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後裔,更姓改名各自逃命,600年後,靠一首詩團聚四川

2021-01-13 騰訊網

我們常說,西方有很多貴族家庭,比如美第奇和哈布斯堡家族。美帝奇家族和義大利文藝復興緊密相關,最終卻因為絕嗣而解體。

其實,中國也有很多著名家族,存在時間遠比歐洲一些家族長,有孔子世家和道教張道陵族系。宋末元初,中國出現黃金家族,也就是成吉思汗後裔。成吉思汗的軍事能力不言而喻,他的後裔也是人數眾多,據說已達到1600萬。

成吉思汗南徵北戰,足跡遍布中亞,最遠到達歐洲。伴隨著成吉思汗的徵戰,其子孫後代也是分布於世界各地。從忽必烈1271年建立元朝,到1368年元朝覆滅,總共統治中國98年。但是元末明初,各地起義此起彼伏,元朝最終被推翻,元朝貴族又該何去何從?

其實一部分貴族退出中原,選擇重回故地;另一部分則留在中原,但因為害怕報復,大多更姓改名。留在的中原的成吉思汗後代中,便有一系選擇改頭換面隱居四川,600年後卻再次相聚。這一脈和成吉思汗是什麼關係?為何又要不遠萬裡南下四川?

一、成吉思汗後裔

成吉思汗的軍事成就在中國歷史上首屈一指,建立龐大的蒙古帝國。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開始徵戰生涯。巔峰時期的大蒙古國,滅了西夏、金國、以及中亞花拉子模,轄地遠及歐洲。

然而,之後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國也相繼分裂成四大汗國。除了成吉思汗的政治和軍事建樹,我們主要來了解成吉思汗後裔。

成吉思汗有史料佐證的子嗣是八子六女,最廣為人知的四個兒子(與長妻所生)分別是朮赤、察合臺、窩闊臺和託雷。

看過金庸先生《射鵰英雄傳》的讀者或觀眾,肯定對託雷不陌生,華箏的原型可能也是成吉思汗女兒之一。

實際上,按照大蒙古國傳統,也只有這四個兒子及其後代有資格繼承汗位,是名副其實的黃金家族。大蒙古國並未實行中原地區的嫡長子繼承制,成吉思汗逝世後,汗位由其第三子窩闊臺繼承。然而不可避免地,大蒙古國內部之後也爆發汗位爭奪戰。

窩闊臺逝世後,汗位由其子貴由繼承。但是隨著貴由去世,大蒙古國的汗位便轉入四子託雷一脈。

貴由本就不得人心,再加上託雷長子蒙哥是窩闊臺養子,在各方勢力支持下,蒙哥繼承汗位,史稱「蒙哥汗」。蒙哥繼位或許不重要,但蒙哥去世卻對蒙古國打擊很大。

蒙哥去世後,其弟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爆發王位爭奪戰,直接導致蒙古國分裂和西徵終止。之後的故事我們也都知道,忽必烈勝出,建立元朝。

實際上,我們現在所講的四川餘氏家族便是四子託雷一脈,是成吉思汗重孫鐵木健的後代。這一脈在元朝很有名,鐵木健和妻所生子女都是成才出眾,名噪一時。但元朝滅亡之際,為躲避災禍,還是免不了隱姓埋名。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了解這一脈。

二、四川「餘氏」一脈

關於餘氏一脈,我們所能了解的資料主要是《餘氏族譜》。根據族譜顯示,四川成吉思汗後代的先祖,來自於鐵木健兒女。鐵木健生活年代,大致是13世紀後期到14世紀中葉,也就是元末明初。以此推斷,鐵木健兒女大致生活於明朝初年。族譜對於鐵木健和其兒女的記載較為詳細,也很值得研究。

鐵木健在元朝官至上卿大夫,因為功爵卓著還被封爵賜西平王。鐵木健不僅做官有一手,在教育子女方面更為成功。我們經常說近代梁啓超教育子女有方,一門多少院士。和梁啓超比起來,鐵木健也不遑多讓。

鐵木健和妻子和續弦,相繼為鐵木健生有九子一女,九子姓名分別是秀一、秀二,秀三,秀四,根五、根六、根七,根八、根九,女兒叫壽英。取名就是這麼任性,和朱元璋的朱重八有得一拼。

但是,不要看名字起得怪異,這些兒子和女婿各個是人才。其中九子全是進士出身,唯一的女婿金鎔也是進士,當時人都稱讚「九子一婿十進士」。鐵木健子孫後代成就突出,但鐵木健在世時,日子卻並不好過。

