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第一到泡沫經濟:日本失落了嗎?

2021-02-07 經管之家

前不久,日本演藝圈又傳來噩耗:日本女子組合赤色公園的隊長津野米咲在家中自殺。

今年的日本演藝圈也是不平靜的一年,幾個月前著名男星三浦春馬在自家衣櫥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隨之而來一系列明星自殺事件:今年9月,女星蘆名星、80歲的資深演員藤木孝相繼在家中死亡,直至9月27日,著名女星竹內結子的去世再一次引起轟動。


▲今年自殺離世的三浦春馬和竹內結子曾一起拍劇

人們不禁納悶,日本明星們究竟是怎麼了?日本社會到底是怎麼了?

其實,不僅是明星,日本的自殺率一直保持在世界範圍內的高水平,那麼,日本人為什麼「熱衷」於自殺?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法國著名社會學家,也是社會學學科的奠基人之一埃米爾·涂爾幹已經給出了解答,涂爾幹在他的著作《自殺論》中闡釋了這樣一種觀點:即使是這樣一種看似全然由個人的性格、經歷、一時的情緒所影響的行為,也是由社會結構所決定的。


20世紀80年代,日本從日元升值、石油危機的絕望中挺了過來,隨之而來的則是一個高光時刻,海外淨資產世界第一,1978年,日本貿易經常收支順差和外匯儲備也雙雙奪得世界第一。那麼,日本是如何實現繁榮的呢?可以從《飽食窮民》一書中找到答案,小額信貸的狂歡、長時間的勞動和巨大的勞動強度,人們慾壑難填的內心像一個無底深淵一般吞噬著自己。

而談到對我們的警示,正如本書譯者在後記中所說:


「日本當年盤踞在車站前的小微貸,如今早已將陣地轉移到了手機和網際網路上。日本當年紅極一時的自我啟發活動,如今也包裝成精美的個人提升、企業培訓課程粉墨登場,令許多企業管理層與普通白領趨之若鶩,不惜花高價去學習。從近來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的『996工作制』中,譯者也仿佛看到了很多日本上班族日夜拼命工作的身影……

日本社會曾經歷過的事情,如今有一些或原原本本,或改頭換面,或多或少發生在我們自己的身上。」

縱觀日本經濟史,在 20 世紀初完成了工業革命的日本,從 1910 年到1980 年維持了幾乎世界上最高的經濟增長率。日本經濟雖然因為 1945 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失敗而出現了暫時性的倒退,但從結果來看,其快速成長期持續了大約 80 年,這是十分驚人的。

但日本經濟之後的道路卻是坎坷的:

1973—1974年爆發的第一次石油危機,結束了日本經濟在世界史上罕見的高速增長;

以在 1973年10月爆發的第四次中東戰爭為導火線,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原油價格

暴漲,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宣告結束;

1978—1980 年又發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機。

但是,在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後,日本經濟仍然能夠實現穩定增長,原因是什麼呢?著名經濟學家橘川武郎在其作品《日本失落了嗎:從日本第一到泡沫經濟》中分析了原因。


其主要原因有:良好的勞資關係和長期合作的企業間關係,長遠考慮展開經營戰略,開發節能降耗等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徹底提高生產工序效率,等等。這些舉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當然,作者主要站在企業的角度上考慮的這一問題,但的確在石油危機後,國際社會對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的日本企業的關注度明顯提高了。「日本第一」這一評價在日本企業克服石油危機的過程中被廣泛認可。

但是,隨著日本產品在海外市場所佔份額的擴大,日本的貿易收支黑字也不斷增加,與歐美各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亦不斷升級。

貿易摩擦的激化使日本政治力量開始介入經濟問題。

1981 年,日本自主限制對美國的汽車出口,導致當時在部分領域甚至出現了「敲打日本」的情況。日本的企業為了避免貿易摩擦,採取了對外直接投資的新對策。自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開始,日元迅猛升值,加快了日本企業走出海外的步伐。

面對國內外新形勢,日本對國家發展戰略進行了調整,將「科技立國」作為戰略,不斷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電子通信、服務業、計算機產業等。政策如此,企業響應,但隨之而來的是不斷增長的勞動時間和日益加重的勞動強度,這也可以解釋日本是如何發展繁榮至此。


