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一代 青春不敗——新冠肺炎疫情對當代青年價值觀影響調查

2020-12-27 中國日報網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對於價值觀正處於形成期的90後、00後而言,經歷的不僅僅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疫情大考,更是一段飽含人間大愛的集體記憶、一場升華家國情懷的互動儀式,這必將成為他們心理成長和思想成熟的人生標記。

此次調研覆蓋在讀大學生和多種職業類型,同時兼顧地域分布和參與戰疫的方式,其中90後佔80.4%,00後佔19.6%;參與一線防控工作的佔29.3%,未參與一線防控工作的佔70.7%。在一線人員當中,社會運轉保障力量(如快遞小哥、卡車司機等)佔26.3%,社區(村)工作人員佔18.4%,基層幹部等一線公職人員佔15.6%,醫護人員佔14.1%,青年志願者佔9.7%,疫情相關重大工程項目建設者佔7.4%,新聞媒體工作者佔5.3%,其他佔3.2%。非一線人員也通過其他方式參與到疫情防控中來,其中配合政府防疫工作佔98.4%,堅守崗位佔68.3%,志願服務佔43.6%,捐款捐物佔35.2%,宣傳引導佔25.5%,物資運輸佔21.4%,愛心助學佔18.4%,物資生產佔15.9%,商超服務佔12.8%,主動居家隔離佔9.7%,其他佔4.3%。從調查結果總體來看,受訪對象對整個青年群體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現評價較高,認為「滿意」的佔82.4%,其中「特別滿意」的佔47.8%。同時受訪對象普遍對「戰疫一代」的稱謂表現出高度認可。

圖為未參與到一線防控工作的青年,採用其他方式參與戰疫的佔比。

馬克思認為,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社會關係是構成社會的骨架,一個社會主要由六大類關係構成:個人與自然、與他人、與社會、與政府、與民族、與世界的關係,這六類關係由內而外,形成了不同的價值觀圈層,即自然觀、道德觀、社會觀、政治觀、民族觀和國際觀。此次調查以這六種關係為切入點,考察新冠肺炎疫情對當代青年價值觀的深遠影響。

自然觀

敬畏自然與環保意識相伴,生態理念深植

人與自然的關係是最基本的社會關係,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經過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與環境相關的反思正在深刻融入當代青年的價值判斷中。在人類歷史上,諸如鼠疫、天花、霍亂、西班牙流感等幾次大瘟疫都是人類定位自身發展模式的重要節點,它使人們穿梭於歷史與當下之間,通過具體的反思實踐來促進社會的再生產,勾勒出人類繁衍與存續的文化脈絡。因此,新冠肺炎疫情勢必經由青年的感覺、認知與應對的實踐,日益浸入他們未來的生活。調查顯示,有96.4%的青年認為「疫情使我認識到不應該食用野生動物」,有95.3%認為「疫情使我更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同樣,疫情也使當代青年體會到,今天的人類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自然與人類共生理念的觀照,在生態文明建設道路上,要秉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人類共同價值觀,重新審視人類自身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及科技進步對於人類自身的意義所在。調查顯示,有96.9%的青年表示「疫情使我更加認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有95.5%表示「疫情使我更加認識到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

當代青年經此一「疫」,會進一步在腦海中深植保護自然的理念,擔當起建設生態文明的重任。調查顯示,有97.7%的青年認為「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有93.4%認為「要用最嚴格制度和最嚴密法治來保護生態環境」,有92.1%認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道德觀

跨代共鳴與情感直覺交織,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在道德觀居於核心地位、起主導和統領作用的是核心價值體系。在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分三個層次建構了一個系統的認知框架,提供了是非善惡的判斷標準,提煉出值得共同讚賞的對象,凝聚了全黨全社會的價值共識。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當代青年的交流媒介從內容到形式都發生了較大變化,以前相當程度上因電視而凝聚在一起的家庭和社會,由於人手一部手機、信息渠道的多元分化等因素而削弱。疫情期,讓青年重返家庭環境和熟人社會,縮短了代際間價值觀的隔閡,不同代際間發生了更多的聯結,社會各個層面的價值觀逐漸向核心價值觀聚攏。調查顯示,有90.1%的青年表示「疫情期間,我更加理解父輩們的思想觀念」,有94.5%表示「疫情期間,我更加認同中華傳統美德」,有91.3%同意「戰疫鬥爭有助於凝聚社會共識,找到最大公約數」。此次戰疫鬥爭培養了他們懷著善意和尊重去理解不同代際群體所堅守的價值準則。