前面已經提到,鐵木健生於元末明初,正值各地反對元朝。鐵木健身為元朝高官和貴族後代,在元朝覆滅時,並未選擇北上漠北,而是擇一僻靜地隱姓埋名。

就這樣,鐵木健決定帶領家族成員南下,一路輾轉到達四川並定居下來。定居下來後,原有蒙古姓名太過引人注目,便改名為「金」,之後改為「餘」。

然而在南下途中,家族成員不斷散落,今重慶、樂山、富順等地都有聚居點。成功安頓下來後,鐵木健後裔也不斷向漢族看齊,變得和當地人沒什麼兩樣。

到現在為止,他們也已經在南方生存600多年,唯有一本《餘氏族譜》能驗明真身。

其實,當時為日後相認,鐵木健兒女專門留下「暗號」,想要有朝一日後裔能重聚。

三、後裔相聚

說是暗號,其實就是一首詩。當時每家作詩一句,合起來十句剛好能構成一首「四川餘氏傳家詩」。日後若是有條件能相認,便憑著這首詩凝聚血脈。

然而,當時處於明朝統治,為安全起見他們也不敢相認。隨著時代延續,後代知道這件事的人少之又少,更談不上相認。一直到600年後,有族人翻閱族譜,便想要找尋同族人。

由余家灣鐵木健後裔領頭,在報紙上刊登自己的那一句詩。時間已經過去那麼久,本來也不抱希望,但沒想到還有人響應。就這樣,鐵木健後代在幾百年之後得以相聚,堪稱奇蹟。

然而,關於餘氏一脈的正統性也存在爭議,有不少人認為餘氏族人牽強附會,強行把自己的血統嫁接於成吉思汗一脈。當然有反對,也有贊同,還有很多人認為此事為真。

自從餘氏後裔相認後,他們也經常有大規模的家族重聚活動,家族凝聚力增強。也有很多專業機構,運用DNA技術對餘氏一脈基因進行檢測,卻得出其是中原人血統的結論。但是餘氏後人,簡稱自己是成吉思汗後裔。

總之,爭議不斷,尚無統一定論。然而不爭的事實是,成吉思汗後代人數龐大,餘氏家族說不要就是其中一系。相信隨著科技繼續進步,說不定日後會有確切結論。

總結

中國人講究血緣,家族觀念濃厚。古代社會,很多家族都會選擇修族譜,以此來明確家族成員之間的血脈親疏。對於一些名人家庭,現代史學界也會尋找其後代,這也得益於基因檢測技術的進步。

像成吉思汗家族,後代人數眾多,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但是因為其家族的黃金時期,距現在已經很久遠,我們對於後裔的具體分布模稜兩可,並無統一定論。

