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根據這段官方媒體的描述,作為臨床醫生,我們不難發現,其導致最終病亡的源頭應該是今年春節期間的那次「不慎嗆咳」。
1
「嗆」出來的肺炎
老年患者,尤其是基礎疾病多(例如,腦血管意外、慢性心肺功能衰竭或者神經肌肉疾病導致活動不能或長期臥床等)的患者人群,因嗆咳導致的吸入性肺炎患者不在少數。此類患者不僅肺部感染發生率高,且容易反覆發作。
針對此類患者,除了常規藥物治療以外,針對此類患者的醫院及家庭護理顯得格外重要。結合我們實際工作經驗,為大家提供一些護理要點以及注意事項。
1.生命體徵監測:
此類患者多見於高齡患者,其基礎疾病較多,直接影響其防禦機制,是老年人吸入性肺炎的一個重要因素,故在進行護理時一定要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徵變化,觀察患者意識、痰液的性質、痰量、尿量及口唇顏色、進食有無嗆咳等。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就醫,為積極搶救贏得寶貴時間。
2.加強口腔護理:
每日進行2-3次口腔護理,及時清除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避免發生細菌吸入、口腔潰瘍、黴菌感染等併發症。如有發生口腔潰瘍或疑似黴菌感染者,予甲硝唑含漱液、5%碳酸氫鈉溶液等漱口。
3.有效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暢
此類患者咳嗽反射減弱,因此有效的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暢十分重要。
對於神志清醒能配合的患者,指導患者深呼吸後屏氣用力咳出氣管深部痰液;
臥床及痴呆患者每2h翻身、叩背1次;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時,應在醫務人員指導下應用霧化吸入導痰。
需要注意的是,經口吸痰具有一定風險,因此,僅限在醫療環境中實施,且需要醫務人員進行充分評估,並由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進行操作。
4.留置胃管,進行鼻飼
對於嚴重吞咽困難、嗆咳或昏迷的危重患者,應及早給予胃管鼻飼。鼻飼前要告知鼻飼的重要性,爭取患者及家屬的配合,病情好轉後逐漸經口進食。
進食時,嚴密觀察進食情況。對痰多的患者,在鼻飼前需要充分清理呼吸道,患者突然出現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時,應警惕有無胃內容物返流,注意觀察吸出物的顏色和性狀,做好記錄,並儘量減少用力咳嗽、咳痰,咳嗽時用手固定胃管防止胃管脫出。
鼻飼前床頭應抬高30°- 45°,利用地心引力的作用減少胃內容物從擴張的胃向食管反流。
鼻飼過程中觀察患者有無腹脹、腹瀉、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密切監測胃瀦留量,當>150ml時,或出現嘔吐,則暫停輸入並加服多潘立酮等胃動力藥。鼻飼後取坐位2h,可使吸入性肺炎發生率下降10%。
2
容易「嗆咳」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項
指導患者及家屬做好食物的選擇,注意食物不能太幹,儘量避免食用硬果類食物。對嗆咳患者,做耐心細緻的解釋工作。
對吞咽困難患者,避免進食流質(包括水)及幹硬食物,應將食物做成糊狀。
進食中不宜說話,進食也不宜過快、過急,要咽下一口,再吃一口,防止嗆咳。
若出現嗆咳現象,立即停止進食,使其側位,鼓勵咳嗽,輕叩背部,將食物顆粒咳出。
咳嗽、痰多、喘息的患者,進食前要鼓勵患者充分咳痰,最好吸氧15-30min,以減輕喘息,避免進食中咳嗽,導致誤吸。
特別應注意老年人進食後不宜立即刺激咽喉部,如口腔護理、口腔檢查、吸痰等操作,以免引起噁心而誤吸。
睡眠時不宜採用平臥位,應採用頭部稍微抬高的右側臥位或半側臥位,以避免分泌物倒流進入氣管及支氣管內。
面對「容易嗆咳」患者
治療的原則是
「三分靠藥物,七分要護理」
只有從細節做起
才能真正有效降低
此類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
【來源: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