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島之戀》:戰爭之下的異國戀,沒有結果的婚外情

2020-09-05 一隻愛思考的丸子

《廣島之戀》是法國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代表作之一,這是她為了同名電影拍攝而創作的劇本,該劇本改編的電影於1959年上映,獲得第12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紐約影片獎等獎項。

講述了在日本拍戲的32歲法國女演員與日本建築師的戀愛故事。在廣島戀情的表層之下,穿插被投擲原子彈後的廣島慘狀和二戰時期女演員在法國小城內韋爾與德國士兵的愛情悲劇。

她來日本廣島來拍攝一部關於和平的電影,在接近拍攝的尾聲,她與一個日本男人邂逅。兩人在情慾的促使下,滋生著熾熱的愛情。在影片的開始,我們看見他們在情慾火焰中蠕動的身體,和得到情感滿足後的汗水。

接著他們開始討論起戰爭,回憶起第二次世界大戰被投下原子彈的廣島(1945年8月6日)。

在電影鏡頭下,二戰的遺蹟逐一展開,醫院、走廊、病人、博物館、戰火焚燒的鋼筋,殘存的人皮……她始終為廣島的命運而哭泣。

被投下原子彈的廣島滿目瘡痍,一片死氣沉沉,仿佛已經到了末日。

戰爭給人們帶來沉重的傷痛,但卻只能忍受這樣的不幸,繼續著生活。

鏡頭從戰爭又回到這縱情慾望中的兩人,他們都笑得幸福,他對她說:你仿佛集千名女子於一身……

他是她平生第一個日本情人,他讓她回想起在內韋爾往事,那也是和戰爭有關的悲劇,讓她痛苦了14年的悲劇。

他們的婚姻都很美滿,日本男人已經結婚成家,有了孩子。法國女人也是有夫之婦,有兩個孩子。

就是在男人的家裡,他們再一次交合,她對他談起了內韋爾,和她過去痛苦的不幸。

1944年,她當時22歲,因為與一個德國士兵相戀,她被剃成光頭,她的情人在法國將解放時被射殺身亡。他們的愛情因為戰爭而被扼殺。

初識,她18歲,德國士兵23歲。他們在戰爭時期追求著自由戀愛,在內韋爾哪裡都留下了愛情的足跡,在一個小木屋裡,偷偷舉行了韋爾式「婚禮」。

最後,她深愛的人在戰爭結束的前夕被人槍殺,她絕望地看著他在堤岸慢慢死去,待在他的屍體旁,守了整整一天一夜,就在那天夜裡,內韋爾解放了。次日清晨,有人來收屍,把他裝上卡車。

全國人民都在慶祝解放,唱著自由的頌歌《馬賽曲》,只有她獨自忍受無休無止的痛苦。

在戰爭面前,所有的愛情都要以它為界限。因為他是法國的敵人,她被剃光了頭遊街示眾。在房間裡,她整日呼喊她德國愛人的名字,起初只是輕輕地呼喚,後來,有一天,她突然開始大喊大叫起來,拼命喊叫。於是,他們把她關進地下室。

在地下室裡,她覺得自己已經死去,身子徹骨的冷,唯一能做的就是整日用雙手在牆上抓,抓到鮮血淋淋,接著開始舔自己留下的血。

我記得。

我看見墨水。

我看見白天。

我看見我的生命。你的死亡。

我那在繼續的生命。你那在繼續的死亡。

等到她答應再也不大喊大叫了,她被接回樓上的房間。後來,她決定離開內韋爾,前往巴黎。

她向講述了對丈夫都未曾提起的往事,兩人的愛情也在這種痛苦的記憶下,蔓延得可怕。只是電影拍攝已經結束,她也要即將離開巴黎,她明白在這個循規蹈矩的世界不可能包容他們這種風流韻事,他們被世界拒之門外。反抗是不可能的。

