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迎111歲生日:眼界開闊 關心國家大事

2021-01-17 閩南網

  中新網北京1月13日電 今天,有「漢語拼音之父」稱謂的周有光先生,迎來了自己111歲生日。儘管他曾多次表示自己不做壽,但近些年學界卻一直惦記著這位年過百歲的老人。《周有光文集》策劃人、責編葉芳近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生活上,周有光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在學術上,則總是對世界充滿好奇心,「他曾經對我說過,他是對這個世界認真思考了的。這也是周老先生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吧」。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何方則認為,周有光不僅在文字學上有成就,思想也比較先進,「就看問題來說,他站得高、看得遠,不同於一般的老人」。

  周有光。圖片來源:新京報

將《周有光文集》看作對一生工作的總結

  由於工作關係,葉芳也多次去周家拜訪周有光。據她回憶,《周有光文集》的編纂,得到了周老先生的全力支持,「他把這個文集看成對自己一生工作的總結,感到很欣慰」。

  「他很謙虛,也非常在乎別人的工作。從來不會因為你工作上出了一些差錯,或者編輯不夠圓滿來責備你,這在任何作者那裡都很難遇到。」葉芳對中新網記者表示。

  對於周有光在文字學上的成就,葉芳介紹,其實早在周有光年輕的時候,他就是拉丁化新文字運動的積極推動者,「在聖約翰讀大學的時候,周有光已經選了文字學的相關課程。至於《漢語拼音方案》,不是周老最早提出的。但是確定一個可操作性強的工作方案,那就是他的功勞了。他也講過,說那是很多人工作的成果」。

  「周老先生不太可能有全新的作品面世了,即便再出的書,也基本都是選本。」提及周有光是否還有可能再出新書的話題,葉芳表示。

對世界充滿好奇心:自評「認真思考了這個世界」

  到了晚年,乃至年過百歲之後,周有光仍然沒有停止思考。在以85歲高齡退休之後,他潛心思考和研究文化學、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等宏大問題,撰寫了大量兼具學術性與通俗性的文章。文化批評家解璽璋曾這樣評價道「他達到了勇者無懼的境界」。

  「周有光先生晚年的思考,是把文字史上升為『大文化』,研究社會規律和文化發展規律。他常說,『在全球化時代,世界各國都進入國際現代文化和地區傳統文化的雙文化時代』。」此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張森根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在葉芳的眼中,周有光既是一位思維敏銳的學者,也是一位寬厚待人的老人,「他過生日,有很多人去看望他。他現在身體很弱,坐那麼長時間聽別人說話是很耗費體力的,但他特別寬容,不會阻止別人說話,靜靜等著人家離去。這是一種很高的人格」。

  「周老先生自己說過,從來都是把壞的東西儘快忘掉,記住的都是生命中有趣的、美好的事情。」葉芳說,周有光對世界新奇的東西總是充滿好奇心,「他很多次提到高鐵發展給人們帶來的便利,也非常想坐一次高鐵回常州老家,但他心裡知道,再也不可能做這樣的長途旅行了」。(上官雲)

相關新聞

周有光迎111歲生日:仍眼界開闊 關心國家大事

  中新網北京1月13日電(上官雲)今天,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文字學家周有光迎來了111歲大壽。這位文化界的名人一生經歷可謂傳奇:早年主要從事經濟、金融工作;1955年開始專注於語言文字研究,正是在他的努力下,中國建立了漢語拼音系統;百歲過後,仍然精神健旺,先後出版《周有光文集》、《朝聞道集》等作品。11日上午,周有光外甥女毛曉園在接受中新網(微信號:cns2012)記者採訪時表示,舅舅在百歲之後仍然思路清晰、眼界開闊,只是這兩年身體確實比以前差了一些,「他還一直關心國家、世界上發生的大事」。

傳奇經歷:入新式學堂讀書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周家祖籍宜興,其曾祖父做官兼營實業。十歲時,周有光隨全家遷居蘇州,進入當時初始興辦的新式學堂讀書。後來,與同為語言學家的呂叔湘成為同學。1923年,成績優異的周有光中學畢業,在親友資助下,來到上海聖約翰大學就讀。