對於疫區的情況,絕大多數青年不可能親臨現場,移動網際網路和電視直播給他們提供了幾乎與現實環境相吻合的「擬態環境」,價值觀通過一個個具體的人物和事例得以具象化,滋潤著青年的心田。被稱為「最美逆行者」的醫生護士、「城市擺渡人」的快遞小哥,一個個平凡鮮活的形象,無不閃爍著「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光輝,為當代青年提供了一種「情感直覺」,使他們得以用青春的視角在現實中去體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抽象意義。調查顯示,有92.2%的青年認為「通過戰疫鬥爭,我更了解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意義」,有91.4%認為「此次疫情中青年的表現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90.5%表示「我願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人生的道德和行為準則」。訪談中有青年講到,這場災難,讓我們開始意識到很多平日裡的煩惱紛爭在死亡面前不值一提;也是這場災難,讓我們看到了跨越地域的溫情和群體互助的真誠。疫情的發生,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當代青年中形成了深厚的現實基礎和豐富的情感語境。

同時,戰疫鬥爭也影響著當代青年看待偶像和榜樣人物的態度,當被問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最為推崇的三個群體」時,一線醫務人員(96.1%)、公共衛生與醫學專家(90.5%)、公安民警和基層幹部等堅守一線的公職人員(85.2%)位列前三。在疫情期間最為欣賞和敬佩的人當中,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宏排名前三。戰疫過程使傳統意義上的「道德榜樣」和具有鮮明時代色彩的「公眾偶像」完美結合,並通過科學魅力和人性共鳴,使英雄人物身上所體現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當代青年普遍認同的道德準則,並內化為他們自覺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嚮往。

社會觀

責任擔當與扶危濟困同向,公共精神升華

社會觀是指人們對社會的基本觀點和看法,社會觀一旦形成便支配著人們的社會行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到社會中每個人,日常的生活突然遭遇巨大衝擊,使當代青年對社會的認識亦出現一些新的變化。

在社會責任感方面,調查顯示,有85.3%的青年認為「戰疫英雄事跡激勵了我扛起社會責任」,有84.6%認為「戰疫經歷使我懂得,青春應當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有82.2%認為「當個人正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發生衝突時,個人利益應該讓位於社會公共利益」,有80.3%表示「戰疫鬥爭如有需要,我願意上一線」。對於當代青年而言,責任不再是一個抽象的、遙遠的概念,而是實實在在的感知。這種真實感知讓青年的參與行為同時成為一個自我實現的過程,他們在其中獲得了存在感、成就感、榮譽感乃至幸福感。

同時,當看到疫情之下求助者的需求,讓青年人「想做點什麼」的衝動有了更為具體的指向和對象。調查顯示,有90.8%的青年表示「當危機事件發生時,我會儘自己所能去幫助別人」,有93.9%認同「一個文明社會應該對弱勢群體有所保護和關注」。新冠病毒的高傳播性,讓當代青年看到生命之間的關聯和依賴,他們將整個社會視作命運共同體,每個人都是大陸相連的一部分,沒有誰是一座孤島。

當然,疫情期間,青年也在短時間內經歷了複雜的情緒與焦慮:未知病毒帶來的恐懼、長期隔離在家的孤獨等。在此次疫情中,各有關部門及時開展引導教育,促進青年形成正確的社會認知,給當代青年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調查結果也印證出其實際效果,有98.3%的青年認同「個人自由要在法律允許的限度內」,有96.4%認同「在公共場所,要文明禮貌、愛護公共設施、遵守公共秩序」。新冠肺炎疫情的洗禮,讓當代青年認識到個人和集體的關係以及個人對於共同體的責任,他們在挑戰和磨礪中逐漸成熟,可堪大任,未來可期。

政治觀

道路選擇與人民理念堅定,制度自信激活

政治觀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所形成的對政治現象和政治問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新冠肺炎疫情波及每個人,讓我們有機會能深入洞察當代青年對於國家制度的真實感受。

