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女兒和朋友看電影晚歸,單親父親居然這樣處理問題……

2021-02-08 青春期研究院

(案例已經經過助理重新整理,有虛構、重構加工成分,不含人物真實信息,如有雷同請勿對號入座。)

 

和本博士,您好,我的父親總是不聽我的解釋,就指責我,無論我怎麼做都是我的錯。

 

比如我和同學去看電影,我爸說我不告訴他回家的時間,這次我和他說了,場次比較晚,要到9點多才能回家。

結果電影才放到一半,8點多的時候,他就不停的打電話給我,問我怎麼還不回家。

我在微信上面回他,「電影還沒結束,爸你有什麼事情嗎?」,他也不回我,還是打電話過來。

接著,我出去接他的電話,還是問我什麼時候回家,我就覺得很煩,不理他了,把手機調了靜音。

 

到家的時候,他就罵我,「你搞什麼,都幾點了才到家?」

「我不是說了嗎?我和同學去看電影9點多回家。」

「你下次就不能訂早點的場次嗎?每次都搞得這麼晚!」

「怎麼人家的家長就不覺得晚,就你覺得晚!」

「人家是人家,我的家裡我說了算!我還不是擔心你嘛?」

「你真的是蠻不講理!」

「好,我不講理,你以後晚上就別想出去!」

 

我感覺我爸就是想找理由罵我,之前一段時間我呆在家裡,他又會說,「幹嘛整天呆在家裡?我看你就呆在家裡發黴吧!」

 

現在我和我爸關係很差,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我爸和我媽離婚了,估計就是我爸的臭脾氣導致的,現在為了方便我上學,我在就住在我爸這邊了,我不知道是不是有這一層的原因。

想請教一下,我該怎麼辦呢?真的快受不了他的臭脾氣了!

 

你好,非常感謝你對我們青春期管心營的信任。

 

你和父親之間的互動是一個典型的「摔門」遊戲,這個心理遊戲是從你爸的一個批評開始的,然後變成相互指責,不歡而散,最後兩個進行冷戰。

 

在這個心理遊戲中,有兩個角色,你爸扮演指責者,那麼你就站在對立面,扮演辯護者。

 

一個人在大聲斥責,你說說你犯了什麼罪?

另外一個人在大聲說,我沒有犯錯!

是不是這種感覺?

 

表面上看你爸在責備你晚歸,又帶著一點關心,而你想解釋清楚這個事情。

但是你會發現結局是這樣的:(A)父親認輸,回到自己的房間,狠狠地把門摔上;(B)女兒感覺委屈,回到自己的房間,狠狠地把門摔上;(C)雙方都覺得很生氣,都回到各自的房間,狠狠地把門摔上。總之「摔門」是遊戲的結局。

 

你會發現一件事情,也是和本博士常說的,事情不重要了,情緒表達才是心理遊戲的關鍵所在,而情緒又往往被忽略了。

 

我們來看一下你的父親在家的過程中有什麼情緒。

你爸一個人在家,母親又離婚了,不在一起,一個人在家會不會感覺很孤獨、寂寞呢?

同時你一個女孩子,這麼晚回家,會不會不安全呢?內心就會覺得很擔心。

 

但是你父親到了嘴巴上會責備你說:你這麼晚了,怎麼還不回家?

 

 

為什麼會這樣呢?

你父親的心理動機隱藏著的潛臺詞首先是「你這麼晚回家,我多擔心啊,而且我一個人在家很孤獨、寂寞啊,你就不能為我想想嗎?」

但是你爸的身份和父親的威嚴,讓他說不出這種話來表達自己的擔憂和軟弱,所以【擔心】變成了【指責】。

更進一步的潛臺詞是「我這麼擔心你,你卻不在意我!」

 

父親不能直接表達擔心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父親的權威感及男性角色的身份讓他難以示弱。

 

那麼第二個,就得從童年說起了。

在童年的時候,你父親會通過威脅、訓斥的形式來改變你的行為,年幼的你往往會乖乖聽話。

你爸在延續小時候教育你的做法,希望你受到他的評判後害怕,以後不敢再犯錯了,他認為示弱不能促進你行為的改變,要大聲斥責才有力度,這也是為什麼他要堅持打電話的原因。

 

不過問題是,你現在已經到了青春期,之前的一些做法已經不管用了。

你被指責後,內心會想「有什麼好擔心的,大驚小怪的!」

 

另外一點,你已經青春期了,更加埋在潛意識深處的是,父親作為一個男人,你媽又和他離婚了,面對一個青春期亭亭玉立的女兒,難免會有性的衝動。但是,這是絕對不可以的,這是亂倫。父親一定會在意識中或者潛意識中,極力的壓制自己的亂倫衝動。

 

壓制的結果,就是反向攻擊。

 

所以這個遊戲的結局,一方或者雙方「摔上門」,回到自己的房間,也就為雙方設立了界限,也非常隱蔽地表達了潛意識對於亂倫的恐懼。

 

你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的話,不妨讓你爸參與一下你的事情,比如你可以說「爸,我今天看電影比較晚,你能不能來接一下我。」