在 1968 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GNP)就已經位居資本主義國家中的第二位,那時是日本經濟發展最令人振奮的時刻。但在迎來明治維新 150 年之際,日本經濟的前景依然不明朗,幾乎看不到什麼值得興奮的現象。那麼,日本經濟起步早、成長快,但為什麼此後便黯然失色了?也就是說,長期的高速增長,由於 20 世紀 90年代初的泡沫破滅而戛然而止,此後的日本經濟一蹶不振,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了今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1985 年因「廣場協議」導致的日元急速升值,致使日本出口增速變緩,生產活動出現停滯。因此,從 1985—1986年出現了日元升值蕭條,給鋼鐵、造船、石油化學等原材料產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但是,到了 1986 年下半年,經濟又急速好轉。這是因為日元升值、原油價格下跌、利率下降這「三重利好」使得企業的收益明顯增加;個人消費支出因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企業對內需的充分挖掘而穩步上升;政府通過下調官方利率和擴大公共投資等推出了積極的刺激經濟回升的政策。上述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日本經濟從 1986 年下半年開始好轉,不過,在形勢一片大好的背後卻隱藏著巨大的危機,從 1988 年開始,日本經濟出現過熱的苗頭,房地產價格的上漲導致資產價格明顯上漲,通貨膨脹開始顯現。

投機色彩越發濃厚的日本經濟在進入 20 世紀 90 年代後便急轉直下,其前兆是 1990 年春的股價下跌。1990年 10 月,股價大跌,泡沫經濟一下子走向了破滅。

時至今日,日本經濟也一直沒有再恢復到以前的高光時刻,而且隨著一些論調的出現,人們似乎越來越不看好這個國家了,面對此情境,日本經濟,或者說日本企業的出路在哪裡呢?

日本知名經濟學家橘川武郎先生在《日本失落了嗎:從日本第一到泡沫經濟》給出了具體措施。

既然日本市場的日益萎縮已經成為事實,那麼,日本企業只能通過在全球展開正面應戰來尋找活路,要同時攻佔日漸擴大的低端市場和確保收益的高端市場。即使是現在,解決問題的動力說到底還是靠民營企業的活力。日本企業必須擁有長期的眼光,擺脫抑制投資的機制,按照正確的發展戰略開展投資。

具體到企業時,又提出以下五條建議:

(1)公司要掌握權益融資的專業知識;

(2)推進金融業的改革,確立兩大支柱,即擁有極具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銀行和發揮具有嚴密監控能力的地方主銀行系統;

(3)製造業要結合高附加價值化,深化國際分工;

(4)實現製造業與服務業的新結合;

(5)開拓能夠讓潛藏在市場中的居民需求凸顯出來的服務業和流通業。

如果日本企業能夠按照正確的發展戰略開展投資,就能帶來持續的股價上漲和勞動條件的改善,再次讓股東利益和職工利益保持一致。那樣的話就能再次顯示出日本式經營的優點,我們看到的也絕不是單純的舊型日本式經營的復活。

日本式經營必須從長期僱用和論資排輩並存的舊型日本式經營轉變為將重點放在長期僱用的新型日本式經營上。

雖然日本的成功是東亞的神話,也是亞洲的驕傲,但是日本的陣痛也是東亞的遺憾,也足以讓後發國家有所警醒,不軋著其歷史的車轍滾滾而前。


《日本失落了嗎:從日本第一到泡沫經濟》

作者 / [日]橘川武郎 

定價 / 49.80元

淘口令 / ¥LkGPcRCEUm4¥

自明治維新開始的150多年來,日本在現代化和工業化的道路上突飛猛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發展成就,並於1968年超過德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日本陷入了 「失去的十年」,經濟增長陷入停滯,在失落的泥潭裡掙扎不前。

 為什麼日本能夠較早地搭上經濟高速增長的列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20多年便一躍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日本經濟為什麼又黯然失色了?如今又應該如何走向新生?

