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已經經過助理重新整理,有虛構、重構加工成分,不含人物真實信息,如有雷同請勿對號入座。)
和本博士,您好,我的父親總是不聽我的解釋,就指責我,無論我怎麼做都是我的錯。
比如我和同學去看電影,我爸說我不告訴他回家的時間,這次我和他說了,場次比較晚,要到9點多才能回家。
結果電影才放到一半,8點多的時候,他就不停的打電話給我,問我怎麼還不回家。
我在微信上面回他,「電影還沒結束,爸你有什麼事情嗎?」,他也不回我,還是打電話過來。
接著,我出去接他的電話,還是問我什麼時候回家,我就覺得很煩,不理他了,把手機調了靜音。
到家的時候,他就罵我,「你搞什麼,都幾點了才到家?」
「我不是說了嗎?我和同學去看電影9點多回家。」
「你下次就不能訂早點的場次嗎?每次都搞得這麼晚!」
「怎麼人家的家長就不覺得晚,就你覺得晚!」
「人家是人家,我的家裡我說了算!我還不是擔心你嘛?」
「你真的是蠻不講理!」
「好,我不講理,你以後晚上就別想出去!」
我感覺我爸就是想找理由罵我,之前一段時間我呆在家裡,他又會說,「幹嘛整天呆在家裡?我看你就呆在家裡發黴吧!」
現在我和我爸關係很差,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我爸和我媽離婚了,估計就是我爸的臭脾氣導致的,現在為了方便我上學,我在就住在我爸這邊了,我不知道是不是有這一層的原因。
想請教一下,我該怎麼辦呢?真的快受不了他的臭脾氣了!
你好,非常感謝你對我們青春期管心營的信任。
你和父親之間的互動是一個典型的「摔門」遊戲,這個心理遊戲是從你爸的一個批評開始的,然後變成相互指責,不歡而散,最後兩個進行冷戰。
在這個心理遊戲中,有兩個角色,你爸扮演指責者,那麼你就站在對立面,扮演辯護者。
一個人在大聲斥責,你說說你犯了什麼罪?
另外一個人在大聲說,我沒有犯錯!
是不是這種感覺?
表面上看你爸在責備你晚歸,又帶著一點關心,而你想解釋清楚這個事情。
但是你會發現結局是這樣的:(A)父親認輸,回到自己的房間,狠狠地把門摔上;(B)女兒感覺委屈,回到自己的房間,狠狠地把門摔上;(C)雙方都覺得很生氣,都回到各自的房間,狠狠地把門摔上。總之「摔門」是遊戲的結局。
你會發現一件事情,也是和本博士常說的,事情不重要了,情緒表達才是心理遊戲的關鍵所在,而情緒又往往被忽略了。
我們來看一下你的父親在家的過程中有什麼情緒。
你爸一個人在家,母親又離婚了,不在一起,一個人在家會不會感覺很孤獨、寂寞呢?
同時你一個女孩子,這麼晚回家,會不會不安全呢?內心就會覺得很擔心。
但是你父親到了嘴巴上會責備你說:你這麼晚了,怎麼還不回家?
為什麼會這樣呢?
你父親的心理動機隱藏著的潛臺詞首先是「你這麼晚回家,我多擔心啊,而且我一個人在家很孤獨、寂寞啊,你就不能為我想想嗎?」
但是你爸的身份和父親的威嚴,讓他說不出這種話來表達自己的擔憂和軟弱,所以【擔心】變成了【指責】。
更進一步的潛臺詞是「我這麼擔心你,你卻不在意我!」
父親不能直接表達擔心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父親的權威感及男性角色的身份讓他難以示弱。
那麼第二個,就得從童年說起了。
在童年的時候,你父親會通過威脅、訓斥的形式來改變你的行為,年幼的你往往會乖乖聽話。
你爸在延續小時候教育你的做法,希望你受到他的評判後害怕,以後不敢再犯錯了,他認為示弱不能促進你行為的改變,要大聲斥責才有力度,這也是為什麼他要堅持打電話的原因。
不過問題是,你現在已經到了青春期,之前的一些做法已經不管用了。
你被指責後,內心會想「有什麼好擔心的,大驚小怪的!」
另外一點,你已經青春期了,更加埋在潛意識深處的是,父親作為一個男人,你媽又和他離婚了,面對一個青春期亭亭玉立的女兒,難免會有性的衝動。但是,這是絕對不可以的,這是亂倫。父親一定會在意識中或者潛意識中,極力的壓制自己的亂倫衝動。
壓制的結果,就是反向攻擊。
所以這個遊戲的結局,一方或者雙方「摔上門」,回到自己的房間,也就為雙方設立了界限,也非常隱蔽地表達了潛意識對於亂倫的恐懼。
你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的話,不妨讓你爸參與一下你的事情,比如你可以說「爸,我今天看電影比較晚,你能不能來接一下我。」
不過更深層次的事情,建議你暫時不要觸碰,如果有需要可以到我們青春期管心營來,我們有全面、系統、專業的解決方案。
公眾號:青春期管心營(ID:jijiguanli)
頭條:青春期管心營
知乎:青春期管心營
青春教育管心營是和本博士為核心的心理學和管理學專家創建的青春教育訓練營,聚焦於青春期組織衝突和諧轉化,青春教育要管心,管心就來管心營。通過將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積極心理學、結構家庭療法、策略家庭療法、TA溝通分析、OH卡等專業諮詢技術進行有機結合,倡導和而不同、本立道生的世界觀,化性起偽、定慧等持的人生觀,真實、尊重、堅定、承擔的價值觀,和化青春期衝突,繁盛新生代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