明王朝1566》和《走向共和》以9.6分並列榜首。最近幾天,《大明王朝1566》百尺竿頭再升了0.1,現在是9.7了,這是一部國產歷史劇的巔峰之作。《大明王朝1566》與《走向共和》都是無數觀眾心中的國產劇精品,而這兩部劇,剛好都出自同一位導演之手,那就是擅長拍歷史正劇的張黎導演。《大明王朝1566》由張黎執導、劉和平編劇,在2007年湖南衛視首播,當時偶像劇大行其道,又遇到尷尬的播出時間,它的收視率並不高。 但這並不能掩蓋住這是一部驚為天人的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