日本知名學者橘川武郎從經營史學角度分析了日本經濟、日本企業的興衰,同時,也另闢蹊徑,描繪了活躍在日本經營史上的澀澤榮一、土光敏夫、小林一三等企業家群像。

相關焦點

  • 泡沫經濟時代日本都市生活是怎麼樣?是日本一場漂浮雲端美夢
    昭和末年平成初年所經歷的泡沫經濟時代,是日本一場漂浮雲端美夢。有什麼特點嗎?收集了一些當時的廣告宣傳,一起瞧瞧吧。全文主要分為五部分:【泡沫印象】 【都市生活】 【金錢狂潮】 【異國情調】 【享樂人生】。
  • 曾經的巔峰——日本泡沫經濟時代下的生活百態
    從1985年日本和美國籤訂《廣場協議》開始,日元開始大幅度升值。不到一年時間,就從籤訂前的1美元兌換240日元上升到1美元兌換120日元(記住,是升值了,美元換日元少了,說明日元升值了)。由於日本經濟在當時正好處於上升期,協議一出,日元的購買力大大增強,普通日本人的腰包迅速鼓起來。那這些多出來的錢怎麼辦呢?
  • 美七發貿易金融戰 日本失落三十年
    在1970年代至1990年代,美國對當時的世界第二強國日本發起了漫長的貿易戰和匯率戰,導致日本進入失落的三十年,其半導體的領頭羊地位也在美國全面圍堵下,失去了往日的榮光。二戰結束後,日本經濟高速騰飛,在1960年至1970年間,該國國民生產總值(GDP)有7年都以10%以上的高速率增長。
  • 什麼是泡沫經濟?泡沫經濟又有多大的影響?
    因為《半澤直樹2》上映熱搜出來,想起了這個人,所以趁假期時間從第一部開始補。這部劇的歷史背景是日本泡沫經濟時代衰退前後。三個應屆畢業生半澤、近藤、渡真利一起入職東京中央銀行後,開始見證日本泡沫經濟達到頂峰並逐漸破裂。
  • 日本真的「失去了20年」嗎?——讀《回望平成時代的日本經濟》
    日本真的「失去了20年」嗎?  ——讀《回望平成時代的日本經濟》  ⊙朱玉強   當今世界各地,都在說日本經濟從20世紀90年代初起失去了10年,20年,乃至30年。這30年與日本的平成時代基本重合(日本的平成時代從1989年1月8日到2019年4月30日)。現在,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日本「失去了20年」。這種說法的依據是,在這20年裡日本房地產和股市泡沫破裂,經濟增長出現了斷崖式下跌。那麼,真實情況究竟是怎麼樣的?
  • 日本泡沫經濟時代的產物,依舊不過時?重金打造的豪宅什麼樣?
    今天洋房姐姐要帶大家看兩棟日本泡沫時期的別墅。1989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的前夜,一個被稱作「千葉100山莊」的豪華別墅項目,在東京都東面的千葉縣正式開售。當時的日本富豪,花費了10億巨款,究竟過上了怎樣紙醉金迷的生活?而隨著泡沫的破裂,歷經歲月變遷,這些房子又價值幾何呢?這些,都在今天的洋房姐姐——《這才是豪宅》。
  • 80年代,房價15萬一平,泡沫破裂後,崩潰的不僅是日本經濟
    越來越多的日本人參與到炒房子的大軍中,房子被炒到天價。幾乎每個人都是是房地產的股東,每個人都是股神,日本人經濟被"彩色泡沫"包圍,日本人躺在虛幻的繁榮中盡情狂歡。 高光過後的至暗時刻 1989 年,老布希上臺,看著日本非常的不爽,捅破日本市場後,1990 年 1 月 12 日,日本股市暴跌 70%,日本經濟的至暗時刻到來。
  • 你知道泡沫前夜日本的年輕人有多瘋狂嗎?中國的年輕人看看吧!
    你知道泡沫前夜日本年輕人的消費有多瘋狂嗎?中國的年輕人看看吧!時間回到1990年,那時的日本經濟正處在最巔峰的黃金時期,經濟高速增長,瘋狂的日本人都覺得自己發財了,並且堅定明天會比今天更有錢,然後瘋狂的消費和享樂。
  • 日本泡沫經濟催生電影《敦煌》,為何刪減40分鐘?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本泡沫經濟催生電影《敦煌》,為何刪減40分鐘? 每到假期,別人總是奔海邊跑,筆者總是偏愛沙漠,估計是小時候看電影留下來的情結。 印象最深的兩部關於沙漠的電影,一部是于榮光主演的《海市蜃樓》,那部電影告訴了筆者沙漠是多麼的殘酷。
  • 我親歷的5次經濟泡沫
    由於當時日本股市和樓市如日中天,股市比2007年中國股市還火,市盈率到了100倍,一些日本和世界的經濟學家紛紛說,傳統經濟理論對日本不適用,日本正在創造新的經濟規律。日本房地產更是不可一世,一個東京市的地價就可以買一個半美國。 日本商人在全世界可牛了,到哪兒都像闊佬逛菜市場,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 日本泡沫經濟有多誇張?吃金箔、買金磚,打的花了100萬日元
    1986年11月和1987年2月, 大藏省在美國的壓力下又命令央行降息兩次,使得利率降到2.5%的低水平,這兩次降息在央行內部引發了巨大的爭議,以澄田智為首的國際派認為應當顧及日美之間的談判大局,而以三重野康為首的國內派則反對降息,認為這會導致國內的通脹和 資產泡沫 ,這激化了央行的內部矛盾,造成第二次降息時澄田智單方面宣布降息而沒有諮詢三重野康的意見。
