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司法系統這是要和誰對著幹?丨香港一日

2021-01-07 直播港澳臺

近73%受訪者認為黎智英有潛逃風險

被控「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的黎智英,上周三被香港高等法院批准保釋,保釋條件包括港幣現金1000萬,3名人事擔保,擔保金各10萬港元。此外,黎智英被要求交出所有旅遊證件,不得離港;除到警署及法庭應訊外,亦不得離開住所,且每周須到警署報到3次。

黎智英還承諾在保釋期間,不得直接或間接進行任何「可被視為請求外國或境外機構、組織、人員實施對香港或中國進行制裁、封鎖或採取其他敵對行為的行動」,包括不得會見外國官員、不得接受電視、電臺或網上訪問、不得在紙本或網上發布貼文、評論和信息等。

香港紫荊研究院近日公布,上周四至周日期間,以電話隨機抽樣的形式,向1253名市民調查了對高院此舉的看法,問題包括「你是否支持批准黎智英保釋」、「對黎智英獲批准保釋的感受」、「黎智英是否有棄保潛逃風險」以及「黎智英獲准保釋是否減少你對香港司法制度的信心」等。

結果顯示,68.9%的受訪者不支持香港高院批准黎智英保釋的決定,68.4%的人士感到「憤怒」或者是「失望」;72.7%的受訪者認為黎智英存在棄保潛逃風險,而65.3%的受訪者則對香港司法制度感到「信心減少」。

研究院指,香港近期頻頻發生棄保潛逃案件,顯示保釋制度存在明顯漏洞。但高等法院罔顧黎智英所涉罪行的嚴重性和潛逃的高風險,準其保釋,致使市民普遍感到憤怒和失望,對司法制度失去信心,情況絕不理想。

「希望司法機構認真吸取教訓,嚴格依法辦事,及時亡羊補牢,堵塞制度漏洞,重新挽回社會公眾對法治核心價值和司法制度的信心,避免令司法聲譽再度受損。」

外界注意到,黎智英獲釋後,旋即邀約大量反對派人士至其寓所內共聚。對此,香港立法會議員何俊賢就質疑,黎智英此舉或是在「走法律罅(利用法律漏洞)」,更懷疑聚會是「諗計反擊」(想辦法反擊)。

目前,香港律政司就黎智英獲准保釋的決定向終審法院提出上訴,案件將於本周四(31日)在終審法院處理上訴許可申請。司法機構網頁今日顯示,案件由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常任法官張舉能及李義處理,估計將聆訊1小時。港媒稱,此舉也表明上述三位終院法官已獲特首委任為國安法指定法官。

就在黎智英獲准保釋引起風波之際,壹傳媒今天公布,黎智英已辭任董事會主席兼執行董事。現任非執行董事葉一堅,已獲委任為主席。

轉發惡意「起底」警方資料,在校女學生被判緩刑

據港媒「東網」報導,去年11月「西灣河襲警事件」後,一名23歲女學生在一個成員超過5萬人的Telegram群組中表面上稱「不要再傳涉事警員及其妻子的個人資料」,但同時又將相關資料轉發入群內。

周二,香港高等法院開庭審理此案。被惡意「起底」的警員向法庭表示,由於擔心自己及家人的安全,事後已舉家搬離原先的住所;因持續收到騷擾電話,他也停用了原先的手機號碼;更有甚者,他發現他的個人資料已經被他人盜用作貸款申請。

而涉案女學生則當庭承認了藐視法庭罪。她稱,自己受仇恨蒙蔽,「一時忘卻禁令存在而轉發了起底貼文」。她表示,自己事後也被他人起底,「深深感受到事主及其家人之苦」。

該女生向法庭呈交了自撰的悔過書,希望法庭從輕發落讓她重新做人,繼續完成學業以實現「做護士的夢想以貢獻社會」。

香港律政司強調,法庭應判監以提醒公眾「講反話並不能逃避法律責任」。庭審法官高浩文指留意到起底行為不只針對警員,受害人也不局限於近來社會事件的某一方,重申任何起底行為都是不能被容許的。

