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用高薪也留不住的天才,拿走1200萬獎金,毅然回祖國培育人才

2020-12-19 歷史潮河

「科學沒有國界」最早出自法國科學家路易斯·巴斯德之口,而路易斯·巴斯德開創了微生物生理學,他的這句話也常被後人津津樂道,不過很多人卻有意無意忽視了後面一句,那便是「科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

但不少科學家卻說著「科學沒有國界」的話,坦然留在了國外,甚至為了名利,做出損害自己國家的事情,因而也突出了那些拒絕高薪高待遇高誘惑,毅然選擇回國的科學家的偉大,中國女科學家莊曉瑩便是其中一員。

莊曉瑩是德國用高薪也留不住的天才,拿走1200萬獎金,毅然回祖國培育人才。

並且莊曉瑩不僅有才華,而是也有顏值,一舉一動也都展出了知性的美,因此莊曉瑩也得到了「美女科學家」的稱號。

莊曉瑩主要從事的是計算力學、巖石力學領域研究,在2001年至2007年就讀於同濟大學,本科是土木工程專業,碩士則是隧道與地下建築工程,而莊曉瑩從同濟大學畢業後並沒有停止對土木工程領域的探究。

先後又到了英國杜倫大學工程與計算科學學院巖土工程專業和挪威科技大學結構工程系進行深造,在大學期間,莊曉瑩也一路拿獎過來的,本科四年都拿到了獎學金,2007年拿到了同濟大學美國LORD獎學金。

在英國留學期間拿到了英國海外研究生獎學金(ORSAS)全獎、英國工程與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EPSRC)陶樂茜研究生獎學金(DHPA)全獎和英國工程計算力學協會年會最佳會議論文獎。

2010年,莊曉瑩是當年唯一一位拿到了英國計算力學辛科維奇最佳博士學位論文獎項的學子。

莊曉瑩完全就是一位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子,因而莊曉瑩是非常受關注的,難能可貴的是莊曉瑩從未迷失過方向,還有著一顆熱烈的愛國之心。

2015年,莊曉瑩成為了索非亞·科瓦雷夫斯亞獎的第七位華人獲獎者,該獎項的獎金數額在全球科研獎項中居於第二,獎金達到了165歐元,相當於1200多萬人民幣。

不過德國設立索非亞·科瓦雷夫斯亞獎也有一種目的,那就是引進高才能的科學家,只要是該獎項的獲得者,德國並會拋出橄欖枝,給出特別好的待遇,千方百計將其留下。

但是莊曉瑩拿到了獎金後並沒有選擇留在德國,而是毅然回到了國內,回到了最初的起點——同濟大學,在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地下建築與工程系擔任了副教授一職。

事實上莊曉瑩留學畢業後就選擇了回到國內,一直在同濟大學為我國培育人才,莊曉瑩這樣的精神也激勵了許多同濟大學的學子。

我國曾有句話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話不僅鼓勵了中國千千萬萬的學子,也培育了莘莘學子的愛國情懷,而莊曉瑩的事跡,也正應了這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科學家的心中也始終有著自己的祖國。

