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漢語拼音之父-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2020-12-25 雲氧科技

有一個金融學家,搞了半輩子金融,50歲的時候突然決定改行,不搞金融,開始鼓搗字母。

現在我們叫他跨界先鋒,當時他在背後卻不知道被人喊了多少次傻帽。連他上小學的孫女都說他:「你搞經濟半途而廢,你搞文改半路出家,兩個半圓合起來不就是個0嘛!」

他做的工作極其複雜,但出來的結果卻非常簡單,有人嘲笑他:「幾個字母,搞了3年。」其實這些人哪裡知道,他何止是做了3年啊,前前後後加起來,6年時間都過去了。

除了被周圍人說「傻」,他還被另一些人稱為「洋奴」。這些人覺得,他所做的工作是外國人的玩意兒,中國文化傳承了幾千年,根本不需要他和他所做的工作。

說到這裡,相信很多朋友已經能猜到他是誰了。

他是周有光,是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者之一,他與葉籟士、陸志韋共同起草了關於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的初稿。媒體喜歡稱他為「漢語拼音之父」,但他自己卻從未接受這個稱謂,反而一直在說自己是「漢語拼音之子」。現如今,上億的年輕人因為他所做的工作而受益,如果沒有他和他的同事們所做的研究,就不會有搜狗輸入法這樣的拼音輸入產品,也就不會有現在大家在電腦和手機上的暢快輸入

——當時的人覺得他傻,我們覺得他帥爆了。

他說:「千千萬萬的人都是平凡的人,都是沒有大作為的人,都是隨波逐流的人,我就是其中的一個……平凡的人怎麼生活,這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我對這門科學和藝術沒有貢獻,不過我的一生倒是有平凡生活的經驗,如此而已。」

他視自己若等閒。他只承認自己是個「語文工作者」,就像張佳瑋把自己的專欄稱作「寫字的地方」,或者,也許可以這樣認為?

他本業是經濟學,曾在銀行供職二十多年,曾站上復旦的講堂。50歲,知天命的年紀,才應邀扎進文字改革,現代漢語學隨之得以草創。他編寫《字母的故事》,他參與制定推行了漢語拼音通用方案,讓我們能輕易地打下一個個漢字,串成一行行排成一段段騙幾個贊。當然,他不是一些媒體渲染的「拼音之父」。但若沒有他,漢語拼音,現代漢語,不定什麼樣呢!蘇聯曾經專門派人來說,你們要文字改革,就改用我們俄文的西裡爾字母吧!要真這麼幹了,則太難推想,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的「和國際接軌」又將經歷幾重曲折…毛澤東指示,可以考慮用民族形式,用筆畫簡單的古漢字。這麼幹幹了幾年,又怎麼會成功呢…是周有光,說咱們採用拉丁文字吧。

是周有光,為我們的現代漢語定形、定音、定序、定量。他一度需要回復海內外四千封教授來信,試圖說明漢字拉丁化之可行。我們熟習而漠然的「jqx小淘氣,遇到ü眼要挖去」,「iu並列標在後」,「Peking變Beijing」,都和他有著絲絲縷縷的關聯。

他也曾被下放到寧夏。不能帶研究資料和參考書,他就帶上二三十國文字的「偉人」語錄,開始研究比較文字,研究中文信息處理和無編碼輸入。他和七十一歲的教育家林漢達被派去看守高粱地,沉默的大多數欲沉默而不得的時代,他們對著幾萬株高粱高聲交談。大多數人如臨深淵,他對著深淵輕輕吟唱。大多數人如履薄冰,他在冰上跳起了輕快的舞。

他,經何廉的介紹,和愛因斯坦見過幾次面,聊過幾回天。但這事直到百歲之際才被晚輩「挖掘」出來。他覺得愛因斯坦那會兒百無聊賴,只是就當時的國際形勢,當時美國發生的情況聊一聊。於是,他把這次經歷視若尋常。他把這茬忘掉。

他更參與主持了《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的編譯,三位編委他是其中之一。同時是日文版的國際學術顧問。連襟沈從文笑稱他為「周百科」。(說來只能無奈,昔年歐洲小國以百科全書相贈,我們竟無以為報,給了人家一本新華字典…)