最後法官以「本案案情相對輕微」為由,判處該女學生「監禁21日但緩刑1年」。

又一「流亡」港人宣布斷絕與家人往來

周一晚,此前宣布「流亡」海外的前「民間外交網絡」發言人張昆陽,正式宣布斷絕與家人往來。去年「修例風波」期間,張昆陽活躍於反對派所謂的「國際戰線」,創立「代表團」至英、美、澳等國進行遊說工作,並撰寫所謂「制裁名單」;後擔任「港獨」組織「民間外交網絡」發言人,6月底香港國安法生效前夕,張昆陽辭任「發言人」並宣布解散組織。

外界注意到,港警指控張昆陽於6月參與未經批准的非法集結。8月17日,有消息稱他秘密潛逃英國。9月15日,張昆陽缺席法庭聆訊,同日他在社交網絡上發帖稱自己已於8月離港,但拒絕透露身處何地。

目前,有大約30位被港警通緝的涉嫌違反國安法人士流亡香港境外,他們大多躲藏在歐洲、美國或者是臺灣地區,其中就包括前立法會議員許智峰、羅冠聰及梁頌恆,「本土民主前線」前召集人黃臺仰、「香港獨立聯盟」召集人陳家駒、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前職員鄭文杰,以及非法「佔中」案朱耀明牧師之子朱牧民等。

外界注意到,近來反對派海外「流亡」人士宣布與家人斷絕關係「成風」:7月31日,羅冠聰在Facebook上宣稱「正式與親人斷絕關係,不再往來」;12月11日,梁頌恆也在社交媒體上宣稱「與家人斷絕關係」。

新冠、流感雙夾擊,香港單日急症室求診達4367人次

新冠疫情未平,冬季流感又起。據香港醫院管理局數據,周一,全港公立醫院急症室接待患者高達4367人次,較此前一天增加15%。

此外,由急症室轉入內科的病人達906人次。數據顯示,當天全港公立醫院的內科住院病床使用率為104%。除北大嶼山醫院外,其餘16間公立醫院中有11間內科住院病床使用率超過100%,其中以長沙灣的明愛醫院超收病人最多,病床使用率達127%。

新冠病毒低溫存活久,但普通消毒劑亦可消殺

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烈文近日表示,新冠病毒「在寒冷及潮溼的環境中」較為活躍,例如攝氏4度之下,病毒2星期後仍能存活,但在攝氏70度的情況下,只需5分鐘病毒便不見蹤影。他指,這也解釋了為何頻頻在溼貨及凍肉市場中發現新冠病毒。

此外,潘烈文強調,新冠病毒依附在不同的物料表面之上,也會有不同的存活日數。例如依附在不鏽鋼表面,病毒可以存活至少7日;而依附在紙巾上,病毒在3小時後就會失去感染能力。