  1925年,周有光改入光華大學繼續學習。大學畢業後,他與夫人張允和同往日本留學。因仰慕日本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河上肇,周有光離開原本就讀的東京大學,轉考入京都大學。但河上肇在1933年1月就已經被逮捕入獄,周有光未能如願成為河上肇的學生,只好專攻日語。

  隨後,在1935年,周有光放棄日本的學業返回上海,任教光華大學。在此後十多年的時間裡,他基本都在經濟、金融領域工作,並出國任職。解放後,放棄了海外優裕的生活,毅然選擇回國,並在50歲左右時,改行專職研究語言學,又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面對這樣頗為「錯位」而又傳奇的人生,周有光自己卻很坦然:「人生很難按照你的計劃進行,因為歷史的浪潮把你的計劃幾乎都打破了。」

「半路出家」:50歲改行研究語言學

  在周有光的工作經歷中,最為人熟知的或許就是他參與「漢語拼音方案」的工作。有資料稱,是周有光主導建立中國漢語拼音體系,他也因此被稱為「漢語拼音之父」。1955年10月,時任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的周有光到北京參加全國文字會議,為期一個月的會議結束後,組織上通知他到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工作。就這樣,周有光開始了語言學方面的研究。

  「這真是一件出乎意料的事。」周有光曾這樣回憶道,「當時我說:『我是業餘搞語言學、文字學的,我是外行,留下來恐怕不合適。』領導回答說:『這是一項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就這樣,我離開了經濟學界,到了語文學界」。

  改行之後的周有光到北京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參加擬定拼音方案的工作,在三年的時間內,周有光認認真真工作,深入語言學和文字學的研究。在與他人的通力合作下,該方案最終於1958年正式公布。

  回想往事,周有光曾調侃:「有人曾給我們講笑話:你們太笨了,26個字母幹三年。」但他認為,這三年的時間是值得的,「事實上,直到今天還有人在提意見,而他們提的意見我們都研究過,幾乎沒有新的意見。今天就得到了這麼點安慰。假如當初沒研究好,有漏洞,就遺憾了,畢竟要彌補就很麻煩了。」

相敬如賓的婚姻 「流水式」的戀愛

  1933年4月,周有光與張允和結婚。在隨後的近70年中,兩人一直相濡以沫。在《周有光百歲口述》中,周有光談起過兩人長達八年的戀愛過程。他說,與夫人是「慢慢地、慢慢地自然發展,不是像現在『衝擊式』的戀愛,我們是『流水式』的戀愛,不是大風大浪的戀愛」。

  「結婚前,我寫信告訴她,說我很窮,恐怕不能給你幸福。她說幸福要自己求得,女人要獨立,女人不依靠男人。她當時的思想也比較開明。」周有光在書中寫道。至於婚後幾十年的生活,在毛曉園的看來,那是一段很美好的婚姻,「舅舅對舅媽也很好,從來不跟舅媽急。兩個人互相尊重,他們像對待客人一樣彬彬有禮,但也一點都不生分」。

  2002年,張允和離世。這給了一向從容的周有光不小的打擊。毛曉園說,舅媽有心臟病,事情來得很突然,「他從來沒想過,會失去相伴那麼久的夫人。不過,當時舅舅還是蠻鎮定的,只是慢慢地,覺得家裡空落落的,要很長時間來調整自己。總的來說,還算是豁達鎮定」。

  「後來,舅舅說他想通了:人生就是一波浪花嘛,最好的紀念方法就是把舅媽沒出的書出版了。像《崑曲日記》什麼的,就是後來出的。」毛曉園表示,「他們的婚姻,真算得上是相敬如賓」。