他年輕時得過肺結核、患有憂鬱症,算命先生說他「活不過35歲」。他竟活成人瑞。晚年孤寂,簡直文人常態。周夢蝶一粒花生米就一口白粥,卞之琳喜聽薯片咬碎時發出的脆響,張愛玲更是不晤人,不應門,每以速凍食品充飢,把電視劇的聲音放得很大,卻不看,在空調的冷氣中離開了人間。他卻能始終保有鬱勃的生機,在一百一十歲的光景,照樣吃幾回烤鴨,大閘蟹,蔥油海參。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升起星星點點的敬意,感嘆他走過,他完成,完成了這麼多,完成的這麼好。

但是,周有光的存在,就在於年輕時這些斐然華彩?他百年人生就是為了讓我們在「先生」之前加個點綴稱他為「老先生」?

不,周有光之象徵性在於:茫茫比特海上,有這樣一位老人,走出專業的深井,試圖穿過半世風雨,試圖撥開百年迷霧。哪怕上帝忘了他,我們也忘了他。

妻子張允和

他說:「我從81歲開始,作為1歲,重新算起

他甚至搭建了博客,像蜘蛛一樣在網上行走。他甚至在百歲之際寫了一本《朝聞道集》。

他賦閒在家,不拿自己當國寶,也不靠各種題詞賺取高額潤筆。他笑言:「季羨林被捧得那麼高,其實跟錢偉長一樣,兒子來看他都不方便啊」

他不作振臂呼,只是堅守常識與理性,無所羈絆,保持清醒。看似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卻不期然而然地閃爍出智性之光,輕易地突破或繞過重重話語權力與權力話語。他無意製造也無意遵循任何理論體系,始終保有著一種強大的「業餘感」。偏又有一些頗有分量的前輩,如三聯的老編輯,結結巴巴地交口稱道先生的好。他不靠性格的平和,衣著的簡樸,活的時間長來收割讀者。他只是對全世界,全中國,全人類保持關切。他也不靠雞湯和溫情脈脈的文字感動讀者,儘管他和夫人張允和,如涓涓細流般相攜走過七十歲月。

他說:「Google現在要退出中國,為什麼一個私營公司要退出,美國總統會出來講話?這說明它不單單是一個公司的問題,也不單是科技的問題。羅斯福曾提出四大自由,現在是五大自由,第五個就是網絡自由,網絡不應該被控制。」

他說:「參加世貿只是產品進入世界,不是人民進入世界。人民進入世界才是真正的『入世』。」他說:「大國崛起的觀點是錯誤的。富當然不是講國家的,富是講個人的。」他說:「意識形態屬於玄學思維,這個概念也是玄學思維的概念,不是科學的,科學領域裡面沒有什麼叫做意識形態的。」他說:「有一位清華大學的教授講,民主不適合中國的國情。其實,要改的是國情,不是民主。」他說:「「國學」兩個字是不通的。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學」,學問都是世界性的,是不分國家的。」他說:「全球化時代的世界觀,跟過去不同,主要是:過去從國家看世界,現在從世界看國家。」他說:「稱先生是尊敬,稱女士是不尊敬。這明明表示了重男輕女的下意識。想要尊敬,反而不尊敬了。」他說:「唐駿這個人有管理能力,可是在我們現在的制度之下,有了社會地位還要一個文憑,怎麼辦?只有造假了。」他說:「全球化跟其他歷史時代一樣,幸福和災難共生。幸福沒有全球化,恐怖主義倒已經全球化了。」

他所說的,其實就是「常識」二字。好在平實,懇切。但不妨坦言,我們不會去看周有光的書。不會了。那樣的百科全書風格(不是百科全書式)的寫作,好像再也不適合我們這個時代了。大師逝去,總會激起幾多悵惋,幾多紀念,甚而有朋友圈裡「雲治喪」的場面。就像人們口中筆下的楊絳,往往是那個「最賢的妻,最才的女」。人們樂道於《我們仨》遠甚於《幹校六記》,遠甚於《洗澡》。更不用說楊絳的姑媽--楊蔭榆女士的生與死了。葛兆光《諦聽餘音——關於學術史、民國學術以及「國學」》:真正的學術史,應當討論的是「學」。比如,談王國維,應當討論的是他的古史之學、甲骨文字之學、蒙元遼金史地之學,而不是他在頤和園的自沉;談陳寅恪,應該討論的是他的那些預流之學問,比如中古歷史與宗教研究,而不是他在《王觀堂先生紀念碑》上說的「自由之精神,獨立之思想」;至於周一良,學術史最好討論他的中古史、佛教史和日本史研究,而不是那本《畢竟是書生》。