潘烈文建議,若市民懷疑自己的衣服被病毒沾染,回家用熱水浸一段時間,病毒便會失去感染能力,或者使用普通消毒劑,即可達到充分消毒作用。

相關焦點

  • 香港前法官這番話,深刻!丨香港一日
    烈顯倫:香港司法機關誤入歧途香港特區終審法院前常任法官烈顯倫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香港司法機關誤入歧途超過二十年。他批評,法庭將個人利益凌駕於社會公眾利益之上,過去二十多年來,香港的司法機關完全是誤入歧途。
  • 是誰,在給香港司法撐腰?
    要知,在國家憲制下,作為地方法院的香港高院並沒有違憲審查權,《香港基本法》的全面和最終解釋權屬於全國人大,只有全國人大才有權判斷香港地方法律是否與《基本法》相牴牾,這也是《香港基本法》第158條明文規定的內容。
  • 他們,要全部撤離;他們,應回頭是岸!丨香港一日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副局長徐德義當天出席通報會時,形容過去兩周香港疫情「非常嚴峻」,他指出,不明感染源頭個案佔19%,單統計12月3至9日,已有680宗本地及與本地個案的關聯個案,另外有277宗個案無病徵,這表明隱形傳播鏈並沒有減少。
  • 疫情之下,別讓香港病下去丨香港一日
    這一個月裡,香港發生了很多。感人之事俯拾皆是,魑魅魍魎也絡繹不絕。其中就包括在滿城風雨之際,於2月3日至7日之間打出「以罷工來救病患」的所謂「醫管局員工陣線」。這些跳梁小丑不堪內部壓力停止罷工後,近日裡頗為低調,但他們並沒有,也不會被忘記──周三、周四,香港醫管局向「醫管局員工陣線」成員致函,勒令後者解釋於2月3日至7日的「缺勤原因」,並表明保留追究權利。
  • 黃之鋒還在頑抗 拒絕認罪丨香港一日
    、成員周庭,以及主席林朗彥涉嫌於去年6月21日參與圍攻香港警察總部,三人被控「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黃之鋒另被控「組織未經批准集結」和「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兩項罪名。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香港的司法究竟幾斤幾兩。· 周庭
  • 朱世海 丨 香港司法制度的形成、演變與改革
    根據1976年立法局通過的《司法人員推薦委員會條例》,香港司法人員由總督直接任命或間接任命。在開埠首三十多年間,香港的法官都為外籍人士擔任。一直至1880年,伍廷芳成為第一位獲司法機構聘用的華人。香港最高法院直到 1971 年才出現第一位華人法官,這就是李福善。1988 年楊鐵梁擔任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他成為最早出任此職的華人。
  • 勝訴,是香港司法撥亂反正的開始……
    他又指出,對初審時兩名大法官沒有比較個人權利和整體社會利益感到驚奇,認為終審法院的做法值得下級法院借鑑。你有沒有發現,似乎所有人都在討論《禁蒙面法》的爭議源於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的平衡,卻沒有人捅破那一層「窗戶紙」,講明這場爭議的背後,到底是誰與誰的博弈?實際上,這層「窗戶紙」非常透亮!
  • 香港一日丨惡臭燻天,是香港理工大學的現狀,也是暴徒的真實面目
    更多分析請下載直新聞APP參與評論請在新浪微博@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今天的香港一日要講的事情而這張圖裡,「垃圾堆」的既視感就更為強烈了,幾乎可以確定,暴徒根本就懶得維護這個「據點」的環境,因為從一開始,他們就知道遲早有一天會拋棄這個地方。——這像不像他們在過去的五個多月對香港做的一切?只不斷要求他人滿足自己的所謂「訴求」,把能夠掠奪的都一次過掠奪利用殆盡,而至於破壞了什麼,如何修復和重建,他們根本不在意,也從來沒有思考過。
  • 剛送走一位外籍法官,又迎來一位丨香港一日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會長陳建強早前指出,雖然基本法列明特區法院可聘用外籍法官,但香港回歸已逾23年,中央對港亦已實施全面管治,而香港的司法制度排名更位居國際前列,加上在施覺民離職後,海外非常任法官的人數仍多達13人(賀知義上任後是14人),與均僅有4人的常任法官和本地非常任法官,人數不成比例。
  • 香港一日 | 黑衣暴徒,挺low的
    點擊圖片查看昨天的文章《香港一日丨新年第一天,鬧騰》毫不意外,一場看似「和平、理性、非暴力」的集會最終又走向了暴力與失控 。事實上,「民陣」自己就不想「約束」,毫不掩飾地讓一眾「港獨」小丑在街頭拋頭露面,四處宣揚他們的「港獨」思想。
  • 香港一家五口涉30億港幣洗黑錢案 與亂港分子相關?|香港一日
