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後人今何在?隱姓埋名在四川生活,600年後靠一句詩團聚

2021-01-13 讀文增益

成吉思汗原名鐵木真,他不是蒙古族人的英雄還是新的世界歷史的創立者。公元1206在他統一了蒙古各部後他開始率領鐵騎南下侵擾南宋,直到公元1271年年才滅宋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與此同時他與他的子孫後代從1217年開始向中亞和歐洲地區擴張,共組織了三次大規模的西徵,從蒙古草原上刮來的這場風暴徹底地改變了世界的走向。

西徵的起因是花剌子模殺害了蒙古派來的使節,為保羞辱之仇,蒙古出兵西徵滅了花剌子模並一直打到高加索山脈一帶。成吉思汗於1225年帶兵返回蒙古並把佔領的地方分給他的三個兒子。1229年成吉思汗的長子拔都開始了第二次的西徵,後因成吉思汗的次子窩闊臺的不幸病逝而退軍。

而此次西徵的主要成果是建立了金帳汗國(主要是在今天的俄羅斯地區)。第三次西徵於1251在旭烈兀的帶領下所進行,其主要成果是建立了伊爾汗國。蒙古的三次西徵把中亞以及部分歐洲地區納入了蒙古帝國的版圖之中,也使得成吉思汗的子孫遍布世界。又因為在當時成吉思汗的威名遠揚,他和他的後裔又被稱作為「黃金家族」。

「黃金家族」在當時是最為盛名的族群,但其後代子孫卻在蒙古帝國解體,元王朝被推翻後改名換姓,四處逃命,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這是因為蒙古帝國是在殺戮侵略下建立起來的,蒙古鐵騎所到之處都是屍橫遍野民不聊生。元朝還曾經推行過「四等人制」進行民族壓迫。黃金家族成員經常依靠自己的特權地位壓榨百姓,人民對其恨入骨髓,所以在他們失勢後選擇了隱姓埋名。

距離公元1360年元王朝滅亡滅,時間已經過去好幾百年了,那麼是否還能找黃金家族的後裔呢?據消息記載在四川的餘家灣中找到了一隻黃金家族的後裔。追根溯源發現餘家灣這支黃金家族的血緣關係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的近親鐵木健那裡。

據史料記載鐵木健為成吉思汗的堂兄弟,曾官任遼東鐵甲將軍,老年辭官後居住在南京九華山桂花村。元朝末年蝗災不斷,餓殍遍野,人民紛紛起義要求推翻元王朝。在這種動蕩的環境中,鐵木健帶著自己的是個孩子遠走四川避難,不幸在去四川的途中病逝。

他的孩子將父親在半路上安葬好之後,在父親墳前約定將蒙古姓氏「鐵木」改為漢姓「餘」期待終有一天能夠團聚。為了將來後代能夠相認,他們十兄弟每人吟詩一句,共湊成一首詩,成為日後彼此相認的憑證。隨後十兄弟便各奔東西四處逃命去了。

新中國成立之後,為找到自己的親人,餘家灣人多次在報紙上刊登「本是元朝宰相家」是哪一首詩,期望分離到天涯海家的親人能夠再次團聚。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在詩句刊登出去後不久餘家灣的村人收到了許多的來信,分離百年的親人終於又可以團聚了。

