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聽到,人活著就要快樂,活著就要幸福。可是,世上能真正擁有快樂和幸福的人能有多少?幸福是一種內心的感覺,是人類最高層次的需要,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大多數擁有幸福的人都能感覺到快樂,幸福和快樂總是相輔相成的。
可是滿足了物質上的擁有,就能得到幸福和快樂嗎?不一定。有時幸福很容易得到,一聲問候,一份舒心,一種體貼.....能夠擁有這些已足矣!有時想得到幸福卻很難:得到不想得到的,面對不想面對的,一切都不能如願以償,所有都不從人願。但無論如何,幸福與不幸福,就在於人的內心是否得到了滿足。有的人要求很低,也許這種人更容易得到幸福;有的人要求很高,就算擁有整個宇宙也不會幸福。
"人生不如意事八九",一個人不是總能一帆風順,難免會遇上挫折,會有失意,會有痛苦,「痛苦並快樂著」是騙人的鬼話罷?要不,中國歷史上何其之多失意文人?!他們歷遭磨難而痛苦,何來的快樂?正是他們人生遭受的痛苦,使他們寫出了傳世名篇,勉勵了無數遭受過人生重大挫折的人。杜甫的沉鬱,蘇軾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約,體現了他們各自面對挫折時的不同態度。讀過他們的詩,感受到他們感受過的,他們告訴我們:人啊,不能屈服於命運!
陶淵明「採菊東籬下」的悠然自在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這種既能出世又能入世的態度也不是我們世人能學到的。他那「不為五鬥米而折腰」是許多世人所佩服而不能做到的,只是一味感嘆「人在江湖,身不由已」。世人的那種無奈,那種屈從,不正是「折腰」嗎?只不過不止為「五鬥米」罷了。
人生,有痛,也有樂。只要我們懂得這個道理,面對一切就能坦然了。積極,不頹廢,擁有這樣的人生,就擁有了幸福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