上文提到的四川「餘氏」一脈,由於現存史料比較完整,所以研究起來很便利。其它成吉思汗後代,可能早已淹沒在歷史洪流中,找到他們無異於大海撈針。

實際上,古代特別講究血緣宗族,講究同根同源。現在是一個急速發展的時代,我們能關心的親人可能就是直系親屬,其他親人可能並沒有精力去關心。

不能說這種變化是好還是不好,因為過分重視宗族血緣本來就有利有弊。然而,很多事都是過猶不及,講究適度。所以說,講究血緣並無什麼不好,關鍵還要把握度。

參考文獻:《成吉思汗西政史料:編年與研究》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成吉思汗後裔,改名換姓各自逃命,600年後,靠一首詩團聚四川!
    這一支後代的血緣關係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的家族後裔鐵木健那裡。 鐵木健在史書上記載很少,他的身份也因此比較混亂,有的史料把他記載為成吉思汗的平輩兄弟,也有的把他記載為成吉思汗的重孫,但是他的血統和成吉思汗必然是近親。
  • 成吉思汗後裔,改名換姓各自逃命,600年後,靠一句詩相聚四川
    成吉思汗後裔,改名換姓各自逃命,600年後,靠一首詩相聚四川成吉思汗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強大的人物之一了,出生於大草原的他有著堅韌的性格,在他的帶領下,蒙古鐵騎讓中原大地臣服。不過這並沒有讓他滿足,很快他又將目光轉向了亞歐其他國家,此後的數年幾乎所有的君王都知道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叫做成吉思汗的戰神。在這樣的背景下,成吉思汗也是樹敵無數,所以在元朝滅亡後,很多人都想將成吉思汗的後人趕盡殺絕。根據遺留下來的資料來看,成吉思汗的後人們應該在當年都死於非命了。
  • 成吉思汗後人今何在?隱姓埋名在四川生活,600年後靠一句詩團聚
    1229年成吉思汗的長子拔都開始了第二次的西徵,後因成吉思汗的次子窩闊臺的不幸病逝而退軍。而此次西徵的主要成果是建立了金帳汗國(主要是在今天的俄羅斯地區)。第三次西徵於1251在旭烈兀的帶領下所進行,其主要成果是建立了伊爾汗國。蒙古的三次西徵把中亞以及部分歐洲地區納入了蒙古帝國的版圖之中,也使得成吉思汗的子孫遍布世界。
  • 他們是成吉思汗的後裔,隱姓埋名各自逃命,600年後相聚四川
    成吉思汗的兒女後代們,又有怎麼樣的表現?他們是否像是自己的父親一樣,生活得非常英勇,開拓出自己的疆域呢?今天我們著重來介紹成吉思汗的後裔,只不過他們的生活,或許會讓一些人感到失望。根據史書記錄,成吉思汗一生兒子有六個,而這些兒子的後代們,在明朝就沒了。但是還有一些旁系,因為在當時跟成吉思汗關係不深,就幸運地逃過了一劫,比如說鐵木健。
  • 成吉思汗後裔,藏身四川600年,靠祖先留下的10句詩重聚
    在歷史上的1206年,一位新皇帝在斡難河登基,開啟了屬於他的統治時代,這位皇帝便是成吉思汗。 如今數百年已經過去,一代天驕早已消逝於茫茫天地間,但他的後裔卻延續至今,他們經歷多次離散,最終靠著祖先留下的10句詩重聚,原來他們藏在四川600年。
  • 布哈拉末代國王:成吉思汗玄孫那海汗的後裔
    ,他們自視為成吉思汗的子孫。這是阿利姆汗登基不久俄羅斯攝影家阿利姆汗 Prokudin-Gorskii 在1911年為他拍的照片。阿利姆汗被認為是成吉思汗眾多後裔中最後一個在原來帝國地盤上保留統治權的君主。當時內外蒙王公都被外力左右自顧不暇,無一能像阿利姆汗那樣掌握專制權力管理內部事務。當然有人會說,後來還有過使用成吉思汗紀元的蒙疆政府,但那是一次試圖恢復中斷政治傳統的不成功的努力...
  • 巴森扎布:成吉思汗後裔,國家一級演員,被稱為「大汗專業戶」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數天下風流人物,成吉思汗絕對佔得一籌。相信很多人是通過這句詩來了解成吉思汗的。成吉思汗的鐵蹄,曾經徵服過世界,也改變過世界。完整地展現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從出生到統一蒙古,再到西徵病逝的波瀾壯闊一生,時間跨度長達80餘年。不管是作為紀實傳記類的電視劇,還是作為古裝歷史類電視劇,《成吉思汗》無疑都是很成功的一部作品。
  • 為何蒙古人這麼認死理,不是成吉思汗後裔,不能成為首領
    「黃金家族」的由來「黃金家族」最早始於蒙古史書《阿勒坦汗傳》,其中介紹了成吉思汗家族為「黃金家族」,擁有佛的化身,住在黃金打造的金殿中,但是這本書是在成吉思汗統一全蒙古之後的400多年寫成的。顯然當時已經有了「黃金」的共識,用黃金來彰顯成吉思汗的高貴,在蒙古帝國形成之前,黃金家族便已經有了雛形。成吉思汗在徵服了大量的土地之後,為了便於管理,依據草原的傳統,他將土地分給了他四個兒子。之後成吉思汗的兒子們,還有其後裔繼續開疆拓土,在各自勢力上不斷壯大,最後形成了伊爾汗國、察合臺汗國、大元、金帳汗國。
  • 河南一村莊火了,發現成吉思汗後裔,5萬後人如今改為「王姓」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下這個地方,發現「成吉思汗後裔」。聽到這裡是不是已經有人猜到是哪裡了,這個地方叫做「申家崗」,這個村裡面申姓的人差不多有1400左右,這裡的老人說他自己就是「成吉思汗」的後人,是因為一直在躲避「追殺」,所以才一直隱居著,整個族裡在這裡差不多已有600年左右了,那真的是一個很長的時間了,至於這個事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他們手中也是拿著《族譜》,難道所說的都是真的嗎?
  • 成吉思汗打下橫跨歐亞的龐大汗國是如何退出歷史舞臺的?