政治觀可以從疫情期間青年對國家政治制度的信任、對政府防控舉措的滿意度、對政府發布信息的接受程度體現出來。

在政治制度信任感方面,調查顯示,有98.5%的青年贊同「戰疫鬥爭再次證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有98.3%贊同「戰疫鬥爭使我更加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我們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尤為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戰疫鬥爭使當代青年對執政合法性的認識更加深入,當被問及「經過此次疫情後,您認為一個政黨的執政基礎應建立在?」,回答「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利益」佔比最高,為70.2%;然後依次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治理績效」佔10.3%,「對國家的歷史貢獻與作用」佔8.7%,「意識形態的解釋力」佔2.7%。可見,經過此次疫情,青年人判斷一個政黨是否應該執政,已經超越了經濟績效等工具層面的考量,進入到價值層面的深度認同,顯示出較強「四個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當代青年中具有廣泛而深厚的社會思想基礎。

在執政效能滿意度方面,有93.7%的青年贊同「中國的疫情防控措施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有92.1%贊同「出現危機事件時,我願意服從政府的管理和規定」,有91.7%贊同「戰疫鬥爭提高了我對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和執政效果的認可度」,有83.2%贊同「雖然受疫情衝擊嚴重,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訪談中很多青年表示,儘管疫情對一季度經濟產生了較大影響,但我國經濟發展的韌性、潛力和空間較大。

在政治信息權威性方面,有80.2%的青年贊同「當官方信息和民間信息不一致時,我更傾向於官方提供的信息」,另有85.6%贊同「此次疫情政府應該儘早公開信息。」可見,相較於政治制度信任感和執政績效滿意度,當代青年對政府信息權威性認同的比例略低,且期待信息儘早公開,說明在此方面仍有一定提升空間。

民族觀

家國情懷與傳統文化相連,民族身份認同感深化

疫情期間,神州大地緊張有序的救援救助、感人肺腑的人物故事,展現出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同舟共濟的偉大民族精神與鋼鐵般的民族意志。

調查顯示,有94.8%的青年認為「戰疫鬥爭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內在凝聚力和強大向心力」,有98.7%為「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而驕傲和自豪」,這種由戰疫鬥爭生發出來的家國情懷是當代青年面對災難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與此同時,此次疫情經歷也讓更多的青年認識到中華文化中守望相助、救死扶傷等優良傳統的獨特價值,他們開始轉身回望並重新思考中華文化對於當下和未來的意義,有92.5%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有91.9%認為「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力量」,這種對中華文化的高度認同是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構成了民族身份認同的堅實基礎。

此次疫情的發生使中華民族以一個「整體形象」呈現於世界面前,當代青年對於中華民族的自我認知和自我建構空前增強,形成了具有凝聚性特徵的共同體意識。調查顯示,有93.2%的青年覺得「疫情中其他國家在批評中國的時候,我感覺就像在批評我自己」,有98.5%認同「中華民族是一個多元一體的大家庭,中華民族是中國躋身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唯一代表」,有97.2%贊成「要堅持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國際觀

開放包容與互助合作融通,大國意識覺醒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而青年始終是「民相親」的重要基礎。調查顯示,有97.4%的青年贊同「中國人民為抗擊全球疫情做出了巨大貢獻和巨大犧牲」,有95.5%認同「中國在全球抗擊疫情中的一系列做法,展現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道義和擔當」,有90.3%認同「中國給其他國家援助醫療物資並派出醫療隊,體現了一種國際主義和人道主義精神」。同時,疫情沒有國界,當代青年更加深刻體會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意義。調查顯示,有98.3%的青年贊同「此次疫情告訴我們,世界各國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有97.6%認同「世界各國應該攜起手來,共同抗擊疫情,而不是互相誣陷和攻擊」。