  • 日本女性的擇偶觀,看看什麼樣的經濟條件,才能娶到日本妻子?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日本首次婚姻平均年齡調查顯示,日本女性的首次婚姻平均年齡為29.4歲。東京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齡最高,為30.5歲。在日本,晚婚已成為一種趨勢。日本女性對配偶的要求是什麼?據日本厚生勞動省2018年國民收入調查顯示,東京人均年收入為474萬日元,約合29萬元人民幣。因此,日本女性通常對理想伴侶過高的收入要求。日本男人的熬到禿頂禿頂才能娶老婆嗎?事實上,調查還問,「你對對象的最低收入要求是多少?」91.9%的受訪者認為他們的年收入至少應該在300萬日元(約合18萬元人民幣)。這個標準比平均收入低得多。
  • 圍獵開始,狼群環伺:日本經濟為何會一步步走到泡沫破裂的絕境?
    看到日本的經濟飛速發展,美國和歐洲開始了自己的警覺, 美國和歐洲開始了自己的圍獵行動,他們一步一步地把日本引入了自己的包圍圈 對於歐美來說,日本的經濟奇蹟顯然對自身來說是一種刺激,尤其是對於歐洲來說,日本的情況和自己是如此的相似,不管是目標還是現實需要,歐洲和日本都非常相似,如今歐洲還在自己的重建之路上步履蹣跚
  • 日本六大財閥,是如何壟斷日本的經濟?
    而在這52家上榜企業中,有40多家都屬於日本赫赫有名的六大財閥,三井財團、三菱財團、住友財團、富士財團、三和財閥以及第一勸銀財團。作為20世紀壟斷經濟的產物,今天的日本財團控制著日本60%的總資產,55%的總資本,60%的消費渠道和20%的就業人員。財團將光鮮亮麗的公司推到舞臺中央,自己卻隱身幕後,悶聲發大財。
  • 戰後的日本經濟:追趕型增長的發展與問題
    「主題」B03丨包含大量漢字的日語容易學嗎?「訪談」B08丨嚴飛 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懸浮時代」「戰後經濟」:從增長到停滯二戰結束後,日本本土一片廢墟。總體來看,日本的經濟崛起之路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50-1970年間的高速發展時期。
  • 日本還是第一嗎?
    而也就在過去不久的2014年12月1日,《日本經濟新聞》發表了題為《日本GDP按美元計算僅為中國的一半》的報導。怎麼個「一半」呢?原來一個是4。8萬億美元,一個是10。4萬億美元。當然我們還看到中國旅遊團的節節爆買,又如何使日本人如久旱逢甘露般的笑逐顏開。那種有奶便是娘的「無節操」,真的讓人不得不發問日本還是第一嗎?
  • 從歌手到偶像到組合,日本音樂榜的變遷史看日本經濟的變遷
    最近無意中注意到日本音樂的排行榜,突然有了一個頗有趣的發現,就是在日本音樂早期,還是以歌手為主的,但是進入到90年代乃至新世紀之後,日本音樂排行榜漸漸被偶像和演唱組合取代。這和我們國內甚至歐美都不太一樣。我們國內依然是以歌手為代表,女團男團有,但並不是主力。而歐美雖然有大量搖滾樂隊和組合,但是演唱歌手依然是主體。
  •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為什麼日本痛定思痛,主動刺破房地產泡沫?
    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有過房地產泡沫,而且這個房地產泡沫都給所在國的經濟造成了不小的傷害,以至於人們談起它都會有談虎色變的感覺。房地產泡沫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現象,就像胎兒分娩是孕婦的陣痛,並沒有那麼可怕;只要科學、冷靜去對待,完全可以走過危機,迎來新生。我們不妨看看當年的美日是如何對待氣勢洶洶的房地產泡沫的。
  • 半澤直樹創下高收率的秘密 從泡沫經濟到平成不況的職場問題
    對於已經被各種串流影音平臺打得七葷八素的日本民間電視臺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但是為什麼這一檔連續劇可以擁有從昭和大叔一直到年輕的平成上班族這麼廣大的支持群眾?半澤直樹就像他們的代言人,把抑鬱在他們憋在心中的一股悶氣,用力的嘶吼出來。
  • 泡沫時代沸騰的日本:東京地價超越整個美國,大學生被企業哄搶,連...
    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經歷了史無前例的沸騰景象,那種沸騰的光景和今天低欲望日本不可同日而語。知乎上有一個超級長貼「上個世紀日本泡沫時代究竟是怎樣的一副光景?」羅列了非常詳細的數據。今天我們也和大家對於其中部分的泡沫案例,做一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