相關焦點

  • 她32歲獲德國獎金1270萬,仍未被金錢打動,毅然回國效力
    導言 國家培養出的人才,常常選擇到國外去鍍金,且大概離一去不回,忘記了祖國對他們的辛勤培養。 當然也有很多像錢學森一樣的愛國之士,無論身在何處,始終眷戀祖國,並且學成之後毅然投身到祖國母親的懷抱,這種精神令人敬仰。
  • 中國天才美女科學家,32歲獲得千萬大獎,放棄國外高薪回國效力
    比如中國的一位天才美女科學家,她在三十二歲這一年獲得了千萬大獎,毅然放棄了國外的高薪回國效力,究竟是怎樣一位偉大的傳奇人物呢? 本來同濟大學就很難進了,這個時候莊曉瑩還成了裡面的碩士研究生,本已經很優秀的她並沒有選擇出去找工作,而是又考上了英國杜倫大學的博士,這在普通人眼裡是很難達到的高度,但是她卻做到了,喜歡挑戰的她又選了一個女生很少並且很難的專業——工程與計算科學學院巖土工程,博士學歷結束的她又繼續選擇深造,並且後面進了挪威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後,真的是要顏值有顏值,要學歷有學歷,一時間成為了行業裡面的高端人才
  • 他放棄美國大學的終身教授職位,毅然回國,只願為祖國培養人才
    段路明就是這樣一位忠誠的科學家,一位站在世界之巔依然心繫祖國的科學家。他放棄在美國的高薪終身教授職位,毅然回到祖國,就是為了來到清華大學,為祖國的教育事業獻出自己畢生的學養和熱血。段路明從小熱愛學習,刻苦鑽研。理解、記憶能力強,是老師、家長、同學口中難得的"天才兒童"。
  • 美國綠卡算什麼,我是中國人,我要回中國
    多少天才去了美國留學後選擇留在美國。這是一份令人心寒的報告。清華赴美留學人才五個人中回國的不到一個人。祖國20多年的培養,都抵不過美國人甩在眼前的一張綠卡。博士畢業後,沒有選擇回國而是留在了美國。2014年,毛蔚毅然放棄高薪回到家鄉,創辦了飛昂通訊,專注於光纖和有線通訊領域集成電路的研發。通過幾年的打拼,目前飛昂通訊已實現了高速光互連晶片的量產,打破了高端光通信晶片被美國公司長期壟斷的局面,有力助推了國產5G商用和數據中心的發展。
  • 中國物理天才哈佛畢業,就加入美國國籍,人才流失何時休
    2001年,尹希成功完成了中科大5年的本科學業,並獲得哈佛大學2萬多美元的全額獎學金,開始全力攻讀該大學物理系弦理論。 哈佛畢業難回國 2006年,尹希獲得博士學位,並回到了祖國,準備報效培育之恩。可是美國自然不捨得,同年哈佛大學打破慣例,向尹希拋出橄欖枝,允許他留校繼續進行物理學研究。
  • 又一位北大天才少年效力美國,為何留不住人才
    近日,第二屆阿里數學競賽落幕,全球5萬人參賽只有4人獲得金獎,其中一位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數學天才張鉞,這已經是他第二次獲獎了。他北大畢業後,到美國留學,博士畢業後留在了美國,年薪達到6位數美金!(來源:李老師講最真教育/江淳編輯)張鉞,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2014級本科生。
  • 拒絕美國高薪誘惑的天才曹原:我是中國人,學成自然是要回國的
    很多人都知道我國從建國以來就把人才的培養放在首位,因為,要建設美麗富強的祖國,就必須要有相關的人才來研究發展。所以我國很多時候都會自掏腰包,將一些比較優秀的人才送往國外進行先進技術的學習,因為建國之初我國一些領域的教育資源並不是很豐富,所以只能將他們送到國外學習。
  • 天才少年張雯畢業,拒絕300萬高薪,竭盡全力幫華為度「被制裁」
    如今的華為企業不斷壯大,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才達到的結果,畢竟如今華為的實力已經不容小覷,不過隨著市場競爭力變大,需要企業永遠都保持穩中求發展的局面,不能冒進不能不瞻前顧後,不然的話很影響企業的發展,天才少年張雯畢業,拒絕300萬高薪,歇盡全力幫華為度過「被制裁」,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接著往下看
  • TVB收視保證為家庭繼續留港發展,無線用高薪留人才
    雖然今年這部《陀槍師姐2020》沒有延續用第五部的名字,據稱劇情上亦與之前的劇集都沒有關聯,主演亦大換血,但是不少網友都對該部劇集十分期待。近年有不少TVB藝人都紛紛離巢,轉戰內地,想必大家都知道內地的薪酬肯定是比在TVB要高許多,不過陳豪一方面為了留港可以更好的照顧家庭,陪伴老婆和小朋友,另一方面TVB亦出動高薪以表誠意。
  • 限薪令下明星現神邏輯:演員是高危職業,就該拿高薪?
    限薪令一出,有些明星坐不住了,認為明星片酬是市場行為,不應該加以限制。也有的明星認為,片酬已經從上億元降到幾千萬元了,不應該再限制了。《孤芳不自賞》裡,某明星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用了大量的替身和摳圖拿走了8000萬片酬,在接受採訪時還懶洋洋地回了句:我就值8000萬。但很多網友卻並不認同,無論是該明星在影視劇中的表現,還是觀眾對她的評價都與她口中的高額薪酬有所差距。
  • 「天才少年」助力華為!拒絕300萬年薪,毅然接受華為200萬年薪!