 

不過更深層次的事情,建議你暫時不要觸碰,如果有需要可以到我們青春期管心營來,我們有全面、系統、專業的解決方案。

公眾號:青春期管心營(ID:jijiguanli)

   頭條:青春期管心營

   知乎:青春期管心營

青春教育管心營是和本博士為核心的心理學和管理學專家創建的青春教育訓練營,聚焦於青春期組織衝突和諧轉化,青春教育要管心,管心就來管心營。通過將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積極心理學、結構家庭療法、策略家庭療法、TA溝通分析、OH卡等專業諮詢技術進行有機結合,倡導和而不同、本立道生的世界觀,化性起偽、定慧等持的人生觀,真實、尊重、堅定、承擔的價值觀,和化青春期衝突,繁盛新生代狀態。

相關焦點

  • 單親媽媽和青春期的孩子怎麼溝通?對常見問題給出三個小秘方
    我們會發現,單親家庭中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親子關係出現問題的較多。尤其是單親媽媽和青春期的孩子。 阿麗就是一個單親媽媽,和丈夫離婚後她沒有再婚,因為她擔心再婚後孩子接受不了新父親,擔心孩子受委屈,擔心孩子因為新組成家庭的各類問題影響學習。
  • 左小青與富豪老公離婚後,10歲女兒長成了這樣:單親家庭的孩子註定艱難?
    她成長於單親家庭,並且還攤上一個酗酒、吸毒的父親。可一個即將邁入青春期的男孩,爸爸在他心目中其實非常重要。那就是他的方向,是他將來可能要成為的人。那麼,到底是聽媽媽的,還是爸爸的?這種分裂會給孩子帶去極大的痛苦感,出現行為問題(厭學、沉迷小夥伴的小團體)也就能理解了。很多孩子都如此。家庭變故本沒有那麼可怕。可怕的是離異導致的關係上的痛苦。
  • 單親孩子的心理問題剖析
  • 「單親家庭」給家庭帶來了什麼
    後來,她總結出生活擔子分量的多少,還取決於挑擔人的態度,如果放下心理負擔,挑起來就省力了,對孩子不必過分照顧,這樣反而「剝奪」了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所以,她慢慢將生活中碰到的問題告訴女兒,讓她一起「分擔」,女兒有時也會想出很好的建議。孩子得到生活的鍛鍊,生活也變得輕鬆起來。  單身母親家庭是指由於離婚、喪偶或其他原因造成由母親單獨一人與孩子組成的家庭。
  • 《怦然心動》:孩子青春期的「怦然心動」,離不開父親的好好引導
    兩性意識的萌芽,對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而言,是最正常不過的現象。而且很多情況下,孩子的"怦然心動"其實不過是孩子自以為"自己陷入了戀愛"的假象。面對孩子的怦然心動,家長不應當過度壓抑孩子,制止孩子,而應該對孩子進行恰當的引導。家長不妨學習一下電影《怦然心動》中,朱莉的爸爸,看看這位這位父親在面對孩子的怦然心動時,是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與引導的。
  • 單親爸爸送女兒上學,無意發現氣憤一幕,讓父親自責不已
    認為這樣就能讓孩子茁壯成長了,不會遇到成長的煩惱。殊不知當孩子只能被動接受的時候,也會把自己的心靈封閉,不願與父母說出真實的想法。當孩子嚴密封閉了自己的心靈,家長無從探知他的想法,又怎麼能夠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呢?
  • 和單親媽媽相比,單爸聲音很微弱 誰解「單爸」心?
    「這16個華陽街道的孩子,最大的15歲、最小的9歲,有的來自常見的三口之家,還有些相對特殊,來自『缺了一角』的單親家庭。」當天活動負責人、春暉社工師事務所的陸青沁介紹說。   「說起單親家庭,以前總把單親爸爸(單爸)和單親媽媽(單媽)混為一談,但從專業社工的理論和實踐看,『單爸』和『單媽』這兩個群體其實區別很大,應區別對待。
  • 鍾漢良和女兒同框出鏡?當父親真是太難了!
    自從《解放·終局營救》宣布要上映開始,我就一直在期待這部電影,因為這一次,鍾漢良和周一圍要演父親
  • 豆瓣8.8的催淚父愛電影,弱智爸爸居然生出高智商女兒!
    導語:豆瓣8.8的催淚父愛電影,弱智爸爸居然生出高智商女兒!《我是山姆》是一部講述父女情的電影,看完讓人不禁潸然淚下。這部影片於2001年12月3日上映,在豆瓣上獲得了8.8的評分。但從類型片比較,該片可以成為同類影片的佼佼者。
  • 青島女律師被害:單親家庭的孩子,更需要的幾點
    5.23日,青島山東誠功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某在家中被其15歲的女兒所害。張某連年被評為優秀律師,這樣一個自強的女人為什麼會倒在女兒的腳下?張某離異多年,一直是自己撫養女兒,沒有再婚。她為女兒的付出很多,了是卻收穫可這樣災難性的後果。
  • 川島芳子的父親將女兒送給日本人,在信中居然這樣寫,太無恥了!
