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眷村

2021-02-14 設計目錄

位於臺中市南屯區春安路56巷內,由87歲老榮民黃永阜在地面、牆上,畫滿如夢境般、充滿童趣的人物、動物圖像與線條,成為網友口中外拍秘境「彩虹眷村」。

彩虹眷村

因網路介紹爆紅的中市「彩虹眷村」,牆面、巷道充滿童趣的彩繪,全出自八十七歲榮民黃永阜之手。因面臨拆除,引起大學生蔡克斯等人重視,在臉書上發起「讓彩虹爺爺繼續畫下去」的搶救行動,短短二天,已超過二千人聲援。

「臺中缺的是在地文化,不缺豪宅!」曾被全球華人藝術網專文介紹的中市「彩虹眷村」面臨拆除,引起大學生蔡克斯等人重視,在臉書上發起「讓彩虹爺爺繼續畫下去」的搶救行動,二天內破二千人聲援。

市府地政處長曾國鈞說,「彩虹眷村」地點在臺中市建功自辦重劃區範圍內,是道路預定地,目前支持重劃的地主已過半,如無意外,半年內可獲核定重劃,若未變更設計,屆時「遇路一定拆」。

從臺中市忠勇路十九巷走到盡頭,沿著左手邊有道塗上粉紅、粉藍磚牆的小巷,即可進入「彩虹眷村」。

映入眼廉的,是布滿粉紅、粉藍鮮豔色彩的卡通化人像、動物彩繪,幼時曾住此地的大學生李憶涵昨舊地重遊,她形容「這就是我們的童話世界!」

發起搶救行動的弘光大學大四生蔡克斯說,二年前造訪彩虹眷村時,就被地上、牆上滿布彩虹爺爺黃永阜畫的童趣人物、線條吸引,「因為畫的人物鮮活的就在周遭」。

他擔心這裡因眷村改建政策被拆,持續關注,發現至今沒政府單位介入,眼看重劃桉可能過關,前天下午緊急在臉書上發起「讓彩虹爺爺繼續畫下去」揪團搶救行動,目前已有三個粉絲團串連搶救。

蔡克斯希望透過串連,不只是保存彩虹眷村實體,而是保留它的精神、每個圖像背後的意義。

胡志強今天造訪「彩虹眷村」,他說,搶救「彩虹眷村」的信件大量湧入市長信箱,他相當了解這種訴求與心情,也特別予以了解與思考。

他說,如果要透過文化資產保存的管道可能無法保存「彩虹眷村」,市政府思考再三,決定透過重劃的方式來保留,作法是把「彩虹眷村」原址在重劃桉中規劃為公園用地,如此就能永遠保存。

胡志強說,保留「彩虹眷村」除了增加一處觀光景點外,更能凸顯臺中市為文化城的特色,未來可望營造成「眷村文化園區」。

(來自EFSCN博客)

