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玩家》主創合影,後排左是編劇扎克·佩恩,右為小說原作者也是電影聯合編劇恩斯特·克萊恩。
對於極客作家恩斯特·克萊恩(Ernest Cline)來說,見到史蒂芬·史匹柏那天絕對是人生裡的大日子。
他剪了頭髮,還翻遍了衣櫃。而當他來到安培林總部(Amblin,史匹柏和凱薩琳·甘迺迪及弗蘭克·馬歇爾共同建立的電影公司),走進史匹柏的辦公室,形容自己就像是第一次去到巧克力工廠的查理,看看神奇的威利·旺卡是如何做糖果的。
《頭號玩家》海報
之所以用這個比喻,是因為他2011年的暢銷小說《頭號玩家》(ReadyPlayer One)某種程度上是根植於英國兒童文學家羅爾達·達爾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其原創的動力來自於——假如威利·旺卡是個電子遊戲設計師?
《頭號玩家》裡的威利·旺卡就是發明「綠洲」的詹姆斯·哈利迪。2045年,現實世界的不美好讓人們沉迷於VR帶來的虛擬世界——哈利迪一手創造出的「綠洲」。臨終前,他把自己億萬財富和整個「綠洲」的控制權留給尋獲他隱藏彩蛋的遊戲玩家,主人公韋德·沃特茲和數十億玩家一起展開了一場爭奪大冒險。
現實中,韋德·沃茲身處雜亂的改裝車
韋德也像小查理一樣,在令人焦躁的現實裡一無所有。不同的是,他沒有小查理幸福溫馨的家庭,唯一值得驕傲的,是他在「綠洲」裡的身份——帕西法爾(Parzival)擁有現實中他沒有的一切,在莫羅(哈利迪的合伙人)的幫助下,他找到了三把鑰匙,解鎖了寶藏。
「韋德逃到了這個能變成任何他想成為的人的虛擬世界,」扮演韋德的泰爾·謝裡丹(Tye Sheridan)說。不只是韋德,「綠洲」是每個人的「桃花源」。和現實世界的破敗與頹廢不同,這裡的一切由想像力主宰,人們可以變成自己想成為的任何身份,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韋德·沃茲在遊戲中的化身駕駛汽車飛馳
恰恰是這種人們藉以逃避現實、重塑自我的虛擬世界的概念吸引了史匹柏,他曾經用「科技現實」定義過《侏羅紀公園》,同樣,也可以用來描述《頭號玩家》,即便它設定的時代是2045年。
「VR的時代即將來臨,對我來說那並不是遙遠的未來,」扮演哈利迪合伙人莫羅的西蒙·佩吉說,「觸覺科技的發展和更高級的虛擬實境變成了人們潛在的避難所,世界也因此變得越來越瘋狂。」
韋德·沃茲在遊戲中的夥伴,一身忍者裝扮的修
要知道《頭號玩家》的2045年,卻是充斥著很多80年代元素的年代。80年代,意味著網際網路初現曙光、文化出現全新浪潮、具有獨特精神,也因此成為現代人們的夢想烏託邦,與2045年的衰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是恩斯特·克萊恩在書中融入諸多80年代流行文化的原因。
而在電影中,史匹柏將這種致敬做到了極致——無處不在的80年代遊戲、電影元素;80年代風格的服裝設計:例如女主角在遊戲中的服裝設計就深受80年代朋克搖滾和街頭流行文化的影響;影片的配樂也極具80年代的風格,預告片中就用到了老牌搖滾樂隊範·海倫的《Jump》作為背景音樂。
遊戲裡的小丑和小丑女