    保安局局長李家超今天(14日)撰文回應12名港人涉嫌非法入境內地的案件時稱,當局處理涉及跨境犯罪的原則,包括每個人身處任何司法管轄區,都要尊重當地法律,為自己行為負責任;任何港人在境外涉嫌違法,不論背景,特區政府都會按實際情況,尊重當地司法制度原則下,為香港居民提供可行協助。他指出特區政府不希望外地司法管轄區幹涉特區執法,因此會尊重、並不會幹預其他司法管轄區的執法。
  • 霹靂手段,菩薩心腸丨香港一日
    筆者在當晚的「香港一日」中表示,這是香港自1997年回歸以來,警方首次引用「煽動罪」,但絕不會是最後一次。事實上,就在次日,即上周五,警方在屯門以涉嫌煽動傷人及煽動「公眾妨擾」,拘捕一名32歲本地男子。該男子自稱為銷售員,但被發現擁有一個訂閱人數超過2.1萬人的Telegram頻道(類似於微信群),名為「開掛之達人」。
  • 「黃師」毒害香港教育 竟還惡人先告狀?丨香港一日
    這不,在教育局調查報告公布之後,楊穎宇就頻頻接受傳媒訪問,聲淚俱下大打「苦情牌」想要博同情,辯稱自己辭職是因為有人「施壓」。特區政府指出,香港對其法治引以自豪,不論嫌疑人的政治背景,執法機關都有責任對違法行為採取行動。拘捕行動乃根據證據作出,並嚴格按照相關法律和條例行事。對於有指控稱香港國安法損害「一國兩制」,特區政府指出情況恰恰相反,香港國安法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並清楚列出所規定的四類危害國家安全罪行和刑罰。
  • 丨香港一日
    這就是為什麼張竹君安慰港人時提及「炸雞溫度高」的原因。儘管世衛組織至今仍未證實「高溫可殺死新冠病毒」的說法,但2003年「非典」時期,SARS病毒的確對溫度十分敏感。公開資料顯示,油炸「僅具有一定的殺菌左右」,其原因在於高溫要維持一定的時間才能滅活病毒,油溫即使遠高於56度,但如果時間過短,病毒仍可能附著在食物表面。
  • 你們該醒醒了丨香港一日
    港澳辦三連警告針對香港社會近日的亂象,國務院港澳辦新聞發言人21日連發三稿進行回應。針對黎智英等人被拘捕,港澳辦回應稱,這是維護香港法治、秩序和社會正義的正常執法行動。我們堅決支持。發言人說,這是對香港人權和法治的肆意踐踏,是對香港特區司法獨立和高度自治權的公然幹預,是對我國內政和主權的粗暴幹涉,也再次暴露了美英勢力為香港一些反中亂港勢力撐腰打氣的政治圖謀。當前,香港社會圍繞「兩辦」發言人談話是否幹預香港內部事務存在不同看法。
  • 丹麥政客協助許智峰潛逃,港府要找他們算帳了?|香港一日
    | 香港一日》中梳理了許智峰潛逃經過。事實上,早在去年2月,Anders Storgaard就與包括許智峰在內的一眾亂港分子代表見面,深入討論了香港局勢以及所謂「民主議題」,此後他與許智峰一直保持密切聯繫。
  • 香港無「三權分立」,中央有最終話語權丨香港一日
    她強調,香港的憲制秩序情況不能含糊,根據基本法,香港享有的是高度自治而非全面自治,享有的行政權、立法權和司法權是來自中央授權。林鄭又指,香港是行政主導架構,行政主導的核心是行政長官,即她既是行政機關的首長,亦是香港特區首長。
  • 黃之鋒污衊港警「綁架」逃犯 鄧炳強:血口噴人丨香港一日
    蘇貞昌稱,「香港人殺香港人,人在香港,香港就好好辦,要資料,臺灣就提供,如果他要來臺灣投案,就好好地談;他不可能來這裡自由行,我們也不會容許一個殺人犯自由來去。」香港《星島日報》就批評稱,蘇貞昌公開表明不允許陳同佳自由行來臺,要求與港府「好好談」,但港臺之間沒有司法互助協議,這完全是強人所難,臺方打的是政治算盤,企圖藉此凸顯「主權」,使這起案件已從相對單純的殺人犯投案上升至政治角力。
  • 中評智庫:香港應適時啟動司法改革
    他強調,香港特區各級法院的法官都要正確認識和深刻反省自己的憲制角色,司法權到底是具有能動性,還是應該克制地進行行使?同時,也要充分考慮中央與特別行政區的關係,這是實現憲制秩序重塑的一個重要層次。  香港2019年因為《逃犯條例》的修訂而陷入重重亂局無法自拔,原因之一就是國家安全被長期忽視,外部政治勢力與內部激進政治力量深度勾連頻頻互動。香港國安法就是要補齊香港特區在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上存在的短板,這就需要特區政府包括律政司和警務處,還有各級法院的法官,以及社會各界在維護國家安全這個重要問題上保持清醒的頭腦。
  • 公然向黎智英案主控官施壓 英國粗暴幹預香港司法
    鄭若驊:盡最大能力抵抗聲明指出,相關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基於「迴避待決案件」的法律原則,任何人不應對案件作出評論。「所有不公和失實的指控,以圖損害和詆毀我們獨立的刑事司法制度,律政司必定會強烈反駁。」他重申,涉案被告是被香港《公安條例》而非香港國安法所檢控,認為藍韜文曾牽頭暫停港英移交逃犯協定,今次事件再度反映藍韜文不是香港的朋友。另一名經常來港的英國御用大律師彭力克亦支持David Perry。彭力克日前在英國《泰晤士報》撰文表示,Perry了解檢控人員作為「秉行公義者」要確保公平審訊。他同意香港法律界朋友的看法,不想海外律師和法官放棄他們的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