相關焦點

  • 【臺中】童話世界彩虹眷村
    ,這座眷村充滿了鮮豔的線條與色彩,因此被稱作「彩虹眷村」。 「彩虹眷村」有如一座夢幻的童話世界,吸引著許多人前往拍照欣賞,每到周末更是人山人海,擠滿好奇的民眾,大家對這座彩虹般的眷村都嘖嘖稱奇! 如今,這個眷村被人們賦予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彩虹眷村」,並成為了當地的熱門景點,每年吸引約50萬人前來參觀,而畫作的主人93歲的香港籍退伍老兵黃永阜則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彩虹爺爺」。
  • 臺中市唯一被保留的眷村,彩虹爺爺創造的童話世界
    「臺中有一座奇特的老舊眷村,不同於一般眷村的灰暗破敗,這座眷村充滿了鮮豔的線條與色彩,因此被稱作「彩虹眷村」,猶如一座夢幻的神奇魔幻世界
  • 旅遊傳奇景點,臺灣彩虹眷村,熱愛生活的人,上天也多一份眷顧
    --彩虹眷村.地面也有圖畫彩虹眷村位於臺灣臺中市南屯區嶺東科技大學附近.什麼是眷村呢?因此眷村內的巷弄街道就成了他天然的畫布,在上頭彩繪了各式美麗的彩虹線條與可愛動物,不僅染亮了小村,在網絡上引起熱烈討論,令黃永阜更沒想到的是,這些畫吸引了社區附近的大學生、攝影愛好者來此參觀。因他的用色大膽,構圖可愛並充滿童趣,讓到訪者有如置身彩虹世界,故網友稱此處為"彩虹眷村"。隨著名氣越來越大,好多外國遊客也慕名前來,一睹彩虹眷村的風採.
  • 除了彩虹眷村,臺灣還有6個彩繪村都很經典!
    彩虹眷村可說是彩繪村始祖(玩全臺灣旅遊網攝)彩虹眷村原名幹城六村的彩虹眷村,小小的老式眷村,在眷村老人的畫筆下重生,免除被拆除的命運;五顏六色的繽紛色彩及充滿童趣與喜感的圖騰,重新賦予眷村新的生命力。彩虹眷村簡直是新興拍照勝地(玩全臺灣旅遊網攝)眷村牆壁上及地板上全部塗滿繽紛亮麗的圖騰,而這些圖案全都來自被稱為彩虹爺爺的老榮民——黃永阜先生,原本僅以畫畫做為單純的休閒活動,沒想到卻深受歡迎,也讓幹城六村成為臺中地區的新興拍照勝地
  • 臺灣美育之旅Day1|彩虹眷村 叉子餐廳 臺中歌劇院
    我們買了就邊吃邊開往彩虹眷村。彩虹眷村雖然不大,但真是很好拍照,隨便哪個角度拍都很好。低矮的屋簷也很適合小朋友的身高,愛麗絲還抱著「貌美如花」的牌子讓我拍了好幾張....彩虹眷村可謂是彩虹爺爺無心插柳的結果,原本彩虹眷村也面臨拆遷的宿命,但政府準備拆之前發現這裡已經被一位老爺爺畫得很漂亮,然後就保留了下來。真是藝術改變命運呀!
  • 2920天,94歲空巢老人用一桶油漆,將鄧麗君的舊眷村變成「彩虹」
    早些年的「眷村」人才輩出,不可謂不興盛。眾所周知的大歌星鄧麗君、羅大佑,女神林青霞、王祖賢,鳳凰衛視當家主播吳小莉,著名導演劉德凱等大咖名流皆出自「眷村」。剩下寥寥無幾的老「榮民」,和少數「眷村後代」,在這些不斷風化的小村落,堅守最後一點歷史的摺痕。
  • 2920天,94歲空巢老人用一桶油漆,將鄧麗君的舊眷村變成「彩虹」,60W+的人流連忘返
    ——彩虹爺爺早上4點,天剛蒙蒙亮,哈佛的圖書館座無虛席,柯比的籃球開始跳躍跳躍,94歲的黃永阜老人獨自拎著油漆和刷子,照常在村中巡視。他叫黃永阜,是臺灣留存不多的眷村老兵。早些年的「眷村」人才輩出,不可謂不興盛。眾所周知的大歌星鄧麗君、羅大佑,女神林青霞、王祖賢,鳳凰衛視當家主播吳小莉,著名導演劉德凱等大咖名流皆出自「眷村」。
  • 臺灣有個眷村,眷村裡有個老爺爺,然後發生了一件神奇的事!
    今天阿撲跟大家介紹的既不是眷村走出的李安導演,也不是眷村走出的臺灣第一美人林青霞,而是一位來自臺中眷村的九十多歲的老人黃永阜,他用畫筆塗滿了眷村的每個角落,把已經破敗的眷村變成了一個絢爛多彩的童話世界。
  • 臺灣九旬老兵10年手繪 破敗眷村變爆紅景點
    【解說】在臺中的「彩虹眷村」,95歲的彩虹爺爺黃永阜每天坐在村裡,看著各地遊客來來往往,感受著熱鬧氣氛,他很高興有很多人是因為自己而知道了眷村。  1949年,國民黨軍隊從大陸來到臺灣,陸續建起800多座眷村。這些家庭保留著大陸各省的風土人情,以獨特的聚落形態,形成眷村文化。
  • 不是村的臺灣「眷村」,來時一隻皮箱,卻一住就是一輩子