不過,周有光的不同在於:

他的存在本身,就儼然一座豐碑。「以我自己的方式履行一個世界公民的職責」,如此而已。

相關焦點

  • 漢語拼音之父-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媒體喜歡稱他為「漢語拼音之父」,但他自己卻從未接受這個稱謂,反而一直在說自己是「漢語拼音之子」。現如今,上億的年輕人因為他所做的工作而受益,如果沒有他和他的同事們所做的研究,就不會有搜狗輸入法這樣的拼音輸入產品,也就不會有現在大家在電腦和手機上的暢快輸入 ——當時的人覺得他傻,我們覺得他帥爆了。
  • 花老師講古詩詞: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 等一個人讀書
    留侯論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夫子房受書於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百歲後仍出3本書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月14日,中國著名語言學家、經濟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去世,就在1月13日,周有光先生剛剛過了112歲(虛歲)生日。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昨去世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2013年1月15日,北京,剛過完108歲生日的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周有光  籍貫:江蘇  終年:112歲  去世時間:2017年1月14日  去世原因:病逝  生前職業:語言學家、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周」字怎麼讀?
  • 「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有理想就是有理想,不需要是個完人,有impeccable resume才可以有理想.
    過度肥胖的妹妹有歌唱家的理想,但是一直困在自己的驅殼裡,認為被選上的女生是因為美貌,沒想到導演告訴她,你多年不練,唱得也不如人家好。 摘錄幾段: 「也是在36歲,凱特決定重拾自己的歌唱夢想。凱特一直認為自己遭遇到的挫折都是因為體重。 在試唱被刷後,她鼓起勇氣挑戰不公。
  • 合肥女婿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他是「漢語拼音之父」!
    1月14日凌晨3點半,周有光在北京去世,享年112歲。周有光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在1955年開始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參加並主持擬定《漢語拼音方案》,在他主導下,中國建立了漢語拼音系統,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 周有光是被上帝遺忘的「漢語拼音之父」
    上帝糊塗,把我給忘了……叩響國家語委宿舍樓的一戶普通單元門的門鈴後,筆者很快在家政服務員的引導下見到主人——一位清癯和藹的老人正從書桌旁的椅子上站起來迎候,他就是久聞大名的「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簡單的寒暄之後,我們面對面坐在略顯斑駁的小書桌前開始交流。儘管老人有些耳背,採訪中偶爾還得藉助紙筆,但記者自始至終都能感覺到老先生思路的清晰、思維的敏銳和精神的豁達。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迎111歲生日:眼界開闊 關心國家大事
    中新網北京1月13日電 今天,有「漢語拼音之父」稱謂的周有光先生,迎來了自己111歲生日。儘管他曾多次表示自己不做壽,但近些年學界卻一直惦記著這位年過百歲的老人。《周有光文集》策劃人、責編葉芳近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生活上,周有光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在學術上,則總是對世界充滿好奇心,「他曾經對我說過,他是對這個世界認真思考了的。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
    1月14日,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就在昨天,周有光先生剛剛過了112歲生日。2005年,100歲的周有光提出「終身教育,百歲自學」,從關注語言學到世間萬象,他對百年洞見加以提煉和訴說,無疑更透徹。100歲出版了《百歲新稿》、104歲出《朝聞道集》、105歲出《拾貝集》、108歲出《周有光文集》,110歲時又有《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問世。周有光張允和的「傾世之戀」:紅茶電腦兩老無猜1932年春,杭州六和塔下。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漢字簡化是大勢,簡化漢字只能減不能增
