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只有收入少的普通人才關心國家和國際大事嗎?

2020-12-21 葉晏慈足球觀

難道只有收入少的普通人才關心國家和國際大事嗎?我對這種觀點持一種反對態度。一個人對於國家事務的關心,對於世界局勢的了解,並不會因為一個人過得好和不好而產生太大關係。

關心國家大事是一種品德和見識

那些建築工地上的普通勞動者,他們在閒暇之餘可以聊一聊國家的發展,也可以關注美國總統大選,當然也可以聊一聊我們的嫦娥5號探測器、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大海溝下潛、新冠疫情在我國以及新冠疫情在世界,華為的孟晚舟什麼時候能夠回國等等這些都沒有問題。這只是這些普通勞動者在閒暇之餘的談資。

對於那些比較富有的社會上層人士,他們會基於個人的利益和喜好,去研究我國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國家關係,去研究中國製造,中國5G技術,去評判中美關係未來的發展,這一波人也在關心國家的事務,當然也會關心世界格局。

從小養成關心國家大事的習慣

所以我從來不會認為,討論國家大事,關心世界格局只是普通人的專利,那些比較富有的社會上層人士照樣也會關注,只是大家對於這件事情討論和關注的側重點不同而已。

古人說過一句話「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所以我認為一個人不管是過得好還是過得不好,對國家事物保持關心和熱情,對世界格局能夠談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本身並沒有什麼錯誤,我反而認為這其中閃耀著人性的光芒。

時刻保持對國家事務及國際局勢的關注

另外我們還需要糾正一個問題,一個人過得很好或者過得不好的標準其實是很難界定的,自己過得好不好,只有自己心裡最清楚,但是這都不影響自己對國事家事。以及天下大事的關心。

我也要關心國家大事

作為一個堂堂正正、血有肉有擔當的中國人,時刻保持對國家事務的關注,對國際格局的關注,這是我們應該有的品格,這種品格不分一個人處於社會的哪個階層,也不在乎每個人收入的高低。

(晏子)

