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後裔,改名換姓各自逃命,600年後,靠一首詩相聚四川
成吉思汗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強大的人物之一了,出生於大草原的他有著堅韌的性格,在他的帶領下,蒙古鐵騎讓中原大地臣服。
不過這並沒有讓他滿足,很快他又將目光轉向了亞歐其他國家,此後的數年幾乎所有的君王都知道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叫做成吉思汗的戰神。在這樣的背景下,成吉思汗也是樹敵無數,所以在元朝滅亡後,很多人都想將成吉思汗的後人趕盡殺絕。
根據遺留下來的資料來看,成吉思汗的後人們應該在當年都死於非命了。然而在新中國成立後,卻在四川等地出現一群成吉思汗的後人……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這位元朝大官鐵木健了。史料關於他的記載可謂少之又少,相比於元朝的其他功臣,鐵木健無疑是一位全才,他文武兼備,所以很快就獲封為親王。不過當時的元朝已經顯現出頹勢,農民起義也經常爆發,皇帝漸漸失去了對國家的掌控力。
更讓人失望的是,皇帝對於這樣的情況不僅毫不重視,還開始猜忌朝廷裡的那些功臣,像鐵木健因為握有兵權,又戰功顯著,所以很快就受到了皇帝的懷疑。聰明的他很快就主動請辭,希望能夠解甲歸田。
離開朝廷後鐵木健當即帶上家人們一路南下,他早就看出元朝氣數將盡,唯有隱姓埋名,才能夠活下去。不過在半路上鐵木健就因為憂慮過度而倒下了,並撒手人寰。鐵木健的孩子們懷著悲傷的心情安葬了父親,並遵照父親的指示繼續南下。
為了縮小隊伍,這十個孩子最終選擇了各自逃命,並將姓氏更改為"餘"。在告別的時候大家特意留下了暗號,每家作詩一句,用於日後辨認對方身份。他們誰也沒有想到此後的數百年,大家一直都沒有任何對方的音訊。
在明清時期統治者們對於殘存的前朝勢力進行了大力打壓,所以他們一直隱藏在四川,沒敢貿然行動,尋找親人的計劃也就被擱置了下來。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各民族人民都得到了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公民的權利都能夠被保障,這些鐵木健的後人才站了出來,開始尋找自己的親人們。
經過了數百年的歲月洗禮,我們很難從他們身上看到任何蒙古人的身份特徵,他們說著流利的漢語,和當地人融為一體。唯一能夠證明他們身份的就是藏在村子裡的蒙古彎刀,當年蒙古官員穿著的服裝和一些寫著蒙古文字的羊皮。
在最開始的時候他們非常謹慎地在報紙上刊登信息,詢問是否有人知道"餘本元朝宰相家"這句古詩的出處,然而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很快就得到了回應。這從他們的先祖各自逃命,到再次相聚,已經過了600多年。
這句古詩正是當年大家約定用於聯絡的暗號,正是通過這樣的方法,這群成吉思汗的後人才得以再度聚首。此後的數年大家更是緊密地團結在了一起,每逢重大節日,大家都會從祖國的天南海北趕到這裡進行聚首,紀念他們共同的祖先成吉思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