如果說片中的角色是在尋找揭示寶藏的彩蛋,那麼銀幕下的你同樣也是在找你熟悉或不熟悉的各種彩蛋。僅僅是預告片就能看到「小丑女」和蘿拉一起掛在懸崖峭壁上;忍者蛙和《街頭霸王》裡的春麗並肩戰鬥,更不用說大金剛(Donkey Kong)和HelloKitty這種帶有文化符號色彩的形象。
如果你到現在為止都沒有看過這本小說,那麼在看這部電影前,你也需要有點心理準備,它其實是歐美流行文化的合體,電影、音樂、電視秀、漫畫和電子遊戲,都有。
獵空和春麗
原著作者克萊恩就說,「我希望看到的是像《誰陷害了兔子羅傑》那樣的電影,米老鼠、唐老鴨、兔八哥都在同一個畫面裡,而這隻有史匹柏才能做到,畢竟大家都想讓自己的IP人物出現在他的電影裡。」
可就算是大神史匹柏,也不可能拿到願望清單上所有角色的版權。編劇之一紮克·佩恩(Zak penn)就很遺憾沒有《權利的遊戲》裡的龍,關鍵的是,沒有奧特曼!這個原本是韋德變身之一去與索倫託的機械哥斯拉決戰的靈魂角色,最終只能用鋼鐵巨人替代,鋼鐵巨人也因此加戲成為重要角色。
鋼鐵巨人
所以,這部電影還有一個默默無聞的幕後英雄,就是視效總監黛德利·巴克斯(Deidre Backs),「她值得一座小金人」佩恩說。同時,他也認同影片中傳達出的對當下文化越來越痴迷於過去的批判,就是通常所言的「懷舊」的思考。
「我喜歡書裡對懷舊的批判,」佩恩說,「我們傾向把自己埋在過去,遠離現實。這是一個大家都想往回看的時代,從我們很久以前的經驗中挖掘情感,這很無聊,因為我們再也回不去了,再也不能昨日重現。」
為獲得第一把鑰匙,眾人在虛擬世界的紐約城狂飆
很顯然,無論是導演認為的人們沉淪虛擬實境,還是編劇認為的人們沉溺於懷舊,其最終結果恰恰是一種殊途同歸:遠離現實。他們都在用這部電影提醒著觀眾,當下的一切才是真實的。
無論探討的是什麼話題,把《頭號玩家》搬上銀幕,仍然是個考驗技術和幕後制景的活兒。光是製作「綠洲」本身,電影製作部門必須一隻腳踩在過去,一隻腳邁進未來——即,一部分用大型模擬裝備拍攝,另一部分則用動作捕捉技術完成,就像是史匹柏的《奪寶奇兵》和《丁丁歷險記》的結合體。
帕西法爾終於見到「綠洲」創始人哈利迪
「綠洲」外的世界,則要制景部門打造一個充滿殘酷、痛苦與絕望的「喪世」景觀,都是在華納公司位於倫敦的利維斯登攝影棚完成的。
當然,為了幫助演員更好地體會VR的世界,攝製組也使用了Oculus Rift的VR技術,戴上這個顯示器,演員可以全方位看到「綠洲」內的每個角落。「這對理解你所在的視覺環境非常有幫助,」謝裡丹說,「你可以在你腦海中創造一切,超級自由超級有趣。」
「綠洲」創始人哈利迪的化身將鑰匙送給找到彩蛋的人
《頭號玩家》的另一個挑戰是把解謎過程展現在影片裡。
書裡第一個任務,是韋德的虛擬角色帕西法爾通過玩《龍與地下城》找到第一把鑰匙。克萊恩拋棄了書裡的設計,用上了各種車輛,從《極速賽車》裡的馬赫5到《瘋狂麥克斯》裡的攔截者,《阿基拉》裡的摩託車,還有帕西法爾自己的德勞瑞恩。
遊戲世界的戰士集體出動
「我們覺得這樣很有趣,就像未來版的超級馬裡奧卡丁車大賽,比賽不僅是視覺挑戰,也是全方位展現『綠洲』世界,這種挑戰讓我很高興,保留了書裡的精神,也更加電影化。」以一個小說作者身份,這顯然代表了對電影改編的最高讚揚。
據說,克萊恩已經在寫這本小說的續集了,到時候會不會繼續由史匹柏搬上銀幕?這可不好說,反正《奪寶奇兵5》已經敲定在2019年4月開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