相關焦點

  • 關心國家大事都是哪些人群?低收入者為什麼更操心國家、國際大事
    首卷語:我們平時生活中總能發現一些收入不高的人平時卻總關心國家大事,他們可能連自己小家的生活都無法保障,但還是很關心國家大事,這是為什麼呢?反而是哪些位高權重,對國際政治有很多豐富知識的人才能真正的了解國家大事。但我們身邊有很多人每當談起國家大事時頭滔滔不絕,仿佛自己身臨其境,就會向著他們說的方向發展,雖然是他們的主觀想法,但是他們關心國家,希望國家欣欣向榮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 國際MBA不用參加聯考,學歷國家承認嗎?
    這幾年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促使中國逐步擴大了經濟貿易,從而各大企業越來越多的招收更國際化的人才。而在這種時代潮流的推動下,國際MBA慢慢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有很多想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卻不懂其中彎彎繞,花了大量的金錢和時間卻只有一張沒有用處的證,國家不認可。
  • 陳傻子:一個人還是要關心關心大事
    說得都對,我都同意,人不關心自己,也沒人來關心你啊。生活的油鹽醬醋茶,哪樣不關心,哪樣就沒有。但我又會對他說,關心自己和自己的孩子以後,還是要關心關心大事。譬如,這兩天的茅臺的女總工程師要評工程院院士的事情,我就關心。我就知道,有了一個「菸草院士」之後,又將會有一個「白酒院士」了。
  • 顏寧在清華的年薪只有10萬,明星一年卻上億,難怪人才流失嚴重!
    大學教授的工資一直都是我們非常關心的問題,許多人覺得大學教師的工作輕鬆,又能夠拿到項目基金,整體的收入會非常的可觀。但是,我國大學教授的收入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高。這樣一位優秀的科學家,30歲成為清華大學的正教授,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卻只有10萬的年薪,難道真的很高嗎?北京的消費水平以及房價,可能顏寧工作一年,基本不能夠剩下什麼錢,連孝敬自己的父母可能都有點拮据。這樣的高端人才,在北京才有這樣的年薪,那麼比清華北大檔次低一點的名校,大學教師的工資工資是否會更低?
  • 收入低、人才少,脫口秀拿什麼養成下一個李誕?
    雖然段子的表演有部分誇大成分存在,但根據周奇墨在近期的《人物》採訪中所說的「好的時候每月幾千塊錢,偶爾能過萬」來看,中國脫口秀演員的收入僅為普通工薪階層的水平。擁有成熟創作能力和表演能力的人選本就不多,基於劇場模式和綜藝模式的差異性,還要在其中尋找能夠在鏡頭下發揮最佳效果的人,這更是屈指可數。頭部種子只能接二連三的「回鍋」。作為笑果文化首席編劇的王建國和程璐,一邊要為選手們修改劇本,一邊又要準備自己的表演,脫口秀行業的人才匱乏彰明較著。
  • 收入低、人才少,脫口秀拿什麼養成下一個李誕?
    文丨商業數據派,作者丨舍兒,編輯丨王一粟「我是一名全職的脫口秀演員,一個月收入1500。」在《脫口秀大會》第三季中,選手何廣智在演出中自我調侃—做脫口秀演員的收入「十分穩定」。雖然段子的表演有部分誇大成分存在,但根據周奇墨在近期的《人物》採訪中所說的「好的時候每月幾千塊錢,偶爾能過萬」來看,中國脫口秀演員的收入僅為普通工薪階層的水平。
  • 華為20級的普通員工,一個月的收入能超過10萬嗎?
    一、華為員工的收入有多高?作為普通的消費者,從購買和使用華為的手機後,很多人就開始認識華為了。但華為不僅是做手機,其更大的收入來源是通信設備的軟硬體研發和製造,即為電信設備商。近幾年來,隨著大眾對華為越來越多的了解,華為的任何新聞都會吸引人們的眼球。
  • 2020年的末尾,世界發生了3件大事,撕開西方國家的「遮羞布」
    2020年已經接近尾聲了,回顧這一年確實非比尋常,發生了很多的大事。就在2020年的末尾世界上發生了3件大事,引起了諸多關注,這些事情也一把撕開西方國家的「遮羞布」。
  • 收入只有一份死工資,人生是不是很失敗?
    許多人都處在工薪階層,收入靠上班掙工資。工薪階層也有一些拿著高薪的人群,有的年薪幾十萬,有的上百萬,他們實際上已達到了小康甚至富裕的生活。但更多的人處於普通工薪階層,在普通工薪階層裡也有一些人有多份兼職,以求擴展更多的收入來源,而大多數工薪階層只有一份工資收入。
  • 2022國考申論模擬題:以民生「小事」成國家「大事」_北京中公教育
    從習近平總書記一以貫之的關切和連續不斷的部署中,我們看到的是黨「作於細」而「成其大」的治國方略。作於細,就是要把民生「小事」做實做細;成其大,就是要以做好種種民生「小事」來成就國家「大事」。黨的大事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迎111歲生日:眼界開闊 關心國家大事
    在以85歲高齡退休之後,他潛心思考和研究文化學、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等宏大問題,撰寫了大量兼具學術性與通俗性的文章。文化批評家解璽璋曾這樣評價道「他達到了勇者無懼的境界」。  「周有光先生晚年的思考,是把文字史上升為『大文化』,研究社會規律和文化發展規律。他常說,『在全球化時代,世界各國都進入國際現代文化和地區傳統文化的雙文化時代』。」
  • 【沒事找事,把小事幹成大事】 作者/孔少艾 主播/凡格
    沒事找事,把小事幹成大事——學習習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講話體會文/孔少艾主播/凡格       2020年9月17
  • 普通工人能出國打工嗎?去哪個國家待遇更好?
    一帶一路正影響著出國勞務「一帶一 路」倡議提出以來,已經得到了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和參與,其中就包括20多個歐洲國家。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以及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漸多,出國務工成為一個新的趨勢。
  • 大灣區加速試點技術移民:開發國際人才 打破閉門造車「壁壘」
    粵港澳大灣區加速試點技術移民,將進一步優化外籍人才就業創業環境,增添「引才」和「留才」吸引力,有利於大灣區進一步開發「國際人才紅利」。大灣區試點技術移民始末事實上,「技術移民」正式上升為國家賦予粵港澳大灣區的任務還是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中央在人才方面給大灣區提出的任務是,「在技術移民等方面先行先試,開展外籍創新人才創辦科技型企業享受國民待遇試點。」
  • 律師收入調查報告—律師真的是高收入群體嗎?
    2. 全球部分國家檢察官的收入情況單從某一國家法檢收入情況來看,各國對法檢收入的差距並不太大,尤其是大陸法系國家,法官和檢察官的收入基本持平。英美法系中,除美國之外,各國的法檢收入差距較小。美國檢察官收入與法官收入差距之所以明顯最主要的原因是檢察官的工作隸屬於政府職能部門,其收入與普通公務人員收入一樣,並無特殊之處。
  • 國家男子籃球隊發展與人才選拔
    國家男子籃球隊發展與人才選拔 2020-12-12 19:14  小夥伴體育部落
  • 國際前沿研究|父母的經濟地位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收入嗎?(外三篇)
    父母的經濟地位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收入嗎?為什麼中國的海外放貸不為人所知?P2P是銀行業的補充品還是替代品?什麼決定了基金經理的薪酬結構?本期「理論」欄目為大家帶來來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NBER,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Journal of Finance等國際前沿研究。政治經濟學雜誌父母的經濟地位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收入嗎?
  • 人才公寓、住房補貼、安家費...你關心的問題這裡都有答案
    半島全媒體記者 肖玲玲針對群眾關心的相關問題,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人才開發處處長趙同遠近日通過「在線問政」欄目,主要就「人才引進相關政策」主題與網友互動答疑,內容摘錄如下。我看現行的安家費政策是截止到2021年3月31日,請問該政策會繼續延續嗎,新政策預計什麼時候能發布?A:根據《關於高校畢業生住房補貼申領發放有關問題的通知》,派遣期內國內普通高校統招全日制研究生可以享受。符合條件的按照本科每人每月500元,碩士研究生每人每月800元,博士研究生每人每月1200元的標準,享受最長36個月的高校畢業生住房補貼。
  • 南京要讓海外人才「拎包入住」:「海智灣」國際人才街區亮相
    12月11日,南京「海智灣」國際人才街區在南京市建鄴區正式亮相。與普通的國際人才街區不同,「海智灣」被賦予了「類海外」環境、「來寧第一站」等屬性,讓人眼前一亮。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在發布會上說,這次建設的「海智灣」街區,就是要讓海外赴寧人才實現「拎包入住」。
  • 還有6億人收入不過千,有些只是好好生活就拼盡了全力
    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公布入圍名單,《江湖兒女》為唯一一部入圍主競賽單元的華語影片。據悉《江湖兒女》坎城首映結束後,觀眾自發起立鼓掌,長達5分鐘之久。 這部電影,確實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鳴。特別是我的父輩那一群人,沒什麼文化,但是在社會上有名氣,有手段,他們講義氣,他們打架,喝酒,賭錢,年紀越大,越是狼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