    導讀:成吉思汗以及後裔建立的國家大致包含以下幾個:長子朮赤一系建立的金帳汗國;次子察合臺建立的察合臺汗國;三子窩闊臺後裔海都在自己封地上建立起來的窩闊臺汗國;以及老四拖雷一系的建立的王朝,分別是旭烈兀在西亞建立的伊利汗國和忽必烈建立的大元帝國。
  •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遭人拋棄的鐵木真一家靠打獵,採摘野果艱難的維生。但俗話講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拋棄鐵木真一家的泰赤烏部首領塔裡忽臺在幾年後想起了鐵木真,於是派人去抓鐵木真。鐵木真一開始只不過是破敗的貴族後裔,靠著王汗的庇佑得以在草原發展,而扎木合則已是札答闌部落的首領,並有眾多部落追隨。在鐵木真被蔑兒乞人襲擊,妻子被擄走後,扎木合和王汗兩個分別出六千,而鐵木真是硬湊出二百人來攻打蔑兒乞人。一開始兩人關係還尚可,聯合在一起,確切的說是鐵木真依附扎木合,但兩人都是有遠大抱負的人,寄人籬下這種事一時可以一世則不行。最終鐵木真在一年以後來開扎木合獨自發展。
  • 清朝最有名的皇帝,流著成吉思汗的血,只因祖母是黃金家族的後裔
    康熙皇帝開創了康乾盛世,一生傳奇,他8歲登上皇位,14歲親徵,一生69年,在位61年,是我國古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這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帝王,他實現了國土的完整和統一;他智鬥鰲拜,要回大權;他平定三藩之亂,再次穩定政權;他收復臺灣,挫敗沙俄侵略軍,三徵噶爾丹......說起他的功績,可謂是怎麼說都說不完。
  • 戈蓉堂帶你揭秘:成吉思汗的囊中秘方
    提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帶領蒙古鐵騎席捲歐亞大陸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那你可知道成吉思汗曾留下多少後人?這一問題被牛津大學基因研究生所破解。
  • 清朝皇族血緣密碼:為何孝莊姓博爾濟吉特氏卻非成吉思汗的後代?
    清太宗孝莊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姓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是蒙古科爾沁部(位於今通遼市)貝勒博爾濟吉特·宰桑的次女。△成吉思汗畫像。博爾濟吉特氏,是蒙古族成吉思汗的氏族名稱,原作「乞顏·孛兒只斤氏」,又譯做孛兒只斤氏、博爾濟吉忒、博爾濟錦、孛兒吉德、孛兒吉根、孛兒吉濟錦、博羅特、包羅、布兒赤金、孛爾吉等。
  • 成吉思汗的祖先是誰?黃金家族起源自哪裡?
    成吉思汗是大蒙古國的建立者,是人類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之一。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們的生平事跡在各種史書上都有詳盡介紹。不過,關於成吉思汗祖先的情況卻鮮為人知。今天夜讀史書就來為大家梳理一下成吉思汗的祖先世系,看看黃金家族起源自哪裡。
  • 合贊汗:他是成吉思汗的後裔,也是伊朗史書中評價最高的蒙古大汗
    公元1252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率領蒙古鐵騎進行了蒙古人的最後一次西徵,經過數年的苦戰,旭烈兀徵服了西亞的許多土地,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的伊兒汗國就這樣誕生了。由於旭烈兀是蒙哥和忽必烈的弟弟,因此伊兒汗國也是四大汗國中和元朝關係的最好的一個,在伊兒汗國鼎盛時期,其領土囊括了整個伊朗高原,以及亞塞拜然和伊拉克東部地區。其實早在成吉思汗西徵時期,蒙古軍隊就已經深入伊朗高原腹地,但是由於第一次蒙古西徵的結束,在此後的幾十年時間裡,蒙古人一直無法牢固的統治伊朗地區。
  • 【九品紅顏志】成吉思汗背後的女人
    弘吉剌·孛兒帖諡號光獻翼聖皇后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嫡皇后宅心淵靜,稟德柔嘉,聰慧賢明輔佐成吉思汗奠定蒙古帝國基業十歲初識1171年,成吉思汗九歲時,也速該(成吉思汗的父親)帶上他去他母親訶額侖的娘家,想向他的母方親族聘娶姑娘。
  • 拿破崙是這樣評價成吉思汗的
    1170年(南宋乾道六年、金大定十年、西夏乾祐元年),鐵木真的父親也速該被塔塔爾人毒死,那時鐵木真剛滿九歲。本部落的貴族不僅沒有盡力幫助寡妻弱子,反而嫌棄他們,連也速該生前的密友也紛紛離他們而去,並把他們的畜群趕出了部落。
  • 蒙古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為配合桑昆的行動,札術合煽動王罕不要信任他的強大的屬臣成吉思汗,並譴責成吉思汗謀反。他對王罕表白說:「我於君是白翎雀,他人是鴻雁耳。白翎雀寒暑常在北方,鴻雁遇寒則南飛就暖耳。」與此同時,古代蒙古汗系的合法後裔阿勒坦也靠攏王罕,他一直後悔把王位交給了一位暴發戶,他慫恿王罕發動戰爭反對他從前的盟友。1203年,成吉思汗與克烈人之間徹底決裂。
  • 成吉思汗的蒙古汗國和忽必烈的元朝為什麼不是一回事兒
    907年唐朝滅亡後,契丹興起,蒙古被遼國統治;1125年金滅遼後,蒙古各部被金國統治。遼國滅亡後,蒙古各部逐漸成為草原的主人,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蒙古各部開始走向統一。 由於遼國和金國被認為是我國的正統王朝,所以他們治下的蒙古各部都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