    近日有一位中國人才就引得了很多網友議論紛紛,他拒絕了別的企業開出的300萬年薪,毅然加入了200萬年薪的華為。這是怎樣一個人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華為在介紹這個人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華為。華為作為目前世界上擁有最先進5G技術的企業,全球員工總數已經到達了20萬左右,每年光是開給員工的薪酬就有幾個億。華為能做到今日這種地步,就是深知人才對於一個企業的重要性。目前華為有一個專門針對這種「天才」的項目,那就是「天才少年」項目。
  • 放棄百萬安家費和高薪工作 博士後回中學任教為哪般
    對於袁江濤這類高學歷、高層次人才,在不少人看來,「做科研或者去大學任教才是『正道』」。然而,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不懼外界目光,放棄了150萬元的安家費和高薪工作,在湖南師大附中物理組組長彭知文老師的引薦下,回到了母校,當起了一名教書匠,任務則是帶領有物理學科天賦與興趣的學生攀高峰。
  • "天才少年"獲華為最高offer:經七輪篩選 年薪201萬
    其中,張霽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   華為「天才少年」項目,是任正非發起的用頂級挑戰和頂級薪酬去吸引頂尖人才的項目。任正非曾在華為EMT(經營管理團隊)內部講話中提及,將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少年」,「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鰍』一樣,鑽活我們的組織,激活我們的隊伍」。華為招募的「天才少年」,工資都是按年度工資制度發放的,共有三檔,最高年薪達201萬元。
  • 「物理女王」吳健雄:婉拒海外高薪毅然回國,被譽東方居裡夫人
    「物理女王」吳健雄:婉拒海外高薪毅然回國,被譽東方居裡夫人上個世紀的我國,經歷了百年的戰火和屈辱,其中湧現了無數仁人志士的英雄故事。他們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則以文學喚醒世人,為民主和科學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本期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這位主人公,是有著「物理女王」稱號的吳健雄。她當年婉拒海外高薪,毅然決然歸國建設,被譽為東方居裡夫人。
  • 南方出版傳媒百萬年薪聘高管高薪背後是人才戰略
    第二,從新聞出版行業近年所面臨的困局來看,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人才困局,「數位化轉型期經營壓力—行業薪酬同比下降—優秀人才短缺」首尾相銜,環環呼應,形成惡性循環,必須找到破局點以改善當下的局面,而高薪吸引高端人才加入也許是一個適當的破局點。第三,行業和企業的現狀或發展預期可以支撐如此薪酬水準——這恐怕也是出版行業目前重建行業信心的必要一步。
  • 在美待了幾十年後,施一公毅然選擇回國發展,美國:又失一人才
    據說當時美國相關部門先是給他提供了一個差不多200多平的房間做獨立的實驗室,後又表示願意為他調撥1000萬美金來做科研資金。要知道,即便是美國本土的科學家,也未必能獲得如此多的科研資金。而身為一個來自中國的人才,施一公卻輕而易舉就能得到。若是換成別人,估計早就高興地選擇接受了。
  • 國家重金培養的物理天才,最後選擇加入美國國籍,曾經立誓報效祖國
    出國前,他立誓報答祖國和學校的培育之恩;出國後,他選擇定居美國,並說,科學無國界。 尹希,天才兒童,12歲考入天才班,18歲攻讀博士,25歲成了哈佛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 中國神童高華健:中美德三國出高薪搶他,他隨入美但並未忘恩負義
    於是,他毅然選擇了前往美國留學。實際上,當高建華赴美留學後,竟成為了中德美三國爭搶的人才。 二、中美德三國高薪「搶才」,結果如何 當時,中國的科研水平並不先進,因此提供給專業學子的學術環境並不理想,這也是高建華選擇出國留學的原因所在。
  • 錢學森辭去高薪工作,毅然回國工資不是很多,他的功績名垂千古!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錢學森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回到祖國懷抱,為我國的火箭和飛彈技術做出卓越貢獻,在現在看來,他做出的選擇是十分正確的,但當時美國的阻撓是非常強烈的,不僅承諾給他高薪工作,還用軟禁的方式留住他,只因為美國軍方說他一個人可以抵過美國五個師,當時美國開出的高薪條件可不是說說的,每年他至少可以拿到2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