相關焦點

  • 成吉思汗後裔,更姓改名各自逃命,600年後,靠一首詩團聚四川
    留在的中原的成吉思汗後代中,便有一系選擇改頭換面隱居四川,600年後卻再次相聚。這一脈和成吉思汗是什麼關係?為何又要不遠萬裡南下四川? 一、成吉思汗後裔 成吉思汗的軍事成就在中國歷史上首屈一指,建立龐大的蒙古帝國。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開始徵戰生涯。
  • 成吉思汗後裔,改名換姓各自逃命,600年後,靠一首詩團聚四川!
    祖先的傳說 根據史書記錄,成吉思汗一生留下姓名的兒子有六個,孫子有將近四十個,是一個龐大的家族,但是隨著公元1360年元帝國的覆滅,這個龐大家族的後人四散奔逃
  • 他們是成吉思汗的後裔,隱姓埋名各自逃命,600年後相聚四川
    成吉思汗的兒女後代們,又有怎麼樣的表現?他們是否像是自己的父親一樣,生活得非常英勇,開拓出自己的疆域呢?今天我們著重來介紹成吉思汗的後裔,只不過他們的生活,或許會讓一些人感到失望。根據史書記錄,成吉思汗一生兒子有六個,而這些兒子的後代們,在明朝就沒了。但是還有一些旁系,因為在當時跟成吉思汗關係不深,就幸運地逃過了一劫,比如說鐵木健。
  • 成吉思汗後裔,改名換姓各自逃命,600年後,靠一句詩相聚四川
    成吉思汗後裔,改名換姓各自逃命,600年後,靠一首詩相聚四川成吉思汗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強大的人物之一了,出生於大草原的他有著堅韌的性格,在他的帶領下,蒙古鐵騎讓中原大地臣服。不過這並沒有讓他滿足,很快他又將目光轉向了亞歐其他國家,此後的數年幾乎所有的君王都知道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叫做成吉思汗的戰神。在這樣的背景下,成吉思汗也是樹敵無數,所以在元朝滅亡後,很多人都想將成吉思汗的後人趕盡殺絕。根據遺留下來的資料來看,成吉思汗的後人們應該在當年都死於非命了。
  • 成吉思汗後裔,藏身四川600年,靠祖先留下的10句詩重聚
    在歷史上的1206年,一位新皇帝在斡難河登基,開啟了屬於他的統治時代,這位皇帝便是成吉思汗。 如今數百年已經過去,一代天驕早已消逝於茫茫天地間,但他的後裔卻延續至今,他們經歷多次離散,最終靠著祖先留下的10句詩重聚,原來他們藏在四川600年。
  • 成吉思汗死後葬在哪?蒙古國歷史學家:在我們這裡!
    成吉思汗和中國的歷史有關,但成吉思汗並不是中國人,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成吉思汗的後人忽必烈入主中原並建立了元朝,但這和成吉思汗沒有什麼關係;同樣的道理,鐵木真孫子拔都建立的金帳汗國徵服了羅斯地區,但同樣不會有人認為成吉思汗是現在的俄羅斯人或者烏克蘭人。
  • 劉備後人今何在?四川賣草鞋,經常遭人質疑!
    那麼,劉備後人今何在?四川賣草鞋,經常遭遇人們的質疑!劉備劇照在眾多影視劇中,我比較喜歡于和偉飾演的劉備。不但精神,更主要的是,將劉備的老練、忠厚下的狡猾,飾演的淋漓盡致。所以,在寫這篇網文的時候,特意放了于和偉飾演劉備的照片。對於劉備的評價,現代人還是比較客觀的,並沒有羅貫中在書中描述的那樣。
  • 丘處機為何不遠千裡覲見成吉思汗?告訴你歷史上真實的全真七子
    王重陽歷史上確有其人,他是道教重要派別全真教的創始人,生於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據說因為他喜歡陶淵明,便改名知明。又因喜愛菊花,給自己起了個號叫重陽子。王重陽出身於一個家業豐厚的富裕家庭。抗金失敗後,王重陽掘地穴居,稱之為「活死人墓」,以方牌掛其上,書云:王害瘋靈位。七年後,王重陽走出活死人墓,開始以另一種方式實現自己的理想。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陽到今山東省東部傳教。在寧海(今山東牟平)講道時,他對被宋徽宗寵信的道士林靈素弄得喪失人心的傳統道教進行了改造,創立了全真教。
  • 元朝被滅了,那成吉思汗的後人建立的另外的國家,現在還存在嗎?
    那麼,蒙古汗國解體後,成吉思汗後人建立的國家,命運如何?元朝蒙古汗國解體後的各國,中國人最為熟悉的,莫過於元朝了。元朝在中國作為全國性王朝,存在不足百年,就被朱元璋推翻。之後元順帝及後人在長城以北維持元朝的後續王朝北元政權,繼續和明朝對抗。起初元順帝的後人還能有效統率蒙古各部,但隨著形勢不斷變化,蒙古貴族們逐漸不把北元皇帝當回事兒,北元解體。
  • 王者榮耀:成吉思汗為何不出新皮?後人反對是謠言,這才是原因
    那一定就是成吉思汗了。為什麼這麼說呢,成吉思汗作為王者榮耀中最老牌的英雄之一,同樣老牌的英雄已經出了四五個皮膚以上,而他卻一直只有伴生皮膚相隨,像是被天美特定的孤立了起來。 而網絡上一直流行著這樣一個傳說,成吉思汗一直遲遲不肯出新皮膚,因為被成吉思汗的後人所威脅,如果隨便篡改成吉思汗的形象,會被成吉思汗後人告上法庭。