    而負責這一工作的,就是有著「漢語拼音之父」之稱的周有光教授。周有光出生於1906年,早年時學習的就是古文古音,但隨著新思想的出現,白話文越來越受人推崇,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周有光自然對白話文也相當青睞。因此,在他還在讀經濟學的時候,他就開始研究白話文了。
  • 112歲的周有光去世,他是銀行家、是漢語拼音之父、還是寵妻狂魔
    今天,他靜靜的走了.他就是中國的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他一生跨越晚清、北洋、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因而被戲稱為「四朝元老」。從小出生於破落顯貴家庭,長大後考上聖約翰學院學習經濟,和合肥張家小姐結婚,成為沈從文連襟。
  • 馬家輝: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辭世 享年112歲!
    馬家輝:那看你活得健康不健康,像你早搏這回事就是生不如死。我還是不懂早搏為什麼擔心自己,我只擔心自己沒辦法早搏。「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辭世 享年112歲竇文濤:對,搏也大不同。但是咱們說最近要不說我說你們大學教授就應該多上公共平臺,因為大傢伙有公共的興趣。
  • 【新聞】「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丨這一次,上帝終於想起了他
    1月14日,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
  • 強烈建議語文書加一個人,語文書沒有他是不完整的—漢語拼音之父
    語文是學好所有學科的基礎與前提,不認識字、不能很好的理解分析,就無法更好地參與其他學科的學習,因此語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學好了語文,你可以成為文學家、歌手、自然科學家,甚至是出將入相。當前社會,無論是研究生、大學、高中、初中,甚至是小學學歷,漢語拼音都是所有人無法逾越的和跳過的。學會了漢語拼音,我們就可以認識更多的漢字,同時學好漢語拼音,對於我們的普通話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這也是為我們人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蘇州九如巷張家最後的女婿走了,被稱為「漢語拼音之父」
    1月14日,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對於這一消息,後浪出版公司予以確認。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26個字母搞了三年
    是誰在改變我們的世界,告訴您一位不為人知的大師他半路出家,花費三年時間,用26個拉丁字母作為注音基礎,主持編制了國際通用的「漢語拼音方案」,被稱為「漢語拼音之父」;他是《簡明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三位中文編委之一,被他的連襟沈從文稱為「周百科」;他和夫人張允和的愛情和婚姻跨越70載,舉「杯」齊眉,互敬互學;他在104歲時用電腦打字機完成了自己的雜文集《朝聞道集》
  • 「上帝」終於記起他:112歲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周有光的一生先後經歷了晚清、北洋、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個時代,有人稱他為「四朝元老」。他就像自己的筆名「有光」那樣,一生周全而有光。單單走過一個世紀就已經足夠不同尋常,但周有光不但活得久,並且夠廣。他橫跨經濟、語言、文化三大專業,通曉漢、英、法、日四種語言。參與《漢語拼音方案》制定,他被稱為「漢語拼音之父」,儘管他一再否認這樣的稱謂,但外界堅持了這樣的說法。
  • 語言學巨匠周有光:不喜歡被捧為漢語拼音之父
    大師系列之周有光  周有光,1906年生於江蘇常州。中國語言學家、文字學家,通曉漢、英、法、日四種語言。  開篇語:  20世紀初,他們銳意進取、開風氣之先,他們在各自的行業不懈追求,成績卓然……今天,讓我們走近這些跨世紀的大師,感受他們的人格魅力,重溫一個時代的精髓。  在北京悶熱的桑拿天,年過106歲的語言學巨匠周有光慢慢喝完一杯西瓜水,像孩童般樂呵呵地說「好喝」,然後開始接受本報記者的專訪。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勵志故事,愛因斯坦驚醒夢中人:人之異於業餘
    你是否抱怨過或正在抱怨著: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其實我的夢想是......,可迫於生計,理想終究輸給了現實。 是這樣嗎?也許並不是理想輸給了現實,而是你對夢想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執著。
  • 此人被稱為漢語拼音之父,還和愛因斯坦是好友,活到了112歲
    他又是怎樣發明出漢語拼音的呢?正文這位發明出漢語拼音的人就是周有光,他出生於1906年。由於他的曾祖父曾是清朝重要官員,因此,整個周家在過去的社會中都有著顯赫的家世。然而,隨著清朝的覆滅,周家家道中落,後來,周有光的父親也淪為了一個社會底層的教書先生,但是,這樣的日子並沒有讓周有光放棄生活的希望,在學習的過程中,他也始終保持著認真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