    而因為常年的從事諜報和相關的策劃工作,所以人們也將川島芳子稱為東方女魔頭。只不過這位被稱為東方女魔的川島芳子,其實卻是大清皇室的正統血脈。川島芳子的父親愛新覺羅·善耆,是皇太極的十世孫,所以她是妥妥的格格,身上流的是皇室血脈。那麼可能有的朋友會比較的奇怪,既然川島芳子出生皇室貴族又怎麼會成為日本人的間諜呢?其實她的父親在川島芳子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將她送給了日本浪人川島浪速作為養女。
  • 電影《我心雀躍》:如何處理青春期對「老師」的崇拜和愛慕呢?
    這部電影也引起了小編的思考,我們究竟要如何對待不成熟的「師生戀」呢?怎麼處理好這種關係?美國心理學家赫洛克描述這種感覺:這是一種對年長異性產生好感「不成熟」的特殊時期,在這個時期裡,青少年就會像小牛戀母似的仰慕優秀成熟的年長異性。
  • 李亞鵬:養女當如李寶嫣,單親家庭孩子也能擁有自信和愛人的能力
    很多人會覺得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為缺少父親或母親某一方的疼愛與照顧,心理上缺乏安全感,會容易變得敏感脆弱。但是在李嫣身上我們看到的卻是自信樂觀,還有著愛人的能力。因為李亞鵬是一位十足的好父親,他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好好地愛著女兒陪伴著女兒。
  • 沒有「問題兒童」,只有「兒童問題」——陪孩子看電影吧
    因此,舉凡世界經典兒童電影,又無一不是傳播普世價值的載體,而且是更加通俗易懂、寓教於樂的載體。     和閱讀一本書比起來,看一部電影自然比較輕鬆,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也都有限。更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一起看電影,可以在輕鬆娛樂中,營造愛意濃濃的家庭氣氛,使家永遠都是那麼溫馨,那麼不忍割捨。所以,「親子共賞」應成為當下中國家庭的一種文化時尚,成為「學習愛、守護愛」的路徑和標誌。
  • 馬伊琍新戀情曝光:網友可憐其女兒,單親孩子的心理問題引起關注
    單親孩子會出現哪些心理問題? 廣東六一兒童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李春榮認為,夫妻離婚後要格外關注孩子的心理問題,單親孩子的心理問題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要防止孩子出現以下心理問題: 1、自閉。
  • 看電影《狗十三》,青春期叛逆女孩最艱難的蛻變
    每個人在青春期成長中都會出現一個時期的叛逆,而處於單親家庭的孩子這種叛逆更明顯一些,因為家庭父母一方的感情缺失,而父親或者是母親,因為忙於生計,疏於對孩子的心理上的關愛、疏導,許多孩子在從童年到成年的過程中,性格出現怪癖、自閉,對父母的話極其逆反,而又因為父母沒有精力去照顧孩子,甚至會出現許多問題少年。
  • ​沒有「問題兒童」,只有「兒童問題」——陪孩子看電影吧
    ——曹保印 愛家,愛生命,愛朋友,愛追夢,愛青春,從陪孩子看電影開始,從看曹保印的這本《陪孩子看電影吧》開始。——楊東平相信種子,相信歲月。播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沒有「問題兒童」,只有「兒童問題」愛家,愛生命,愛朋友,愛追夢,愛青春,從陪孩子看電影開始,從看曹保印的這本《陪孩子看電影吧》開始。
  • 《春遊晚歸圖》中交椅的形制和行為
    另外,因為交椅椅圈是扶手和靠背一體,所以傾斜的椅圈與平行的椅圈相比,在扶手高度既定的情況下,傾斜角度越大,靠背高度增加越多。和早期椅圈平行的交椅相比,明清交椅往往採用「折衷」的做法,即扶手高度降低,靠背高度增加。這樣的變化導致連接扶手的後腿上半截傾斜度也發生變化:後腿上、下半截的夾角變小,夾角變小又導致後腿上半截需比原來更長才能和下沉的扶手處相接,從而使整個椅圈弧線變長,弧度更大。
  • 8分鐘電影《女兒》,看周迅如何帶著女兒與原生家庭分裂並和解?
    8分鐘可以看完一個完整的故事。周迅最新出演的短片《女兒》,就是一部用手機拍攝的8分鐘電影。在這短短的8分鐘裡,周迅飾演了一位獨立女性、單親媽媽,也完整地展現了她與原生家庭的分裂並和解的過程。在《李米的猜想》之後,周迅再次出演了一位計程車司機。
  • 媽媽和女兒一起看A片合適嗎?
    由於親戚朋友在國外居住的不少,她就宅在家開了個淘寶網店專門代購海外的一些潮牌。生意還算馬馬虎虎,夠她一人日常生活開支。老闆員工都是她一人了,時間自由。 除了我白天去上班,其他時間女兒基本和我在一起,加上她爸忙著開公司,天天在外奔波,很少能和她溝通什麼,跟父親的關係也挺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