相關焦點

  • 合肥女婿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他是「漢語拼音之父」!
    1月14日凌晨3點半,周有光在北京去世,享年112歲。周有光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在1955年開始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參加並主持擬定《漢語拼音方案》,在他主導下,中國建立了漢語拼音系統,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昨去世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2013年1月15日,北京,剛過完108歲生日的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周有光  籍貫:江蘇  終年:112歲  去世時間:2017年1月14日  去世原因:病逝  生前職業:語言學家、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周」字怎麼讀?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
    1月14日,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就在昨天,周有光先生剛剛過了112歲生日。100歲出版了《百歲新稿》、104歲出《朝聞道集》、105歲出《拾貝集》、108歲出《周有光文集》,110歲時又有《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問世。周有光張允和的「傾世之戀」:紅茶電腦兩老無猜1932年春,杭州六和塔下。周有光和張允和初相識,開啟了兩人「紅茶電腦」的恩愛傳奇。「兩個人都愛三樣東西:咖啡、紅茶、牛奶,每天都要來一點。」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百歲後仍出3本書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月14日,中國著名語言學家、經濟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去世,就在1月13日,周有光先生剛剛過了112歲(虛歲)生日。
  • 【新聞】「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丨這一次,上帝終於想起了他
    1月14日,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
  • 周有光是被上帝遺忘的「漢語拼音之父」
    周有光101歲 繪圖/陳一青中國有句老話,叫做長命百歲。100歲是人的生命極限,超過極限是有的,但那是例外,我自己一不小心已身處例外了。上帝糊塗,把我給忘了……叩響國家語委宿舍樓的一戶普通單元門的門鈴後,筆者很快在家政服務員的引導下見到主人——一位清癯和藹的老人正從書桌旁的椅子上站起來迎候,他就是久聞大名的「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簡單的寒暄之後,我們面對面坐在略顯斑駁的小書桌前開始交流。儘管老人有些耳背,採訪中偶爾還得藉助紙筆,但記者自始至終都能感覺到老先生思路的清晰、思維的敏銳和精神的豁達。
  • 112歲的周有光去世,他是銀行家、是漢語拼音之父、還是寵妻狂魔
    1月13日,他剛剛過完了112歲生日。1月14日,上帝把那束光收回去了。今天,他靜靜的走了.他就是中國的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他一生跨越晚清、北洋、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因而被戲稱為「四朝元老」。從小出生於破落顯貴家庭,長大後考上聖約翰學院學習經濟,和合肥張家小姐結婚,成為沈從文連襟。
  • 馬家輝: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辭世 享年112歲!
    馬家輝:我最關心的,我當然也關心許老師,我最關心的我們的共同的朋友是誰,我都忘記她名字了,怎麼辦?幼婷,幼婷好像消失蠻久了,好像快要生產了。竇文濤:她怎麼好像跟許老師同時消失。馬家輝:一定是湊娃、帶娃去了。竇文濤:反正許老師,我們發現很多觀眾,你天天做的時候,有的人還罵你,但是你這人真一不在了,也不能說不在了,人真的老不來,想你的人越來越多。
  • 「上帝」終於記起他:112歲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這曾是周有光最愛說的一句話。  前天,周有光剛剛過了自己112歲生日。昨日凌晨3時30分,周有光便溘然長逝。  據周有光生前好友、解放軍總醫院退休醫生蔣彥永介紹,1月13日,他還去探望了周有光先生,情況還算可以。但夜裡他身邊親屬來電話說,周老情況不好,半夜立刻送至協和醫院。時至凌晨3點半,周老駕鶴西去。
  • 蘇州九如巷張家最後的女婿走了,被稱為「漢語拼音之父」
    1月14日,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對於這一消息,後浪出版公司予以確認。
  • 發明漢語拼音的他今年111歲了…
