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剛播的時候,有一天,我們幾個合作編劇一邊開會一邊回顧自己看過的亦舒小說,我說我最喜歡的是《連環》,有個女朋友說她喜歡《流金歲月》。
那之前我沒看過《流金歲月》。
雖然我也看過十多本亦舒了,但師太的小說實在太多,我看了十幾本,也沒有《流金歲月》。
於是那個午後,我們租的工作室裡是蒂芙尼藍牆及黃沙發,陽光尚好,有些讓人昏昏欲睡。她把整個故事給我們講了一遍。
電視劇看了十集以後,我給她發微信,說我又想起了那個午後。
儘管很多人說這不「亦舒」,不「原著」,但我覺得這個故事骨子裡已經很亦舒了。亦舒小說裡的人都不講人話,有種不口語的通透,那是那個年代我們看亦舒的趣味點。保留在電視劇,我覺得編劇已經很會把控這個聊天的尺度。
電視劇每一場聊天戲都很好,介乎口語和通透之間——要知道,在總強調「接地氣」的中國,這些人不那麼生硬的聊了一些破滅和靈魂,這是最顯功力的。而且句句對白都不是形而上,都很容易讓你知道他們到底在吵什麼。
關於這種對白,我其實想過很久。習慣美劇的我們其實不會對此覺得陌生,但是真實的放在國內電視劇裡就很難。
因為中國人不會這麼本質的聊天。
比如最後大結局,朱鎖鎖去找王永正講述蔣南孫的難處,講蔣南孫放棄了自己的自由去成全周圍人的自由。沒有一句話很高深,都直白直接,可是也很透徹。
這種透徹簡潔,其實是亦舒某縷魂魄。
亦舒每一本書都有金句(那可比現在的公眾號好多了),但都是一針見血的大白話。她跟後來流行的華麗派截然不同,她的語言少到懶得寫景色和過度。
高中的時候,女孩子們都在看《喜寶》,那時候我們都會念那句「我想要很多很多愛,如果沒有,有錢也是很好的,如果錢也沒有,那就要健康」。
我們都知道《喜寶》是個「傍大款」的故事,但我們(至少當時的我)不明白,什麼?傍大款的人最想要的難道也是很多的「愛」,她不是應該第一位就要錢嗎?
很多年後我才想通這其中的微妙,喜寶很理智的知道,當愛不是完美的時候,要選擇錢。都沒有,那就要健康。
這才是這個故事的開始。
她足夠理智,所以明白自己不需要不完美的愛和不太多的錢。
蔣南孫更接近亦舒筆下一貫的通透理智女郎,不過劉詩詩演的有些舞臺感,跟周圍人拉開的距離感,可是她臉上沒有倪妮那種天生疏離的氣質,所以我並不是特別喜歡。
至於朱鎖鎖,其實不像是亦舒的人物。她是一個果敢性情的女人,這很不亦舒。亦舒筆下的女人的小聰明,在於大部分時候務實,關鍵的時候性情。她不寫逃離了人性的角色,朱鎖鎖中部的發展有些虛,結局奇怪,但我不討厭。離開亦舒風格本身,這是我喜歡的人物。
而大結局時,彈幕都在罵朱鎖鎖變成了「聖母」。
其實也蠻奇怪的。
這本書最漂亮的地方,就是撈女不撈了成全了道義。但是現在的人們倒是很務實,居然都在討論「最後問題都解決了,為什麼又要離婚了呢」?
我理解為什麼,也喜歡這個為什麼。我覺得這是《流金歲月》必須保留的地方。我甚至覺得,流金歲月這四個字,倒不是鋪開了一條兩個女孩金光熠熠的往事道路,而是最後的最後,千帆過後,金子般的心被世俗摧殘被泥沙俱下的人生裹挾,卻堅硬堅持了。
反觀一下時代,過去的人更容易認同「為信念一切皆可拋」的姿態。
現在,人們都在問,「這有什麼意義呢」。
李一梵是另一個我喜歡的人物,是一個男性理性的極端存在。他把婚姻算得非常清楚,但並不惹人討厭,因為他的溫度是始終存在的——包括在各種時候仗義執言,算清帳,連不講情面都非常瀟灑。他是理智,也很直白,但是並沒有礙於顏面不能放下的昂貴自尊,他有一個完善的內循環系統,讓你覺得你說什麼都不會影響他。
這個人物不真實,至少不會出現在國產劇。
但是看到他和蔣南孫相處,我才想起,喜歡亦舒的第二個原因——她小說裡的人姿態都很好看。
放棄的姿態,失去的姿態,崩潰的姿態,都很好看。
這種好看不是虛張聲勢的美,或者壯麗決絕的破碎,而是伴隨著「通透」而來的「體面」。
也比如,二十歲的放棄是「姿態」。而千帆過後的放棄,就是真的「想開了」。
所謂「姿態好看」,到底是要有千帆過境撐起來的。
所以我看這個劇,總有一種久違的快樂。
我覺得這個故事是我印象中的亦舒。無關朱鎖鎖原著到底是不是個撈女,無關人性到底要多複雜。
她就是很像那個味道——亦舒的故事,都是酒吧裡不太烈的酒,從沒要你醉生夢死。她只是「別有滋味」,甚至看似普通,開篇都是大白話,但一路聊下去,你才明白她「別有滋味」。
通透、體面、世俗——這是她的滋味。
當然,也有小遺憾。無關故事裡沒怎麼刻畫的「神仙友情」,也無關深不深刻。更無關偏向「合家歡」的結局設計。
反轉,點到為止才是亦舒,深刻不是。
我到現在都覺得,要求師太寫深刻,她寧願寫優雅與美。
亦舒女郎不是那種你靠理念去激發就會「偉大」的女人,她是獨立的,慵懶的,只講自己喜歡的,過得舒服就好的。而「通透」只是她們與身俱來的奇思,甚至不是刻意為之的東西。所以有腔調的自我,就是她的氣質。
我僅僅只是,僅僅只是在開著彈幕看劇的時候,會忽然察覺時代和時代的差距。人們動情的東西是什麼,又對什麼情節不再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