疫情的全球肆虐,也在重塑著國際政治經濟格局。針對一些西方國家政客和媒體醜化和污衊中國的行徑,當代青年也通過此次疫情有了更為清醒的認識,他們能夠自覺領悟到所處的時代變局和自身肩負的使命。調查顯示,有81.1%的青年認為「中國有必要在全球治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有80.5%表示「看到詆毀中國的言論,我會站出來為國家辯護」。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局勢,他們不慌亂不惶恐,在理性平和中表達出積極作為的姿態。可以預見,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必將在參與國際事務,推動和平發展,加強合作共贏,推進世界文明進步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廉思課題組,課題組成員:廉思、黃小東、周宇香、蘆垚、馮丹)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力量:被喚醒的中國青年|戰疫綻放青春(五)
    黨有號召,團有行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共青團組織迅速動員全國廣大青年,同在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被習近平總書記稱讚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 「綻放戰疫青春 與祖國共成長」青年座談會
    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4月30日,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舉行「綻放戰疫青春 與祖國共成長」青年座談會。省教育廳機關處室、直屬單位、學校的青年團幹圍繞疫情期間的戰疫行動和自身的成長感悟進行發言。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鄭邦山出席活動並講話,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毛傑主持座談會。
  • 「武漢戰疫」團員青年突擊隊:用90後的鎧甲貢獻戰疫力量
    「武漢戰疫」團員青年突擊隊:用90後的鎧甲貢獻戰疫力量金羊網  作者:張豪  2020-05-05 這是一支敢打敢拼的團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
  • ...青春偕進——關愛幫扶受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影響的青少年特別行動...
    位於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道孚縣,曾是四川省唯一的新冠肺炎疫情高風險地區。當醫務人員奮戰在抗疫最前線時,團組織主動承擔起關心和照顧他們子女生活、學業的任務。在抗擊疫情中,許多奮戰在抗疫一線特別是馳援湖北的醫務人員及其家人需要關愛和照料,家庭成員感染疫病或不幸病故的貧困家庭的未成年子女需要幫扶,還有許多感染疫病的青少年需要幫助。疫情發生後,共青團中央發起「同舟共濟 青春偕進」關愛幫扶受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影響的青少年特別行動(以下簡稱「特別行動」)。
  • 「花城有愛 青年有為」——鍾南山寄語廣大青年 預祝青年節快樂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中,眾多青年一代不懼艱險、衝鋒在前,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愛國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彰顯了青年一代的擔當與作為。為了展示新時代廣州青年的奉獻與擔當,樹立典型、激勵先進,團市委聯合廣州市廣播電視臺錄製了「花城有愛 青年有為」青春故事會,全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廣東首位馳援武漢醫生桑嶺、廣東最後一批撤離武漢的援鄂醫療隊隊員侯可可、「臨時媽媽」志願者黃彩雲等抗疫一線的廣州青年榜樣,將結合他們在本行業、本崗位參與疫情防控中的感人事跡和認識體會等展開主題分享,展現復工復產的昂揚姿態,點燃廣州青年愛國報國青春向上的澎湃力量
  • 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寄語 人大青年用青春寫擔當
    新冠肺炎疫情拉開了我與社區鄰裡的社交距離,但卻拉近了我們的心理距離。雖然我們都帶著口罩,但卻發現彼此更加熟悉。勞動人事學院副教授 劉凱:作為關注社會保障研究的青年教師,我感受到的是國家推進民生領域改革的堅定信念、消滅絕對貧困的強大意志以及實現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願景。
  • 講好青年戰疫故事傳遞青春最強音
    珠江時報訊(見習記者/潘銀宜實習生/劉偉鵬)5月15日,裡水舉辦了「綻放戰疫青春·堅定製度自信」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組織多名優秀抗疫青年代表人物,開展青年抗疫主題分享會,向全鎮各村居青少年傳遞疫情防控的青春最強音。 活動上,參會人員觀看了五四青年節相關短視頻和裡水戰疫實況MV《我們在一起》。
  • 白雲機場的「青年戰疫突擊隊」:設計「一碼通關」,旅客通關時間...
    在廣州白雲國際機場T1航站樓,有這樣一群平均年齡26.5歲的年輕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他們堅守口岸一線,保旅客平安、護國門安全,用青春和熱血詮釋了新一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該集體獲評「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稱號。
  • 戰疫青年「成長記」: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戰疫青年「成長記」: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2020-05-01 09:59:49 )戰疫青年「成長記」: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中新社蘭州5月1日電 (記者 丁思)請戰馳援武漢,在疫情一線挽救生命;在社區、鄉村參與疫情防控;服務支教中小學開展網絡授課……這場疫情成為中國內地「80後」「90後」的「成長日記」,隨著五四青年節的來臨,更讓「青年」二字成為了責任和擔當的代名詞。
  • 全球戰疫:首次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美國大華府
