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島之戀》是法國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代表作之一,這是她為了同名電影拍攝而創作的劇本,該劇本改編的電影於1959年上映,獲得第12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紐約影片獎等獎項。
講述了在日本拍戲的32歲法國女演員與日本建築師的戀愛故事。在廣島戀情的表層之下,穿插被投擲原子彈後的廣島慘狀和二戰時期女演員在法國小城內韋爾與德國士兵的愛情悲劇。
她來日本廣島來拍攝一部關於和平的電影,在接近拍攝的尾聲,她與一個日本男人邂逅。兩人在情慾的促使下,滋生著熾熱的愛情。在影片的開始,我們看見他們在情慾火焰中蠕動的身體,和得到情感滿足後的汗水。
接著他們開始討論起戰爭,回憶起第二次世界大戰被投下原子彈的廣島(1945年8月6日)。
在電影鏡頭下,二戰的遺蹟逐一展開,醫院、走廊、病人、博物館、戰火焚燒的鋼筋,殘存的人皮……她始終為廣島的命運而哭泣。
被投下原子彈的廣島滿目瘡痍,一片死氣沉沉,仿佛已經到了末日。
戰爭給人們帶來沉重的傷痛,但卻只能忍受這樣的不幸,繼續著生活。
鏡頭從戰爭又回到這縱情慾望中的兩人,他們都笑得幸福,他對她說:你仿佛集千名女子於一身……
他是她平生第一個日本情人,他讓她回想起在內韋爾往事,那也是和戰爭有關的悲劇,讓她痛苦了14年的悲劇。
他們的婚姻都很美滿,日本男人已經結婚成家,有了孩子。法國女人也是有夫之婦,有兩個孩子。
就是在男人的家裡,他們再一次交合,她對他談起了內韋爾,和她過去痛苦的不幸。
1944年,她當時22歲,因為與一個德國士兵相戀,她被剃成光頭,她的情人在法國將解放時被射殺身亡。他們的愛情因為戰爭而被扼殺。
初識,她18歲,德國士兵23歲。他們在戰爭時期追求著自由戀愛,在內韋爾哪裡都留下了愛情的足跡,在一個小木屋裡,偷偷舉行了韋爾式「婚禮」。
最後,她深愛的人在戰爭結束的前夕被人槍殺,她絕望地看著他在堤岸慢慢死去,待在他的屍體旁,守了整整一天一夜,就在那天夜裡,內韋爾解放了。次日清晨,有人來收屍,把他裝上卡車。
全國人民都在慶祝解放,唱著自由的頌歌《馬賽曲》,只有她獨自忍受無休無止的痛苦。
在戰爭面前,所有的愛情都要以它為界限。因為他是法國的敵人,她被剃光了頭遊街示眾。在房間裡,她整日呼喊她德國愛人的名字,起初只是輕輕地呼喚,後來,有一天,她突然開始大喊大叫起來,拼命喊叫。於是,他們把她關進地下室。
在地下室裡,她覺得自己已經死去,身子徹骨的冷,唯一能做的就是整日用雙手在牆上抓,抓到鮮血淋淋,接著開始舔自己留下的血。
我記得。
我看見墨水。
我看見白天。
我看見我的生命。你的死亡。
我那在繼續的生命。你那在繼續的死亡。
等到她答應再也不大喊大叫了,她被接回樓上的房間。後來,她決定離開內韋爾,前往巴黎。
她向講述了對丈夫都未曾提起的往事,兩人的愛情也在這種痛苦的記憶下,蔓延得可怕。只是電影拍攝已經結束,她也要即將離開巴黎,她明白在這個循規蹈矩的世界不可能包容他們這種風流韻事,他們被世界拒之門外。反抗是不可能的。
他們短命的愛情就像內韋爾的愛情那樣,也將被扼殺,又註定被遺忘。他們都陷入束手無策的可怕境地,欲離不能,欲留更不能。他們的故事到此為止,僅此而已。
他們彼此望著對方,她對他說:廣島。這是你的名字。法國的——內韋爾。
影片在一個廣島萍水相逢的小角色愛情的表層下,將內韋爾那個被剃了光頭的女子的災難與廣島的災難準確地互相映襯。在悲劇的中,讓人們認識到戰爭的殘酷,突出了和平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