他們短命的愛情就像內韋爾的愛情那樣,也將被扼殺,又註定被遺忘。他們都陷入束手無策的可怕境地,欲離不能,欲留更不能。他們的故事到此為止,僅此而已。

他們彼此望著對方,她對他說:廣島。這是你的名字。法國的——內韋爾。

影片在一個廣島萍水相逢的小角色愛情的表層下,將內韋爾那個被剃了光頭的女子的災難與廣島的災難準確地互相映襯。在悲劇的中,讓人們認識到戰爭的殘酷,突出了和平的主題。

相關焦點

  • 廣島之戀:戰爭,愛情,死亡,遺忘
    然而,她並沒死在內韋爾,從那時起直至今日,身在她遇到這個日本男人的廣島,她都猶如獲準緩刑的人懷著「淡淡的哀愁」,緬懷著那次決定命運的惟一機會。——瑪格麗特·杜拉斯《廣島之戀》《廣島之戀》作為KTV廣為傳唱的一首對唱情歌,被人迷信為,唱完就分手。
  • 廣島之戀 | 愛是痛楚,憶是忘卻
    《廣島之戀》,這部拍攝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尾的作家電影也即「左岸派」電影的代表之作,是戰後廣島新生的宣言,亦是無望愛情孤獨的吶喊。六十年後,「愛情」似乎已然成為了每一部電影都不可或缺的元素;而當我們回過頭去把那經典的老電影再次過目,那黑白畫面的傳達,那真切的愛情誰人能複製。
  • 廣島之戀
    點擊並關註上方經典裡人生歲月如水,人生如歌,經典相伴· 經典裡人生,經典奉獻·《廣島之戀不夠時間好好來恨你終於明白恨人不容易愛恨消失前用手溫暖我的臉為我證明我曾真心愛過你愛過你愛過你愛過你張洪量的廣島之戀張洪量在紐約求學期間,為了紀念自己與一個加拿大女孩短暫的異國戀情,寫下這首歌曲。
  • 《廣島之戀》關於戰爭的電影
    1.我是在專業參考書上了解到導演阿倫-雷乃,並了解到《廣島之戀》是法國新浪潮的電影代表作,所以儘管有點排斥關於戰爭的電影,還是決定要一起看一下。我設想的《廣島之戀》是一個受戰爭打擊的女人和從未經歷過戰亂的男人,女人因為戰爭慘狀對內心的蠶食而無法愛人,後來被男人安慰重新擁抱愛的故事,確實像這樣對故事的猜測永遠是猜測而已。那麼你呢?在沒有看電影之前你設想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 黃鶯朗誦:《廣島之戀》(節選)
    《廣島之戀》是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代表作之一。
  • 莫文蔚:《廣島之戀》,紀念短暫的異國戀情故事
    《廣島之戀》是張洪量作詞作曲,莫文蔚與張洪量共同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在莫文蔚發行的專輯《做自己》中 。張洪量在紐約求學期間,為了紀念自己與一個加拿大女孩短暫的異國戀情,寫下這首歌曲。當時他在上電影課時恰巧看到電影《廣島之戀》,因為其講述的故事與自己所作歌曲都是在紀念一段異國戀,所以就拿《廣島之戀》作為這首歌曲的歌名 。《廣島之戀》這首歌是根據同名電影的故事為背景進行創作的 。《廣島之戀》是其專門為莫文蔚量身打造的對唱曲目。《廣島之戀》這首歌是根據同名電影的故事為背景進行創作的,同時這首歌從創作到成品,其間都有一些小插曲。
  • 《廣島之戀》:戰爭下的愛情,會是怎樣的?
    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是繼歐洲先鋒主義、義大利新現實主義以後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響的電影運動,它沒有固定的組織、統一的宣言、完整的藝術綱領。這一運動的本質是一次要求以現代主義精神來徹底改造電影藝術的運動,它的出現將西歐的現代主義電影運動推向了高潮。
  • 《廣島之戀》:用傷痛洞穿生命
    《廣島之戀》:用傷痛洞穿生命2015年,廣島核爆發生已70年,人們無法忘記核爆帶來的毀滅性災難,關於事件的後續報導也很多,幾乎都以記實方式出現在大眾視野中。杜拉斯於1959年寫就的《廣島之戀》,也許可用作回答這個問題的經典範本。《廣島之戀》同名改編電影海報《廣島之戀》首先是一個愛情故事,且發生在戰後的和平年代,這與揭示戰爭似乎沒什麼關係,但杜拉斯卻極有把握地斷言:只有在廣島(也許是世界上惟一的地方)這片領地裡,人類普遍所共有的情慾、愛情和不幸等主題,才能浮現在一片無情的光輝之下。
  • 《廣島之戀》 Hiroshima mon amour
    > 不夠時間好好來愛你,終於明白恨人不容易 ,愛恨消失前,用手溫暖我的臉, 為我證明我曾真心愛過你,愛過你愛過你愛過你……《廣島之戀
  • 時間的永恆,記憶和忘卻《廣島之戀》
    這部電影簡述了一個女演員來到了日本廣島拍攝宣傳電影時,邂逅當地的建築工程師,兩人在短暫時間內忘記各自的有夫之婦、有婦之夫身份,產生忘我戀情。廣島之戀》採用時空交錯的現代派電影手法,透過一個象徵性的愛情故事來折射戰爭的可怕與忘卻的重要性。