    (抗擊新冠肺炎)全球戰疫:首次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美國大華府中新社華盛頓3月6日電 題:全球戰疫:首次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美國大華府中新社記者 沙晗汀中新社記者 沙晗汀 攝5日晚,與華盛頓接壤的馬裡蘭州蒙哥馬利縣確診3例新冠肺炎病例,是大華府地區首次出現新冠肺炎病例。「疫情終於來了。」正在喬治城大學攻讀國際關係專業的杜知航告訴中新社記者,對於疫情蔓延到大華府地區她並不覺得意外,也早就準備好口罩、消毒液等「急需品」,並開始積極「囤」起各種罐頭、大米等食物。
  • 圓夢新一代|朱睿智:中國經驗,跟隨青年腳步走向世界
    當代青年一代的人生黃金期,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點完全契合。都說時代向前,但時代哪有腳?奔走的總是人。在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新時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圓夢新一代」,用愛國之志擘刻青春故事,用擔當之勇彰顯命運與共。一代代中國青年、北大青年,不負韶華,只爭朝夕,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 長春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與全省大學生「同上一堂戰疫思政大課...
    在今年的抗擊新冠疫情的英勇鬥爭中,各戰線青年,特別是一大批的90後、00後青年不顧安危,全情奉獻,在抗擊新冠疫情的戰鬥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充分體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擔當和奮進精神。正因為有了這些醫護人員的逆行而上和辛苦付出,才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才換來我們大家的安全。作為一名高校思政課專任教師,我將把這些體現著我們偉大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鮮活案例融入到思政課教學中,教育引導青年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使命、責任與擔當,築牢青年大學生的思想基礎,厚植新時代中國青年的家國情懷。
  • 圓夢新一代|江安吉:真學真為,敢作敢當,用人民情懷踐行青年責任
    當代年輕一代的人生黃金期,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完全吻合。都說時代向前,但時代哪有腳?奔走的總是人。在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新時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圓夢新一代」,用愛國之志擘刻青春中國,用擔當之勇彰顯命運與共。一代代中國青年、北大青年,不負韶華,只爭朝夕,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 「五四精神·傳承有我——青春在戰疫中綻放」主題宣講活動線上舉行
    佛山日報訊 記者梁建榮 通訊員葉可菲報導:5月4日上午10時,團市委、市文明辦主辦的「五四精神·傳承有我——青春在戰疫中綻放」主題宣講活動在多個新媒體平臺同步播出。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全市廣大青少年通過生動活潑、具有時代特色的方式,共同紀念五四運動101周年,接受一場充滿真善美和愛國情的精神洗禮。
  • 20年高考作文:演講稿九零後青春價值擔當導寫示例
    「90後」這些過去的「小皇帝」,「小蘿莉」,2003年非典爆發時,他們還懵懂無知,2008年,汶川地震時,他們尚青春年少,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時,他們挺身而出,他們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責任、擔當和價值,逐漸成長為新時代共和國的脊梁,成為了國家的希望。有人說,苦難是時代的啟蒙者。作為新世紀的「00後」即將步人社會,你將成為怎樣的人?
  • 習近平的青春故事對新時代青年有何啟示?
    舉國戰「疫」之時,中國青年一代用自己的方式隔空呼應,鐫刻下了屬於他們的時代印記。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升華。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各族青年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踴躍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不畏艱險、衝鋒在前、真情奉獻,展現了當代中國青年的擔當精神,贏得了黨和人民高度讚譽。我為你們感到驕傲!」
  • 青春新徵程 奮進十四五
    新常態下,青年在變,青年價值觀念日益多元,緊扣思想引領,這一年團市委很拼!團市委堅持不懈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當代新青年:深入開展青少年制度自信教育,通過組織開展「五四青年說」「我的青春戰疫故事」等主題活動致敬逆行先鋒,162667名少先隊員參與「致敬逆行先鋒」「抗疫小衛士」爭章等活動;深度推廣「青年大學習」學習平臺、開展各類主題團隊日活動等,組建市、縣兩級青年講師團隊伍8支,開展市級示範性宣講216場,全面推進「團幹講黨團課」,深化「青年大學習」行動,
  • 「靠埔青年」戰疫中堅志願服務4萬多人次
    4日,廣州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召開慶祝五四青年節青年代表座談會。50名抗疫一線優秀青年代表參加座談會。&nbsp&nbsp&nbsp&nbsp記者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一批批「靠埔青年」甘當逆行者、堅守最前沿。
  • 激情「五四」看芝罘青年風採,首部戰「疫」微電影同步上線!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發無數青年投入到這場戰「疫」之中彰顯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團區委組織全區各級團組織開展「綻放戰疫青春」系列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先和小芝來看戰「疫」微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