    發明漢語拼音的他111歲了每個使用漢語拼音的人都得感謝這位老人:他叫周有光,他是銀行家、著名經濟學家,後來他對語言文字感興趣,又成了語言學家、文化史專家,發明了漢語拼音。1月13號,他迎來了111歲的生日。人們紛紛在網上祝他生日快樂。他笑稱:「上帝糊塗,把我忘了!」
  • 漢語拼音之父已112歲50歲時「半路出家」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
    網絡配圖 漢語拼音之父已112歲了你知道嗎?他叫周有光,50歲時「半路出家」,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2015年,周有光迎來了110歲大壽。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年齡不是問題,關鍵在於你是否堅持,他就是證明。今天是周有光先生112歲生日。祝福周老!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26個字母搞了三年
    是誰在改變我們的世界,告訴您一位不為人知的大師他半路出家,花費三年時間,用26個拉丁字母作為注音基礎,主持編制了國際通用的「漢語拼音方案」,被稱為「漢語拼音之父」;他是《簡明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三位中文編委之一,被他的連襟沈從文稱為「周百科」;他和夫人張允和的愛情和婚姻跨越70載,舉「杯」齊眉,互敬互學;他在104歲時用電腦打字機完成了自己的雜文集《朝聞道集》
  • 周有光|漢語拼音之父-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他是周有光,是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者之一,他與葉籟士、陸志韋共同起草了關於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的初稿。媒體喜歡稱他為「漢語拼音之父」,但他自己卻從未接受這個稱謂,反而一直在說自己是「漢語拼音之子」。50歲,知天命的年紀,才應邀扎進文字改革,現代漢語學隨之得以草創。他編寫《字母的故事》,他參與制定推行了漢語拼音通用方案,讓我們能輕易地打下一個個漢字,串成一行行排成一段段騙幾個贊。當然,他不是一些媒體渲染的「拼音之父」。但若沒有他,漢語拼音,現代漢語,不定什麼樣呢!蘇聯曾經專門派人來說,你們要文字改革,就改用我們俄文的西裡爾字母吧!
  • 111歲的周有光:「被上帝遺忘」的人
    這是周有光最愛說的一句話。3年前的夏天採訪老人家的時候,他還開心地打趣:「別人都做五年計劃,我只做『一年計劃』,不過我相信,活到108歲我是沒問題的。」被戲稱為「四朝元老」的周有光,今天又迎來了111歲生日,有如又創造了一個令人嘆服的奇蹟——這個奇蹟並不僅僅是生物學意義上的壽命的延長,更是未被時光奪走的清醒的頭腦、敏銳的思維,甚至更加犀利的批判精神。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漢字簡化是大勢,簡化漢字只能減不能增
    而負責這一工作的,就是有著「漢語拼音之父」之稱的周有光教授。周有光出生於1906年,早年時學習的就是古文古音,但隨著新思想的出現,白話文越來越受人推崇,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周有光自然對白話文也相當青睞。因此,在他還在讀經濟學的時候,他就開始研究白話文了。
  • 漢語拼音之父已112歲:上帝糊塗 把我忘掉了
    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年齡不是問題,關鍵在於你是否堅持,他就是證明。今天是周有光先生112歲生日。祝福周老!【人物詳情】語言學家周有光迎大壽 主導建立漢語拼音系統周有光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生於江蘇常州,早年主要從事經濟、金融工作,做過經濟學教授,1955年開始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參加並主持擬定《漢語拼音方案》。在他主導下,中國建立了漢語拼音系統。
  • 竟然是外國人發明了漢語拼音
    今年就111歲的周有光老先生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但他本人並不同意這個稱呼,他曾說過「我不是漢語拼音之父,我只是一個科普工作者。」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勵志故事,愛因斯坦驚醒夢中人:人之異於業餘
    科學泰鬥愛因斯坦說:「假如一個人的壽命是60歲,工作時間才13年,可業餘時間卻有17年。」一言蔽之,人之異於業餘。 是否有撥開雲霧見天明,醍醐灌頂之感呢?
  • 此人被稱為漢語拼音之父,還和愛因斯坦是好友,活到了112歲
    他又是怎樣發明出漢語拼音的呢?正文這位發明出漢語拼音的人就是周有光,他出生於1906年。由於他的曾祖父曾是清朝重要官員,因此,整個周家在過去的社會中都有著顯赫的家世。然而,隨著清朝的覆滅,周家家道中落,後來,周有光的父親也淪為了一個社會底層的教書先生,但是,這樣的日子並沒有讓周有光放棄生活的希望,在學習的過程中,他也始終保持著認真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