  • 開國上將雲澤是成吉思汗的後人嗎?其女出面澄清:完全是以訛傳訛
    老覃以前寫過一篇《此千古一帝為反盜墓使終極絕招,無人能破解,其墓至今安然無恙》的文章,講的是「一代天驕」的成吉思汗為了避免自己死後的靈魂遭受盜墓者的侵擾,想了一個狠招——「萬馬踏平」。其具體操作方式,就是陵墓的埋葬地點不立標誌、不公布、不記錄在案,下葬後,回土,然後用萬馬踏平。
  • 大禹的後代成吉思汗
    明朝初年,匈奴的後代,元朝皇室被迫北遷貝加爾湖附近。阿爾泰山脈(突厥故鄉)――西伯利亞埃文基人(鄂溫克人),73-30%的人是炎黃子孫(F-M89)。其中,蒙古有25%以上的O,圖瓦人有50%的O。內蒙古30%以上的是O3,主要是黃帝6子玄囂、7子清、5子揮的後代。   布裡亞特人一直把自己,當作成吉思汗的後人。他們把北國(鮮卑)始均、北狄國悃的後代,都分隔在東、西2邊。
  • 1148年,那個讓成吉思汗停止殺戮的人降生了
    金皇統八年(1148年),即宋金紹興和議七年後,登州棲霞(今山東省棲霞市)的濱都裡,有一戶姓丘的人家,誕下一個男嬰。這男孩小名丘哥,聽起來有幾分霸氣。丘哥自幼父母雙亡,孤苦伶仃,父母的屍骨還被草草埋葬,直到多年以後,他成名了,鄉裡人才幫其改葬。
  • 成吉思汗是蒙古人而忽必烈卻是中國人?道理何在?
    西方人根據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政策,分析認為「成吉思汗是將中國變成了蒙古的一部分」,表明認可成吉思汗是蒙古國人。而對忽必烈的結論是「把蒙古變成了中國的一部分」,表明認可忽必烈是中國人。具體來看我們從三方面分析。
  • 成吉思汗的陵寢究竟在哪裡?「八白室」衣冠冢,還是一個永遠的謎
    而這極少數裡就包括被喻為「一代天驕」的成吉思汗。現存成吉思汗陵園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的伊金霍洛旗,號稱「八白室」。不過,這座氣勢恢宏的「八間房子」建築只是一個「衣冠冢」。也就是說,裡面根本沒有成吉思汗的遺骨,只是一個方便後人祭祀憑弔的地方。即便如此,出於適應生存環境和生活習慣的需要,這座「八白室」原來還是一座遷來遷去移動陵墓。所以也有「馬背上的陵寢」一說。
  • 成吉思汗遺體在蒙古國,為何其祭典卻在鄂爾多斯?
    文/王凱迪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這個世界徵服者的名號在歐亞大陸迴蕩了八百年之久,直到現在都被蒙古族的民眾奉為至高無上的榮耀之祖。然而,今天我們所熟知的蒙古族傳統成吉思汗祭典,卻長期保持在今天黃河幾字形內部的鄂爾多斯盟,這裡既不是成吉思汗的病逝之地,也不是他的墳墓所在,為什麼能夠承載如此恢弘的祭典儀式呢?圖/成吉思汗祭典01 草原霸主的歸宿南宋寶慶三年(1227)年,成吉思汗率兵徵西夏途中病逝於黃河之西的六盤山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縣)。
  • 我們的」成吉思汗」
    撰文:敖雲巴森(蒙古語:Mijid Baasanjav),原名巴森扎布,蒙古族,1954年出生於新疆,國家一級演員。20世紀70年代,在解放軍工程兵政治部文工團裡當舞蹈演員;80年代,在內蒙古電影製片廠搞劇務;90年代後,先後參演《東歸英雄傳》、《成吉思汗》等影視劇。
  • 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
    大兒子朮赤,是孛兒帖在被搶前懷孕的,對於他的血統問題一直是現在學者的辯論主題,這也導致他一生的悲情,臨死的時候還特意叮囑不要讓他的兒子和後代去搶奪汗位,也說明他心中的自卑。二兒子察合臺,是成吉思汗正妻孛兒帖所生第二子。1226年,成吉思汗出徵西夏,察合臺受命留守蒙古大斡耳朵。他與長兄朮赤不和,與弟窩闊臺相處較融洽。
  • 河南一村莊火了,發現成吉思汗後裔,5萬後人如今改為「王姓」
    不停的遇見,不停的思考,不停的流失自己的思想,不停地更新自己的記憶我國的文化是十分濃厚的,也分散在了每一個不同的地方,現在社會發展的也是非常快的,所以有時候發現了一些和以前有關的東西或者事情,充滿了疑惑的時候,我們的專業人員加上我們現在的發展,大多數都是可以把這件事情弄明白的,慢慢的通過網絡大家也就都知道了,河南一村莊火了,5萬後人如今改為「王姓」你知道是哪裡嗎
  • 戈蓉堂帶你揭秘:成吉思汗的囊中秘方
    提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帶領蒙古鐵騎席捲歐亞大陸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那你可知道成吉思汗曾留下多少後人?這一問題被牛津大學基因研究生所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