  • 《廣島之戀》將時代劈開的現代電影開山之作 24小時內的婚外情
    作為法國文壇「作家電影」鼻祖級人物,阿倫·雷乃導演的「左岸派」 電影代表《廣島之戀》,被當時國際影壇稱為「一顆在精神上爆炸了的原子彈」。《廣島之戀》既表現了一個愛情故事,卻又折射了戰爭。但影片對愛情故事表現得不像傳統的情節劇那樣煽情而令人容易認同,而是在某種程度上加以玄化了。片中對兩人如何相遇、相愛都略而不提,因為在影片作者看來,愛情故事本身太平凡了,每天都會發生千萬次。他們擁抱也是這樣平凡這樣習見。但關鍵在於它發生在世界上最難以想像的城市———廣島,這就產生了一種「弦外之音」。
  • 第一次見面就如此默契,莫文蔚樸樹《廣島之戀》感人至深
    有一種緣分叫做第一次見面,有一種感動叫做第一次同臺,有一種驚豔叫做合唱《廣島之戀》。
  • 《廣島之戀》:清新脫俗的風流遊戲,一不小心竟成為經典?
    也許你不一定知道左岸派是什麼,但你一定聽過莫文蔚所演唱的歌曲《廣島之戀》,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是創作人為了紀念自己和一個異國女孩短暫戀愛所創作的,正巧當時他上電影課,恰巧老師選擇播放了這部名為《廣島之戀》的電影,他驚嘆於自己的經歷竟與電影的內容十分相似,所以這首歌也便取名為同名。
  • 《廣島之戀》背後的故事了解了嗎?KTV裡的合唱整蠱了多少情侶?
    大家好,今天丫丫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莫文蔚和張洪量合唱的《廣島之戀》,這首歌的來源以及背後的故事,還有我們都很關心的那個KTV的傳言,到底有沒有那麼懸乎呢?《廣島之戀》是張洪量作詞作曲與莫文蔚、張洪量共同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在莫文蔚1997年發行的專輯《做自己》中,創作靈感來源於:張洪量在紐約求學期間,為了紀念自己與一個加拿大女孩短暫的異國戀情,寫下這首歌曲。
  • 經典影片解讀|「左岸派」與《廣島之戀》
    《廣島之戀》一片開始,是戰爭時期的原子塵和兩人做愛時汗珠的特寫的交叉剪輯,隱喻著人類在愛情與死亡、戰爭與和平、幸福與痛苦中的掙扎。兩位已婚的中年人在日本廣島邂逅相遇,在兩人戀愛的過程中,女主人公常常回憶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打死的她的初戀情人,於是兩人便在戰爭的回憶與和平的現實中尋找與掙扎。
  • 《廣島之戀》:愛情與戰爭,教會了我們去遺忘悲傷
    《廣島之戀》是由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編劇,阿倫·雷乃執導的法國電影。採用「意識流」方式來讓觀眾沉浸劇情之中。《廣島之戀》講述的是法國女演員艾曼紐麗娃在1957年到日本廣島拍攝一部宣傳和平的影片,在回國前夕偶遇了日本男子罔田英次並發生了熱烈的婚外戀。
  • 張洪量:我們唱完《廣島之戀》就分開了,再也不見
    《廣島之戀》是一首描寫婚外情的歌曲,也就是所謂禁忌之愛,不得見天光之愛。類似的歌曲還有黃偉文寫的《吻別的位置》。我先來說後者,再來說前者。「唇邊輕吻是友好的表示。《廣島之戀》開篇就光明正大:越過道德的邊境,我們走過愛的禁區。在這首歌裡,該發生的早就發生了,所以一切表達都顯得直接且濃烈,因此我才說這首歌是無拘束的婚外情。和《吻別的位置》裡的男主角相比,兩個人則輕鬆卻又沉重了很多。《吻別的位置》裡,還只是還未開始就死在襁褓裡的曖昧,而《廣島之戀》則是有發生過。
  • 異國戀一定沒有好結果嗎?
    異國戀最痛苦之處在於,"我需要不斷證明,你真的存在。"前兩天公司聚餐,許多老同事都帶了家屬。大家看小喬單著,就問她有沒有男朋友。小喬說有,在國外。別人好奇地問她,長什麼樣?她試圖找出倆人的合照,可是翻了三四分鐘,都找不到一張。
  • 《廣島之戀》:扭曲的情感與和平
    《廣島之戀》:扭曲的情感與和平 燕海鳴     廣島不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本用鮮血與情感凝結而成的書。每一個當代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個廣島,既是殘垣廢墟中絕望的吶喊,又是花圈與靜默裡對未來的希冀。
  • 【新秀論壇】張婷:電影《廣島之戀》的文學特徵
    《廣島之戀》是這一運動中極具創造性與創新性的代表作品。詩化的對白與內心獨白、對文學敘事手法的借鑑讓詩意的美學得以在電影中延續;電影運用記憶的閃回、獨特的剪輯、聲畫不同步等技法,實現了對戰爭主題的升華。阿蘭·雷乃的紀錄片《夜與霧》反映戰爭的夢魘與歷史的沉重,《廣島之戀》是這一主題的延續。雷乃之所以在薩岡與杜拉斯之間選擇後者為其創作電影劇本,可能也是看中她對戰爭主題的把控力。