    眷村位於臺中嶺東科技大學後面,有個「彩虹眷村」,它真正的名字是「幹城六村」。一位原籍香港的老人家黃永阜,早年相應「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入伍,十多年前搬到這個眷村居住。彩虹眷村老人原本只是在自家的屋裡屋外作畫,後來鄰居們也被這些童真的畫面吸引了,紛紛邀請他到前去畫。
  • 眷村,大陸文化在臺灣的延伸
    眷村也叫「竹籬笆」,早年的眷村,總是瀰漫著臨時與過渡的氣氛。來自五湖四海的國民黨老兵,帶來了全國各地的鄉音、娛樂和美食。眷村的休閒也是不分彼此的。由於物質匱乏,一臺電晶體收音機都是奢侈品。眷村人的休閒娛樂都是省錢的「集體項目」,或在樹下聊天、下棋,或聚在一起聽唱京戲。打麻將是眷村最普遍的娛樂。
  • 我與臺灣的故事(一):你不可不知的眷村文化
    第二處是位於臺中的彩虹眷村,當年國軍來臺的時候,有一位名叫黃永阜的香港人也來這裡當飛行員,後來因為負傷就一直獨居眷村。畫法雖然稍顯幼稚,但是充滿了童趣。村子規模很小,但是彩虹爺爺還住在村子裡,年紀太大,身體不大好,可以前去拜訪。
  • 臺灣八十六歲大爺重拾兒時愛好,竟將眷村變網紅,每年超50萬人參觀
    在臺灣,就有這樣一位老人,以彩繪的方式,親手將自己所在的眷村變為了心目中的童話世界,這就是位於臺灣的彩虹眷村。彩虹眷村在哪裡呢?它在臺灣省臺中市南屯區春安路56巷嶺東科技大學附近,從臺中火車站搭乘27路公交車在科技大學站下車步行即可。不過,在到達彩虹眷村以前,很多人可能會好奇,「眷村」是什麼東西?
  • 眷村
    我知道臺灣眷村是從臺劇《一把青》開始的。作為臺灣的一個文化符號,眷村是許許多多的文學影視作品的背景和發生地。眷村不是真正的村子,而是臺灣當局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給軍人家屬安排的居住地,是時代的產物。——光明晚報1945年,日本投降、臺灣光復之時,第一批抵達臺灣的國民黨軍隊及其眷屬就已經搭建了最初的簡陋眷村。
  • 細數臺灣眷村名人「那點事兒」
    當下,臺灣眷村都面臨著凋零化的命運,但它孕育的人才影響力,卻成為臺灣軟實力的亮點。而這種軟實力,近年來以獨特的方式向大陸延伸,越來越多人樂意分享那段滄桑。    經多番採訪和資料整理,本報推出「關注臺灣眷村文化」系列報導,為讀者呈現一個更加多元的眷村。首先,從眷村走出來的名人,最先進入我們的視野———  提到臺灣眷村走出來的明星,很多人會「條件反射」想到鄧麗君。
  • 三餮專欄|廣州 誼蘭眷村-眷村料理
    ,是大一那年在澳門看了賴聲川的《寶島一村》話劇,這是出源於嘉義眷村的時代大戲,取材自臺灣最知名的製作人王偉忠的眷村成長故事,三代住民,四個家庭的故事,反應了五十年代臺灣移民的生命歷程,當時看完熱淚盈眶,而一直到現在,話劇結束,觀眾都能拿到一個熱乎乎的天津包子,能讓我們置身於話劇,想念家本身的感覺。
  • 「從眷村走出的明星」朱天心:想我眷村的兄弟們
    看我們介紹了這麼多從眷村走出的名人,你或許對眷村有比以前更深的了解了。
  • 【暑假臺灣親子】穿越課本走近臺灣,從文化臺北到傳統眷村,從大學校園到海洋生物博物館,從古蹟老街到美食品鑑~
    比如蔡琴、林青霞、鄧麗君等等名人~現實童話世界—彩虹眷村這是一個色彩斑斕的小村子,它出自一個負傷的飛行員之手,打架都叫他彩虹爺爺,房子上的鮮豔顏色和可愛的彩虹都是他精心打造的,大小腳丫可以看到眷村裡的牆面,屋簷,窗戶,木門都變得五彩繽紛,充滿童真,仿佛是現實中的童話世界!
  • 臺灣眷村:一個時代的流離
    一般而言,眷村可以有兩種解釋:狹義地說,眷村是指「國防部」列管眷村,主要居住者是軍人及其眷屬;廣義地說,眷村可以泛指一般以「外省人」為主的各種居住型態,包括公教宿舍、義胞小區、民代小區,或是一些自發形成的人群聚落。
  • 臺灣眷村紀實:「丟掉的中國」
    年復一年,命運和他們開了一次次玩笑,眷村最終還是成了異鄉的家。一甲子的歲月,臺灣國民黨軍列管公有眷村達到了500多座。若包含非軍有及混住(不包含違建),則總數有多達800多座眷村。眷村的興建是從1956年開始的。這一時期陸續興建的眷村,稱為早期眷村(老舊眷村)。當時由宋美齡發動「民間捐款」,以「捐贈」方式分配安置軍眷居住。當時的住宅以平房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